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最热闹的时候,扬州最繁华的街头突然出现个人,一边大声喊着冤,一边跪着往衙门走。
百姓什么时候都是最爱看热闹的,见此情形,大家也顾不上忙碌,纷纷围着那人打听了一番,这才明白原来是为最近闹的满城风雨的灭门惨案。
此人自称是被灭门那家的奴才,名叫旺福,那天主家被人灭门又烧了整个府邸,他运气好被压在死人堆里才逃过一劫,主家生前待他不薄,他必须帮主家申冤,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以告慰主家全家的在天之灵。
众人议论纷纷,前几天衙门才把俞家一家都抓了,说他们是杀人凶手,百姓们感激俞家善心,帮大家修建书院,遇到灾年还捐银子捐粮食,再加上被杀的那家人作恶多端,所以大家都在帮俞家求情,可衙门死活不放人。
如今听这人的意思,俞家难道不是杀人凶手?
扬州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不出半个时辰的功夫,整个扬州城都知道了这事,全围到衙门口看热闹。
楼知县都有些头疼,他又岂能不知道俞家冤枉,最近商会求情的,还有百姓一起为俞家写的万民书,搞的他是焦头烂额,但上边的知府和甄家联合施压,他就是个小喽啰,甄家才是江南的土皇帝,他哪能得罪得起!
商会为此都开始闹着罢市,扬州的民生经济再下去都要乱套了,甄家和贾雨村还逼着让他想办法弄死俞家一家,楼知县承受的压力特别大,现在又跳出来个仆人,要状告甄家才是杀人凶手。
旺福手里拿着从甄琪身上扒下来的玉佩:“这是凶手那天落在现场的,这个玉佩就能证明真正的凶手是甄家的人!”
门口的百姓哗然,闹哄哄的吵起来,要求还俞家清白!
俞家在当地百姓心里的地位实在太高了,江南商会连着三任会长都是俞家人,扬州几乎每个百姓都受过俞家的恩惠,尤其那些读书人更是对俞家十分信服,此前为了俞家,江南学子们甚至要联名去京城求情,更别说现在得知俞家冤枉,百姓们全都沸腾了,楼知县根本压制不住。
就连衙役们也加入百姓的对于,要求衙门重新审理此案,他们也都是当地人,受过俞家的恩情。
楼知县眼看情况不妙,只好先咬牙答应重审俞家的案子。
贾宝玉夹在人群当中,看到一切按照自己的预料发展,才放心的回了家。
林如海也刚回来,他去见了商会那些人,让他们保护旺福,贾雨村手段阴狠毒辣,肯定会对旺福下手。
现在就看甄家怎么办了,旺福一出现,案子就越发扑朔迷离,双方各执一词,贾雨村这时再想对俞家不利就不行了,否则他就要背上以权谋私、包庇凶手的罪名!
扬州距离金陵并不远,知县糊弄住百姓,就赶紧让人给贾雨村递消息,很快贾雨村便把之前指证俞家杀人的那个奴仆给送来,那个奴仆自然不认识旺福,说他是冒充的。
可眼下主家所有人都死绝了,当初就是怕留下祸患,甄家杀人的时候确认所有人都死了,只留了这么一个仆人,就是为了死无对证。
结果现在反而被贾宝玉钻了空子,没人能证明旺福是假冒的,反而旺福一口咬定是甄家杀人,还买通了那个奴仆冤枉俞家。
无论百姓还是商会自然都愿意相信旺福,甄家和贾雨村再心狠手辣,总不能把扬州所有百姓、还有江南学子、商会的人都杀了,更何况还有林如海在一旁监督着。
甄琪这才明白贾宝玉那天去青楼的目的,原来是为了自己的玉佩,他还想着算计贾宝玉呢,结果已经落进人家的圈套了,如今反而被别人指证成了杀人凶手!
甄家也气的暴跳如雷:“这个贾宝玉果真下作,难怪娘娘来信要我们想办法除掉他,才刚来扬州就给我们下套,决不能放过此人!”
可这些都是后话,眼下他们得想办法把甄家先摘干净,江南商会现在疯了,一口咬定是甄家诬陷俞家,要甄家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否则会停止所有与甄家的合作。
若只是商会倒也罢了,商人怎么也斗不过官,但商会背后如今有林如海撑腰,林如海是皇上心腹,有直接向皇上递密折的权利,皇上正等着抓甄家的把柄呢。
甄家不怕别的,就担心林如海也跟他们玩将计就计,借俞家这把剑杀他们甄家的头。
贾雨村落了个两面不是人,本来是想巴结甄家才想出这么个毒计,结果现在反而让甄家骑虎难下,气的甄家直骂他废物,还扬言这次的事他若是解决不好,就等着被罢官!
贾雨村已经被罢免过一回,好不容易借林如海的势重新起复,他把官位看的比什么都重,而且他根本不敢再被罢免,此前还有林如海帮忙,可他如今连林如海也得罪了,也就等于彻底得罪了林如海一派所有人,现在众人都知道他的真实面目了,这次要是再被罢免,可没人再会傻的帮他了。
不得已,贾雨村只好亲自来扬州求见贾宝玉,好歹贾府也是他的主子,他自认在贾宝玉这里还是有几分薄面的,或许可以求求情。
贾宝玉早料到他会来,把贾雨村在外面晾了整整一天,才让人请他进来,也算是报当初贾雨村拒林如海于门外的仇。
贾雨村是个人精,一看这架势就明白了,连忙先去拜见了林如海,向他赔罪,只说当初俞家牵扯杀人嫌疑,他是为了避嫌才拒绝了林如海的求见。
贾宝玉在一旁嗤道:“我看你是忘了谁才是你的主子,以为巴结上甄家就万事大吉了?小人得志!”
贾雨村一愣,没想到贾宝玉说话这么不给他留脸面:“二爷教训的是,怪我有眼无珠,没看透真佛。”
话是这么说,握在袖子里的拳头却已经攥紧,贾雨村可以恩将仇报,却不允许别人折辱他,否则必定是要记在心里,等着机会报复的。
贾宝玉自然看出了他的想法,冷笑了一声:不知死活的东西!
“你今日的来意我已经知晓,你也不必多说了,当初姑父请求你宽恕俞家时,你是怎么说的?当日你给姑父说的话便是我今天的要说的,我们身为百姓父母官,深受朝廷器重,就不该徇私枉法,否则上对不起君下对不起百姓,贾知府,这是你当初的原话吧。”
贾雨村被臊的满脸通红,当初他表现的有多大义凛然,今天就有多无地自容。
“话是如此,我今天来也不是为了让两位徇私,只是那旺福明摆着就是假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偷来个玉佩,就敢来指认甄家小爷,还请林大人明鉴,可不要被此等小人蒙蔽,无端与甄家结仇,我这也是为了林大人着想。”
林如海笑了一下:“我倒不怕与谁结仇,诚如贾大人之前所言,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若甄家小爷真是冤枉的,又何惧等大理寺来人彻查,那玉佩可是太上皇所赐,冒充乃是欺君大罪,旺福与甄家小爷无冤无仇,好端端的为何拿块假玉佩冤枉他。”
贾雨村忙道:“只因那旺福此前投靠甄家不成,怀恨在心,这才偷走了甄家小爷的玉佩来冤枉他,林大人又何必为了一个小人与甄家为敌。”
贾宝玉反问:“贾知府这个官是为朝廷当的,还是为甄家当的?”
“自然是为朝廷。”
“可我怎么看你更像甄家的奴才?”
贾雨村脸色一黑,被贾宝玉三番两次出言不逊,自从他当官后,哪怕是贾政和甄家,对他也都客客气气的,如今却被一个小子如此羞辱:“宝二爷年纪尚小,有些人情世故尚不明白,林大人,您可不能犯糊涂啊。”
林如海收了笑容,脸色沉下来:“我的外甥还轮不到别人说教,奉劝贾知府莫要忘了,皇上才是君,而不是他甄家!”
眼看说不通,贾雨村也不多坐了:“既如此,那下官就告辞了。”
送走贾雨村,林如海才对贾宝玉说道:“你方才不该羞辱他,这贾雨村睚眦必报,极其阴险,就怕他记仇,指不定什么时候报复你,防不胜防。”
贾宝玉才不在意:“那也得他能活到那时候,这次甄琪是栽定了,甄琪是甄家最小的小辈,深受甄家上下疼爱,尤其是甄家的老太太,贾雨村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原本是为了对付俞家,结果俞家没倒台,倒是让甄家栽了大跟头,还损失了个孙儿,姑父觉得甄家会放过他吗?就算甄家不追究,他陷害俞家这罪名也逃不掉!”
贾宝玉既然选了甄琪做替死鬼,当然不可能只是偷个玉佩陷害他这么简单,他把一切证据都安排好了,只等大理寺来人顺着线索一查,到时候所有证据都会指向甄琪,他逃不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