学校发布的红头文件的确写明了部分学院暂缓搬至新校区。
暂缓……
姜霁初诺琢磨着这个用词,觉得还有一丝希望。
她从夏柏声的朋友圈里窥见了千城些许轮廓。
湛蓝的天,翠绿的叶,湿润的空气。
无不使姜霁初的心触动。
那是她无比向往的南方。
她想了想,给夏柏声的朋友圈点了个赞。
夏柏声随即发来消息,说,“看到那些网红打卡点了吗?”
“看到了,”她说,“我之前也想去这些地方呢。”
夏柏声回得很快,像是打好了腹稿——
“就是按你的攻略去的。”
“我的?”
“你的社交软件,收藏了很多关于千城的攻略。”
心事仿佛暴露在了阳光下。
姜霁初已经面色赤红。
好在夏柏声看不到她此刻的尴尬。
半晌,她若无其事地问,“我的攻略做得还不错吧。”
“确实不错,挺多学生都来打卡。”
“都是咱们学校的?”
刚到千城,扎堆打卡倒是也很正常。
“不是啊,”夏柏声说,“你收藏的这些地方,都在千城大学附近。”
“咱们校区过去还要坐几站地铁。”
“噢,也是,”姜霁初回答,戏谑道,“那都成他们学校后花园了吧。”
“差不多吧,发给你看看。”夏柏声拍了张照片发给她。
他坐在咖啡厅,窗外就是千城大学的正门口。
那一刻,关于这个城市的幻想,好像鲜活了起来。
千城大学的牌子,厚重地挂在校门口。
它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具像化地出现。
“那边冷不冷?”姜霁初问。
“不冷啊,我都穿短袖了。”
“真暖和,我还穿羽绒服呢。”姜霁初夸道。
难得跟姜霁初讲这么多话,夏柏声喜上眉梢。
他给姜霁初发了千城的海,问,“跟晔城的海有什么区别吗?”
或许是心理作用,姜霁初觉得千城的海都是温柔的。
温和地包容下了一切。
她说,“晔城的海更汹涌吧,千城给人一种细水长流的感觉。”
她补充道,“都是我瞎说的。”
夏柏声笑道,“信你的。”
姜霁初问,“那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呃……”夏柏声支支吾吾的,“我在内陆城市长大,没怎么见过海。大海在我眼中,都是蓝色的一滩水。”
他直白的话语把姜霁初逗笑了。
“你说得也对,反正都是海洋的一部分。”
她发了个小孩大笑的表情包。
夏柏声有些紧张地发出邀请,“要是你们过段时间搬过来,我带你玩玩千城吧?我已经熟悉得差不多了。”
怕姜霁初多想,他又补充道,“不止咱们俩,还有之前社团的一些朋友,咱们可以组个局。”
“桌游啊,唱歌啊,什么都行。”
姜霁初无意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想直截了当地驳了夏柏声的面子,于是含糊道,“到时候再说吧。”
不直接地答应,就是含蓄的拒绝。
夏柏声懂这个道理。
但他总抱有一丝幻想。
他飞快地回复道,“那说好了啊!到时候见!”
等到搬校区的事落实,已经是大四的秋天。
姜霁初拎着沉甸甸的包裹抵达了新校区。
奇怪的是,不同于一年前期待的心情,此时的她无比平静。
可能是不真实吧。她想。
夏柏声不知从哪听到了消息,热情洋溢地来门口帮她拿行李。
她躲不掉,只好承诺道,“辛苦你了,中午我请你吃饭。”
他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新校区的情况。
“二餐食堂比林城那边大,有三层,食堂也多加了一个。”
“校区变大了,图书馆离宿舍的距离特别远。”
“北门有地铁站,南门有公交,还有小吃街……”
她听着夏柏声噼里啪啦介绍着这些,一一应付着。
她其实不想听,又不想伤他的心。
林城大学对她来说,只是个拿毕业证学位证的地方。
“小吃街有什么啊?”她顺着他的话说。
见她搭了话,夏柏声继续讲,“就是比较常见的那些吃的啊,臭豆腐、大鱿鱼、开花肠、烤串什么的。”
“对了,也快到饭点了,你想吃什么?”
“去小吃街看看?”姜霁初笑。
转了一圈儿,两人选了个校门口的苍蝇馆子。
姜霁初笑道,“看着是简陋了点,但听学姐说味道上佳。”
“我来过,味道确实不错,”夏柏声翻着菜单,“你想吃什么?”
姜霁初正低头拿热水烫着餐具。
她撇开塑料包装,向夏柏声伸手。
夏柏声不明所以。
姜霁初拿过他的餐具,替他拆了包装,将热水浇了进去。
夏柏声嘴角上扬,问,“你嫌不干净吗?”
“那倒不是,”姜霁初扬眉,颇为灵动,“餐前,仪,式,感。”
夏柏声给她夹菜。
她不爱麻烦别人,“不用,你吃自己的就行。”
热气腾腾的炒菜拌着米饭,味道绝佳。
简单的辣椒炒肉也能做得鲜香绝美。
姜霁初称赞道,“好吃诶,它值得成为百年老店。”
夏柏声回头望了眼店家挂的牌子,笑道,“距离百年老店还有97年。”
大快朵颐后,姜霁初揉了揉眼睛。
“我有点困了,”她打了个哈欠,“你吃饱了吗?”
“当然。”
夏柏声面前的盘子空空如也。
“那咱们回去吧,你起了个大早,舟车劳顿的。”
姜霁初抢先付了账。
夏柏声有些不悦,“怎么能让你请。”
“以前你请,这次我来。”她坚持道。
夏柏声把她送到了宿舍门口,直到她到了拐角处,才转身离开。
夏柏声走后,姜霁初长舒一口气。
她已经落实了工作offer,平时兼职也小有积蓄,大四这一年对她来说就是学生时代最后的放松。
入职的公司表示她可以提前来报道。
姜霁初拒绝了,她想在千城感受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
刚坐下,舍友发来消息问她,“你六级考多少?这次还刷分吗?”
“不了,我上回600多。”
舍友发了个大哭的表情,“啊啊啊,当我没问。”
姜霁初问,“又要四六级报名了?”
“对啊,”舍友简直抓狂,“网站卡得我进不去,能不能维修下啊,怎么能比选课还卡!”
“卡成ppt了吧,你换个浏览器,会好点。”
“图书馆的网真差,”舍友无语,“我出去试试。”
五分钟以后——
“好丝滑!报上了!”
姜霁初想到另一个问题,“你流量没超吧?”
那还是个流量金贵的时代。
“谢谢你,我发现欠费了。”舍友捶胸顿足道。
舍友不是在实习就是在考研,新的宿舍空荡荡的。
她躺在宿舍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她坐起身,决定将计划提前一天。
地铁一站站地报站,她的心随着播报的女声不停起伏。
站在千城大学门口时,她才开始后悔自己的莽撞。
她来了,又怎样呢。
她不知道连暮的专业班级,不了解他的近况。
甚至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无目的地在操场上晃悠,她觉得自己渺小如尘埃。
周围聚着一帮上体育课的同龄人,满脸天真。
像小孩子一般打打闹闹。
她找了个地方歇脚,吹着和煦的风,感受着本应有的千城生活。
舒适又安逸。
下课铃一响,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开。
她赌了一把,随手拉了个路人问,“同学,你们学校足球队今天训练吗?”
对方回答道,“我是篮球队的,学姐。”
“足球队的事我不太清楚,但足球队队长最近不在,可能先不练了吧。”
“他不在?”
“对啊,”学弟不了解情况,小心翼翼地回答,“连暮学长不是出去玩了嘛,说什么给足球队放几天假。”
“那他过几天就回来了吗?”
“好像不是吧,过几天就有新的队长伤人了,”学弟说,“大四很多人都离校了,又没有课,也没人管。”
“噢,这样啊,”姜霁初挤出一丝笑容,轻声说,“谢谢你啊,同学。”
看出了她的失落,学弟在身后大喊,“学姐,体育组就在操场,你可以再去问问,我的消息不一定准,你不问我帮你问也行。”
“不用了,我只是来看看。”
或许误认为她是连暮的旧情人,学弟嗫嚅半天,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可惜还算不上旧情人。
命运眷恋又残忍。
至少她可以确定一件事。
连暮不在千城。
并且很大概率不会回来。
来都来了,她索性随意逛逛。
抛开私心,千城大学也值得一看。
绕着千城大学走了半圈,姜霁初已经感觉到了脚趾酸痛。
她停下来歇息片刻。
阴差阳错,她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门口,看到了表彰。
张贴的大合照上,依然是熟悉的C位,笑容散漫。
透过镜头,她好像望见了连暮的眼睛。
回学校的路上下了场小雨。
从地铁站出来,姜霁初没有带伞,只能顶着细雨往宿舍走。
雾蒙蒙的天,看不清人影。
雨打在她后颈上,微微的凉。
她觉得这座城市也没有那么温暖。
咚咚咚——
“开门,物业送口罩。”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姜霁初的回忆。
校园部分写完咯(给自己鼓掌
要写封闭生活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反方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