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基建过家家 > 第41章 开隧道

第41章 开隧道

中书府,又称西台。

赵滁召集相关大臣就科举展开议事,瞿万里坐在中堂,不出脑子只出人。

礼部尚书报数:“进士科的举人最多,需要三所贡院;兵科的举人分十三批次,需要两个校场,一个贡院;兰台明经科考生三百……明算五十……医科考生二百……”

齐俢有些犹豫,定下心后,也跟着说:“京畿地松河村史上无人科考,连秀才也没出过。”

“现在知道松河村背景了,他们志不在此,倒也说得通。”林疏幽幽暗示,“只可惜,南有嘉木,君子有酒,宾客不至。”

兵部尚书眼藏寒光:“松河村征兵四十,归来四十人,年长者三十有五,年幼者十六七,每人身上都有一二件不显耀的小军功。”

“君子藏器,待时而动。时也,今也,”齐俢目视眼前磨损严重的靴头,余光却紧紧锁住了上座的九五至尊,“莫不陛下置虚席以待?”

礼部尚书担忧:“齐大人所言,何为虚席,难不成,还要再开设新科?”

“陛下大殿授勋百位布衣,其间才女巾帼占得一半,可惜民间女子多囿于家宅宗族,使其劳力不归田野,其子孙劳力不归朝廷,此乃国之大祸。”齐俢现在很紧张,说话间感觉口干,又不敢中途停下喝水,“不如以女官试点为由,令京畿地各村各县需推举出至少一名女子,由京兆府负责擢贤。”

太学仆射揪心大喊:“男子寒窗苦读,女子却能察举擢选?这是否有所不公啊?”

“荒谬!”齐俢痛饮一盏清茶,润了嗓子,站起来也太高了音量,“追古溯今,官制由世袭到察举,由察举到科举。王仆射却说察举忧于科举?又何曾把科举和天下读书人放在眼里——”

“我?!!”太学仆射被抓到了话柄,恼羞成怒,“怎么能让女人当官?增收纳妾税已经是一步险棋了,还妄想察举女官……这要让天下读书人心寒啊!莫不是因为近日来,齐大人的千金崭露头角,让齐府尝到了甜头……”

“咳!”

坐在齐俢一边的赵滁截住他的话题:“诸位大人只管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好了,陛下自有主张。”

和老师们打了这么久的配合,早已有了默契,瞿万里听赵滁说话后,就知道察举女官要试点了。

这话是齐俢说的,背后也有可能和赵滁聊过。

会后,瞿万里回到书房,交代晓春:“我要有关太学仆射的一切消息。”

“是!”晓春领命,这就去办。

不出半日,小春就带着丰富的收获回来了。

无论公私,事无巨细。

王仆射是家里的独子,父亲礼部侍郎致仕,祖父曾拜中书府云阁秘书,王仆射本人进士第一百一十四名,中规中矩。

妥妥的官三代,高门大户。

他家里有一位正妻,三位妾。

“难怪他还对纳妾税耿耿于怀。”瞿万里又看了几篇他写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他还对查封青楼也有意见,把书生的“风流”和花月场放在一起大书特书……

可惜他的想法终将与朝廷背道而驰,瞿万里像一个旁观者,一眼望见了他的悲凉底色:“可怜啊,他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读了大半辈子书,没人告诉他,他读错了。

在赵滁来给上课时,瞿万里借机提议:“既然是察举制,不如给王仆射一个举荐名额……”

松河村外。

轰——!

“姐,这就是书上说的,‘地动山摇’吧?”孟菖坐在地上,遥望对面山间的烟尘。

孟知尧恨不得变个望远镜出来:“是。”

周管事红光满面:“还好听了你的话减量了,不然山得炸崩。白糖真的行,唉,里正,黄糖行不行?”

“那当然是白糖好,越精纯越好!”孟知尧摆摆手,“这好歹也是开隧道,小量小量上吧,稳妥一点。”

“懂!”周管事还要感慨一点,“里正,你是真有钱啊,修了一条路,还能出钱开隧道!”

孟知尧但笑不语。

小芒村的村民绕路过来看热闹,见知县陆伯民也在,向最近的一位小吏打听:“这是做什么?”

小吏是负责拦路警示的:“前头开隧道,通往小芒村,还要把小芒村对面的山也开了隧道,这样就能直接连同官道,虽然到不了县城,但是去常春县就近了呀。”

常春县外连着帝都官道,那就是去帝都也更近了!

“我就是小芒村的!这事是真的!?”

“嗯!”小吏说,“回去问你们里正吧,这可得感谢松河村了,是他们出钱出力,还请动了火器营。听见刚才那声响了没,黑|火药,所以此路封锁,危险勿入。”

……

六月中旬。

各地试推女官人选。

王仆射的举荐名帖递上御前,他举荐乔县主,称赞县主十年前杀夫后自首入狱三年,为皇室守法表率,且此案件判县主正当防卫,过失杀人,县主敢做敢当,是当之无愧的表率。

赵滁准了。

京兆府推举女官名额一共九个,乔县主是唯一的皇室。

她的任职地也需要好好琢磨,选一个不会被她的身份压制的职位。

瞿万里看他们左右为难:“就松河村呗,条件好,是少,但是难搞。”

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去了孟帅的地盘,也得好好说话。

“对啊!”大家一致通过,赞扬陛下圣明。

赵滁如沐春风,高兴了好几天。

几天后,在任命书下达之前,乔县主突然写下陈情书,说自己身体不宜奔波,愿由女儿代劳上任村书令。

“县主难道是想为女儿铺路?”王至持浅浅疑惑了一下,“那便这样吧,母女一家,谁去都一样。”

只要是皇室,换谁来都行,难道他们还敢公然嫌弃哪个瞿氏后人不好?

县主府。

“我为什么要去松河村?”乔寥冲着木门紧闭的主卧大吼。

里面传来乔县主平淡的回应:“让你去你就去,近日来,同陛下走到最近的两个女人,一个齐闰月,一个孟知尧,都是松河村的。你自己想想吧。”

乔寥嗤笑,冷嘲热讽:“我想什么?我就是不要去那大山里受罪!”

吱呀一声,门开了。

母女俩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乔县主经历过风霜,更显稳重:“受罪?京畿地增设的女官职位里,几个码头油水最足,其中最大的常春县三河码头你猜是谁?”

乔寥:“谁?”

县主说:“松河村孟嚣,你猜她几岁?”

乔寥提前窒息:“几岁?”

“九岁。”

九岁当官?乔寥快要不认识这个世界了:“娘,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娘啊,想咱家一辈子荣华富贵啊。”乔县主摸摸女儿的脸蛋,“松河村是一条捷径,你要是熬过去,我们娘俩谁都不怕了。”

……

任命书下来了,孟知尧不知所措:“这?”

孟嚣身后跟着孟菖和孟莆兄妹,三人蹲在孟知尧前院的石板路上,看乌龟。

“姐,你不是说保准能筛掉的吗?”孟菖看那盆乌龟吃的菜叶,就像看到了堂妹的结局。

孟知尧啪一声,把任命书往地上一拍:“我哪知道他们连一个刚九岁的小孩都敢选……大越是不是要完了啊?”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把地图拿出来吧,”孟莆催促,“里正,是时候该往南撤了。”

孟嚣却不服:“你们看不起我!陆知县说我是大越甘罗!”

孟菖揪住她耳朵,悄悄说:“你是猪猡。”

“哈哈哈哈,”孟嚣不气反笑,“略略略~反正我要去当官赚钱啦!我最厉害!”

到了时间,孟嚣被陆伯民亲自送到了常春县。

常春县知县:“这就是会说七种方言,还会湖州话的神童孟嚣?”

陆伯民:“是她,孟嚣是松河村的人,劳烦贵县照料。”

“哦!原来如此!”如雷贯耳的松河村啊,知县其实早就知道了,“在下会照顾好孟嚣姑娘的,陆大人放心!三河口码头会说湖州话的人不多,我们也要多多仰仗孟嚣姑娘呀。”

而松河村,也因瞿万里的一手消息,知道了村书令的来头。

陈大娘特地跑到山上来:“乖乖,听说那个村书令是县主的女儿,脾气还挺大的!不过呢,我们村也不是软柿子。”

正在组装螺纹竹水管的孟知尧停下来,抬头茫然:“村书令?就是瞿万里他们那个女官察举制?”

“是也!”

这事一直是陈大娘跟进的,孟知尧还是那个吉祥物,现在也没任何意见:“只要她别管我就行。”

陈大娘操心:“我问了闰月,她和那个乔寥只见过两面,不熟,就怕新来的欺负闰月呢。”

嘎达。

竹管撂到了石板上,弄好了。

“为什么担心乔寥欺负闰月?”孟知尧拍拍手上的粉末,也走近石墙,翻身坐了上去。

他们村的小里正从小到大受人爱戴,哪里接触过复杂的人呢,就连新认识的小皇帝都傻不愣登的。

陈大娘慈爱地摇摇头:“因为她们两个都是帝都的。”

孟知尧更想不通了:“应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怎么会欺负?”

陈大娘:“傻孩子,如果这个乔寥跟我们合不来,但是我们和闰月好,但不和她这个县主的女儿好,她不得多想,以为闰月说她坏话?”

“为什么我们会跟乔寥合不来?”孟知尧连连追问。

陈大娘有耐心,不会像孟知尧怼瞿万里那样:“因为她是皇室,她和我们是云泥之别,合不来才是正常的,帝都的权贵家族里,像闰月一样的人,才是少数。”

权贵,云泥之别,孟知尧无法想象能有多么的云泥之别:“她还能比瞿万里更拽?”

陈大娘赶紧补充:“小皇帝也是少数!”

真是奇怪了,陈大娘也想不通,她们家里正怎么总能认识到这些稀有的人。

孟知尧让她放心:“车到山前必有路,村书令是什么样的人见到再说,反正我们不会吃亏的。”

……

新官上任途中,乔寥面色不善。

“姑娘我从来就没有坐过这么小的马车。”

丫鬟没敢应声。

因为她是来当村书令的,所以县主特地准备了外形小马车,让她低调出行。

从官道岔路去常春县,青砖路就变成了夯土路,直到临近县城,才有一条石子路。

“姑娘,这儿的田野好宽啊!”丫鬟把车窗帘撩起来,“这里路上没有什么人,您透透气,看看景吧。”

乔寥晕车了,“村里能有什么好看的……”她不经意间看出去,金黄的稻穗连到天际,云絮下,还有一点点大货船的杆顶,“这里是哪里?”

丫鬟说:“还在常春县。”

“怎么这么慢,还有多久才能到松河村?”乔寥又灰心丧气缩回去发呆,“我娘也真是的,明明是她揽下的差事,却推诿给我!谁说要来的,烦死了,我是不会按照她的交代行事的,松河村最好识相点,少来招惹我……”

午时过了一晌,她们终于看到了东华县的界碑。

“没办法赶到县城用饭了,前面有个酒店,”丫鬟安排到,“大哥二哥,一会儿在路边停了,我去给姑娘买饭。”

县主府的两位侍卫车夫:“好嘞。”

马车在茅店前的酒旗下挺稳,乔寥跟在丫鬟后也下了车。

“姑娘?”

“就在店里吃吧,别什么东西都往车里带,全是味儿。”乔寥直径往店里去。

村路旁的环境总是有打扫不干净的风尘,比不上帝都干净,乔寥越来越委屈,默默捡了个相对干净的位置坐下。

她的贵气和这里格格不入,店里的客人都在打量她。

“侍卫!”乔寥一拍桌,跟来的侍卫老大站定,把刀亮出来,在斩断了那些**裸的探究。

躲在后头的小二跑出来:“贵客要吃点什么?”

丫鬟张罗起来:“拿手好菜都上了,再拿个茶炉子,我家主人自备了茶叶。”

“唉好嘞好嘞。”

这顿吃着也不痛快,乔寥吃不惯村里的味道:“这些菜怪怪的,怎么有股臭味儿?”

侍卫在外头跑得多,见多识广:“姑娘,这些菜是用油菜籽油炒的,您尝到的是菜籽油的味道。”

油的问题不能解决,她一日三餐岂不都要吃糠?

乔寥更不愉快了:“我不爱吃这种油,县主府用的是什么油,我要吃那种油的。”

丫鬟说:“县主爱吃最近从维州的两仪油,可是这种油现在码头上很难抢货,都被各府预订了,农村很难买到。”

“……到了再说吧。”乔寥越想越糟心,干脆不去想。

她没吃什么,黑着脸重新登车,继续往松河村方向驶去。

东华县知县陆伯民早早派人等候在路口:“乔姑娘,前往松河村的路段在开凿隧道,不能通车,请随我到码头乘车吧。”

“烦死了。”乔寥真的很烦,换来换去的,折腾人。

放眼东华县走遭,完全比不了早上路过的常春县,越往前,地越穷。

为了到松河村,乔寥忍耐着性子,随仆从们上了船。

“孟老大,这是乔县主之女,乔寥书令,专门负责记录松河村主要事务。”

孟老大看她带着一堆行李,还有三个随行,也没说什么:“乔书令上船吧。”

“姑娘小心。”丫鬟扶着乔寥下了码头,坐在船上,一个侍卫跟着她们,一个侍卫跟着马车。

红色夕阳落在平静的松河水面,波光粼粼。

前方碧空青山里,黑烟直上云霄。

乔寥问:“那是什么?”

“是烧炭和烧砖的窑厂,”孟老大划着船,“也是京畿地第一劳改区。”

侍卫敏锐地铺捉到了关键词:“京畿地第一劳改区?那是何地?”

孟老大:“京兆府狱犯人流放地。”

一船乘客安静下来,不再发问。

乔寥脸色又差了几分。

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放着好好的县主府不住,皇室贵女不当,要被打发到这个穷山恶水还有流放劳营的破地方……

月出松山。

古桥下,客船夜泊。

乔寥上岸,行尸走肉一般,把魂儿丢在了路上。

“老大,乔书令到了?”岸上黑乎乎的人影靠近,乔寥听声音知道是个比她长一辈的女人。

孟老大说:“这位就是乔书令了,舟车劳顿,大姐安顿吧。”

一盏淡黄的手提灯笼过了桥,是齐闰月:“大娘,大伯,我来接待书令吧。”

“那最好了!”陈大娘给乔寥等人介绍,“这为是齐闰月姑娘,京兆尹齐大人家的千金,在村里小住了半年。”

乔寥胸口还有一口闷气:“我住哪里?”

“我家附近,晚饭已经备好了,乔大姑娘随我来。”齐闰月招呼她上桥。

吃到了美味的饭菜,乔寥的心情终于得到了些许宽慰:“你这里的油是哪种油?比我中午在村外路面吃的完全不一样,更像府上的味道。”

齐闰月还为她杀了一只鸡,鸡汤已经足够鲜美,炒菜只是景上添花:“是维州的两仪籽榨出来的熟油。”

“你这儿竟然还有两仪油,”乔寥再细细品味,“你这油的香味比县主府的要更香。”

齐闰月回她:“炒制火候讲究了些,乔大姑娘喜欢,以后便来和我搭伙吃饭。”

乔寥看看她,“行。”她想,齐闰月的爹是京兆尹,这点两仪油根本不算什么,她做的饭也好吃,“我的丫鬟手艺也不错,已经用你的油了,就用我的人手吧。”

“啊?乔大姑娘觉得可以就好,那就麻烦你了。”后半句是对乔寥的丫鬟说的。

她没想到乔寥可以这么好说话。

乔寥似乎看出了她的想法,坦言道:“并非我脾气好,只是你让我心情好。”

侍卫替她问齐闰月:“齐姑娘,我们姑娘身上带了差事,不知道里正住在何处,我们明日就去拜访。”

“孟里正住在这座山的山腰处,村里的事务她不管,明日我带你们去见陈大娘,就是刚才码头上那位。”齐闰月想了想,多说了几句,“松河村的里正姐姐今年才双十,一向独来独往,也不爱出门,如果乔大姑娘无事,就不用去找她了。”

乔寥秀美微蹙:“这什么怪人?她是一家人都如此么?”

齐闰月摇头:“她一个人住。”

“啊?”乔寥懵了。

回到那个小小的木屋,乔寥的丫鬟忙前忙后,铺好了床,又去浴室看看,回来后面带欣喜:“姑娘!这里的净室还挺干净方便的,您要现在沐浴么?”

天气这么热,赶了整整一天的路,乔寥不洗澡根本不愿上床睡觉。

乔寥:“嗯……”

侍卫老二去烧水了,老大站在乔寥身边:“松河村是孟冼大将军后人的地盘,那位孟里正,就是与陛下最为亲近的孟知尧。”

乔寥漠不关心:“不认识。”

“县主吩咐,要姑娘多和孟里正走动,这才是本——”

少女薄凉的眼神断了他的话,乔寥从椅子上站起来:“这里不是县主府,这里,我说了算。”

翌日,嚣张的乔书令没起来。

她昏沉的,觉得口干舌燥。

“姑娘,喝水。”

乔寥感觉自己被丫鬟扶起来,喂了清凉甘甜的水给她。

可是依旧干热,眼睛发疼。

忽然,一个微凉润泽的瓷器贴在她额头。

这是上好的瓷器,难道她回家了?

乔寥费劲地半睁开眼睛:“干什……”

一个没听过的声音,带着山间的冷气:“你有点发热,因为身体太虚弱,还喝鸡汤,补过头了。”

孟知尧看着那水柱慢慢地,爬过她原来发热的高度,当水位稳定后,划了条线。

很好,体温计又有了新的参考值。

院子外面,火器营派人来找她:“里正!”

孟知尧和火器营改装了一个填装黑|火药的新容器,外壳是棱形格纹,也准备利用炸隧道的工程,测试碎片情况。

她起身往外走:“来了!”

“……里正?”乔寥只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头一歪,再度昏睡过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开隧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