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屋头还有好多鸡哇?”
有老娘的未雨绸缪,白春枝月子里,老母鸡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只了,更别说鸡蛋了,自家院子倒是已经没几只了,于是,她又问起白家来。
“嗨哟,大妹儿你不用担心了,够你吃的。”
白大嫂这会儿从外面拿个大筲箕准备挑艾蒿,听到大妹在问鸡,连忙摆手。
“我这儿不是还没逮猪仔仔么,就先抱了小鸡仔回来,等屋头的老母鸡吃完了,小鸡都又该长大了。”
“不是,我不是担心我够不够吃的。”
白春枝见大嫂误会到这儿上了,也是好笑,看来她这月是真的吃了很多只鸡啊,捂着额头都不知道咋解释了。
“那、那大妹你是在看珠珠打十朝的肉菜啊?”
本地生孩子请客叫打十朝,一般选在满月或者百天的时候,白大嫂见大姑子摇头,又想到了珠珠的好日子上,反正这几天都在选菜品了。
“……”这是哪儿跟哪儿哦?
“诶,大妹儿你是不是想再养点鸡哟?”
白二嫂也帮着大嫂扯艾蒿,最近清明了,家里准备做点蒿蒿馍馍,见俩人越说越远,也来猜测了一下。
“刚好你们这院子也宽敞。”
“是有点想,只是我还没考虑清楚。”
白春枝坐起来了些,点点头,她也是看自己一个月子居然吃了那么多的鸡、鸡蛋,再加上去年一整年镇上有不少婆婆大娘让帮忙带鸡鸭鹅了,销量不小的。
“不过我也不打算在这儿屋头喂了,等我出了月子,要在院子头喂鸡,都没的人打整的,我是想,要不要在山上圈一块地?”
夫君在后山包了那么大一片,今年虽然要开始再多种中草药了,但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全部用完的,白春枝就想着拿一块儿地来喂鸡,好像也不错。
“诶这个可以哦,林子头虫虫草草多,一放进去,鸡都晓得自己找食食了,还有鸡屎那些又反过来养地了。”
白大嫂一听白春枝说计划养山鸡,想想就觉得是个好主意,手上的蒿蒿都不要了,仔细一分析,感觉完全可以实行的。
“而且山上林林头又大,你们也晓得的,我们当地的土鸡些性子野得很哟,争强好斗啊,自家屋头都不敢多养两只公鸡了,老母鸡都还好点。”
“这倒是,林子里圈大点也够鸡活动了,卖的话,老母鸡适合炖汤,但一般人家屋头有个啥事还是愿意买只公鸡回去,还得敬神了。”
白春枝将这些好处一一记下,只是关键的问题。
“真要养鸡在山上,那就不是一两只的事了,肯定得上百只,怕是得要人守着才行了。”
他们这儿后山还好,时常有人去捡菌子、挖野菜,没得狼啊黄鼠狼那些,只是要养那么多鸡,没人看着可不放心的。
“这个好说嘛,你们老屋又没垮,请个老辈子就帮你们守了,要喂食食的话,也一起了。”
白二嫂对白春枝担忧的问题,感觉根本不是个事,这也是她从自家请人帮忙种猕猴桃看出来的,愿意找活儿做的人多了去了,他们要挖地,尽量要的年轻人,那这守鸡的人选不挑的话,更好找了。
“就是,你要不放心,还有我们自家人在村头,时不时还能去看哈的。”
白大嫂也赞同妯娌说的,萧家老屋离后山近,住的地方都有了,绝对有人抢着来了,在家门口就找到一个长期活路可不容易。
“那等阿远回来,我再跟他商量一下。”
本来只是个大概想法,被大嫂二嫂一两句带,白春枝思路都清晰多了,不过具体实施,还得夫君来了。
“这不急,我们自己村头会孵小鸡的婆婆就多,鸡仔随时都好抱的。”
白大嫂这真是养鸡养出经验了,抱鸡仔的事记得门儿清。
“啥子好不好抱哦?”
白母出去一趟再回来,就听几人摆得热闹。
“说抱鸡仔……”
“好消息!村里要清理堰塘了!”
紧随白母回来的白春芽一进门就告诉了大家这个重要的消息。
村尾那个堰塘平时是用来储水的,挖得很深,雨季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了,里面的鱼也很大,村里每年都会安排清淤泥,顺便给大伙儿分鱼。
“嗨哟,刚好我们珠珠请客的鱼不用买了。”
这回请的人不少,是找的厨子来做九大碗,不过要主人家自己买肉买菜,白母本来还在愁上哪儿是去买那么多的。
“这下可好了,外头卖的鱼还没堰塘的大呢!”
白大嫂也连连点头,往年大人小孩儿全都盼着挖堰塘捞鱼,好吃点肉的。
“诶,这不是马上要插秧了吗?”说着,白母又想起她刚听到的一个事,“等稻子长起来,那些娃娃些就喜欢在里头摸鱼摸虾,老支书他们好像在说,要学人家那个稻花鱼,放完水就多下点鱼苗进去。”
“田头都养鱼了,那以后村里吃鱼是不愁了哦?”
白大嫂立马联想到了自家好多亩水田的,这要都喂上鱼,那得是多少了,瞬间笑开了。
“说得容易哟,原来那里头长的鱼都是沟头放水跑进去的,多少都不要本,这要自己放鱼苗了,不要本钱么?”
白母摇摇头,倒不是反对的意思。
本来秧田里只要有水,就有鱼虾螃蟹,还有泥鳅黄鳝了,吃的也是水里泥里的东西,不用担心会把秧苗啃了。
养稻花鱼呢,不是说河里随便捞点鱼卵就行了,品种总要选下了,而且还至少得是鱼苗苗了,才能活。
这都是要花钱的,还想全村都来养,那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成的。
“不过反正主意是在这儿,总有几家胆子大的了。”
通过自家种中草药和猕猴桃这两个大事呢,白母又觉得也行,都是穷过来的,再折腾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这事就让村领导们去头疼吧!”
“估计头年还是有人愿意养这稻花鱼的。”
白二嫂点点头,他们村里那么多年轻人了,总不缺胆儿肥的人。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剩下的哇,观望的多。”
“你们大哥肯定要占一个了。”
白大嫂对自家男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家里又种了二弟家的地,那么多水田,要是养鱼多点收入,怎么都好的。
“挺好的啊,这鱼还不像其他,还不用专门去喂,就开始投点钱。”
白春枝觉得老支书他们挺有远见的,一直念着大伙儿,为村里寻出路、谋发展,她也就直接跟大嫂表态了,要缺钱的话,她这儿多少都能借点的。
“嗐,大妹儿你说的哦!”
白大嫂听大姑子直接开口就说能借他们钱,还是当着大家的面,没一点虚头的,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笑着朝几人看了看,依旧坚定地摇摇头。
“不算你带我们做礼盒,就我年末那几头猪也是赚了的,还有家里兔儿啊鸡啊,这些都是钱咯!”
“嚯哟,大嫂这么一说的话,等再把田头的鱼喂起,家里这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有了。”
白二嫂一直知道老大两口子勤快,他们能挣钱,真是完全嫉妒不起来的,再看大嫂这么一细数下来,顿时乐了起来。
“嗯,差一个——”
白春芽吐掉瓜子壳,竖起一根食指,接话道。
“还差一个天上飞的。”
“天上飞的啊?”
白二嫂立即开动脑筋,很快想到一个,拍手欢呼。
“鸡、鸡也算天上飞的,等那窝小鸡大了,你看嘛,村里头鸡,还是能扑腾两下的。”
“哈哈哈我看到过!”
白春芽也拍掌记起一个事儿来。
“先前大毛硬是要跑田坎边边窝尿,火急火燎地跑出去就遇见隔壁一只鸡飞了出来,遭吓惨咯!”
“那回哦,惊叫唤的,吓得我以为他被鹅啄了。”
“哈哈哈哈大毛那阵是真好耍。”
“以后这屋头还不晓得有好热闹了,几个猴秋子娃儿肯定高兴得很哟!”
“哎呀,这些啊……”
娘子军几人正说得热闹,白春芽突然叹息一声。
“那我们就只有过年才看得到了。”
“诶,真是。”
白春枝也想起,小妹这就快要跟着二哥他们去南方了,拉过她的手,又细细问起来。
“行李那些都收拾好了吗?”
“差不多了,二哥说那边不冷,带些夏天的衣服就行。”
这些天白春芽一直在摆弄行李了,看看哪些能带哪些不需要的,对上姐姐担忧的眼神,反过来拍了拍她的手。
“要是真冷了,我和二嫂再逛街买,听说那边衣服可好看了。”
“你哦,还没开始挣钱,就开始想咋花了,我看你过年又能攒好多钱回来嘛!”
白母听到小女儿最后一句,忍不住摇头,看她这么不靠谱的,也不知道放她出去对不对。
白二哥没跟其他老乡一样过完大年就走,一是因为这回老婆和小妹要跟着一起,二是村里也有些年轻人想要一同去打工。
一下子走不少人,大伙儿就商量好等插完秧再走,算算日子也就这些天了。
“也还好,能赶上我们珠珠打十朝哦!”
白春芽偷偷吐了吐舌头,没敢看老娘的眼神,扭头又去看谁在姐姐旁边的小猪猪。
“嗨呀,我们珠珠妹儿也听到了,都醒啦?”
“看看是不是要尿了哦?”
珠珠小嘴巴微张,小手还在往上窜,一副刚睡醒的样子,白母却有经验,瞧小家伙小身子扭了扭,怕是不好。
[抱抱][抱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5章 十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