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寂闻言,眉梢微挑。
下一秒,他伸手,指尖轻轻挑起林序南的下巴,温热的触感从肌肤上传来,带着一点暧昧不明的压迫感。
他俯下身,逼近到两人几乎呼吸相触的距离,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笑意。
林序南怔了一下,原本在裴青寂的发丝上绕圈的手指,此刻骤然顿住。
心跳在一瞬间失了序,仿佛被人紧紧攥住,却还是硬着头皮继续保持语气的平静。
“我只是想知道,裴师兄还有多少事,是不想让我知道的。”
裴青寂看着他,眼底的笑意一点点加深,笑声从喉间溢出,低低的,带着几分无奈,却更多的是那种撩拨之后的纵容与宠溺。
“啪——”
他的另一只手忽然抬起,干脆利落地拍亮了房间的灯。
暖黄的灯光瞬间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两人之间那点暧昧不清的距离。
裴青寂收回手,指腹划过林序南的下巴,带起一阵微微的酥麻。
随后,裴青寂微微一用力,撑着墙面的手收回,身体缓缓站直。
他垂下眼睫,看着林序南,唇角仍带着那抹淡淡的笑,目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沉,像是藏了千言万语,却只吐出一句轻飘飘的话。
“你想知道的。”他声音不轻不重,语调末端微微上挑,仿佛一声低笑,“我都会告诉你。”
林序南站在原地,半晌,他低低地笑了一下。
林序南跟在裴青寂的身后走进房间,在昏黄的灯光下,他随手将门带上,然后走到床边的椅子上坐下。
裴青寂拿起挂在一旁衣架上的白色毛巾,慢条斯理地擦着头发。
水珠顺着他的发梢滑落,落在他的侧颈上,肌肤被灯光映得冷白,骨线分明,眉眼间带着刚洗过澡后的清冷与慵懒。
他的眼角余光一直看着林序南,只见他愣了一下随后快速移开视线,低下头,唇角却微不可察地抿了一下。
——真犯规。
林序南的双手交叠在膝上,随后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语气轻描淡写,像是随口一提,“又完成一个项目。”
裴青寂擦头发的动作微微一顿,偏过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嗯”了一声,声音里带着水汽后的低哑。
“这次回去,”他的语气不紧不慢,淡得像是陈述,却又透着一点儿商量,“你准备汇报吧?”
林序南“扑哧”一笑,抬起眼看着他,眼里带着一点明晃晃的笑意,故作听不懂的样子,“这种事后总结的工作,难道不是裴博士的最爱吗?”
裴青寂轻轻“啧”了一声,丢下毛巾,走近两步,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眉眼里是带着有着压迫感的笑容,像是在说——你明明知道答案。
“那裴师兄,有什么补偿吗?”林序南仰起头,语气轻飘飘的,尾音却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撩拨。
“补偿?”裴青寂挑了下眉,嗓音低低的,带着点慵懒的笑意。
“是啊。”林序南歪了歪头,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开口,“准备汇报,又要点灯熬油,不知道要浪费多少脑细胞呢。”
“那这样吧,”他慢条斯理地弯下腰,两只手撑在椅子的扶手上,将林序南困在座位和自己之间,呼吸在近得不能再近的距离里交缠。
“等回去,搬来我家——”
他的声音低沉,尾音带着轻笑,像是漫不经心的承诺,又像是早就安排好的必然结果,“我24小时照顾你。”
“帮你,好好养养脑细胞。”
林序南愣了愣,心跳在那一瞬间像是漏了一拍。
房间很静,只有窗外雨声滴落的细碎回响,和两个人交叠的呼吸声。
他的嗓子有些干,眼神却丝毫不退,反而带着一点被撩拨后的不服输,微微挑起眉,看着近在咫尺的裴青寂。
“那师兄,”他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带着惯有的调侃,却在末尾轻轻顿了一下,尾音软下来,透着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你可要把……那些不想让我看到的小秘密,都藏好了。”
话音落下,他偏了偏头,睫毛轻轻颤着,像是竖起尾巴的小狗,嘴上带着挑衅,眼底却藏着一点柔软的光,连呼吸都悄悄乱了几分。
“嘀——”
安静的房间里,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白色的光在两人之间投下一层冷意。
裴青寂低头,看见屏幕上跳出的那条消息——
【方砚:@裴青寂@林序南青寂、序南,明天下午央广电视台会来课题组采访,这是采访的问题,你们加加班,今晚上12点前把采访稿发给我先看看。】
短短几句话,瞬间打断了房间里那股若有若无的暧昧气息。
林序南偏过头,看清内容后怔了怔,随即有些无奈地轻声笑了笑。
“……采访啊。”
裴青寂轻轻地叹了口气,伸手在林序南的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便直起身来。
“那先准备吧。”
他转身走向桌边,将手机里的采访提纲打开,立在两个人的面前。
林序南没有出声,只是顺手拿过裴青寂的电脑,指尖在触控板上飞快滑动,利索地登录了云端,将这次项目的整体流程安排调了出来。
电脑屏幕散发着淡蓝色的冷光,映在两个人的脸上,照得裴青寂那双淡色的眼睛愈发深沉。
“这次是灾后抢修古籍,我在想……”
裴青寂的声音不大,但话只说到一半,便停了下来。
他看着采访提纲上那几行方砚高亮标注的重点,神色渐渐冷了下去。
——“新型蛋白凝胶材料”、“脱酸判断”、“增强古籍纤维强度”、“大规模生产”、“形成产业链”……
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眼,每一个都闪着“科研成果转化”与“项目推广”的冷光。
裴青寂静静地盯着屏幕,指尖轻轻摩挲着手机,眸色幽暗。
他知道,这才是方砚最关心的。
在方砚眼里,这次采访,最该被宣传的永远是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与行业突破。
至于古籍本身,它们只是“材料应用”被附带提及的“载体”,或者“应用实例”,是能在汇报里增色的亮眼实例,而已。
裴青寂收回目光,眉心微微拧起。
他很清楚,仅仅凭一个晚上,他无法说服方砚改变这种采访方向。
更何况,这种思维模式从来都不是一两句话能撼动的。
——方砚不会同意的。
但这次的采访……
他想借着这次面向全国的采访,将“古籍保护”四个字真正推到更多人面前。
让公众知道,科研材料固然重要,但比材料更值得被记住的,是那些纸上的字,是那些字里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采访时间有限,终归是要有所取舍和侧重。
可他不甘心。
他知道这很难,甚至知道在方砚那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就算无法改变采访的走向,他也想尽自己所能,去为那些文字,为那些被遗忘的故事,争取哪怕只多一句的时间。
哪怕,只有一句。
林序南看着采访提纲,沉默了好一会儿。
“师兄。”
他忽然开口,声音低低的,带着一丝奶气,却又坏坏的,像一只正打着算盘的小白狗。
“坏事儿,干不干?”
裴青寂抬眼看向他,眼睛里带着诧异。
林序南挑起眉,看着他,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带着点狡黠的小幅度笑容,像是撒娇,也像是试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他的声音软软的,却偏偏带着一点笃定,像是在夜色里轻轻摇晃的一串风铃,叮叮当当地敲进人心里。
他伸手在触控板上快速操作,将采访稿又复制了一份,文件名毫不掩饰地标着“PlanA_官方”与“PlanB_自用”。
“我们准备两份稿。”
他说,声音里带着一丝被雨夜润开的温软,却偏偏字字分明,清晰而坚定。
裴青寂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低低地笑了一声。
雨声敲打着窗台,风带着冷意钻进来,吹动电脑旁散落的便利贴。
两人中间,只隔着一盏台灯的光亮。
林序南“啧”了一声,嘴角弯起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低下头继续修改稿件。
他指尖飞快地敲击着键盘,眼神却时不时透出一点满足与亮光,像是完成了什么小小的恶作剧。
他知道,方砚永远只在意“课题组成果有多强”、“材料能否发表高分论文”,他不在乎到底这次救下了多少本古籍。
但裴青寂不同。
他不只想救书,他想救下的是书里的人,是文字,是时间,是历史,是那些不被在意的,却真正珍贵的东西。
林序南也是。
——他们从来都一样。
两份稿件,一份按照方砚的思路,标题醒目冷硬——“蛋白凝胶应用,行业开创性突破”。
字里行间写的尽是材料性能、可产业化规模、课题组技术领先的战略布局,理性、简短,像一份精准的商业简报。
而另一份,则截然不同。
写灾后被抢救出来的明代《吴门岁时杂记》、《苕溪棹歌志》。
写它们曾记录过的市井风情,写江南物产的时鲜,写民间的信仰祭礼,写文人的题咏闲话。
写那些被水浸泡过的宣纸上,依旧隐约可辨的细小笔锋。
写“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活过的生命”。
屋外的雨声渐渐大了起来,密密地拍打着窗台,风将窗户吹得“咚咚”作响,像是为这场悄然无声的“阴谋”作了见证。
电脑屏幕的光微微闪烁,映亮林序南专注的眉眼。
他的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时,屏幕上那一行字静静地亮着,像是夜海里一盏不肯熄灭的灯。
他抬起头,看向裴青寂,眼神里带着一种被自己点亮的明亮,唇角慢慢上扬,露出一个带着点骄傲的小幅度笑容。
林序南说完,选中“方砚”的名字,毫不犹豫地点击“发送”,然后身子往后一仰,长长地舒了口气,伸了个懒腰。
“搞定。”
[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水毁古籍(十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