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月拿起笔,在准备签字的一瞬间,犹豫了。
岳三娘正在“即将赚钱”的兴头上,见她搁笔,心中有点担忧:
“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孟月抿着嘴,似在想着什么,岳掌柜在这静默的一时半刻,都把她俩从相识到熟悉的每个细节都想了一遍,“若是月娘拒绝,我该用什么法子来让她改变心意?”
“我想把《论语》篇的《状元笔记册》的酬劳,给阿砚他小叔。”
不仅是这一本,往后只要是陈寅废了脑细胞想出来的笔记册,孟月都想着要给他一份工钱——在上一世,这叫知识产权保护。
------
原来是因为这个不签的啊,岳三娘火速又从书案一旁的抽屉里拿出来了一份。
“这个好说,虽然他人没有到场,但长嫂如半亩,月妹妹,你再多签一份吧。”
“不过啊,你这个长嫂当得,确实让人挑不出错来。”
只要是人,都不会嫌太多的,而孟月竟肯把这样一大笔钱和往后的一系列,都拿给陈寅,只能说,世间能有几人可以做到这样呢?
至少在她的阅历里,很少。
“岳掌柜的生意手腕真是令妹妹佩服”,孟月这句话是出自真心的欣赏,半点揶揄的意味都无,她立马拿起笔,干脆利落地签上了自己和陈寅的名字。
接下来便是价格——
岳三娘十分爽快,“《蒙学笔记册》三本一套共三贯钱,《状元笔记册》目前虽只有一册,也按一册一贯钱算,往后陈寅有几册拿过来,我都给他一贯一册。他可是咱们当涂县顶级学府顺天书院去年真正的状元呢!”
她作为书肆老板,自然是知道这些书的价值,故而出手也就相当大方。
再说了,她家玉娘不就是因为这套书,而大有改观的吗?
于情于理,岳掌柜都不会吝啬。
孟月对这个价格也比较满意,对岳三娘对她和陈寅的态度更是满意,心道难怪一个烈属遗孀,能坐拥一间书肆呢!没有一点察言观色和生意手腕是做不来的。
------
“什么,大嫂?你给我这个做什么?”
陈寅事先并不知道孟月对他的这份盘算,所以当那份写有他名字的契书递到他跟前时,心中又惊喜又惭愧。
“我的束脩都是你们交的,这个笔记册也是大嫂你的点子,实在不能分你的钱。”
是的,如果不给他,孟月每个月就能多入账岂止这目前《论语》一册的一贯钱。
“我们是你的兄嫂,供你读书也是理所应当的,这笔钱给你,你在益京万一临时需要添置些什么,要买个书笔的,也能支应得开。”
最后还是陈牧发话,两边这才没有继续说。
但这天的午饭,就颇为丰盛,还是婆婆李桂兰亲自下的厨,为了感谢她。
孟月很受用。
------
有了钱作为动力,陈寅这边的动作就更快了,到二月底去益京书院之前,《状元笔记册》就已经有了《大学》《中庸》《孟子》的“四书”部分。
这便是四贯钱。
“还是老规矩,陈家人人都有份。”
临出发前,陈寅把这四贯钱存了一贯半到他娘那里当“媳妇本”,给了妹妹阿舒五百文,又拿了三百文来给三个侄儿侄女买衣裳买糖。
“阿嫂,这七百文就交给您,做家中的公中开销吧。”
剩余的一贯钱,他便和大哥大嫂给他的束脩、生活费一起装进了行囊。
------
陈家人都对他们小儿子的行为非常赞赏和肯定。
没有谁就甘心一直做家人吸食的血包,孟月也再次肯定陈寅此人人品,陈家靠他来改换门庭,目前看来并没有什么错。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月娘,真是随时随地都想着这个家。”
“阿牧啊,你可要善待月娘。月娘,若阿牧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提,我们来替你教训他。”
公公陈季山不善言辞,但一旦说出来的话,在陈家来说就是不可违拗。他算是看明白了,他的这个儿媳,自从病愈后,带着陈家发财的点子是一个接一个,他们的好日子一多半都是因为月娘,所以他作为这个家里的“大家长”,有些话必须要点到位。
但穿过来的孟月却没有陈家人想的这样崇高,她只是审时度势,觉得陈寅是陈家目前最有出息的读书人,故而不想把事情做绝,再说她也不是真的缺这几个钱。
可这几个钱却能帮她“养”陈家的这一众“死士”,又有何不可呢?
但无论如何,孟月都问心无愧,她的这些手段,其实都还称不上“算计”,就算是“算计”,那也一心为了陈家,为了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在“放长线钓大鱼”罢了!
于是她说出口的话也和原身一样,十分贤惠得体、善解人意:
“夫君待我很好,请爹娘放心,若真是受了委屈,我定是要来向你们告状的。”
“如此甚好。”
二老开心离席后,桌上便剩下了他们一家五口。
------
阿砚近日在书院中因为假期里的“领跑”考了好等次,而颇为春风得意,也越来越爱上了自觉看书做功课,于是便以“要预习明日功课”为由也进了自己的屋子,一同带走的还有他的两个“小尾巴”。
“夫君,你没发现阿砚如今越来越有长兄的样子了吗?”
见阿绯小鸭子般跟在两个哥哥后面,摇摇摆摆,步伐却比从前更加矫健,孟月看了不觉时间过得飞快,忍不住出言感叹。
“是啊,月娘,有你真好。”
“我当然知道”,孟月挑眉,“哎呀,夫君,我不会因为钱赚得比你多就嫌弃你的,你还是如从前那般待我就好。”
感情这个东西,只会影响她赚钱的速度。
不过别说,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真是奇怪,木头现在是慢慢被自己“同化”了吗?情话真是张嘴就来。
“我自然会如从前一般待你,也知道你不会嫌弃我,但我方才所言和此刻,都是发自肺腑。”
孟月直接上演了一个“手动闭麦”,“好了,不许再说了。再说我真的生气了。”
为了表示自己真的“生气”了,这天夜里她和陈牧睡觉时隔得老远。
------
可第二天早上,睡意迷蒙间,有个人却被“狠狠”地爱了一番。
气得孟月真的一巴掌就呼了过去,把所有的“起床气”都吼了出来:
“陈牧,你就不能想点别的吗?!”
而一脸餍足的她的夫君,非但不恼,还要凑过来给床上的这只“小野猫”顺毛。
“滚!”
------
孟月是真的生气了,诚然,一开始穿过来的时候,是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
但如今,索要也太过频繁了——
原身的三个孩子,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一想到这个就更来气了,自古都是女子来受这生育之苦,不行,她得“留一手”,等过段时间回娘家时,再旁敲侧击地跟娘要些这方面的方子来。
------
眼下正是笔记册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孟月很自觉地没有把她和陈牧的一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因为岳三娘前期的造势和铺垫,目前几本笔记册,已是书肆里的三月“销冠”。
而孟月原本想,一开始应该谨慎保守一些,只和陈寅做了一百册的计划。
幸而岳三娘杀伐果断,又跟上一次一样,笔记册的创意是他们叔嫂俩出的,所以首套样书按一贯钱单册来给。
剩下的,孟月知道书肆的做书成本也高,便自觉按照只比市面上的抄书匠工钱稍高一点的单价,按每册八十文的价格,做出来了一百册。
蒙学三件套是一套三册,她这里总共只做了二十套;剩下的四十册便全部是陈寅所得。
但总共是八贯钱,陈寅不在家,孟月便将钱拿出一半来,让婆婆李桂兰存着。
顺带再让陈牧去一封信,告知陈寅这个情况。
------
但孟月还是低估了教辅对于鸡娃家长来说的影响力。
他们的一百册在短短十五天之内便被一抢而光,剩下的半个月里,还是岳三娘找的那些抄书匠起了关键作用。
十个抄书匠日赶夜赶,也在三月底一共赶出来八十套,两套书各四十套。
刨去时间和纸张成本,三月这一个月,光是这八十套的笔记册,就赚十贯钱。
“我还以为蒙学打包定价一百二十文一套,状元打包定价两百文一套,贵了呢!”
岳三娘过来给她送分成的钱,“月娘你拿好,这是给你的一贯钱;这边的一千两百文便是陈寅的。”
蒙学提成是按二十文一套,四十套就是八百文,岳三娘很会做事,添了两百文的辛苦费,这就是一贯钱。
而状元提成是按三十文一套,四十套便是一千两百文。
总共便是两贯两百。
而另一个匣子里,装的则是她每月固定供给书肆的美绘版“蒙学三件套”的钱。
因为这个月她有别的任务,美绘版也只写了一百五十册,按每册五十文,也就是7.5贯钱。
这个月总计就是八贯多。
孟月见自己坐在家中就有钱收,前期的一些辛苦便都不值一提了。
“蝉姐姐,我一开始也是你这样的想法;但是后来我觉得一点都不贵。”
“这些可都是咱们三个‘臭皮匠’的匠心独运,在大晏我不敢说,但在当涂县,咱们肯定是独一份。”
“咱们慢慢看,学墅里的学子们,一旦成绩有起色,是还会催着我们出其他的。”
卑微月:我替作者mummy求月底营养液[狗头][害羞][害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一抢而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