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上的事情商议好,孟月便真正地把自己当成了策展人,下定决心要把这次的“当头一棒”搞好。
上一世时,孟月也喜欢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看展,各类的艺术展、绘画展,或者是行为艺术展等,她都喜欢去瞅一眼。
甚至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她一落地就要去提前预约的当地博物馆看一看。
久而久之也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
而书展又跟这些展不太一样,孟月要把她所看过的书展中,最有创意的地方都汇集起来,整成一个“创意大乱炖”。
当然,这只是最初的版本。
------
阿砚下学回来,说是学院会放五日的春假。
孟月心头一喜,这不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嘛!
她于是更加卖力地想书展的每一个细节,三个孩子都自觉地不在她眼前来晃,只因爹爹告诉过他们,他们的娘亲正在做一件大事。
这头岳三娘也停了春假期间,她家姑娘的“私教课”。
原因无他,龙门书肆两位合伙人不允许书展有意外,如果有,那也是好的那种。
------
“走过路过,都过来看一看,瞧一瞧喽!”
龙门书肆的室外书展,选在了学子们春假的第三日开始。
地点选在平安伯家的一处私家园林——怡园。
------
最初选址时,孟月挑了好几个地方,但最终定下这里,还是因为小叔子陈寅信里说的“益京城有个金水池,达官贵人们都爱在那里去逛街踏青。”
她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中,说在北宋汴京有一个金明池,每逢四时八节,那里几乎就是北宋子民们的网红打卡地;而穿越到大晏,大晏的都城益京,竟也有一个金水池,不得不说有时候真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
而等她想依样画葫芦,在当涂县找出一个“金水池”来;可多番打听一对比,当涂县小,拢共就一个靠着县衙旁边的巴掌大的湖——镜湖。
说巴掌大还真是不夸张,连半个马球场的大小都没有。
于是,孟月便又转换了另一条思路,把目光转向了当涂县的豪门富户。
之前她抄写过《大晏风物考》,里头就有记载,说到节庆日时,一些州县的豪门巨贾,就把自己精心打理的花园暂时开放几日,以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景。
可惜的是,这本书的主人吴太夫人已经去世,而吴员外家近来又搬迁到了别的州县去,故而这条线便算是断了。
------
可巧,某日孟月见婆婆李桂兰在描祥云纹给阿绯做小布鞋,她便想到还有一人可用——平阳伯。
岳三娘一听就说真准能行,“据我所知,在当涂的平阳伯府,是除了当涂县衙最大的私宅。而且每年春假都会敞开大门,让你我这样的平头百姓进去畅玩。”
“我们需要的场地可能不小,咱们又是头一次办展会,不能选太贵的地方。”
“哈哈,月妹妹,你耐心听我讲完……”
岳三娘比她在当涂县生活的时间长,她竟告诉自己,平安伯家的这个怡园竟然是分文不取,免费让大家来游乐!
原因自然是一来平阳伯太夫人礼佛心善慈悲;二来这个地方是人家的多个园子之一,原本就不收钱;三来还真是因为孟月的缘故,她不是之前替太夫人抄过佛经嘛,所以当岳三娘亲自登门去拜访时,老夫人听说是孟月也是这次书展的策划人之一,便不仅不收费,还会额外为她们提供些座椅条凳呢!
“太夫人说,只当是结善缘啦。”
孟月就高兴,道这感情好。善缘再一次应验,果然要多行好事啊。
------
说回书展,这回倒真是借了春假的光。
学子们呼朋引伴地来,原是只想着踏春赏景,再带点好吃的来,只当是郊游了;怡园里头大,能装下他们肆意聒噪的少年意气,更能容下他们那些蹩脚的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才情诗篇,说不得还能遇上个心仪的小娘子……
可等他们来了,却发现,今年的怡园好像和往年不一样。
竟然还有一个那么大的卖书的展位!
更离奇的是,还有一个“随便装,一兜封顶九十九文”的吆喝声。
学子们本就是闲来无事出来玩,见到有新奇的东西,都要来看个明白。
“真的是一兜随便装,只要九十九文?”
不止一个人这样问。
孟月亲自下场解释,“是,只要你的兜子装得下,装到装不下为止,都九十九!”
但前提是要用书展提供的袋子,“一个袋子十五文。”
“我来试试!”人群里轰然来了兴趣,一个姓陈的学子掏出十五个铜板来,“方才我逛了一圈,先前光是四册一套的《状元笔记册》,就要卖两百文,东家,若你真的如此,不得血本无亏吗?”
说着,他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套《状元笔记册》和一套《蒙学笔记册》装进兜子,“我也不贪心,东家,我就要这两套这个,再来两支羊毫笔……”
“本店童叟无欺,说一兜装满九十九,就一定会兑现,学子你再挑一点儿……”
孟月见他自说自己姓陈,也算是本家,就好好地提醒他。
岳三娘也过来,从每一个展位上的书都拿了一册,主动装进陈学子的麻布兜里。
“这些当真给我?这五六本每本平时都要至少三十文一册啊!”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那会算账的,心里的算盘都已经拨拉开了,羊毫笔六十文一支,两支便是一百二十文;两套笔记册三百五十文,再加上五六本书也是一百多文,加起来总共都有六百多文,可就因为能装进那一个麻袋兜子里,就只要一百文!
这还不算,因为这陈姓学子是第一个买的人,他还得到了龙门书肆赠送的两块小点心——竟是和这四月满目苍翠应季的绿豆糕!
这简直就是跟买白菜一样的价格了!傻子才不占这个便宜吧!
这次书展,想不火爆都难呐!
------
在怡园呆了大半天的时间,带出来的书、文具和绿豆糕、青团等早就供不应求。
岳三娘好几次都想再回书肆搬一些过来,可孟月说什么也不肯。
所以不到日暮时分,她们就准备收摊儿。
有那慕名而来的学子们,还有怡园临近的街坊,在空空如也的摊位前无不遗憾。
------
“感谢诸位捧场,我们的书展因为成本,仅限今日。但我们掌柜的仁义,书展的后三日,书肆里的文具和书本也有三档不同的组合价位,欢迎大家光顾!”
孟月的这一招,其实叫饥饿营销。
确实今日看着卖得很多,但其实刨除成本和人工费,总赢利才五贯。
按照之前说好的分红比例,她今日能分到的就有一贯。
但好在,这样“亏本”的买卖也就这一日,亏不了太多,龙门书肆的名号也就更响了,对往后书肆的经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岳三娘一开始还有些想不开,觉得自己辛苦筹谋一场,万一折进去了可怎么好?
有些话不好打包票,孟月就闭口不谈,只一味地忙前忙后,因为她知道人都有猎奇和喜新厌旧的心理,而这些跟岳三娘也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慢慢来嘛,蝉姐姐,俗话说,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才晓得书展的益处呢。”
------
打起十二分精神忙活完这大半日,回来直接睡到陈舒过来喊她吃晚饭。
睡足了,再吃饱一点,才能对得起今日的这般辛苦嘛。
陈舒很是高兴,她特意把鸡汤里最大的那个鸡腿放进大嫂碗里,孟月正要推辞,却听她说:“大嫂,今日岳掌柜也给了我一贯钱呢,算起来今日可能就卖了四百个,我觉得她给得太多了,可她硬要给我呢……”
小姑娘话里虽然是说着“推辞不要”,但面上的神情分明是骄傲的。
四百个,一贯钱,一个绿豆糕就是两文半,她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厨艺这样值钱。
“拿着嘛”,孟月坦然啃下一口鸡腿,“屋里不还剩下一百个绿豆糕嘛,明天一样送到书肆去,也一样能卖钱呢!”
------
幸而,书展的余温还在,慕名而来的顾客们在春假的第四日,挤满了龙门书肆。
孟月也庆幸,自己并没有让岳三娘“等太久”——
其实她明白,最开始让她起心动念要搞“书展”这个新玩意儿,就是大儿阿砚的那次给同窗买礼物觉得贵,所以她才想到打包促销。
而书展后的日常经营模式,孟月又全盘采用了阿砚的提议——
“既然岳婶婶觉得书的成本太高,为何不单独做一些小而美的文具礼包呢?”
于是,就衍生出来了三档价格:
第一档,三十九文买一支原价六十文的羊毫笔,送一块售价四文的绿豆糕;
第二档,七十九文买羊毫笔和一打原售价二十文的宣纸,再送两块绿豆糕;
第三档,九十九文买羊毫笔和宣纸,再加一册售价不超过七十文的书,再送三块绿豆糕。
自然是有人提出疑问,说为何绿豆糕不送了,还有就是怎么全是文具云云。
岳三娘就按照孟月事先给她交代好的说,左不过是一些控制成本的话。
当然,那些不超过七十文的书,也都是一些书肆里原本销路并不很好的书,这回拿出来,就权当是“清库存”了。
就跟上一世,她有时候喜欢去网上淘一些杂志的过刊,质量好,价格也很好,是一样的道理。
这样一来,便两下便宜了——真心喜欢那些书的人,用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好书;书肆又能清理一些积压的旧版书。
------
可当岳三娘来问她,端午时再办一次书展是否可行时,孟月却头也不回地拒绝。
“这次咱们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而且又是头一遭,才会意外爆火;如果我们弄得太频繁,主顾们没有了新鲜感,自然就会货比三家啦!”
而且保不齐,也会有眼红的书肆,甚至是行会里的,都会前前后后来分一杯羹。
那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的利润了。
------
因为这一次,春假的后两天,孟月的分红竟然有三贯之多。
现在她知道为什么,上一世看那些种田网文里,看到女主利用信息差大赚特赚的时候,会是读者们“啊啊啊啊”土拨鼠尖叫的“爽|感”了!
“信息差的红利是真的好吃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意外爆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