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时,杨可真摘了几片大叶子盖在筐上,给向园那筐也盖了几片。
向园马上用钦佩的眼光看过去,显然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做,但是她就没想起来。
别看村里人都好,看见什么你有他没有的,也爱说几句酸话。要是看见她们弄这一大箩筐絮荚,不得薅着人问个底儿掉才怪。
他们还得拐到村里去拿菜呢。
原耕耘见过絮荚,只是他不知道这东西做什么用,他怕向园背着背筐下山吃力,问道:“不急用的话,就先放山上,回头我背下去。”
杨可真眼皮一跳。
周二仓和黄穗安都惊奇地看原耕耘,显然他们清楚妇人捡这东西做什么,但这些事,都是心知肚明,男人看见了,不是嘴贱的不会问出口。
也是知道他们都不是话多的人,又是碰巧遇上的,杨可真才没刻意遮掩。
不知道自己嘴贱的原耕耘迷瞪了一下,以为自己问错了话。
向园一心想着做枕头,也没觉得不好意思,她摆摆手,“这又不沉,趁着天好,赶紧回去晒干漂净了,我看够不够做枕头的,不够的话还要再来捡一次。”
原耕耘点点头,更不明白他们的诡异目光是什么缘由了,他看回去。
这回不自在的成了周二仓和黄穗安,他们低下头,觉得自己龌龊,怎么能这样猜测原耕耘呢,分明人家就没想歪,也不是嘴贱。
杨可真投给向园一个敬佩的眼光。
可以啊,妹妹,表情语气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在说瞎话。
天色不早,几人赶忙下山。
到路口处,原耕耘正说让向园等着,他去拿菜,那边周满仓就拎着菜跑出来了。
他下山一路上也回过味来了,此时就解释道:“原嫂子,我错了,我不知道你害怕那个,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我以后逮到竹鼠再也不炫耀了。”
周二仓:“……”
他觉得弟弟娶不着媳妇儿是有原因的。
杨可真:岂止是有原因,如今看来,没相上自家小叔子的小娘子,真是眼明心亮,慧眼如炬。
向园深吸一口气,绷住嘴,又想原地跳高。
原耕耘握住她手,“没事,我在。”
把傻乎乎的弟弟赶回家,周二仓把菜篮给他们,让他们赶紧离开。
等走出老远,向园才猛出一口气。她最近,都不要再往周家去了。
到家时,日头恰好挂在山尖。
卸下背篓,向园把絮荚和山芝麻叶分别摊到笸箩里,笸箩就在三脚架上,这会儿没太阳,就先晾一夜,等明天再晒。
原耕耘捉的两只兔子有些瘦,他从柴棚里扒拉出一个笼子,把兔子塞进去,“等养肥了宰了吃。”
向园点头,水塘边就有不少兔子爱吃的草,每天顺手割一把的事。
眼看时候不早,向园烧水做饭,原耕耘喂鸡鸭鹅。
向园收拾了菜篮子,发现里头有两颗白菜,几个萝卜,几根莴苣,还有一把豌豆荚和一个陶罐。
白菜和萝卜都是冬天收的,能存到现在,看着还水灵新鲜的,这个真要些功夫。向园对周婶子敬佩不已,想着回头一定要去取取经。
豌豆荚嫩生得很,向园决定剥几颗,一会蒸饭的时候掺进去,肯定又清香又嫩生。
陶罐不大,向园猜测可能是平日打酒的罐子,闲置了装些咸菜腌菜什么的,因为她以前就经常这么干。不过她们家不怎么用得到酒,所以攒了很长时间,也只攒了几个。
向园掀开盖子看看,里头是泡萝卜。周婶子的泡菜手艺也很好,不用凑近,就能闻到那股鲜甜酸辣的味道。以后早上就有小菜佐餐了,她美滋滋抱着罐子往灶棚底下走。
把泡菜罐放到橱柜里,向园拿着菜刀去宰竹鸡,走到门口,就看到挂在杆子上的竹鸡和鱼,这是二黄那一份,拎回来时,顺手就挂上去了。
她想起几天之前自己信口开河,说要给原耕耘做鱼圆鸡汤,一直到今天也没做。
不舍得杀老母鸡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会做鱼圆。
要不,就拿二黄的口粮试一试?
二黄就在一边围观,向园跟它商量,“二黄,不吃粥了好不好,给你做个别的。新鲜的,肯定、很大可能会比粥好吃的,好不好?”
这是向园头一回做鱼圆,还真不能保证肯定好吃,她中间改了口。
二黄不知听懂了没,反正汪汪叫着回应几声,向园就当它答应了。
鱼圆,大概就是鱼丸子?向园思索着。她没有做过鱼丸子,但是她会做肉丸子,还会做鱼糕。
鱼圆估计跟肉丸子差不多,吃起来口感可能像鱼糕?她琢磨一会儿,心里有了数,趁水还没烧开,先处理鱼。
这条鱼不小,应当说一二三根本看不上小鱼,但凡它们下河,不捞一条牢牢卡住嘴巴的大鱼,是不会罢休的。
去鳞开膛都不在话下,难的是去骨去刺,好在这是草鱼,刺本来就不算多。
剔出鱼肉,剁成鱼茸,向园仿照肉丸子的做法,打了个鸡蛋,把蛋清滤进去,又加了盐调味,加胡椒粉去腥,还加了葱姜水和红薯粉。
然后就是搅拌,拌匀成糊状,向园觉得差不多了。她犹豫了一下,又加了点猪油进去,再搅拌,看着鱼肉糊就亮堂多了,跟山药泥似的,刮一下,能带出一捋来,看着是上劲了。
鱼骨向园也没舍得扔,打算等会儿煎一煎炖到汤里。
这边弄好,水刚好滚开,向园准备收拾竹鸡的时候,原耕耘也喂完鸡鸭过来了。
“在做什么?”他一边搓手,一边探进来看。
“给一二三做好吃的。”虽说向园有很大把握,但鱼丸还没煮出来,她也说不好到底会不会好吃。
要是煮熟了,她尝着好吃,再告诉耕耘哥哥她做的是鱼圆鸡汤好了。
原耕耘瞧她一眼,也没细问,“棚子底下看不清了,你点个油灯照明。”
向园都没注意,“好。”她应下,点了灯,给竹鸡褪毛。
原耕耘接过手,“你去弄那个糊糊吧,我来收拾。”
他都闻见鱼腥气了,向园不肯告诉他,他就假装不知道。
向园想着也是,先把鱼圆煮出来,要是好吃再往鸡汤里炖,要是不好吃,就别糟蹋鸡汤了。
她留出褪竹鸡要用的热水,又添了两瓢冷水。
火比较旺,水很快就冒小泡了,向园想着鱼肉细嫩,稍不注意就煮老了,她抽掉一根柴火,让水保持在要沸不沸的状态,开始下鱼丸。
肉丸要煮得久一点,向园通常从丸子浮起开始默数,一般数到三百,肉丸子就熟透了。
鱼丸应该要不了这么久,估摸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一只大草鱼,捏出来的鱼丸可不少。向园添了半锅水,丸子浮起来刚好把水面覆盖住,稍显拥挤。
水翻滚起来,带得一个个雪团般的丸子跳腾起来,慢慢的,有鲜香味逸散出来。
数够二百个数时,向园捞起一个尝了尝。
有些烫,很弹牙,外脆里嫩,鲜美可口,没有想象中的鱼腥味,反而有种凉凉的清爽的感觉,向园觉得这鱼丸做得还不赖。
她品尝的功夫,又过去了几息,味道刚刚好,再煮就老了。向园赶紧拿笊篱捞出来,过了一遍凉水装到盆里。她用筷子串了一串,拿出去给原耕耘尝鲜。
“耕耘哥哥,张口,给你吃糖葫芦。”
原耕耘两手都占着,向园直接喂到他嘴边。
等他咬下一个,细细咀嚼,向园期待地看过去,“怎么样,好吃吗?”
原耕耘笑出声来,“你这是用什么做的糖葫芦,怎么跟鱼圆一个味道?”很惊讶的样子。
向园更高兴了,又喂给他一颗,“这就是鱼圆啊。”
原耕耘:“我就说,怎么跟以前吃的鱼圆那么像,这个比那个还要好吃。”
“真的呀!”向园有信心了,“咱们晚上就吃鱼圆鸡汤。”她也蹲下,帮着收拾竹鸡。
竹鸡比鸡难收拾,主要是竹鸡体型小巧,每只都不超过半斤重,因此乡下地方,又把竹鸡叫做竹半斤。
他们收拾好几只竹半斤,也抵不上处理一只鸡得的肉多,工夫却一点不少花。
原耕耘已经弄好三只了,还有两只,他让向园拔毛,自己动手开膛。这跟收拾鸭子不一样,竹鸡小,稍不注意就会割到手,原耕耘不放心让她拿刀。
两个人速度就快些,没一会儿就把竹鸡收拾好了。
竹鸡以树叶、嫩芽、嫩花苞为食,也会啄食杂草种子、树木种子和小虫子,山间的竹鸡还会找药材吃,所以它们肉嫩味美的同时,体内可能有药性,向园腌的时候多加了点姜。
鱼骨煎焦,加滚水炖到汤白,向园把骨刺都捞出来,开小火,下腌好的鸡块慢炖,炖得香味都出来了,再下鱼丸,这鱼圆竹鸡汤就算好了。
一二三已经围着灶棚转圈圈,显然也是被这香味吸引来的。
原耕耘点了艾草把各处熏了熏,也凑过来,向园不说,他都不敢相信她是头一回做这个。
向园还不大满意,因为她记得原耕耘说过,县城食铺做的,还会加蛋皮和山珍。
她今天决定得仓促,没有提前煎蛋皮,家里有干菌子和干木耳,是原耕耘去年收的,她也没来得及泡。
汤里除了竹鸡块和鱼圆,她就只加了笋子和一把粉皮,别的都没。
没有也没办法,她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记得,就开始盛饭舀汤。
预收《沉珠》,求收藏[垂耳兔头][垂耳兔头]
深闺淑女,高阁明珠。
一朝重生,何去何从?
前世,赵淑阁是京都贵女,成婚后过着人人艳羡的生活,直至外室上门,告诉她,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希望她能成全他们的姻缘。
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
赵淑阁不能理解。
她只知道:
妾者,窃也。今日敢偷家,明日就敢窃国!
夫者,服也。不把蠢货丈夫彻底收拾服帖,他就不知道什么叫夫凭妻贵!就不知道什么叫仁义礼智信!
奈何掌掴贱人时力道太重,一时收持不住,她竟厥了过去……
再睁开眼,赵淑阁成了大旻朝谷阳赵家掌珠。
父母疼爱,兄姊呵护,幼弟敬慕,有青梅竹马,欢喜冤家。
白得一世,念及上辈子英年早逝,死的不值,赵淑阁痛定思痛,决意此生定要好好活过,福寿百年,死得其所。
岂知世事难料,有朝一日,她竟也成了外室。
#男小三上位文。
#男主步步为营,巧取豪夺;女主能屈能伸,随遇而安。
#前世男C女非。今生SC,男主身心洁。
#本文又名《明月照高楼》。
PS:男主有妻妾,但是没碰过,大家各有苦衷,后续会解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第 4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