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清残敌、彻谈招安,谷廷岳和纪四爷都有许多收尾之事要做,祁韫却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性子,从不为谁停留。沈陵承涟等人更要赶着回家过中秋,故而战后第三日,众人便登舟北去。
谷纪二人事忙,只派纪守义与何辙前来送行。大家皆是旷达之人,生死与共,自不拘于此。
纪守义在祁韫胳膊上轻拍一掌,笑道:“还说日后我罩你呢,从今没人罩了,你自个儿多保重吧!”
他好像不愿意看祁韫的反应,匆匆转身,反倒与承淙、流昭多说了几句笑话。
船家老杨一早便在港口等候,因祁韫一行主仆已有十位,一艘船坐不下,还带来一位同行至交老朱相载。两艘无锡快泊在清澈水面上,岸边秋阳温润,天高云淡,不冷不热,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老杨从温州折返前便隐觉韫哥儿此去非是寻常买卖,后又听说当地官匪打仗,在家中挂念了许久。此刻见祁韫等人安然归来,气色俱佳,心中方才落定。
流昭和云栊自是要一块儿的,其余人抓阄,结果承涟和她二人一艘船在前,沈陵、祁韫、承淙坐老杨的船在后,四个随从平均分到两船上。
从温州走内河回杭州,虽是顺风却逆水,故而比来时需多用两日。
行至第四日,杭州近在眼前,众人便说不必赶急,今晚仍在富春江上歇一夜,尤其是可以吃正当时令的新鲜鳜鱼和溪螺。
祁韫依旧不爱与人同行,大家也知她肩伤未愈,并不勉强,说好给她带一盅炖得鲜甜的笋干老鸭汤回来。
日暮低垂,港口热闹,老杨仍派了儿子杨成随公子小姐和仆从们去,向祁韫打声招呼,说是上岸采买补给,片刻便回。
祁韫倚案理事,下笔不停,头也不抬地应声,还道:“不打紧,不必赶急。”
老杨在港口集市补足了行船常用的油盐米柴,又添了两尺灯绳、一小罐清油,转身准备回船。
他想着韫哥儿一向吃得少,唯独对刚出水的莲蓬有几分胃口,便又绕到卖菱角莲蓬的小摊前,挑了几只个头饱满、莲肉嫩白的,连着荷叶杆抱在臂弯,快步往回赶去。
回到舟上,他掀篷看了一眼舱内,见祁韫并不在内,以为她倦了回房休息,于是边上二楼边轻声问:“韫哥儿,睡着么?”
无人回应。
他心中突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恐慌,三两步走到房前敲门,亦无动静。推开门,室内干净整洁,用物安放原处,毫无坐卧过的痕迹。
老杨愈发慌张,噔噔下楼往厨房去,急道:“韫哥儿去哪儿了,上岸了么?”
杨嫂从油烟中抬起头,眯眼疑惑道:“没听说,他出门定会打招呼啊!”说着忙把锅端到一旁,边擦手边急得往舱里看。
这一看,二人都觉大事不好。
只因祁韫方才用过的小桌上册页未合,信件零散,甚至蘸了墨的笔都滚落在地,以她习性之稳重端严,怎会连账册都不合便另做它事!
“我去岸上找,若不见人,让隔壁老朱去找沈公子,请他们报官!”老杨丢下一句,拔步飞奔。
祁韫真的就这么失踪了,那一盅高福捂在怀里暖着的鸭汤也无人再喝。
所有人都疯了似地在港口四处问人,竟无一丝线索,搜寻了半个时辰后,果断选择报官。
众人焦急失态中,承涟独自上了二楼,在祁韫的贴身物事中找出了那银匣和信。
此物对她至关重要,仍留原地,再次确证了她不是有事要办瞒着大家,是真的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带走了——之所以是“带走”,只因其他的可能性谁都不敢去想。
承涟虽心痛如绞,还是默默把银匣收好,这一次却把信打开了,简短一句话,是一个地址:“京师西四,福昌裱画铺,燕七。”
他何等聪慧,瞬间明白,既已知祁韫实际是为长公主效力,这定是与青鸾司有关的地址。而那“燕七”,不过是戚宴之的名字倒过来写。
承涟勉力扶住桌案,才堪堪站稳。
垂头间,热泪滚落纸上,他咬牙低语:“伴君如伴虎,宫阙深寒,纵是赤心可鉴,又有几人善终?世间风雪,又怎容你屡屡独行其上?辉山,你究竟是为了什么……”
……………………
京城夜色如水,中秋佳节将至,街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桂香盈袖,圆月高悬,清辉洒满青砖黛瓦间,连风也带着团圆气息。
祁家是商贾望族,这一日总算卸下中秋时节诸般应酬往来,府中大小事务皆已打点妥帖,堂上灯火通明,婢仆笑语轻扬。
后院设宴,高悬大红宫灯,门额下挂起了银丝风铃,清响悠悠,衬得气氛热闹而不俗。
今夜只有自家人团聚,祁元白身着石青缎袍,神情宽和,落座上首,接过长子祁韬敬上的酒,笑言“家人平安胜万事”,众人齐声应和,屋内气氛一时和乐融融。
香糯软糍、椒盐莲藕、酱肘子一应俱全,热炖鳜鱼汤刚端上来,香气氤氲;厨房新做的鲜肉月饼、枣泥麻团尚在热盘中传递,小丫鬟不住添盏斟茶。
祁韬携妻谢婉华坐于祁元白左侧,三岁大的儿子祁景风骑在他膝上,扯着月饼要分给母亲。谢婉华眼中含笑,眉眼温柔,一旁俞夫人看着儿媳,淡淡笑夸福气深厚。
众人皆知谢婉华新近有孕,席间免不了几句戏言凑趣。
阿宁坐在女眷席上,被丫鬟逗着猜谜,说起嫂嫂肚里的孩子是“哥还是妹”。
一屋笑声中,祁韬端酒与父亲轻碰一盏,转头对众人笑道:“我倒巴不得是个女儿,景风顽得很,是该来个妹妹管着他。”
就连往日颇多龃龉的祁承澜、祁承涛,这日也笑脸相对,别管真心还是假意,推杯换盏凑趣不绝。
祁元白微微仰身靠在椅背上,看着庭中灯火辉映,满座衣香鬓影,孩童嬉笑,不觉已至良宵。
可眼前却仿佛总少了一个人影。明知今夕非重阳,心底却突地浮起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像是被什么堵住了胸口,久久挥之不去。
韫儿向来和他不亲,至今音讯全无。倒是承涟那孩子懂事,近日还寄封信来,说她在江南一切安好,不日回京,语气虽轻,却字字安稳。
想来也是,他自己在她走前那晚一时恼怒,说了“最好死在外头,别再回来见我”这等重话,如今想起,不免心悔。那孩子性子冷淡,受不得半点冷语,多年来虽从不争辩,却未真正低过头。
直到睡前,他还在朦胧中想着这个格外叛逆却也无比出色的女儿。思绪翻腾至三更,才勉强入睡。
却是一夜多梦,仿佛总听见蘅烟哀愁的低语,看见她那张美不胜收的面庞上风干不去的泪水。
次日清晨,管家高明义进来禀事,祁元白坐于书案后,将几桩事务一一交代完毕,却见他仍垂手站着,神情犹疑。
“说。”祁元白眉心微蹙,吐出一字。
高明义竟扑通一声跪地,含泪颤声道:“老爷……有封信,您看了……可千万别着急……”
原来祁韫失踪的消息昨夜已传至府中,他思及家宴,强自按下,未敢呈上。
祁元白展开信纸,只看了两行,脸色便倏地煞白,胸口似被巨石猛然砸中,气息急促,额角冷汗涔涔。
下一瞬,他身形一晃,手中信纸飘落,在高明义惊呼中重重栽倒于地。
……………………
“我死无碍,东南必大乱十年?”瑟若一目十行看过谷廷岳的详细奏本,竟轻笑一声,“这个汪贵,确有几分见识。”
汪贵伏诛的捷报数日前已入京,瑟若却似早有预料,只淡淡一笑,便理它事。
至晚间散值前,她忽然吩咐戚宴之:“安排一顿饭,在半月后,吃得简素些,做法要精致,地方要雅。”略一思索,又道:“英国公的西园不错,你想办法圈下来。”
戚宴之当时心中便暗暗叫苦。英国公是宗亲中年纪最长、脾气最倨的一位,那座西园楼临深树,水曲花明,海棠成林,亭榭错落,确实京中再无第二处这般风雅清脱,然而想借一日已难如登天,若要包下半月,只怕得先挨上英国公一通劈头痛骂。
更糟的是,她连那位要设宴的神秘客人是谁、哪天肯露面都不知,说不得,整个八月都得吊着胆过了。
当日入京的是兵部八百里急报,后续浙江巡抚兼浙直总督赵安国、温台总兵李徇业、都指挥佥事谷廷岳等人的奏本才相继传来,各自详陈。
瑟若只细阅了谷廷岳的奏报,那份五页的奏文中,详尽叙述了祁韫如何巧妙运筹,借漕帮纪四之手,不独摧毁汪贵及其势力,还肃漕帮痼疾、靖本地治安。
谷廷岳不仅详细勾画了她的策略和行动,还为祁韫请朝廷特别嘉奖,望赐金赏勋,并封荣华。
当然,谷廷岳也详述汪贵如何枭首伏诛,并留下“我死无碍,东南必大乱十年”的怨毒之语。
瑟若对其余不置可否,反将这句话笑着复述一遍,继而神情微敛,说:“东南治乱,如今已不在汪贵,而在我手。”
说着,她合上奏本,起身望向窗外。
戚宴之静候片刻,方听她语气平淡却字字分明:
“拟旨,责令礼部、户部会同内阁草拟开海章程。取‘堵不如疏’之意,择温、台为试点,设专司开海口,归总漕转使节制。官督民办,予以市舶商贾合法身份,严禁私通外夷、走私盐铁。先通两港,三年后听绩定废兴。”
“命工部会同兵部,加紧修订南线水师制式,令镇海营、台海营合编为‘靖海军’,由李徇业暂摄都督,谷廷岳辅之,专责海道巡防,限三月清剿沿岸匪寇,敢徇私庇匿者,与匪同罪。”
“再由刑部派御史下江南,专查近十年温台官员与海匪倭寇往来,终列名者,令其自请致仕,若不伏法,交诏狱。”
“至于民间……”她转回身,眸光清且益柔,“布政司拨两月粮价银,赈浙南受兵火之民。温台一带,开义仓、赈疫棚,秋后重修田册,核实逃徙人丁,能归者则安,不能归者设居,给半年税免。”
说罢,她随手折去案上残花,似笑非笑:“乱不是不能治,只怕有人不愿见世道太平。”
戚宴之听罢,拱手示意遵旨,随即又问:“户部王崐请旨,抄没汪贵财产如何处置?”
瑟若垂眸淡声:“他有何方案?”
“请按剿除巨匪之例,将其所藏金银、宅第田产,尽数充入内帑。”戚宴之略带笑意,“说是依例,这些不义之财,不入国库,只供皇室私赏。”
“倒是会讨我的好。”瑟若不以为意,唇角浮笑,“抄得之财,六分归户部,并令专款专用,作归还民贷之资,届时何敢再言拮据?其余留于地方,原样作军资,予后续剿匪之用。”
如此震撼地方的大事,瑟若三言两语间便尘埃落定,虽日日随侍左右,戚宴之仍不免再一次为她周密筹算、睥睨天下之气折服。殿下素日从不言威,行事亦无声,却常常一语落子,便是江山重局。
戚宴之行前略一踌躇,终是将一封密报轻置案上,低声启口:“殿下,您派往东南的奇兵……祁韫,她失踪了。”
她屏息凝神,静观瑟若神情变化,却见瑟若仅是微蹙眉头,并不急拆密报,反而先问:“可曾查实?你的人搜了几日?”
“八月初六酉时,事发于桐庐,”戚宴之答道,“祁家、杭州府、纪家与沿岸漕帮连日搜寻,皆无音讯。臣派遣之人已至江南,也已搜了三日,仍无线索。”
“不急。”瑟若垂下眼睫,淡淡地说,“等等吧。”说着如常理好文牍,示意传膳。
戚宴之静静侍候她用罢晚饭,细看饭盏所余,不见多也不见少,心中暗自宽慰:殿下终究不至于将那人放在心上。
可转念一想,又难以信服。她太了解殿下,从不肯在旁人面前卸下风骨,露出心底波澜,她的真实所想,又有谁可得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2章 鸭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