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生活,对拥有成人灵魂的朴世真我而言,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社会观察。她轻松地掌握着课堂知识,将更多精力用于观察同学、老师,学习这个年龄段的社交规则,完美地扮演着一个“安静、有点早慧但不算突出”的普通学生。
每天放学后,金哲洙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沉默地接过她的书包,带她去“安心食堂”。她在店里角落的固定位置写作业,耳朵却听着食客们的闲聊,收集着关于经济、民生最鲜活的一手信息。晚上回家,她则会阅读更深度的书籍,并复盘白天的市场信息。
股票账户里的资金,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成功后,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
我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的宏观趋势记忆是罗盘,但无法精准描绘出每一天的航行图。市场的短期波动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开始尝试将宏观判断与当下的技术分析、公司基本面结合起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操作。
有几笔投资,我看准了行业方向,但入场时机稍早,经历了短暂的套牢和账面亏损;还有一次,我过于自信地追高了一只热门股,结果在随后的回调中果断止损,承担了一笔实实在在的小额损失。
这些“失败”的经历,价值远超最初的成功。它们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市场的风险,理解了止损的重要性,磨砺了心态。我不再是仅仅依靠“金手指”的幸运儿,而是在实战中积累着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盘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一家中型化工企业发布了看似平平无奇的季度财报,市场反应冷淡。但我从财报的细节和行业动态中,结合未来的记忆,判断出其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即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会带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我耐心等待股价在低位盘整时,说服“妈妈”,动用了一笔可观的资金悄然建仓。
起初,股价依旧不温不火,甚至偶有下跌。但我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耐心持有。果然,两个月后,该公司突然发布重大利好消息,股价如同坐上了火箭,连续涨停。
这一次,我没有被眼前的暴涨冲昏头脑。当股价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价位,且技术指标显示短期超买严重时,我果断下达了指令:全部清仓,套现离场。
交易完成,资金到账。这一次的盈利,远超第一次,而且过程更加可控,心态更加平稳。
看着账户里大幅增长的数字,我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冷静的满足感。这证明了我不仅仅能靠“先知”赚钱,更能依靠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力在市场中生存、壮大。
我将大部分利润再次转换为美金储存起来,只留下少量资金在账户中,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
“妈妈”对于我能如此“准确地理解爸爸的梦”感到惊讶,但也更加安心。而对我来说,这笔成功的交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在这个时代的金融战场上,已经从一名依赖外挂的新兵,成长为一名初步具备了独立作战能力的士兵。
我合上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笔记本,望向窗外。
天凉了,王家该破产了!
哈哈哈哈哈~~~
突然霸总上身的我吹了吹妈妈给热的牛奶,嗯~好喝~
五月初,学校的氛围变得欢快起来,一切都在为5月5日的儿童节做准备。朴世真凭借着还算不错的音准和“安静乖巧好管理”的性格,毫无意外地被班主任选中,加入了班级的合唱团。
对于内心住着个成年人的我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要占用不少课后时间练习那些幼稚的歌曲,还要遵守集体行动。但为了维持“普通学生”的人设,我只能乖乖接受。
更让我头皮发麻的,是演出前的化妆环节。
演出当天下午,后台乱成一团。热心的家长义工和老师们手持粉扑和口红,如同粉刷匠般,给每个小演员进行“标准化”改造。
轮到朴世真时,老师笑着夸她皮肤白,然后毫不客气地用大红腮红在她脸颊上重重地涂了两个圆圆的圈,又用口红把她的小嘴抹得鲜红。看着镜子里那个脸蛋红得像年画娃娃、眉毛被描得黑粗的样子,朴世真内心一片哀嚎。
‘果然……全世界的儿童节妆容审美都是共通的吗?’她无奈地想,强忍着伸手擦掉的冲动。一旁真正的孩子们却兴奋不已,互相看着对方的大花脸,咯咯直笑。
礼堂里坐满了前来观看的家长,人声鼎沸。“李英爱”马甲也早早来到了现场,坐在靠前的位置,手里拿着简易的相机(用店铺盈利购置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骄傲的笑容。
当朴世真所在的班级登上舞台,在明亮的灯光下站定那一刻,“李英爱”立刻在人群中找到了她。看到女儿那夸张的妆容,她先是一愣,随即忍俊不禁,连忙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幕。
朴世真站在台上,能清晰地看到台下“妈妈”那努力憋笑又满眼慈爱的目光。她有些尴尬,但内心深处,却有一丝奇异的暖流划过。这种被亲人注视着、参与最平凡童年活动的体验,对她来说,是陌生而珍贵的。
音乐响起,孩子们开始卖力地歌唱。朴世真也张开嘴,跟着旋律对口型。她的心思并不在唱歌上,而是悄然观察着台下:有的家长跟着节奏点头,有的激动地录像,还有像她“妈妈”一样,只是温柔地笑着。
这一刻,她不再是股票市场里冷静的操盘手,不再是操控马甲的幕后之主。她只是合唱团里一个脸蛋红扑扑的、普通的孩子——朴世真。
演出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卸了妆,换回校服,朴世真跑到“妈妈”身边。
“我们世真唱得真好!真漂亮!”李英爱搂住她,语气里的开心毫不作伪。
朴世真把红扑扑(这次是羞的)的脸埋进“妈妈”怀里,闷声说:“老师化的妆太丑了……”
“哪里丑,我们世真最可爱了!”
夕阳下,“母女”二人手牵手向家的方向走去。儿童节的喧闹渐渐远去,但这份属于孩童的、略带尴尬却无比真实的快乐,却悄然沉淀在记忆里,成为这个复杂人生中,一抹简单而明亮的色彩。
阳光透过玻璃窗,暖融融地照在店里。因为是休息日,午餐高峰已过,店里只有零星几位慢悠悠喝着咖啡的熟客。
我正坐在柜台后专属的小椅子上,晃荡着两条小腿,小口小口地舔着一根牛奶冰棍,享受着无所事事的悠闲。二号马甲金哲洙刚刚忙完一波客人,正拿着细剪,小心翼翼地帮我修剪着额前有些挡眼睛的刘海。他“心灵手巧”的天赋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动作轻柔又精准。
“我们世真,剪完头发更像小公主了。”一位常来的老奶奶笑着打趣。
我配合地露出一个甜甜的、属于五岁孩子的笑容,内心却在盘算着下周股票的走势。
就在这时,店门上的风铃清脆地响了一声。一位穿着休闲夹克、戴着鸭舌帽,气质与周围食客明显不同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目光在店里扫视一圈,最后,竟然直直地落在了我的身上,眼神里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他没有先点餐,而是径直走向柜台后的“李英爱”马甲。
“您好,打扰一下。请问,这位小朋友是您的女儿吗?”他礼貌地递上一张名片。
“李英爱”接过名片,我也好奇地瞥了一眼——某电视台制作部,副导演,李成俊。
“是的,请问您有什么事吗?”“李英爱”的语气带着适当的警惕。
李导演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压低声音说:“夫人,请不要误会。我们电视台正在筹备一部家庭剧,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小女孩角色,戏份不多,但很关键。我找了很久,都觉得不太满意。刚才在店外,无意中看到您女儿……那种灵气和安静的气质,简直和角色完美契合!”
他顿了顿,抛出了诱惑:“拍摄大概只需要三天时间,不会耽误孩子上学。至于片酬……”他说了一个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且,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您说呢?”
“李英爱”脸上适时地露出犹豫和惊讶,她看向我,仿佛在征询我的意见。
那个导演看到妈妈的眼神之后,蹲下身与我平视,诱惑的说道“小朋友想不想演电视剧啊?你看电视就是里面的人,你要是演的电视剧就可以出现在电视上面了。”
而我,朴世真,心里正在快速权衡:
·曝光风险:出演电视剧会带来一定知名度,可能会打破目前的平静生活,但是可以增加关注度。
·经济利益:片酬确实诱人,是一笔轻松的快钱。
·体验价值:作为穿越者,体验一下拍戏似乎也挺有趣?
我放下冰棍,跳下椅子,走到“妈妈”身边,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用带着点好奇和期待的眼神看着她,小声说:“妈妈,拍电视……是不是很好玩?”
这句话,成了压倒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英爱”摸了摸我的头,对李导演露出一个略带歉然又有些心动的笑容:“这孩子……既然她有兴趣,时间又不长的话……好吧,我们可以同意试试。”
“太好了!”李导演喜出望外,“那我们详细谈谈合同和拍摄细节?”
李导演也没有想到事情能这么顺利,剧组本来是定的另外一个孩子出演的,但是那个孩子突然肠胃炎,被紧急就医了。但是剧组租的片场是有时间限制的,跟孩子的戏份大部分都在房子里,要是超过了的话又要格外支出,剧组当然不肯,导演只能赶紧换演员。
恰好李导演想起了前两天参加儿子的儿童节表演会,看到自己老婆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挺可爱的,跟老婆聊了几句,知道那个孩子比较乖巧懂事。
现在缺人手就是从老婆那里拿到了家庭住址的信息,过来试着问一下。
剧组的三天,对朴世真而言,是段新奇而抽离的体验。
扮演的角色几乎可以说是“本色出演”——一个乖巧懂事、话不多的小女孩。几句简单的台词,几个依赖眼神和表情的镜头。对于内心成熟的她来说,完成起来毫不费力。
她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观察着片场这个微型小社会:导演的权威,主演的星光,工作人员的忙碌,以及像她这样“小配角”的短暂与边缘。她看到了光鲜背后的重复(一个镜头拍很多遍),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主演得到的优待与她这样的临时小演员受到的寻常对待)。
我没有像真正的小孩那样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和兴奋,而是安静地待在指派给“妈妈”的休息区,默默观察。
看到场记如何打板,看到摄影师如何构图,看到灯光师如何布光,甚至注意到制片助理如何为了预算精打细算。
三天戏份很快结束,导演对她的“乖巧和一点就通”表示非常满意,结清了片酬。“李英爱”礼貌地感谢了剧组,便带着我离开了。
没有留恋,没有不舍。仿佛只是参加了一次特别的课外活动。
回到学校,生活立刻恢复了原样。依旧是上课、放学、去“安心食堂”写作业。同学们并不知道她去拍了戏,她也没有主动提起。那笔不算多的片酬,被“妈妈”妥善地存了起来,或者又悄无声息地兑换成了几张绿色的美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