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赛当日,广州大戏院的朱红木门刚推开,戏迷们就涌了进来,转眼间座无虚席。前排的老票友们捧着搪瓷茶缸,轻声议论着今日的对决;后排的年轻人举着手机,镜头对准舞台,期待着两位新秀的表演。后台里,苏瑶对着镜子整理鱼鳞甲的系带,指尖轻轻拂过甲片上的纹路 —— 这身戏服是师傅特意为她寻来的老物件,甲片碰撞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恰好能衬托虞姬的悲壮。
“该你上场了。” 师傅递过双剑,剑柄上缠着防滑的红绸,“别紧张,把练了半年的东西都亮出来。” 苏瑶深吸一口气,握着双剑走上侧台。此时,京胡声骤然响起,《夜深沉》的旋律如泣如诉,瞬间将戏院的气氛拉得低沉。她迈着碎步登场,鱼鳞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双剑交叉于胸前,一个回眸,眼波流转间,既有虞姬对霸王的柔情,又藏着对命运的无奈。
唱到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时,苏瑶的唱腔渐渐转悲,双剑在她手中舞得轻柔却有力,时而如流水缠绵,时而如寒星闪烁。当她唱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剑指脖颈的瞬间,戏院鸦雀无声,前排有位老太太悄悄抹了抹眼角,茶缸放在膝上,忘了端起。苏瑶缓缓倒下,双剑 “当啷” 落地,幕布在掌声中缓缓合拢,她站起身,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回到后台,苏瑶刚卸下头盔,就听见前台锣鼓声骤起 —— 林悦要登场了。她走到侧台,隔着幕布的缝隙望去:林悦身着红色靠旗,跨着道具马,扬鞭的动作干脆利落,“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的唱段刚出口,台下就爆发出叫好声。林悦持枪的手稳如磐石,翻身刺枪时,靠旗在空中划出一道鲜红的弧线,枪尖直指前方,仿佛真有千军万马在她身后。
“好一个穆桂英!” 台下有位老票友高声喊道,手里的折扇拍得震天响。林悦的唱腔越唱越激昂,到 “我不挂帅谁挂帅” 时,她猛地甩头,翎子在空中一抖,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几乎要掀翻戏院的屋顶。苏瑶看着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林悦,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敬佩 —— 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粤剧的魂演出来。
评委打分时,苏瑶和林悦都站在后台的角落里,没人说话,却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紧张。当主持人宣布 “并列第一” 时,苏瑶愣了一下,随即看到林悦朝她走来,手里拿着一瓶冰镇的凉茶,瓶身还挂着水珠。“你的虞姬,唱到我心里去了。” 林悦把凉茶递过来,语气里没有丝毫竞争的敌意,只有真诚的认可。
苏瑶接过凉茶,指尖不小心碰到林悦的指尖,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相视而笑。凉茶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里,苏瑶忽然明白,这场较量从来就不是为了分出输赢,而是为了让她们看清,彼此眼中都燃烧着对粤剧的热爱 —— 这份热爱,比任何名次都珍贵。
第九章意外的结果(续)
“其实,苏瑶的虞姬和林悦的穆桂英,各有各的精彩,” 评委代表站起身,手里拿着话筒,声音温和却有力,“苏瑶把虞姬的悲情与决绝演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透着戏,让我们看到了女子的温柔与刚烈;林悦则把穆桂英的飒爽与豪情展现得恰到好处,唱腔清亮又不失韧劲,身段利落却藏着灵秀。她们两人,用不同的风格诠释了粤剧女性角色的魅力,都是粤剧圈难得的后起之秀,所以评委们一致决定,让她们并列第一!”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有戏迷高声喊道:“实至名归!” 苏瑶和林悦站在台上,看着台下挥舞的手臂和满含笑意的脸庞,眼眶微微发热。她们又一次深深鞠躬,这一次,鞠躬的角度更低,时间更长 —— 既是感谢评委的认可,也是感谢观众的支持。
走下台时,苏瑶的师傅和林悦的武生师傅早已在后台等候。苏瑶的师傅拍了拍她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好丫头,没给师傅丢脸,你把虞姬演活了。” 林悦的武生师傅也笑着说:“你的穆桂英,比我预期的还要好,‘柔中带刚’的劲儿,总算练出来了。”
这时,王伯挤过人群走了过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买的岭南荔枝。“你们两个小姑娘,真是给咱们粤剧圈长脸!” 王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把布袋子递到两人面前,“快尝尝,刚从荔枝园摘的,新鲜着呢,就当是给你们的贺礼。”
苏瑶和林悦接过荔枝,剥开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心里满是暖意。林悦拿起一颗荔枝递给苏瑶:“你尝尝这个,特别甜。” 苏瑶笑着接过,又拿起一颗递给林悦:“你也吃,咱们一起分享。”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满是喜悦的味道。
晚上,苏瑶和林悦约在珠江边的一家小茶馆见面。茶馆临着江,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珠江的夜景 —— 岸边的灯光倒映在江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水汽,格外凉爽。
两人点了一壶普洱茶,慢慢喝着,聊起了白天的比赛。“你最后剑指脖颈的那个眼神,我在后台都看呆了,” 林悦捧着茶杯,眼里满是赞叹,“既有不舍,又有决绝,一下子就把虞姬的心境演透了。”
苏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上场前还紧张得忘词了,多亏了京胡的旋律提醒我。倒是你那个翻身刺枪的动作,太帅了,台下的叫好声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那动作我练了快一个月,每天都摔得腰酸背痛,” 林悦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腰,“现在还有点疼呢。不过看到观众喜欢,就觉得值了。”
聊着聊着,话题渐渐转到了全国巡演上。“全国巡演的机会难得,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剧目,” 林悦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双旦版白蛇传》和《梁祝》肯定要加进去,这两出戏咱们配合得好,观众也喜欢。”
苏瑶点点头,补充道:“我觉得《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也可以加进去,这两出戏是咱们的代表作,能让更多人看到粤剧不同风格的角色。对了,之前你说的《荔枝颂》,咱们也可以继续打磨,把岭南风情展现得更足一些。”
“这个主意好!” 林悦眼睛一亮,“《荔枝颂》里采摘荔枝的身段,咱们还可以再细化一下,比如加入一些岭南女子特有的动作,像采茶时的捻指、挑担时的扭腰,让它更有地域特色。还有唱腔,咱们可以向老艺人请教,学一些传统的岭南唱腔技巧,比如‘乙反调’,让唱腔更地道。”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剧目的选择到舞台布景的设计,从巡演路线的规划到与观众的互动方式,都一一讨论着。林悦提议在巡演时加入 “粤剧小课堂”,每场演出后教观众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苏瑶则建议制作剧目手册,介绍每出戏的历史背景和粤剧知识。不知不觉间,茶馆快打烊了,两人收拾好东西,沿着珠江边慢慢走回家。
“苏瑶,” 林悦忽然停下脚步,看着苏瑶的眼睛,认真地说,“谢谢你,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不会这么快找到穆桂英的感觉,也不会这么有信心站在群英赛的舞台上。以前我总觉得,咱们是竞争对手,得处处比你强,可现在我才明白,有你这样的对手,才会让我更努力地打磨自己。”
苏瑶笑了笑,轻轻拍了拍林悦的肩膀:“我也是。以前我每次看到你练身段那么刻苦,就觉得自己不能偷懒。我们是朋友,也是伙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把粤剧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喜欢上粤剧。”
林悦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好,咱们一起加油,让粤剧这颗明珠,在全国绽放光彩。”
第十章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瑶和林悦开始忙着筹备全国巡演的事宜。她们先是在广州大戏院举办了一场 “巡演预热场”,邀请了粤剧圈的老前辈、戏迷和媒体记者前来观看。为了让预热场更有特色,两人特意设计了 “角色互换” 环节 —— 苏瑶客串穆桂英的侍女,林悦则客串虞姬的丫鬟,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预热场上,她们表演了《双旦版白蛇传》《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和《荔枝颂》四个剧目。《双旦版白蛇传》的 “水漫金山” 片段中,苏瑶饰演的白素贞水袖翻飞,林悦饰演的小青灵动活泼,两人配合默契,仿佛真的有洪水漫过金山寺;《霸王别姬》里,苏瑶的虞姬眼含悲情,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绝望;《穆桂英挂帅》中,林悦的穆桂英英姿飒爽,唱腔铿锵有力;《荔枝颂》则充满了岭南风情,两人的身段动作生动鲜活,仿佛把观众带到了荔枝园里。每一个剧目结束后,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预热场结束后,不少媒体对她们进行了报道。《广州日报》的记者在文章中写道:“苏瑶与林悦,用精湛的演技和创新的理念,为粤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们的全国巡演,不仅是对粤剧的推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值得期待。”《岭南戏曲报》也评价道:“两位年轻演员身上,看到了粤剧的未来。她们既尊重传统,又敢于创新,是粤剧圈的新生力量。”
很快,全国巡演的路线确定了 —— 从上海出发,途经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十几个城市,最后回到广州。每到一个城市,她们都会提前与当地的戏院沟通,了解当地观众的喜好,调整剧目的安排。比如在上海,她们会增加《梁祝》的戏份,因为上海观众对这个故事格外熟悉;在西安,她们会在《穆桂英挂帅》中加入一些秦腔的唱腔元素,让当地观众更有共鸣。
在上海巡演的前一天,苏瑶和林悦来到上海大剧院进行彩排。上海大剧院的舞台比广州大戏院的更大,灯光和音效设备也更先进。两人穿上戏服,在舞台上反复练习着《双旦版白蛇传》的 “水漫金山” 片段 —— 为了配合舞台的大小,她们调整了水袖的长度,从原来的三尺长增加到四尺,让水袖舞动时更有气势;为了让音效更贴合剧情,她们与音响师反复沟通,在 “洪水漫寺” 的段落加入了流水声和雷声,让场景更逼真。
彩排结束后,苏瑶有些担心地说:“上海的观众对戏曲要求很高,尤其是对粤剧的唱腔和身段,特别挑剔,咱们的表演能让他们满意吗?”
林悦拍了拍苏瑶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咱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你忘了?咱们在预热场的时候,上海来的老票友还夸你的虞姬演得好呢。而且,咱们的戏既有传统韵味,又有创新元素,肯定能打动他们。实在不行,咱们还有‘粤剧小课堂’呢,就算观众对粤剧不熟悉,也能通过小课堂了解更多知识。”
苏瑶点点头,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她看着林悦,忽然想起群英赛那天,林悦递过来的那瓶凉茶,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凉意。“对了,” 苏瑶忽然说,“咱们明天演出结束后,去尝尝上海的小笼包吧?我听师傅说,城隍庙的小笼包特别好吃。”
林悦眼睛一亮:“好啊!我早就想吃了,咱们明天演出结束就去。”
第二天,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当苏瑶和林悦穿着戏服走上舞台时,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双旦版白蛇传》的 “水漫金山” 片段率先登场 —— 苏瑶饰演的白素贞和林悦饰演的小青,水袖一青一白,相互缠绕又相互支撑,配合着舞台上的灯光和音效,仿佛真的有洪水漫过金山寺,台下的观众看得入了迷,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接着,《梁祝》的 “化蝶” 片段上演。苏瑶饰演的梁山伯穿着小生戏服,头戴方巾,儒雅俊朗;林悦饰演的祝英台则穿着粉色的闺门旦戏服,娇俏动人。当她们唱到 “生不能同衾死同穴,化作蝴蝶比翼飞” 时,舞台上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无数只荧光蝴蝶从舞台两侧飞出,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纷纷拿出手机录像,想要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演出结束后,一位上海的老票友来到后台,拉着苏瑶和林悦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粤剧太精彩了!我听了几十年的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新意的粤剧。尤其是《梁祝》的‘化蝶’片段,荧光蝴蝶飞出来的时候,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你们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有创新的元素,让我看到了粤剧的新希望。”
苏瑶和林悦心里满是感动,林悦笑着说:“谢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更多精彩的粤剧带给大家。”
离开戏院后,两人直奔城隍庙,点了一笼小笼包和两碗馄饨。小笼□□薄馅大,咬一口汤汁四溢,苏瑶吃得满嘴都是油,林悦笑着递过纸巾:“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苏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擦了擦嘴:“太好吃了,比广州的叉烧包还好吃。”
“那当然,上海的小笼包可是出了名的,” 林悦说着,夹起一个小笼包放进嘴里,“对了,咱们下次去北京,一定要去吃北京烤鸭,我还从来没吃过正宗的北京烤鸭呢。”
“好啊,” 苏瑶点点头,“咱们可以把全国的美食都尝一遍,就当是巡演的额外收获了。”
从上海到北京,从成都到西安,苏瑶和林悦的巡演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个城市,她们都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少观众还会特意带着鲜花和礼物来到后台,表达对她们的喜爱和支持。
在成都巡演时,一位年轻的观众拿着一本笔记本来到后台,请求苏瑶和林悦签名。“我以前觉得粤剧很老气,都是爷爷奶奶才喜欢的东西,从来都不看,” 年轻观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次是陪奶奶来的,没想到一看就爱上了。你们演得太精彩了,尤其是《荔枝颂》,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摘荔枝的场景。以后我会多关注粤剧,也会推荐给我的朋友。”
听到这话,苏瑶和林悦心里满是欣慰 —— 她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粤剧了。林悦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愿粤剧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苏瑶也在旁边补充道:“期待与你在下次巡演中相遇。”
巡演的最后一站是广州。回到熟悉的地方,苏瑶和林悦既兴奋又紧张 —— 这里有她们的师傅、朋友和熟悉的戏迷,她们想用最好的表演,为这次全国巡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广州大戏院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不少戏迷从外地赶来观看。演出开始后,苏瑶和林悦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 ——《霸王别姬》里,苏瑶把虞姬的悲情与决绝演得淋漓尽致,最后剑指脖颈的瞬间,台下有观众轻声啜泣;《穆桂英挂帅》里,林悦把穆桂英的飒爽与豪情展现得恰到好处,持枪翻跃的动作赢得了满堂喝彩;《荔枝颂》里,两人把岭南风情演绎得生动鲜活,台下的观众跟着唱腔轻轻哼唱。
演出结束后,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来,高声喊道:“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苏瑶和林悦只好再次登场,表演了一段《双旦版白蛇传》的 “断桥” 片段,才让观众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回到后台,苏瑶的师傅和林悦的武生师傅早已在那里等候。“你们这次全国巡演很成功,不仅推广了粤剧,还为粤剧培养了不少年轻观众,” 苏瑶的师傅欣慰地说,“以后,你们要继续努力,把粤剧传承好、发展好。”
苏瑶和林悦用力点头,齐声说道:“我们会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