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沃斯公共图书馆那间靠里的闲置阅览室,成了佩妮最近最常停留的地方,这里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最重要的是,拥有足够宽敞的桌面。
此刻,一张长桌上铺陈开来的,并非寻常的中学生课业,而是一场思维的盛宴。
几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摊开着——诸如《材料科学基础》、《生物电信号导论》、《复杂系统的涌现特性》。
它们像沉默的基石,拱卫着桌面中央那片真正的战场:大量散落的演算草稿。
纸张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公式推导、能量流动的模拟曲线,以及一些结构极其精密的几何图形——它们看起来既非纯粹的数学图形,也非已知的工程图纸,线条间标注着诸如“能量导通路优化”、“谐振频率计算”、“结构应力与信息承载阈值”等晦涩的备注。
这些是佩妮基于对镜木等特殊材料的观察,试图为其非凡特性构建理论模型的尝试。她在这里进行的是纯粹的思维体操,用笔和纸,以及从正统科学著作中汲取的知识,为她那惊世骇俗的研究构建着看似合理的骨架。
“伊万斯小姐?”
一个温和而略带惊讶的声音在桌边响起。
佩妮从一堆繁复的计算中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思绪被暂时拉回现实的细微抽离感。
戴维斯先生站在桌旁,手里拿着几本期刊,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惊奇。
他的目光扫过桌上那片理论的“废墟”,最终落在佩妮手边一张绘制了一半的结构图上。那图纸上的结构精密得如同某种高端仪器的内核,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非工业设计的有机感。
“戴维斯先生。”佩妮点了点头,礼貌的问好,对于这位曾经给她帮助的老师陪你很有好感。
“我听说你最近在图书馆进行一些深入的阅读,”戴维斯先生走近一步,目光难以从那些草稿上移开,“但这……”他拿起一张写满复杂波动方程和矩阵计算的草稿,语气带着难以置信,“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学,甚至大学低年级的范围。还有这个——”他指向那张结构图,“这是什么设备的设计图吗?我从未见过这种结构。”
佩妮沉默了片刻,大脑飞速运转。“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推演和设想。”她将那张结构图动作自然地挪到一叠书籍下方。
“理论?关于什么的理论?”戴维斯先生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能感觉到,这个女孩正在涉足一个极其独特甚至偏僻的领域。
佩妮抬起眼,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审视。“我在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某些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天然材料,是否能够通过与生物体自身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局部的、稳定的‘信息场参照系’。”
“‘信息场参照系’?”戴维斯先生重复着这个生造但意义明确的词组,眉头微蹙。
“可以粗略理解为,一种能够帮助认知系统过滤无关噪声、稳定内部状态的物理基础。”佩妮进一步解释。
“目前主流研究多集中于化学药物或心理干预,我认为从物理层面,尤其是从材料本身特性入手,是一个被忽视的方向。”
为了增加可信度,佩妮翻开了旁边一本笔记本,上面引用了大量关于晶体结构、介电常数、神经振荡等领域的论文。
“您看,这是我的部分推导依据。我假设,如果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够形成某种‘能量导通的优选路径’,并且其本征频率与特定认知状态下的脑波活动存在某种耦合关系……”佩妮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她的“理论”。
戴维斯先生越听越是心惊,佩妮的研究方向听起来确实“非主流”,甚至有些跨领域的大胆,但她展现出的理论基础、逻辑推演能力和将抽象构想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本事,却是不折不扣的顶尖科研潜力。
这种在“非主流”课题上展现出的“超主流”学术素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他感到有些震撼。
“伊万斯小姐,”他放下笔记本,神情变得无比严肃,“我必须说,你的研究视角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极具开创性。它游走在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和认知科学的交叉前沿,很容易因为难以归类而被忽视。”
佩妮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早已习惯了自己的思路不被常人理解。
“但是,”戴维斯先生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发现瑰宝般的光芒,“科学的突破往往就诞生于这些被忽视的交叉地带。你缺乏的或许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能让你的想法接受检验、并获得资源支持的机会。”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桌上那些浩繁的草稿,心中那个关于竞赛的念头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
“伊万斯小姐,”他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沉稳,“我必须说,你所展现的科研素养,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他轻轻敲了敲桌上那些浩繁的草稿,“将‘认知稳定’这样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的物理模型,这种能力非常罕见。”
“然而,科学界信奉的是‘展示与证明’,再精妙的理论,如果无法通过实验呈现,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他注意到佩妮的嘴角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但她的眼神依旧沉静。
“你现在面临的困境,我很清楚。”戴维斯先生的声音缓和下来,“缺乏专业的实验设备,难以获取某些特殊材料,没有平台将你的想法展示给能看懂其价值的人,你的研究,被困在了这个阅览室里。”
他向前倾身,双手按在桌沿,目光灼灼地看向佩妮:“我有一个提议,或许能为你打破这个困境。”
“大约四个月后,‘全国青年科学创新大赛’将开始接受报名,这是国内面向中学生最高水平的科学竞赛之一。评委来自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奖者不仅能获得荣誉和奖金,更重要的是,能进入顶尖学者的视野。”
他拿起那张绘制了一半的结构图:“以你目前构建的理论框架,完全有能力准备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参赛项目。你可以将你的‘信息场参照系’理论,作为一个前沿的探索性课题提出来。”
“参赛?”佩妮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是的,我可以作为你的指导老师,为你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你梳理申报材料,争取使用学校实验室设备的许可。”他看出了佩妮眼中的权衡,补充道:“大赛规则允许保护核心知识产权,你只需要展示足够证明你思路价值的理论模型和初步实验设计。”
戴维斯先生总结道:“这是一个机会,伊万斯小姐,一个让你跳出科克沃斯,让你的想法接受专业检阅,并赢得继续深入研究所需资源的机会。你愿意尝试吗?”
戴维斯先生的话语像一颗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在佩妮精密运转的思维中漾开一圈圈评估的涟漪。
“全国青年科学创新大赛”、“指导老师”、“专业检阅”、“研究资源”——这些词汇在她脑海中迅速被拆解、归类,置入她庞大的“壁垒计划”决策矩阵中进行权重分析。
佩妮的第一反应是近乎本能的风险规避,将她的研究——即便是经过精心包装和过滤的版本——暴露在公众视野,尤其是那些顶尖学者的审视之下,无异于将一颗可能蕴含魔法特性的种子,置于高倍显微镜下。
任何一点无法用现有科学完美解释的“异常”,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她无法控制的深究,甚至可能反向追溯到她与魔法世界的隐秘联系。这违背了她“隐蔽观察,间接干预”的核心原则。
然而,几乎是同时,戴维斯先生提到的“资源”和“平台”,像强磁铁一样吸引着她的战略思维。
资源需求清单在她脑中快速罗列:
高级实验设备:示波器的精度已接近极限,她需要更精密的信号分析仪,甚至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特殊材料获取:常规渠道能获得的材料性质有限,竞赛奖金可以支持她通过某些“非官方”渠道,采购那些性质奇特、来源模糊的样本。
学术身份掩护:一个“沉迷科学竞赛的天才”人设,能完美解释她所有的异常行为——深居简出、大量订购奇怪物品、与猫头鹰通信(可解释为“利用猛禽进行生物信号传递实验”),这是最坚固的社会学伪装。
潜在盟友网络:如果能接触到真正有远见的科学家,或许能找到对“异常能量场”研究持开放态度的同道,哪怕他们并不知晓魔法的存在。
风险与收益在天平两端剧烈晃动,公开暴露的风险是潜在的、可管理的,而所能获得的资源是具体的、即时可用的。没有这些资源,“壁垒计划”的推进将如同蜗牛爬行,而霍格沃茨那边的“污染源”却在持续发酵。莉莉最新的来信中提及西弗勒斯愈发阴沉的状态,就是最紧迫的警报。
时间成本也必须计算在内,准备竞赛会占用她大量的研究时间,但这本身也是一种推动——迫使她将零散的理论构思系统化、条理化,用最严谨的科学语言重新表述。
这个过程,或许能帮助她剔除研究中的魔法依赖,找到更普适、更底层的原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淬炼。
最终,天平倾斜了。
在戴维斯先生看来,佩妮只是沉默地思考了不到半分钟。
佩妮抬起眼,目光平静地迎上戴维斯先生带着些许期待和询问的眼神。“我接受您的提议,戴维斯先生。”
“很好!”戴维斯先生脸上绽开一个欣慰的笑容,“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你项目的正式名称和核心摘要。你觉得‘基于特殊材料微观结构的认知稳定场探索’这个方向如何?它既体现了物理本质,又保留了足够的探索空间。
佩妮微微点头,思维已经切换到执行模式:“可以,但‘认知稳定场’的表述可能引发争议,建议调整为‘基于仿生结构与低频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局部信息环境优化研究’。”她流畅地说出一个更拗口、但显得更“硬核”科学的标题,“这样更能契合材料科学与生物物理的交叉领域定位,也便于设计对照组实验。”
戴维斯先生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很好!就按你说的办,看来你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伊万斯小姐。”
他伸出手,拍了拍佩妮的肩膀。
“那么,我们开始吧。首先,你需要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书……”
对话迅速转入具体的技术细节。
阅览室里的气氛,从之前个人孤独的探索,悄然转变为一场迈向更广阔舞台的战略协作。
对戴维斯先生而言,他是在引导一位天才学生;对佩妮而言,她则是启动了“壁垒计划”筹集弹药的关键行动。
在她内心的日志上,新的一行被冷静地写下:
【决策确认】参与NYSI竞赛。
【主要目标】资源整合,建立伪装,理论淬炼。
【风险评级】可控(需严格信息过滤)。
【项目代号】‘雅典娜之盾’(认知防护子系统基础研究)。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