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H市租界。
清晨六点半,沈墨云准时睁开眼睛。他的房间在霞蔚路的一栋老式公寓,朝东的窗户透进淡青色的晨光。他没有立即起床,而是静静地数了六十下心跳,然后掀开薄被,赤脚踩在柚木地板上。
木质地板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哑光,每一块都拼接得严丝合缝。沈墨云的目光习惯性地掠过房间每个角落——这些年他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让每件物品都待在它该在的位置。
七点整,洗漱完毕的沈墨云站在厨房里煮咖啡。烧水壶发出的声响在他耳中自动分解为声波频率:2000赫兹左右,略带尖锐。当水即将沸腾时,他精确地提前三秒移开火源,避免水壶发出刺耳的哨音。
这种对声音的极度敏感,是他作为钢琴调音师的职业素养,也是他另一种身份的必备技能。
咖啡的香气弥漫开来。沈墨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平均律钢琴曲集》,翻到第八十一页。书页间夹着一张轻薄的半透明字条,上面写着两行数字。他对着晨光看了几秒,然后将纸条浸入咖啡中,看着它溶解殆尽。
七点十五分,穿戴整齐的沈墨云拎着工具箱走出公寓。他今天穿着深灰色三件套西装,皮鞋擦得一尘不染。这样的装束在H市的侨民中并不显眼,恰好融入租界的氛围。
“早啊,沈先生。”
楼下卖报纸的老头笑眯眯地打招呼。
沈墨云点头致意,买了一份《沪滨日报》。他习惯性地翻到第四版,目光在股票行情表上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合上报纸。
今天的暗号没有出现,这意味着他与上级的联络暂时中断。可能有突发状况。
八点整,沈墨云来到乔斯南路的一家面包店。这是他每周一固定光顾的地方。
“照旧吗,沈先生?”
老板娘操着一口带宁波口音的法语问道。
“是的,谢谢。再加一份杏仁可颂。”沈墨云微笑着回答。
他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旁边的柜台。那里摆着奶油面包。
“......”
他目光微顿,面上依然保持平静。
面包店后厨的门虚掩着,透过缝隙,沈墨云看到一双陌生的男式皮鞋——不是老板平时穿的。收银台下方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指印,或许有人曾蹲在那里检查什么。
“今天的面粉到货晚了些,”老板娘递过纸袋时不经意地说,“所以黑麦面包要等到下午。”
沈墨云接过纸袋,指尖感受到纸袋底部比平时厚了一点。他微微颔首:“没关系,我明天再来。”
走出面包店,沈墨云沿着乔斯南路缓步前行。他的步伐节奏不变,但余光已经锁定了两个可疑身影:一个是在对面书店门口假装看报纸的瘦高男子,一个是在街角擦鞋的年轻人。这两人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反而暴露了监视的意图。
是飞隼的人。沈墨云在心中判断。面包店大概率已经被控制,老板娘在被迫配合。
他又回想起刚刚出现的那双皮鞋。
鞋尖微微朝外,是习惯在审讯室里踱步的人才会有的站姿。这双鞋的皮质也相当考究,大概率属于审讯专家——极有可能是李时勋手下的"医生"小组。
沈墨云拐进一家咖啡馆,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侍者送来咖啡时,右手小指轻微颤抖——这是组织约定的危险信号。看来整个联络网都受到了威胁。
“先生,您的咖啡。”侍者放下杯子时,杯底与碟子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谢谢。”沈墨云用食指轻轻点了两下桌面,然后翻开《沪滨日报》,看似随意地阅读。
窗外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沈墨云啜饮着咖啡,思绪如飞速地运转。
面包店的异常、侍者的警告、监视者的出现,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不妙的结论:他的身份可能已经暴露,至少被列入了怀疑名单。
但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还不动手?
沈墨云的目光扫过报纸上的日期:1941年10月15日。这个日期触动了他的记忆——三天后,一艘名为"樱花丸"的日本货轮将抵达上海港,据可靠消息,船上载有一些特殊的"货物"。
他们想放长线钓大鱼。
沈墨云明白了对方的策略。飞隼希望通过监视他找到更大的目标,比如整个上海地下情报网的核心人物,“夜莺”。
咖啡喝到一半时,一位穿着浅灰色旗袍的年轻女子走进咖啡馆。
她戴着珍珠耳环,头发挽成时髦的波浪髻,看起来像一位富家小姐。但她左手无名指上的一道茧子说明了事情没那么简单——那是长期使用发报机按键留下的痕迹。
她漫不经心地环视酒馆,指尖轻轻掠过鬓发,脚步却不着痕迹地偏向了沈墨云那桌。
“先生,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一点苏州口音。
沈墨云抬头,对上她琥珀色的眼睛:“请便。”
女子坐下时,沈墨云闻到了淡淡的茉莉花香,确实是富家小姐们惯用的香水味。
但显然另一个更隐蔽的气味更能吸引他的注意。
枪油的气味。虽然绝大部分都被香水的味道盖住了,但还逃不出他的嗅觉。
毕竟他对这种味道太熟悉了。
“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有趣的消息吗?”女子问道,从手袋里取出一盒香烟。
沈墨云将报纸推向她:“股市有些波动,不过国际版还算平静。”
女子抽出一支香烟,烟盒上写着“金锋牌”,相当经典的牌子,但过滤嘴的长度却比标准规格短2毫米,显然这是改装过的,里面可能藏着微型胶卷或密码本。
“借个火?”女子抬眼看他。
沈墨云从西装内袋取出打火机,故意在递过去时让火机底部朝上,那里刻着一个微小的五角星标记。
女子眉头微皱,但看上去并没什么波动。她点燃香烟,优雅地吐出一个烟圈。
“听说圣礼拜堂最近有管风琴演奏会?”
“是的,周五晚上。”沈墨云回答,"演奏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我个人很欣赏他的作品。"
“真巧,我也喜欢巴赫。”女子微笑道,“特别是他的《赋格的艺术》,结构如此精妙。”
沈墨云的手指在咖啡杯沿轻轻敲击,节奏对应摩尔斯电码中的“身份”一词。“周小姐也研究音乐?”
“只是略懂一二。”女子——现在沈墨云确认她就是传闻中的周璇,军统安插在飞隼的卧底,“我在巴黎学过几年钢琴。”
“巴黎是个美丽的城市。”沈墨云说,“我最喜欢蒙马特高地的小教堂,那里的管风琴音色很纯净。”
周璇的眼中闪过一丝警觉。蒙马特高地的暗号只有最高级别的情报人员才知道。“我更偏好圣心堂,”她缓缓回答,“特别是黄昏时分的钟声。”
暗号对接上了。
沈墨云微微前倾身体:“小姐对钢琴调音有研究吗?我最近遇到一个难题,A键总是偏低。”
“有可能是击弦机的问题。”周璇的指尖在桌面上轻敲出一组数字——频率编码,“或者湿度影响了音板。我更偏向前者。”
沈墨云接收着信息:飞隼已经掌握了部分电台频率,建议更换波段。
“谢谢建议。说起来,您知道哪里有卖正宗的法式可颂吗?我常去的那家不巧今天缺货了。”
“迈当路的‘金色麦穗’不错。”周璇暗示迈当路的安全屋暂时还没有暴露,“不过老板脾气古怪,只接待懂行的客人。”
咖啡馆的门再次打开,三个西装男子走了进来。其中一人径直走向柜台,与侍者交谈几句后,目光扫向沈墨云这桌。
沈墨云注意到他们鼓起的后腰,眼神一暗。
“看来我们有伴了。”周璇轻声说,从手袋里取出一面小镜子补妆。镜子的角度正好能让沈墨云看到门口的情况。
“可惜是三位不速之客。”沈墨云小声道,从西装口袋取出怀表看了一眼,“我十点有个预约,恐怕要失陪了。”
“真遗憾。”周璇将一张对折的纸条悄悄塞进报纸下面,“希望下次能继续我们的音乐讨论。”
沈墨云起身结账,故意将报纸留在桌上。走出咖啡馆时,他与那三名男子擦肩而过,感受到他们审视的目光。但他步伐稳健,没有丝毫慌乱。
一个普通的钢琴调音师要去工作,仅此而已。
转过街角后,沈墨云迅速闪进一家裁缝店的后门。
五分钟后,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穿着棕色西装的学者模样的人从裁缝店走出,与之前的沈墨云简直判若两人。
他沿着迈当路向预定的安全屋走去,脑海中已经开始解码周璇留下的信息。
平静的表象下,危机如暗流涌动。但沈墨云早已习惯这种生活——在刀尖上跳舞,用音符传递情报,将每一次心跳都控制在精确的节奏里。
因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微小的失误都将是致命的休止符。
对这方面完全不懂所以可能有写错的地方,求轻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调音师的日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