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市口的秋晨裹着层薄纱似的雾。
宋嘉树攥着赵瘸子给的铜钥匙打开铺子的铁皮卷帘门时,檐角的蜘蛛网还沾着露水,他踮脚扯断蛛丝,指尖立刻沾了层凉。
天刚亮透,胡同里还没见人影,只有扫街的老头挥着竹扫帚,“唰啦唰啦”的声响在雾里荡开。
今天是宋嘉树上工第一天。
赵老板昨天说过,“秋雾里发面最出筋”,可宋嘉树的手还没摸清面粉的性子。
凌晨四点的面盆里,凉水混着酵母粉泛出细小的泡,他按老板教的“顺时针揉三百下”,胳膊酸得像灌了铅,额角的汗滴在面团旁边案上,晕开一小片深色,宋嘉树动动手指抹去。
待到揉到两百下时,面团突然塌了,像只泄了气的皮球。宋嘉树连忙再加面粉。
赵瘸子也起床了,拖着步子走到店里来。
他刚来就看见宋嘉树手忙脚乱地补救,骂骂咧咧道:“昨天练了那么多遍,还摸不透面粉的劲儿。笨得像我天津老家的驴,可驴比你能干。”
宋嘉树低下了头,搓了搓手心,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赵瘸子瞪了他一眼:“过来给我打下手,看着点怎么揉!”
雾散时,第一锅包子刚上笼。宋嘉树蹲在灶台边烧火,一边回忆着赵老板揉面的手法。
“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吆喝从胡同口传来,紧接着是辆二八大杠自行车碾过青石板的“哐当”声——车后座绑着个竹筐,筐里的冬枣滚出来两颗,在宋嘉树脚边打了个转。
骑车的汉子回头骂了句北京话,却也不寻思着再捡起来了,自顾自骑走了。
宋嘉树捡起冬枣,枣皮沾着晨露,咬一口脆得发响,甜里带着微涩,像他此刻的日子。
“老板,吃枣子。”
“哼,我以为你这种愣头青会想着追上去把枣子还给人家。”
“那我不是要顾着店里嘛……不然就追出去了。”
“要出去你就别回来了,”赵瘸子又冷哼一声,“没看见我在揉面吗?塞我嘴里。”
于是赵瘸子叼着个冬枣继续揉面。
“把火侯看好咯。”赵瘸子含糊不清地说道。
“欸,好。”
五点半的时候,胡同里渐渐见了人影。
第一批来买包子的是一群穿着白色练功服的老头,拄着拐杖排着队,嘴里说着“今儿的风比昨儿凉多了”。
“哎呦,赵瘸子,你找了个帮工啊?”
排在最前面的老头看见蹲在灶前的宋嘉树,冲老板喊道。声音震得宋嘉树耳朵嗡嗡。
“屁个帮工!没给我添乱就不错了。算是能帮点小忙吧。”
赵瘸子拿干净抹布擦擦手,冲宋嘉树摆摆头。
“去,我来招呼生意,你揉面。记得啊,我说过要怎么揉出筋骨。”
宋嘉树洗了手,走到案前,拿了一块发酵好的面揉了起来。
“揉出筋骨……顺时针三百下……”宋嘉树回忆着赵老板的手法,手上动作快了起来。
“嗯……还挺像样的。小子!你那手腕别那么涩,灵活又要有劲,像是给地里麦子松土似的。”
老头吃上了包子,却也不去胡同墙边支着的桌子那儿吃,就站在铺面前看宋嘉树揉面。
“赵瘸子啊,我看这小子挺好的,哈哈哈哈哈……还是个半大孩子,学起来快!”
“你少抬举他。”赵瘸子也笑了起来。
宋嘉树听着老头的话,变了变手上动作,手掌在面团上均匀揉着。
过了一会,赵瘸子招呼完了主顾,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
宋嘉树莫名紧张了些。
“嗯,还看得过去。去烧火吧。”
宋嘉树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快步走到灶膛前,往里塞木柴,火光映着他的眼睛,亮亮的,分明有着笑意。
天光越来越亮,阳光晒穿了雾。
来光顾包子铺的人越来越多,宋嘉树左右两头忙。
一会儿揉面,一会儿生火,有时还去清桌儿。干得他满头是汗。
“呐,快点吃了,待会估计还要来人。”
宋嘉树刚清完一面桌子,正在水缸里洗抹布,嘴里突然被硬塞进了一个包子,咸香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
赵老板说的不错,一批批食客几乎络绎不绝,时常出现没有空座的现象。
宋嘉树也发现,大部分食客都会和赵老板打招呼。像这些小吃店里的主顾大多都是老熟客。
快到上午十点时,人终于是少了下来。
宋嘉树洗了洗手,在店里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这就嫌累了?之前我可是一个人都得心应手。”
赵瘸子也坐了下来,嘴里叼了根烟卷,鼻孔“呼呼”往外喷白烟。
“还好,不累,我也学了很多东西。”
赵瘸子正要说点什么,又有客人来了。
赵瘸子连忙招呼上去,那人要一笼现做的小笼包。
“要葱不?”
那男人已经挑位子坐下来,手里捧着一份报纸看,嘴里吐着烟。
听见赵瘸子询问,他从鼻子里发出了绵长的“嗯”,像是认同又像是拒绝,让人拿捏不准。
赵瘸子又问了一遍,那人却不再回答。
真是个怪人……宋嘉树暗自腹诽,站起身去后院,想着拿一袋新面粉,下午还要做。
秋天的院子里吹进来了好多槐树叶子,打了卷发了黄。
宋嘉树拿扫帚把它们都扫到院子角落去堆起来,却忽然听见前屋传来争吵声。
那男人把包子重重摔在桌上,指着肉馅里的葱花破口大骂:“说了少放点葱!你他妈想呛死老子是不是?”
赵瘸子瘸着腿挪过去,脸上堆满了笑:“您消气您消气,这屉算我的。再给您来两瓣蒜?”
男人啐了口唾沫,骂骂咧咧地走了。
宋嘉树一阵气往上涌,抬腿就要追上去,却被赵瘸子拉住了。
赵瘸子艰难地蹲下去捡地上摔烂的包子。
“记着,这有些城里人的脾气啊,比开水壶还炸,嘴呐,比绣花针还尖。你得学会把气往肚子里咽。”
见宋嘉树还盯着男人离去的方向,眼眶似乎都泛了些许红,赵瘸子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
“老板,明明是他自己……”
“我说了,咱要把气咽下去。”赵瘸子拿起男人那笼没吃完的包子,“他走了多好,我钱都还不用退他呢。这也还有几个包子,他没吃过,咱吃。”
宋嘉树回头看着赵瘸子平静的眼睛,轻轻吐出一口气。
“好,我们吃。”
……
下午吃过了饭,赵瘸子领着宋嘉树走到店门前。店门口有块牌子,上头印着价目表。
“看你样子应该读过书吧?上面字都认识?”
宋嘉树点点头,道:“读过一年高中。”
“呦呵,”赵瘸子嗤笑一声,“在乡下倒也算是高材生了。名字也听得过去,爹娘没少用心吧。叫……叫啥来着,什么树?”
“宋嘉树。”
“算了,我记你这破名儿干啥。看好了,把上面什么东西什么价钱,都要背下来!”
宋嘉树应下了,一会儿就全部记住了。
“记住了?”赵瘸子正站在案前擀面皮,侧头问道。
“嗯,记得了。”
“豆沙包多少钱一个?”
“一毛五。”
“糖包?”
“一毛二。”
“炒肝?”
“三毛。”
赵瘸子一连问了好几个,宋嘉树都答上来了。
“脑子倒可以,”赵瘸子冷笑一声,“就是手上笨得很。过来,今天学擀皮。”
赵瘸子把一团醒好的面摔在案上,道:“擀皮,中间厚四边薄,不然馅儿一蒸就漏。”
宋嘉树学着老板之前的样子揪面团,手指倒是比先前灵活,可那剂子却是有大有小。
“啧。大小不一,蒸出来一个胖一个痩,客人当我缺斤少两?”
宋嘉树连忙把大剂子揪下一块补到小的上去,可那面团又粘在了手上,怎么也甩不掉。
“嚯,面团儿活了,咬你了。”赵瘸子讥讽道。
好不容易揪了十几个歪歪扭扭的剂子,宋嘉树拿着擀面杖,开始擀皮子了。
“擀一下,面皮转一下……”宋嘉树回忆着在家里擀面时的方法。
“嗯,擀皮子倒是一学就会。”赵瘸子点点头,“皮子多擀点,咱下午多做些豆沙包。那些个学生要放学了,都爱吃甜的。”
“欸。”宋嘉树应了下来。
……
到了下午四五点,人又多了起来。
正像赵瘸子说的,来买的多是学生。
“两个糖包!谁的?”宋嘉树端着两个包子,青涩的声音在热闹的胡同里回荡。
“这里这里!”一个扎着羊角辫小女孩在桌子旁蹦蹦跳跳,她的爷爷坐在一边笑。
宋嘉树走过去把包子放到他们俩面前。小女孩又蹦蹦跳跳地回到位子上,脚踢到了一边的书包。
书包躺在地上,从里面滑出来一本书,封面上的小美人鱼在夕阳下闪着光。
宋嘉树弯腰去捡,原来是一本《安徒生童话》。手指碰到书页时,宋嘉树看见里头夹着片银杏叶,黄得像镀了金。
“这是我在北海公园捡的,”小女孩仰起脸说,“我们老师说,银杏叶能当书签。”
宋嘉树笑了笑,把书还给小女孩,转身走回店里。
宋嘉树身后,三两个少年骑着二八大杠飞过,其中一人却在看见宋嘉树时放缓了速度。
“是之前在胡同里被我撞到的那个男生……”
“干嘛呢沈砚!快点过来啊,再晚点录像带都要卖完了!”
“来了!”少年重新提速追了上去。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上工第一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