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那天的活动进行得很顺利。
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十几位同学和辅导老师。
我们先被领到学校操场旁边的大礼堂,把活动要用的小册子小礼品什么的搁下放好。
又被带到学校食堂,趁着学生们还没下课,先把接风的午餐用了。
兴趣小组的副社长是个女孩儿。
短短的头发,妥妥假小子摸样。
她个头中等,帮我们安置行李的时候手脚麻利。
吃饭时,她坐在我对面。
对大学生活很有兴趣的样子,聊天时不时逮着这个话题问东问西。
社长则是个国字脸的胖胖男生。
个子高些,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聊天间得知,他父亲是本校高中部的生物老师。
家传的渊源。
所以这小伙子聊起兴趣相关的生物学话题,其专业程度让田师兄他们都啧啧称奇。
“人才,绝对是个人才。”
田师兄如是称叹。
然后,很有学校责任感地主动招揽: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以后考我们学校?”
人才小朋友还挺认真地点头:
“嗯,海大也是我考虑的一个方向。”
十分诚恳,也很诚实。
田师兄被小小噎了一下。
秦师姐和我们在一旁哈哈大笑。
原本以为,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只是个例。
没想到,下午的讲座活动上,在有奖问答和提问环节让我屡屡吃惊的小小能人只多不少。
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我们设置的问答题目,有好几道的内容都不在当天的讲座范围。
故意出的超纲题。
就连我这个勉强达到大一概论水平的突击选手,也得看着选项连蒙带猜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不曾想,这正确率差点就被现场的同学们比下去了。
一道题目,三个选项,两次机会。
最后只有一题无人答对。
胜负欲被挑起来的男孩女孩们热情高涨。
抢到且答对了的同学,在同班其他人的欢呼声中,几乎被捧成了英雄。
一个初中二年级带着眼镜的瘦瘦男生,看起来有一点寡言又有一点自矜。
头一道超纲题他就第一个举手。
而且一下子就选对了正确答案。
绝对的实力型选手。
负责主持的秦师姐狠狠地夸了他一番。
同班同学们又是鼓掌又是口哨。
男孩一张小脸开心到泛红,却依旧笑得腼腆。
我穿着社团统一的白色活动马甲,拿着准备好的科普画册和纪念挂饰的组合礼包,穿过鼓掌的人群去给他颁奖。
小伙子才刚屁股挨着椅子坐下。
一双手抚着膝盖,还有点小激动得不知往哪里放。
我把礼包递给他。
一边冲他伸出大拇指夸上一句:“真厉害。”
男孩的小脸红得更透,垂下眼笑着跟我说谢谢。
身边的同学口哨吹得更起劲。
临近的几个已经凑过身来,好奇地要对班级英雄的奖品一探究竟了。
啊,真是十几岁时才有的班集体的样子。
该亲切热闹时亲切热闹,该叫人烦恼时也挺烦恼。
和自己当年还是小朋友时经历过的没什么两样。
今日有机会再置身其中,也忍不住觉得还怪有趣怀念的。
讲座结束,生物兴趣小组的假小子副社长举着相机,要给我们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合影拍照。
有大概是相熟的同年级同学手拉手凑过来,想要副社长姑娘帮忙也给拍几张与我们的合影。
副社长姑娘没多问就爽快答应。
没想到几个女孩欢天喜地就直奔台上余同学去了。
几个人围着余同学认真地摆好姿势,合影留念。
然后,就跟副社长姑娘拜托着发送照片的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我在一旁绕有兴味地看着。
很快,便有受了启发如约效仿的同学纷纷而至。
我和其他人也都被包围了起来。
一时间,生意好到我们组里负责活动拍照的男生也不得不出手帮忙。
副社长姑娘终于招架不能,喊着自家社长帮忙劝退人群。
领队的老师们也开始出言阻止。
提醒同学们,下午最后一节的自修课还是要按时出勤的。
如此上下疏导了好一会儿,偌大的礼堂才终于渐渐安静下来。
我们两个合作团队,人数凑齐,拍了合影。
又各自补拍了些后期要用的纪念宣传照。
他们的国字脸小社长举着我们带来的相机,帮我们小组拍集体照。
一旁的副社长姑娘,也举着自家相机,信手补拍两张素材。
我们穿着印有海豚图案的白色活动马甲,把带来的社团徽旗在前排展开。
女生在前,男生在后,一群人或蹲或站,前后合拍好几张才完。
负责摄影的同组男生接过小社长递还的相机,仔细确认拍好的照片是不是合用。
我刚把手里的旗子一角递给收旗的同学,手捧相机的副社长小姑娘就不知从哪冒了出来。
红扑扑的小脸还挂着细汗。
忙了一天都不大知道疲倦的兴奋样子。
她神秘兮兮把我拉到一边,给我看她手里相机的显示屏幕。
“小璐姐姐,给你看这个。”她说。
一副哥俩好与我有所分享的亲密模样。
我好奇着接过相机端在手里。
小姑娘给我指点着一侧的左右切换和放大键,示意我连同前后的几张照片一起浏览。
我依着指导,来回翻看那几张照片。
都是刚才我们小组排好队形的团体合影。
相同的队列,不同的时间。
连在一起,像是帧数缺失的视频连环画。
人总是习惯在有许多张面孔的合影里先找自己。
我也很快就给自己的视线找到了落点。
于是,也就很快领悟到了这一场小小被邀背后的重点。
合影里,我们拎着团旗,还在调整站队次序。
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把展开的团旗拉在前面。
大家把秦师姐和田师兄让到中间。
余同学一早就站在了靠边的位置。
我也下意识地同他站在一处,等着动荡的队伍早点安顿下来。
趁着这个空档,余同学朝我歪过脑袋,微微俯身,在我耳边小小声提出行动建议:
“咱们就站这边上吧。”
我觉得这方案低碳省力,当下就深表同意:
“好。”
两个人相视一笑,并排偷懒呆着。
再有同学召唤换位,便都矜持摇头婉拒。
我不过是觉得这样挨得近的距离,拍出来的合影才更符合同框的定义。
一直没好意思也没有机会提过单独留影的心意,似乎也可以借此得到一点小小的慰藉。
我不确定余同学是不是也有哪怕一点这样的想法。
因为某种可能被确认为自作多情的一点担忧,也不肯多问多想多琢磨得更深一点。
不过,这隐约的小心思,似乎在副社长小姑娘的相机镜头里寻到了一点启示。
连续的四五张照片,镜头里的大家位置变动,神情各异。
调整中的队列一角,我和余同学两个人一前一后微微错开位置站着。
又因为镜头角度的缘故,正正好在变动的队列里,被拍到了几乎未有遮挡的脸。
短短的几个瞬间,我们两个在镜头里靠近,耳语,分开,再没头没脑地看着对方傻笑。
一直到最后一张照片的情境里,我一手拎着团旗一角,一面偏过头心怀鬼胎地笑着,推拒两位同学谦让站位的盛情邀请。
一时顾不上留意的手边身侧,一道似乎觉察到过却又并未有勇气确认的清透目光,正轻飘飘落在我的头顶发间。
是视线外站着的余同学。
稍稍侧向我的脸,带着柔和的线条弧度,被台上的灯光照得明亮。
我一直喜欢着的好看的骨相,在这未被觉察的远处的镜头里,也明晰得如同初见时一样。
“这是我抓拍的,还有几张没拍好,被我删了。”
小姑娘在一旁献宝似地解释。
“嗯,拍得挺好。”
我两眼不离屏幕,一脸道貌岸然地正经点头。
小姑娘猜不透我这淡定里有多少未露的小心思,可满心依然脑补完的八卦剧情还是迫不及待毛毛躁躁写在了脸上。
“那……小璐姐姐,你要不要?就这几张,我回头可以发给你。”
我偏头看她。
她笑嘻嘻地冲我眨眼。
一脸见多识广磕CP磕得经验满满的样子。
我没有反驳,更无意纠正。
面对这小丫头的直白坦率,我也搁下心理负担直白坦率了一回。
“嗯,好啊。回头你加我好友,发我一下吧。”
因为秦师姐他们时不常的小动作小玩笑,头一次见面的小朋友们能觉察到我和余同学之间的一点不同寻常也不足为奇。
只是没想到,人家小姑娘还挺有心。
还能从场边花絮里发掘出这样不为人觉察的小隐秘,又有心帮我保存下来。
我把联系方式留给她,小姑娘留心记下。
因为这一轮情报分享,两个人再分开时,就好像有了一点更深的革命友谊。
后来,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小姑娘偶尔会向我咨询些不大不小的人生议题。
也会给我偶尔分享的与余同学的朋友圈日常评论点赞。
不过,她最初发给我的这几张照片却被我一直雪藏,几乎从未曾拿出来示人。
就连照片里的另一位主角余同学,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我后来翻出这几张照片给他看。
问他那时候是不是就有了贼心,才这样一不小心就被人旁观着清地逮了个正着。
余同学来回翻着那几张照片,却只是笑。
然后问我,是怎么把它们弄到手的。
我说了副社长小姑娘主动献宝的事。
余同学便更是笑着连连摆头:
“现在的小孩可真厉害。”
顾左右而言他。
就是不回答我的问话。
我不依不饶,继续挤兑:
“对呀,现在的小孩都可厉害了,火眼金睛,一眼就把你这个居心叵测的不良分子从人民群众中揪出来了。”
“唉,是啊是啊。”不良分子余同学竟然还很表赞同地长长出了口气。
而后,才又不出所料地微挑了眉,笑眯眯地对我以牙还牙:
“人家一个刚见面的小姑娘都能看出来的事,可偏偏某些人就是浆糊迷了眼,什么明示暗示都看不见。”
疑似曾被浆糊迷了眼的某些人:
“……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嗯。”另一位并不那么迷的当局者并不拆穿地点头,“就是迷得有点太过了,差一点就迷成了普通朋友了。”
“……嗯是啊,是好险。”
说起这个,我顿时也心有戚戚。
如今看来,顺利成章修成正果的好局面,细想起来,其实也有许多可能一不小心错过的岔路口。
一旦走错,迷雾障眼,就不知道是不是还能再绕回正路,再续前缘了。
幸好,我们都没走离太远。
最后,还是绕回了彼此身边。
又是姗姗来迟的一章……~
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二十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