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魂穿黛玉 我爸爸竟是林如海 > 第99章 第 99 章

第99章 第 99 章

傍晚时分,弘德殿内各处都掌了灯,灯影微微摇晃,泛黄的光线下,站在角落处的宫女太监都好似一尊上了釉的塑像。

黛玉随袁桥进了东次间,皇帝正拿着朱笔批阅奏折,眼角余光见人来了,在黛玉下拜前就道:“免礼罢。”

黛玉便规规矩矩站在一旁,却见皇帝将朱笔搁起,站起身径直走了过来。

皇帝今日穿了一身月白暗纹龙袍,掌宽的玉带束了细腰,走近时挡住了光,带来莫名的压迫感,黛玉不由屏住了呼吸。

皇帝直直从黛玉身边走过,从一旁的高几上拿起一个折子,道:“这是山西巡抚递来的奏折,上面详细说了红薯和土豆推广的情况,如今迁到那边去的灾民都领了官府免费发的秧苗——你和你父亲当记首功啊。”

黛玉忙逊谢道:“不敢当陛下如此盛赞,这都是陛下仁德远播,才有万民敬服。”

皇帝微微一笑,道:“朕唤你来,是要问一问,你家的商队还发现过什么好东西?”

黛玉有些发窘,番茄和辣椒算不算好东西,不过这两样她都拿来私藏挣钱了,皇帝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呢?

皇帝将折子放回去,背着手站定,从他的视角,黛玉低着头,露出莹白的后颈,莫名让人想起御花园的天鹅,两只叠放在小腹前的手此时紧张的绞着手指,很是纠结的样子,让人发笑。

黛玉想了半晌,瞒也瞒不住,干脆就说了罢:“臣女的商队还发现过两种植物,一种酸酸甜甜的,当地的人叫它番茄,还有一种吃起来火辣辣的,称作辣椒,用来做菜别有一番风味,陛下要是想尝试,臣女叫人送到御膳房。”

皇帝失笑,这个小姑娘怕是以为自己馋了,找她要吃的呢。

京城里专营番茄和辣椒菜品的林记酒楼已经火了几个月了,今日他才知道原来也是林掌诏的产业,因此一时好奇,怎么就这么巧,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是被她发现?

皇帝便道:“唔,朕今日知道后,已经吩咐了御膳房去采购,方才御膳房的人来回话,说是跑遍了整个京城,也没有买到番茄和辣椒。”

黛玉尴尬一笑,这俩都被我垄断了,除了找我买,你还真不好买到呢:“没关系,臣女立刻就去安排,保证陛下明日一早就能吃上。”

皇帝问道:“还有别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吗?有的话一道拿来,朕也好开开眼界。”

黛玉仔细想了想,还有几种盆栽,拿来就拿来罢,全当给领导送礼了。

黛玉下班的时候袁桥还追着问呢:“林掌诏,你那什么番茄辣椒什么时辰送进来?”

黛玉寻思,堂堂天子,也不至于馋成这样罢,便道:“袁总管,要是急得话,今儿晚上也能送。”

袁桥点头:“诶!那就今儿晚上!”

新鲜玩意儿送进来,御膳房也不会做,没得说,黛玉又加夜班培训御厨,好在这小御膳房就设在乾清宫,要是让她半夜往大御膳房跑,那真真是吓死人了。

没想到皇帝还挺喜欢新鲜口味儿,袁桥让黛玉以后定期往御膳房送点儿。

甭管什么东西,成了贡品身价就要往上涨。

黛玉不涨价,只开分店,借着宣传“贡品”的机会,转眼又开了三间分店,全都是日进斗金的架势。

吃上番茄的第一天,皇帝就安排蒋翰林:“林掌诏整理的奏折不错,这几日也未见疏漏,明日就让她跟你们一起随侍罢。”

黛玉得到消息,心道,这礼没白送,皇帝他真是个办事的人啊。

蒋翰林心里发酸,只恨自己没有天仙般的容貌,不然早就升官了,见黛玉整理随侍要用到的文房四宝,便道:“在陛下身边随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赶上陛下发脾气,跟着挨板子也是有的。”

事关人身安全,黛玉忙追问:“蒋大人挨过板子?”

蒋翰林黑着脸不作声。

黛玉又去问沈翰林:“还是沈翰林挨过板子?”

沈翰林憋笑道:“那倒没有,不过有些没眼色的小太监倒是真的挨过板子。”

日常随侍在陛下身边做记录的有正儿八经的起居注官,核心职责是撰写《起居注》。

像侍读翰林、侍讲翰林这种,只是兼职记录皇帝的口谕,并起草成为正式的谕旨或廷寄,然后再走正常的流程发下去。

如今这个职责转交到女官的身上,翰林回归原本的侍读侍讲职责。

黛玉想着,这也不算难嘛,不就是速记吗?

黛玉提前准备了炭笔和硬皮笔记本,自觉准备十分周全。

翌日一早,皇帝开始议事的时候,黛玉便跟着蒋翰林过去了。

无视议事大臣们异样的眼神,黛玉掏出炭笔开始运笔如飞。

今日议的第一件事就是九皇子的王位,这个事之前已经议过很多遍,今日不过是定个郡王的封号。

不多时,皇上就择了“恭”字,九皇子自此升级为恭郡王。

礼部的人退下,换了一波工部和户部的。

这回议的是新出炉的恭郡王府怎么建,建在哪,以及最重要的,拨款。

户部左侍郎刘全俭分管国库,听见工部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六百万两白银,急得争执起来。

户部工部各有难处,互不相让,听得黛玉头都大了。

皇帝面不改色任由他们争执,过了会儿方才开口:“国库艰难,如今灾民安置方是重中之重,不再另行兴建郡王府,朕记得工部选址中有个前朝的亲王府还在荒着,就用那个改一改罢,工部实地勘察后再报预算。”

工部今日来还不止一个事。

工部尚书又道:“太上皇的万年吉壤停工半年多了,开春后本该重新开工,可户部不拨银子,以至于耽搁了两三个月还未动工,眼看又快到雨季,再一耽搁又是一年。”

户部尚书老神在在:“太上皇的万年吉壤已经修了二十多年,该备的物料早都备好了,大头已出,国库的库银虽紧张,也从来不敢耽搁,前两个月工部忽然狮子大开口,要户部支五十万两白银,从暹罗、阿瓦等国购买黄花梨、玳瑁、象牙等物,此项支出未经内阁合议,也无陛下御批,因此未曾给工部支这笔银子。”

工部尚书急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这是太上皇他老人家的口谕!”

户部尚书道:“户部未曾接到太上皇的口谕。”

……

这事谁也不可能再去找太上皇质询,最后皇帝也有些没了耐心:“这笔银子暂且从内库支出,待来年国库充盈再和内库平账。”

一上午议的事一件比一件难摆平,好在最后也都被皇帝一锤定音解决了。

黛玉作为近距离旁听的工作人员,对皇帝的敬仰那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宁得岁岁吵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