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与“废墟”内的凝重气氛形成反差。
裴寂云给项羽换上了一件略显宽大的连帽衫,帽子戴上后,能更好地遮掩他过于硬朗的面部线条和那头惹眼的长发。他自己则依旧是那副拄着拐杖、看似漫不经心的模样,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锐利。
他们骑着电驴,汇入车流,目的地是徐州的那所大学。项羽驾驶电驴的技术愈发纯熟,在早高峰的车流中穿梭,竟带着一种奇异的流畅感,仿佛真是在驾驭一匹通晓人意的乌骓马。
大学校园与外面的世界仿佛是两个次元。绿树成荫,青春洋溢的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而行,或三五成群地嬉笑打闹,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这种氛围让项羽有些怔忡,他记忆中的“学宫”是严肃而刻板的,与眼前这幅景象截然不同。
“目标,历史与文博学院大楼。”裴寂云低声说着,仿佛在下达指令。他提前在网上查好了地图。
他们将电驴停在离学院楼稍远的一个不起眼角落。裴寂云靠着车,假装在休息,实则目光如同扫描仪一般,掠过进出学院楼的每一个人。项羽则站在他身侧,帽檐下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任何可能异常的气息——
过于频繁张望的人,停留过久的车辆,以及与学术氛围格格不入的视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进出的多是学生和看起来像教师模样的人。
“耐心。”裴寂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项羽说,“狩猎需要耐心。”
临近中午,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戴着金丝边眼镜、年纪约莫三十多岁的男人从学院楼里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步履匆匆,一边走一边接着电话,脸上带着一种公式化的笑容。
“目标出现。”裴寂云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他之前在网上搜到过赵铭的照片,确认就是此人。
赵铭没有走向校门,而是拐向了教职工停车场。裴寂云示意项羽跟上,两人保持着一段安全距离,借助树木和建筑物的遮挡,缓缓移动。
赵铭坐进了一辆黑色的、看起来价值不菲的轿车。车子启动,驶出校园。
“跟上他。”裴寂云立刻说道。
项羽启动电驴,灵活地汇入车流,远远地吊在那辆黑色轿车后面。他的跟踪技巧源自战场本能,并非依靠训练,却能巧妙地利用其他车辆作为掩护,保持着一个既不会跟丢、又不易被察觉的距离。
黑色轿车没有开往繁华的商业区,也没有回家,而是驶入了云龙湖边一片相对幽静的、遍布着高档茶社和私人会所的区域。最终,车子在一家名为“听澜阁”的、外观极为雅致的茶社前停下。
赵铭下车,整理了一下衣领,快步走了进去。
裴寂云和项羽在街对面停下。茶社私密性很好,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看来,赵教授不是来喝茶静心的。”裴寂云眯着眼看着那家茶社,“这种地方,谈的多是不能放在台面上的生意。”
他们无法进入,只能在外围等待。裴寂云拿出手机,假装玩着,实则不断观察着茶社门口和周围的动静。项羽则靠在一棵树上,姿态放松,但全身的感官都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赵铭从茶社里出来了。和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一个穿着中式盘扣上衣、约莫五十多岁、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的男人。那男人手里盘着一串油光锃亮的手串,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正热情地拍着赵铭的肩膀,似乎在为什么事情达成一致而高兴。
赵铭的态度则显得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
裴寂云立刻用手机偷偷拍下了那个微胖男人的照片。
“认识吗?”项羽低声问。
“不认识,但看派头,像是那种‘国宝帮’的暴发户,或者有特殊爱好的收藏家。”裴寂云分析道,“这种人,为了得到心仪的‘古董’,往往不惜重金,也不介意手段。”
两人看着赵铭和那微胖男人握手道别,各自上车离开。
“看来,我们的赵教授,确实‘心思活络’。”裴寂云收起手机,语气带着冷嘲,“考古项目负责人,私下会见疑似收藏家,地点选在这种隐秘的茶社。要说他们是在讨论学术问题,鬼才信。”
线索在这里似乎又连接上了。赵铭利用考古项目作为掩护和工具,为某些有钱的私人收藏家物色、甚至是直接“创造”出土文物?那块虎符残片的出现,是否只是一个引子,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系统性的文物盗掘和倒卖网络?
这个推测让裴寂云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事情正在滑向他最讨厌的、复杂且危险的深渊。他下意识地想摸烟,又忍住了。
回程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大学校园的宁静与“听澜阁”外的暗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回到“废墟”,裴寂云第一件事就是将拍到的微胖男人照片导入电脑,开始在几个古董收藏、富豪圈子相关的网络社区进行图像比对。
项羽摘下帽子和连帽衫,恢复了那身古装打扮,仿佛脱下了一层不属于自己的外壳。他走到工作台前,再次拿起那块虎符残片,指尖摩挲着粗糙的锈迹和冰冷的金属,眼神深邃,仿佛在与两千年前的旧部进行无声的交流。
裴寂云查到了结果,语气带着确定:“这家伙叫钱德旺,本地一个搞建材起家的老板,早年名声不太好,最近几年附庸风雅,迷上了收藏青铜器,尤其对楚汉时期的物件特别痴迷,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舍得花钱,也出了名的……不太讲究东西的来源。”
他转过椅子,看向项羽和那块虎符,脸色并不好看。
“项王,情况有点麻烦。我们面对的,可能不光是寻宝的,更像是一群……打着考古旗号,想把你家‘东西’挖出来卖钱的贼。”
他用了一种更直白、也更符合他此刻心境的说法。
项羽抬起头,目光从虎符移到裴寂云脸上。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意味:
“此非‘物’,乃吾将士信物,英魂所系。”他的手指收紧,握住那块残片,“岂容奸佞窃夺,沾染铜臭?”
裴寂云愣住了。
他看着项羽,看着他那双重瞳里燃烧着的、并非针对个人的愤怒,而是一种对自身过往、对麾下将士尊严的绝对维护。这种纯粹而强烈的信念,像一道强光,瞬间刺穿了裴寂云习惯性用来包裹自己的、那层满不在乎的迷雾。
他忽然意识到,对于项羽而言,这根本不是财富或秘密的问题。这是关于尊严,关于记忆,关于对那些追随他至死的将士们的交代。这种情感,沉重、古老,却带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相比之下,自己之前考虑的“自保”、“避祸”,甚至隐约对“宝藏”价值的好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世俗。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裴寂云心中翻涌。有被这种古老信念冲击带来的震撼,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惭形秽。他这条在现实泥潭里打滚、习惯了在规则缝隙中求存的残腿,似乎第一次,被一种超越生存本身的东西触动了。
他避开项羽那过于灼人的目光,低下头,看着自己那根花里胡哨的拐杖,沉默了良久。
当他再次抬起头时,脸上那种惯有的、略带嘲讽的轻松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近乎沉重的平静。
“我明白了。”他轻声说,像是在对项羽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他没有说“明白了”什么,但房间里的两个人都清楚,有些东西,从这一刻起,已经不一样了。
“看来,”裴寂云深吸一口气,语气重新变得坚定,尽管底层还压着未曾消散的凝重,“我们得想办法,不能让这群家伙得逞。”
项羽凝望着手中昔日部下的虎符残片,冰冷的触感透过掌心的老茧传来。
“吾之旧物,不容鼠辈窃据。”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军万马般的决绝,“汝欲何为,吾便随之。”
这一次,不仅仅是回报收留之恩,更是对自身过往的一种捍卫,以及对裴寂云此刻所抉择道路的认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