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观山笔记 > 第12章 《不灭的灯》

第12章 《不灭的灯》

松明书院的夜晚总是很安静,只有老槐树下的那盏油灯亮着。守夜人赵伯坐在灯旁,手里握着一把小小的铜勺。每到子时,他就会从灯盏里舀出一勺油,倒进孩子们的小油瓶里。

"赵伯,您的灯怎么一直不灭呀?"一个叫阿青的小童蹲在旁边,眼睛亮晶晶的。

赵伯笑了笑,粗糙的手指轻轻拨了拨灯芯:"因为这灯啊,不是普通的灯。"

"那它是什么灯?"阿青歪着头问。

"是'百家灯'。"赵伯的声音低低的,像是怕惊扰了夜风,"灯油里掺了戍边将士的火把灰,黄河纤夫的船灯油,还有苗疆医女的药草露......"

阿青睁大了眼睛:"所以它不会灭?"

"不会。"赵伯摇摇头,"因为它的光,是许多人攒起来的。"

灯芯微微跳动,映在墙上的影子比赵伯本人还要高大。阿青盯着那影子看了好久,忽然觉得,那影子像是许多人的身影叠在一起,摇摇晃晃地延伸出去,照亮了更远的地方。

"那......我以后也能往灯里添油吗?"阿青小声问。

赵伯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等你长大了,走过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人,你也会带回一点光,添进这盏灯里。"

阿青点点头,把小油瓶紧紧抱在怀里。

夜风吹过,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灯芯依旧安静地燃烧着,像是永远不会熄灭。

那年冬天特别冷。腊月二十三,书院放了年假,孩子们都回家去了,只有阿青因为家远,留在书院帮赵伯守夜。

"赵伯,灯真的不会灭吗?"阿青裹着棉袄,看着窗外的风雪。

"只要有人添油,就不会灭。"赵伯往灯盏里加了一勺油,"这灯啊,最怕的不是风雪,是人心。"

阿青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直到那天半夜,他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

一个黑影正蹑手蹑脚地靠近油灯!

"谁!"阿青跳起来大喊。

黑影猛地转身,阿青认出来了——是镇上米铺的伙计二狗。他手里拿着个空瓶子,看样子是要偷灯油。

"别过来!"二狗挥舞着匕首,"我娘病了,大夫说只有松明书院的灯油能治......"

赵伯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灯旁。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想要灯油,何必偷呢?"赵伯叹了口气,从灯盏里舀出一勺,"拿去吧。"

二狗愣住了,匕首"咣当"掉在地上。他颤抖着接过油瓶,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我、我以后一定还......"

"不用还。"赵伯摆摆手,"只希望你记住,这灯油能治病,不是因为油本身,是因为里面存着许多人的善念。"

开春后,阿青跟着赵伯去镇上采买。路过米铺时,看见二狗搀着一位老妇人站在门口。

"赵伯!"二狗兴奋地招手,"我娘的病好了!"

老妇人颤巍巍地行礼:"多谢恩公的灯油......"

赵伯笑着摇头:"不必谢我,要谢就谢那些往灯里添过油的人。"

回书院的路上,阿青忍不住问:"赵伯,灯油真的能治病吗?"

"能,也不能。"赵伯望着远处的山峦,"灯油本身只是普通的油。但那些往灯里添油的人,有的是戍边将士,有的是治病救人的医女......他们的善念留在油里,就成了药。"

阿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十年过去,阿青长大了。他离开书院,像赵伯说的那样,走过了很多地方。

在边关,他帮戍边将士送过家书;在黄河岸边,他和纤夫们一起拉过船;在苗疆,他跟着医女采过药......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收集一点东西——一把火把灰,一盏旧船灯,几滴药草露。

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阿青回到了松明书院。老槐树还在,树下的油灯也还在,只是守灯的人换了个陌生的老者。

"赵伯呢?"阿青问。

"走了。"老者叹息道,"临走前把这盏灯交给了我。"

阿青鼻子一酸。他取出随身带着的包袱:"这些......能添进灯里吗?"

老者打开包袱,眼睛一亮:"当然可以!"

当阿青带来的东西融入灯油时,灯芯"噼啪"一声,爆出一朵特别亮的灯花。墙上,阿青的影子和其他无数影子重叠在一起,延伸向远方。

又过了很多年,松明书院早已不在,但那盏灯却一直在传递。

有人说在战乱的难民营里见过它,灯油治好了许多人的伤病;有人说在偏远的山村里见过它,为孩子们照亮读书的路;还有人说在远洋的渔船上见过它,指引迷途的船只回家......

灯里的油换了一茬又一茬,添油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那簇火苗始终未灭。因为它燃烧的不是油,是无数人积攒的善念;照亮的不是夜,是人性中最温暖的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