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灰烬之简 > 第11章 新火篇

第11章 新火篇

《灰烬之简:新火篇》

守简书院的成立在国际汉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方云薇没有想到,自己对那批秦简的破译工作,竟会引来如此广泛的关注,以及——意想不到的挑战。

“方院长,您必须看看这个。”助手小李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将平板电脑放在方云薇面前。

那是一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东亚古代研究》上的论文,作者是日本学者松本清一,内容直指守简书院发布的秦简研究成果。论文声称,经过他的“专业分析”,这些所谓的“秦简”在材质、墨迹和文字结构上都存在疑点,很可能是“精心制作的赝品”。

“松本清一...”方云薇皱起眉头,“我记得他,三年前我们在京都的国际汉学会议上见过面。当时他就对我的初步研究结果表示过质疑。”

“不止如此,”小李调出另一篇报道,“他还联系了多家国际媒体,声称中国的学术机构为了‘增强民族自信’,故意伪造历史文物。”

方云薇感到一阵无力。这种指控在学术界是极其严重的,若不妥善应对,不仅守简书院的声音将毁于一旦,整个中国史学界都可能蒙羞。

就在她思考对策时,接到了李守仁教授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云薇,我看到那个日本人的文章了。”李教授的声音虽然虚弱,却依然坚定,“不要慌,这是迟早要面对的战斗。历史上,总有人试图否定我们的历史记载,从清朝的传教士到民国的疑古派,现在又轮到这些人了。”

“可是教授,松本是国际上颇有声望的学者,他的质疑会影响到国际学界对我们的看法。”

“那就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回应他。”李教授咳嗽了几声,“记得我跟你说过的1958年那批竹简吗?它们的出土地点、层位关系、共存器物都有详细记录。更重要的是...其中一部分竹简现在就在日本。”

方云薇惊讶地站起身:“在日本?”

“战后流失的。”李教授叹息,“我一直在追踪它们的下落,最近才确定,它们被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库房里,从未公开展出过。如果能将这两批竹简进行比对,就能证明它们的真实性。”

这个信息让方云薇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接触到日本博物馆的未公开藏品?

接下来的日子里,守简书院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国际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这场学术争议,一些西方学者也加入了质疑的行列。书院内部,不少研究人员开始动摇,担心自己的学术前途会受到影响。

一天深夜,方云薇独自在实验室里,对着那些秦简发呆。她轻轻抚摸着一枚记载季粟与年轻史官对话的竹简,上面有这样一段话:

“或问:若天下人皆疑汝记,当如何?答曰:真金不惧火炼,真史不畏人疑。但守本心,待水落石出之日。”

方云薇苦笑:“季粟先生,您说得轻松,那可是两千年前啊。”

就在这时,她接到了一个意外的越洋电话。来电者自称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研究员中村雅子,表示看到了这场争议,愿意提供帮助。

“方教授,我读过您的所有论文,相信您的研究是诚实的。”中村女士用流利的中文说道,“事实上,我们馆内确实收藏着一批来源特殊的秦简,与您描述的非常相似。”

“您为什么愿意帮助我?”方云薇谨慎地问。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我的祖父曾参与战争,晚年一直为当年的行为忏悔。他告诉我,历史的真相不应该被掩盖,无论它令人愉快还是痛苦。我认为,现在是践行他遗训的时候了。”

在中村女士的暗中协助下,方云薇获得了几张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秦简的高清照片。比对结果令人振奋——这两批竹简不仅材质、形制相同,连上面使用的“守简密语”符号体系都完全一致。

然而,仅凭照片还不足以让质疑者信服。方云薇需要亲自前往日本,对原简进行检测。

就在她准备赴日行程时,新的麻烦出现了。某网络大V发布长文,声称方云薇与日本学者“勾结”,企图将中国文物“认证为日本藏品”,甚至给她扣上了“学术汉奸”的帽子。

这篇充满煽动性的文章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大量不明真相网友的围攻。守简书院的官网和方云薇的社交媒体账号瞬间被恶意评论淹没,甚至有人到书院门口抗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暴,方云薇第一次感到了绝望。

“方院长,理事会建议您暂时休假,避一避风头。”小李担忧地转达了理事会的意见。

那天晚上,方云薇独自一人在书院里徘徊,不知不觉来到了复原的“守简阁”展区。展柜里,季粟竹简的复制品静静地躺着,旁边的解说词写着:“灰烬之中,真简永存”。

她想起了阴嫚在秦汉易代之际的坚守,想起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的不屈,想起了郑樵在政治压力下的隐忍,想起了历代守简人在困顿中的坚持。

“如果他们在那种境况下都没有放弃,我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方云薇问自己。

第二天,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回应所有质疑。

发布会当天,会场挤满了中外记者。方云薇独自走上讲台,没有带任何助手。

“感谢各位的到来。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代表守简书院,也代表中国千千万万的历史研究者,更代表一条绵延两千年的守简之脉。”

她首先展示了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秦简的照片,详细说明了两批竹简的相似之处。

“真理不怕质疑,但质疑应基于事实,而非偏见。松本教授声称我们的竹简是赝品,却对他本国博物馆收藏的同类竹简避而不谈,这是否是双重标准?”

会场一片哗然,记者们纷纷记录。

方云薇接着回应了网络上的攻击:“有人说我与外国学者‘勾结’。我想问:学术研究难道应该闭门造车?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合作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何研究人类共同历史的学者却要画地为牢?”

她调出了季粟竹简上关于历史观的记载:“两千年前,秦代的史官就认识到,历史不应只为当权者服务,而应为探寻真理服务。今天的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开明?”

最后,她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守简书院将建立全球首个“古代竹简数字基因库”,对所有现存的秦简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成分分析,数据向全球学者公开。

“我们不怕检验,我们欢迎检验。因为真正的历史,经得起任何技术的考验。”

发布会的效果出奇地好。多数媒体给予了正面报道,学界同行纷纷发声支持,连之前的部分质疑者也转变了态度。

在中村女士的斡旋下,东京国立博物馆终于同意与守简书院合作,对馆藏秦简进行联合研究。作为交换,中方将提供竹简保存和修复的专业技术。

合作启动仪式上,方云薇第一次见到了松本清一。这位日本学者面无表情,但在仪式结束后,他主动走过来。

“方教授,我仍然对部分竹简的内容存疑,但我承认您的学术态度是真诚的。”他稍作停顿,“学术的进步需要不同的声音,希望您能理解。”

方云薇微笑回应:“真理越辩越明,欢迎您继续以专业精神提出质疑。”

竹简数字基因库的建立工作进展顺利。在比对分析中,研究人员意外发现,守简书院收藏的竹简与东京的藏品原本属于同一批,很可能是在秦末动乱中分散的。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数字复原技术,他们成功“拼接”出了一批残简,还原了更多《灰烬之简》的内容。其中一段记载了季粟对史官责任的终极思考:

“史官之责,非独记本族之荣光,亦当录他族之贡献;非独载中原之文明,亦当书四方之交流。史如江海,纳百川乃成其大。”

这一发现让方云薇深思。她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历史研究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守简书院开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机构合作,共同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史。

项目启动当天,方云薇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村女士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本保存完好的日记副本。那是她祖父的战争日记,记录了他作为随军学者,亲眼目睹文物被掠夺的过程。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道:“文化的价值超越国界,但文化的根脉各有归属。真正的学者,当时时自问:是为权力服务,还是为真理服务?”

随着研究的深入,守简书院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那批曾经引发争议的秦简,如今已成为研究秦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而方云薇提出的“全球史学”理念,也在国际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一年后的守简书院年会上,方云薇做了题为《从守简阁到守简书院:史学精神的当代传承》的演讲。在演讲结尾,她说:

“两千年前,季粟在秦宫的烛光下,冒着生命危险记录真相。两千年来,无数守简人前赴后继,守护这些珍贵的记忆。今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应铭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人类的共同记忆;历史学者不是任何利益的代言人,而是真相的守夜人。”

会后,方云薇独自来到书院顶楼,俯视着北京的万家灯火。手机响起,是李守仁教授发来的信息:

“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今日之中国学人,已可平视世界。欣慰之至。”

方云薇微微一笑,回复道:“薪火相传,不敢懈怠。”

夜空下,守简书院的灯光格外明亮,如同历史长河中不灭的灯塔,照亮过去,也指引未来。就在方云薇沉浸于守简书院的辉煌成就与未来展望时,一封来自神秘组织的匿名信打破了这份宁静。信中声称,守简书院所研究的秦简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这个秘密足以颠覆现有的历史认知。信里还附上了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似乎是另一批从未曝光过的秦简。

方云薇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她决定深入调查此事。在追查线索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个神秘组织与国际上一股企图篡改历史的势力有关。他们妄图利用这些未公开的秦简,歪曲中国古代历史,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面对这新的挑战,方云薇没有退缩。她联合全球志同道合的学者,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团队,决心揭开这背后的真相,守护真正的历史。一场新的学术与正义之战,就此拉开帷幕。方云薇带领团队迅速投入调查,他们通过对匿名信中图片的细致分析,发现这些秦简的文字风格与守简书院所藏秦简有微妙差异。随着调查深入,他们追踪到一个隐藏在东南亚某小国的神秘据点。方云薇和团队成员不顾危险前往。在那里,他们遭遇了神秘组织的重重阻挠。组织成员试图销毁证据,但方云薇凭借智慧和勇气,指挥团队找到了关键的秦简原件。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这批秦简记载的是秦朝与域外文明的深度交流,而神秘组织想歪曲这段历史,否定中国文明的开放性和影响力。方云薇立即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公布研究成果。在铁证面前,神秘组织的阴谋破产,国际上企图篡改历史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守简书院再次成为捍卫历史真相的英雄,而方云薇也继续带领团队在史学研究的道路上探索,让更多被掩盖的历史重见天日。

灰烬之中,真简永存;

千秋万代,史魂不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