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s和N.E.W.Ts考试周的紧张氛围,如同霍格沃茨城堡里一层无形的浓雾,笼罩着每一个高年级学生。图书馆座无虚席,公共休息室里直到深夜都亮着灯,羊皮纸和墨水的消耗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
就在这埋头苦读的间隙,新一期的《唱唱反调》和《预言家日报》被猫头鹰们送了进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瞬间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短暂地将学生们从繁重的复习中拉了出来。
《唱唱反调》的头版标题一如既往地引人注目,却又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揭秘!笔名‘赫尔莎’的背后——向两位战争英雄致敬”
文章由谢诺菲留斯·洛夫古德亲自执笔,以充满感激和敬意的笔调,首次向公众揭示了那个在舆论战场上给予伏地魔及其势力沉重打击的笔名“赫尔莎”的真实身份——艾莎·理查德与赫敏·格兰杰。
“……正是在理查德小姐的远见与格兰杰小姐的缜密协作下,我们才能精准地揭发黑魔王的真面目,瓦解其追随者的士气,”文章写道,“她们不仅在最终的战场上以无与伦比的勇气扭转乾坤,更在战争的迷雾中,为我们点亮了信息的明灯,让真相得以传播,让希望得以留存。这份贡献,与她们在战场上的功绩一样,不可磨灭。”
几乎与此同时,《预言家日报》也用前所未有的、近乎学术论文般的严肃口吻,在头版刊登了重磅报道:“威森加摩与梅林爵士团联合公告:‘格兰杰-理查德同心共振现象’被正式定义,梅林勋章晋升一级”
报道详细描述了在最终决战中,艾莎与赫敏共同召唤出的、融合进化并展现出绝对净化特性的守护神现象。文章引用了联合学术委员会的最终认定——
“……该现象被观测到当两位女巫的守护神咒在极致的情感共鸣与魔法同步下,不仅形态发生融合进化,其魔力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跃迁,产生了对黑暗造物(尤其是摄魂怪)的绝对净化特性,此现象被正式命名为‘格兰杰-理查德同心共振现象’……鉴于其前所未有的魔法意义及在终结黑魔王威胁中的决定性作用,原定授予艾莎·理查德小姐与赫敏·格兰杰小姐的梅林二级勋章,现正式晋升为梅林一级勋章。”
这则消息如同旋风般传遍了城堡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们争相传阅报纸,看向艾莎和赫敏的目光充满了更深的敬佩与惊叹。梅林一级勋章!这是魔法界至高无上的荣誉,通常只授予那些做出惊天动地贡献的巫师。
然而,真正在魔法界引发更深层次思考与广泛共鸣的,是《预言家日报》紧随其后的一篇特别评论员文章,标题为:“胜利的基石:论‘爱的保护咒’与黑魔王失败的必然”
这篇文章,由魔法部部长阿米莉亚·博恩斯亲自授意并审核,首次从官方层面,系统性地阐述了伏地魔失败的根源。文章没有过多渲染最后决战的故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早的过去,投向了那个在戈德里克山谷的夜晚。
文章深刻指出,伏地魔的失败,并非源于某次战斗的失误或力量的不济,而是从他选择追杀哈利·波特,并悍然杀害莉莉·波特的那一刻起,就已然注定。
“……他低估了最古老、也最强大的魔法——以生命为代价的‘爱的保护咒’。莉莉·波特女士用她的牺牲,为她儿子构筑了一道黑魔王无法理解、也无法穿透的永恒屏障。这道屏障不仅保护了哈利·波特的生命,更在最终的时刻,与‘格兰杰-理查德同心共振现象’所代表的信念与守护之力产生共鸣,共同铸就了净化黑暗的奇迹……黑魔王并非败于强大的咒语,而是败于他自身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爱、牺牲与守护的信念。”
文章最后郑重宣布,为表彰莉莉·伊万斯·波特以生命为代价触发的古老魔法——其力量是导致史上最危险的黑魔王汤姆·里德尔两次败亡(一次在哈利婴儿时期,一次在最终决战)的直接与根本原因——追授她梅林一级勋章。莉莉·波特女士所做出的“超常勇敢与卓越功绩”,其影响力跨越十余年,从根本上瓦解了黑魔王的威胁,拯救了整个魔法世界。此次追授,是对历史公正的必要修正,她的名字与牺牲,理应被置于胜利丰碑的顶端。
这篇报道,如同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法理和情感的基石。它告诉所有巫师世界的人们——“我们为何而赢”。这不仅是对英雄的颂扬,更是对一种价值观的肯定,是对那段黑暗岁月的一个清晰、有力的总结。许多人在读到莉莉·波特被追授勋章时,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既有对逝者的哀思,也有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感慨。
在格兰芬多公共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哈利读着这篇报道,眼眶湿润,但嘴角却带着释然的笑意。他终于可以坦然接受母亲的牺牲所带来的这份“保护”,它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化作了一种永恒的力量与荣耀。
就在这一片纷至沓来的重磅消息中,赫敏的目光在《预言家日报》角落一则简短的庭审报道上停住了。一名前食死徒供认,他曾在六年前奉命在“赫尔顿塔海洋生物中心的海底隧道”制造事故,其明确意图是“在麻瓜家庭密集的公共场所引发大规模恐慌与伤亡”。
她的指尖顺着报纸的褶皱向下移动,在另一段更为简短的文字上停住。那是一名已故食死徒的旧案记录,其中一句冷冰冰的提及刺入了她的眼帘:“……据同伙零星供述,该犯生前曾参与策划代号‘雪人’的境外黑魔法生物操控测试……”
赫敏的呼吸瞬间凝滞。所有关于那天的混乱记忆——刺耳的警报、惊慌的人群、即将面临的可怖遭遇——与另一段冰封的恐惧悍然重叠:瑞士雪山上震耳欲聋的轰鸣,那只瞳孔被黑魔法侵蚀的怪物……都被这几行供词赋予了完全不同的、令人胆寒的意义。
最初的震惊过后,一种迟来的、深切的愤怒席卷了她。她猛地将报纸推到艾莎面前。
“艾莎,”她的声音异常低沉,“你看明白了吗?当年隧道破裂根本不是意外,就是一场针对麻瓜的、预谋已久的恐怖袭击!还有瑞士那次……那场雪崩和发狂的雪人,果然也是他们干的!如果当时、当时……”
艾莎立刻察觉了她情绪的波动。她侧身将赫敏揽近,用一个轻触太阳穴的吻安抚了她未竟的话语,这才低头扫过报道。冰冷的怒意在她眼底一闪而过。
“果然如此,”她放下报纸,紧紧握住赫敏的手,“我们猜对了。从海底到雪山,他们从未停止过。幸好,所有人都安然无恙。”
困扰她们多年的谜团,终于在战争结束后的清算中,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水落石出。这像是一个小小的注脚,为她们共同经历的过去,画上了一个迟来的句点。
赫敏将那份《预言家日报》轻轻放下,她自然地靠向身旁的艾莎,将头轻倚在未婚妻的肩上,像是卸下了一副重担。
“外面的谜题总算解开了,”她轻声说着,声音里带着一丝放松后的柔软,随后却微微抬起头,用好奇的目光望向艾莎,“可我们之间的那个小秘密,你是不是该交代了?海底隧道那次,当时在那么乱的情况下,你到底是怎么不用魔杖就把玻璃修好的?”
艾莎被她倚靠着,感受着肩头的重量,不禁莞尔。她侧头在赫敏发间落下一个轻吻。
“这么执着?”她声音里带着了然的笑意,随即正色道,“好,等考完试。不只玻璃的事,关于我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赫敏抬头望进她清澈的眼底,那温柔的深处,沉淀着与她话语同调的郑重。
收官啦!终于解放啦,剩下交给你们了~
自我感觉还算顺利,希望宝宝们喜欢。
P.S. 期待长评!期待新书收藏,感谢支持!
P.S. 考虑到本文发放频率惊人(毫无耐心ING),所以等收藏和反馈差不多了再考虑番外的事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5章 最后的尾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