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胡桃三的童年往事 > 第13章 春的来意

第13章 春的来意

前一章写着写着一不小心就去写“背篓”了,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我找了一棵长相标致的茶树面前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

由于我自幼嗜睡成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我抵达茶园已近晌午,第一棵茶树还没采完,胡爱民就沉着个脸轻声说:“那棵采好回家。”

我意犹未尽,头也不抬地回他:“我不。”

他声音大了一点:“睡到中午,肚子不饿的是不是?”

我一摸肚子,肚子也很识时务地“咕噜”一声,瞬间一股饿意涌上心头……

中午的菜,不用说,要么是春笋炖肉要么是梅干菜炖肉!这两道几乎要吃一整个春天的菜,只有茶季伊始的时候吃着还不错,吃到后来只觉乏味。我大口地扒着饭,毕竟刚刚到家我的豆子篓里连一个角都没盖上,我暗下决心,下午定要一骑绝尘让祖母和胡爱民都没我采得多。

重新回茶园的时候,祖母顺手拿了个布袋放在她的背篓里,我心想:嗐,这不是多余吗?就目前这个茶叶的个头,还能采满一篓不成?根本用不着拿布袋。我兴致勃勃地跑在最前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被此刻的我领悟得很透彻。微风徐徐拂过我的头顶,几根黄毛被吹得东倒西歪。

显然,这片刻的积极并未维持太久。眼下尚处三月,冬天还没走得太远,春风小心翼翼地吹着,生怕把刚刚冒出嫩芽的树叶给吹出个好歹来,阳光洒在身上,好不惬意。

采到第三棵的茶树时候,我只觉眼皮沉重,手里的速度渐渐放缓……我想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阻止不了此刻被瞌睡虫侵蚀的我睡上一觉。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午觉不睡困得慌。浅浅地睡上一会儿再起来摘罢!就这么决定了。

放下背篓,我正准备“天为被,地为床”酣然睡上一觉。祖母慢悠悠地朝我走过来,只见她骂骂咧咧地拿那条长长的布袋,给我铺在茶树后面,布袋的尽头还有一个软不拉叽的小枕头,祖母说了句:“睡吧。”我困得厉害,便笑眯眯地老老实实躺了上去,祖母又不知从何处变出一件旧得很厉害的破棉袄给我盖上,我心中感慨:如此才可称之为酣然入梦,祖母真有先见之明!

梦里恍恍惚惚看见胡爱民拿一根狗尾巴草挠我痒痒,还问我要不要吃“发酵粿”和芙蓉糕(两种都是茶季限定的零食,称不上点心,但却是我茶季为数不多的快乐源泉。)梦里的我气呼呼地让他走开,芙蓉糕再好吃,还能有我睡觉重要?

当我被一只没什么眼力见的小麻雀叫醒的时候,风里已然夹杂着不太客气的寒意,太阳落在了山顶。我大喊一声一跃而起,祖母头已经采到离我很远的地方,我连滚带爬地朝她狂奔而去。

祖母头也没抬,问了句:“睡得挺好?”

我挠了挠没有几根毛的脑袋,“还……还可以,胡爱民呢?”

“去卖茶喽。”胡爱民是去卖昨天做好的茶,也有一些人会选择天亮之前去卖,许是因为这样不耽误当天的采摘,这种苦对于胡爱民来说,是必要性不大的。

我大惊失色,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去大伯的商店,去商店,岂不是?!我的芙蓉糕?我平复了一下心情,假装镇定地问:“那,大伯家有没有芙蓉糕卖的?”

祖母笑我,“他刚刚问你要不要吃,你自己说不要。”

我“啊”地一声跌坐在地上,此刻有些想在地上打几个滚。

“你看看你篓里采了几个茶叶,他一会儿回来看到你采这么点,万一买回来了也不给你吃。”

我恍然,没错,还有希望,只是这个希望寄托于胡爱民的良心之上,我很忐忑,但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事已至此,只能抓住最后一点时间“发奋图强”。

于是我闷头开始一顿猛采……

太阳完全落下去的时候,祖母喊我:“呶,你看谁回来了。”

我当然知道是谁回来了,但我不敢抬头,“我不看。”

祖母嗔笑,“篓拿过来看看。”

我回头看看我的豆子篓,茶叶只盖住了一个角,我气急,手里采摘的速度更快了。

祖母往回走,路过我的时候随手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我篓里,瞬间盖住了整个底,我笑逐颜开,这下至少可以交差了。于是我也心满意足地跟着祖母往家走 。

回到家,胡爱民已经开始在炒菜了。许是因为心虚的缘故,我昂着头瘪着嘴不说话,径直走到堂前,在胡爱民的背篓旁边站定,身体保持不动的前提下,我用眼神尽可能朝篓里张望着。耶咿!有个红色塑料袋!里面装着的怕不是给我买的芙蓉糕啵?

因受着莫须有的自尊心驱使,我不好意思直接打开确认。于是扭扭捏捏走到灶台边,一边装模作样地观察锅里炒着什么菜,一边留意着胡爱民此时脸上的表情,见他尝了一口菜后表情凝重,许是盐放多了。正愁眼下是不是开口的好时机,他先张口了:“篓里的芙蓉糕,你不吃要么拿去给胡萌萌。”

“什么?”我用弹射起步的速度冲回堂前,顺便回道:“不可能的!”

祖母喂完猪食回来,见我悠然地躺在门口石阶上吃着芙蓉糕,忍不住笑话我是“好吃鬼”,我也不计较,毕竟她说得也不算错。她说菜还要炖一会儿,等胡爱民炒完茶再吃晚饭。我计划吃两包芙蓉糕,便想着这晚饭即便不吃也行。

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一拍脑袋,动画片要开始了。

我煞有介事地搬来一条约一米二长、二十厘米宽的长条板凳,横在电视机前面,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今天就想挑战侧躺在板凳上看电视。

灶房飘来阵阵茶香,今天的《神厨小福贵》有点没意思,我的手臂因撑着头也有些酸了,便翻身下地准备去观摩一下胡爱民的古法炒茶手艺。

似乎不是所有地方的灶台都是两口锅的,但我们这边大多如此,外侧的锅主要用于日常炒菜、做饭,里侧的则仅用于少数时候,比如做豆腐、酒酿发酵、炒茶等不频繁的项目。

锅里传来“哔哩啪啦”的声响,只见胡爱民的手不紧不慢地翻炒着锅里的鲜叶,这无疑是个技术活,我呲着牙总担心下一秒胡爱民被烫到手。

第一道工序主要是用高温炒去鲜叶表层水分,同时炒去鲜叶所带的青气。直至鲜叶表面褪去光泽,胡爱民让祖母把炉灶里的火退出一些,待锅温降至中温,便开始第二道翻炒工序。

第二道工序的翻炒速度要比第一道稍快一些,这道工序能将鲜叶表层的香气炒出,并将中层水分炒去。待茶叶的手感变得有些柔软时,第二道工序便算是真正完成。

接下来便是相当考验功力的第三道工序,需将炉内的火再退去一些,使锅温降至低温,快速进行翻炒,用低温炒去茶叶深层的水分,同时将蕴藏在茶叶深处的香气炒出。一直到感觉叶边有点干燥时,第三道工序才算结束。

最后一步则是烘干,也叫炭焙。将炒得蔫不拉几的茶叶铺在竹编的茶焙上,用炭火进行烘制。这其中还有很多门道,比如火候的把控、木炭燃烧不能产生烟雾、时不时还需要将茶叶翻动几下……总之是一项耗时费神的活儿,胡爱民却说比起“烘青”,“毛峰”简直是小儿科了。

谷雨前的茶在我们这边才叫“毛峰”,谷雨后则叫“烘青”。所谓“烘青”,其实是一种制茶工艺,我见过几回,其繁琐程度在我眼中,跟《神厨小福贵》里制作满汉全席的阵仗差不多。

偌大的柴火棚里,安置着几台我认得却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请教了父亲和胡爱民,再加上自己一些模糊的记忆隐约还能记起一些彼时的情景。

个头约一指长的茶鲜叶在杀青锅里被机械手臂不断翻炒着,方形的四个茶叶揉捻机桶“吱呀吱呀”地转个不停,滚筒里的茶叶条索面如菜色,最终心如死灰般被倒在烘干机上烤干最后一点水分。

这被我简化成四句话的工序,实际操作起来需要长达四、五个小时。且此番工序完成之后还需等一个下雨天,几个人坐下来细细择选,将老叶和茶籽尽数挑出,才能装进长长的布袋里,由胡爱民挑去卖上个不高的价钱。

前面忘记说,由于制作毛峰于我实在无聊,在第二道工序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回到我的长条板凳上了。

以往情况下我都会躺在木头沙发上,在茶香弥漫的空气中被祖母或者胡爱民叫醒吃晚饭,但今天因白天睡得实在过久,且长条板凳总归是窄了些。于是在胡爱民走到堂前拿茶焙时,我撑着脑袋闭上眼睛假寐,以此彰显我高超的睡眠功底。

胡爱民轻轻踢了一下凳腿,厉声道:“轻骨头是不是?”(“轻骨头”大概与“得瑟”同意)。

我很识相地滚去灶房拿碗筷,准备吃饭。那心心念念的芙蓉糕,我只吃了一包便觉甜腻,好在一开始没有声张今天不吃晚饭,否则?我看了眼炉上煨着的一锅颤颤巍巍、色泽鲜亮的腊肉,暗自庆幸:好险。

那时候的一天总是漫长,好像只要我愿意,就能做成无数的事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春的来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