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亲自定下惠宁帝的处理章程,陆清莳举双手双脚赞成。
惠宁帝成了惠宁长公主之后,原先的妃子孩子都要跟他搬去公主府。郁林促狭地将惠宁帝登基前的府邸重新赐给他做了惠宁长公主府。至于自己的公主府,则是好好地封存下来给郁容。
“陛下……”梁、杨二妃结伴来找郁林说事,她们姿态放得很低,“臣妾恭喜陛下荣登大宝!宁贤皇后若能见到陛下如此风姿,想必也会为陛下骄傲。”
“说吧,什么事?”郁林开门见山地问道。
“陛下,先帝给我们的儿子赐了婚,婚期定在来年的三月和五月。”年长一些的梁妃代表性地试探道,“臣妾是想请教一下这婚姻还做不做数,若是作数,这婚礼规格、婚后住处、新婚赏赐等等,可是要有所改变?”
主要是按照本朝的规矩,皇子成婚就要封王。虽然这个王位没有封地,但也是一种荣誉爵位的象征。不然就惠宁帝当年跟个透明人一样不受宠的模样,登基前怎么都不会有王府的。
“两个弟弟跟着惠宁长公主,自然是按照公主府的规格走。”长公主的儿子可以封爵,但那得要陛下的恩赏。
以郁林的态度,很显然不会有。
二妃有些失望,但也不敢反抗。
一来郁林实在是权势逼人,前朝大殿上的血今天还有味儿呢;二来她们当年也受过宁贤皇后恩惠,宋美人一事无能也就罢了,再跟郁林作对显然是脑子进水、分不清大小王了。
也罢,就这样吧。
原先她们想着以她们二人的情况,那个位置是不用想了,好在还有个儿子能封个王爷。日后惠宁帝驾崩了,还能出宫去王府做个老太妃。
没想到公主殿下一朝造反成功了,惠宁帝成了惠宁长公主,她们这些人都没了名分,妃嫔也就不再是妃嫔,儿子也没了封赏的资格,日后只能蜗居在王府小院里,关起门来过日子了。
二妃相视一眼。
这也算是回到原点了吧?
不算特别不能接受。毕竟她们从始至终都很窝囊,还有清晰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一般,脑子一般,胆子还不大,宁贤皇后照拂下生下来的儿子也是个没什么脑子的,一家人窝囊着窝囊着,能有这么个结果也不错。
两人很认命,跪下行礼道:“谢陛下解惑。”
“就打算走了?”郁林看着她们的模样挑了挑眉,“不打算再继续问问?”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杨妃小心翼翼地说道,“臣妾和梁妃姐姐也是担心儿子婚事才过来多嘴一句,剩下的,臣妾相信陛下自有恩断。”
“你们啊。”郁林笑了一声,表情充满了回忆,“朕知道你们往日侍奉母后得力,两个弟弟也都是母后看着出生的。遥记得当年还在王府的时候,母后还抱过两个弟弟呢。”
“他二人若是跟着惠宁长公主走,那自然是只能等待封赏。”郁林暗示的十分明显,“但若是愿意跟着两位母妃自立门户,便能继承母妃们的爵位了。”
“爵位?”
“我们?”
二妃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怀疑是自己听错了话。
郁林推了两道盖完章的圣旨过来:“你们侍奉母后得当,又谨遵朕的教诲,这是你们该得的。”
这是封爵的旨意:一道是封梁有容——曾经的梁妃——为奉宁侯;一道是封杨盼——曾经的杨妃——为奉贤侯,以此嘉奖她们曾经侍奉宁贤皇后。
“陛下……”
二妃不敢置信地睁开眼,没想到天上还会掉馅饼。
“需要朕现在给你们下旨,封你们的儿子为世子吗?”郁林笑着问道。
二妃,不,现在是二侯了,内心的情绪反倒没那么急切了。
现在爵位可是在她们手里,两人又各都只有一个儿子,将来只要儿子听话孝顺,爵位自然会传给他们。若是不听话、不孝顺,让她们感觉生了还不如不生好,那也可以让皇帝陛下收回成命。
反正自己的人生是享受了。
她们只是做了妾室该做的事情,没想到还能吃到这样的红利。
两人扭扭捏捏地开口道:“陛下,我等有个不情之请,希望陛下能将我二人的府邸安排的紧凑一些。”
“允。”郁林答应了。
二侯回去收拾行李、确定府邸,又招来自己的儿子说说话,让他们父母俩二选一——毫无疑问最后都选了母亲,毕竟选父亲要跟人争夺继承位,选母亲世子位就是板上钉钉的——最后幸福地搬去了自己的侯府。
当家做主的滋味就是快活!
朝臣听到这个动静已经麻了。当初他们回去,不是没想过要造反,或者摆出自己的态度来逼迫郁林让步。结果陆清莳这个魔鬼,不知道什么时候策反了他们暗中培养的护卫死士,又让沈良带着御林军挨家挨户地敲门让他们去,不去的家里就要多几个尸体。
沈良也是个心黑的,一般来说你要威胁朝臣,都是朝着对方的妻妾子嗣动手,以此胁迫朝臣不得不从。结果他直接从根源解决问题,朝臣不愿去就砍朝臣,能不能活下来都看大夫本事。
压根没几人能挡住这样的手段,借着妻妾子女们的哭泣,父亲母亲的尊尊教诲,给自己找了台阶顺坡下驴。
他们不明白陆清莳为什么能策反忠心耿耿的死士,沈良却看的很清楚。会被各家培养为死士的,都没什么家世背景,不是草根出身,就是逃荒的难民,从小生活在强制性的剥削之下,思维僵化到只有主子一家,或者关键的一人,哪怕用命相博都觉得值得。
所以只要给予他们教化,就能够动摇他们的认知。世界观一旦更改,再忠诚于原主人就不可能了。
在他们不近人情的镇压下,京城已经认可了郁林的统治。至于地方想要反抗的,郁林曾经派出去的人手发力了。之前公主府传递消息一直用的是代号,也就没人知道公主的人手在边疆地区控制了大批的军队。
比如汇报过余虹河大哥余虹海消息的西十一,就是西北黄沙县的县令,在郁林的支持跟自身能力下,跟西北官兵打成了一片,他们都对郁林表示支持。
谁让郁林对他们好呢?
之前边疆地区一直是穷苦之地,哪怕他们镇守边疆,朝堂也不怎么拿他们当回事。无论是先皇帝还是惠宁帝,都对中央剥削军饷粮草的行为坐视不理。他们觉得,只要面子上还过得去,手下官员贪污点也不算什么。
只有郁林给了他们最现实的待遇。技术、银钱、军备,虽然公主殿下的势力没法跟国库相比,但他们的日子切实地好过了一些。
有明君支持,谁还愿意跟着昏君?
何况公主殿下已经登基,惠宁帝亲自写的传位圣旨,盖着玉玺的呢。他们只要不被野心家收买就行。
就这样,在郁林和陆清莳的两头发力以及沈良的无底线逼迫下,郁林正式登基了,史称天顺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