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捡个夫君好种田 > 第59章 第 59 章

第59章 第 59 章

谈好了生意,后续跟邻村商谈的事就交给王守实去负责跟进,袁四桂此次独身出来,又肩负着责任,赶着回村去将消息告诉给村人。

陈禾则是想着反正已经到了镇上,便和虞秋说一同回去铺子看看,几日没来得及照料,也不知是否会有人等。正巧还能够顺带将袁四桂那剩下来的样品给拿了去带到铺子里,试试散客的反应。

三人便在岔路口分道扬镳。

等到了地方,虞秋刚将铺子门口的木板卸下,就听见一旁粮铺的门槛边有人喊,扭头看去,发现是个穿青布夹袄的老妇,正是租给他们对街棚子的张老太。她双手交握在膝头,神色看着略有些不安。

“张老太,您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吗?”陈禾搬了张竹凳递过去,又倒了碗热水给对方。

虞秋则站在一旁,敏锐地察觉到张老太的不对劲,租完铺子后他们也在镇上打过几次照面,她见了他们两个总是笑着打招呼,今日却连眼神都不敢抬。

张老太接过凳子,手指在布袄袖口反复摩挲,半天才开口道:“陈小哥,虞小哥,老身是来……是来跟你们说棚子的事。那对街的屋子,我想这两天就收回来,你们看能不能尽快把东西搬了?”

“收回来?”虞秋眉头一皱,“咱们签的契书明明还有十几天才到期,怎么突然要收回去?”他记得租棚子时,张老太说这地方是她家闲置许久的,儿子在县衙当差做不得生意,空在那儿也是浪费,如今这说辞变得也太快了。

陈禾也跟着点头,“是啊,再说我们那边还堆着不少干货和篷布呢,这两天哪来得及搬?再说按规矩,也没有租期没到就毁约的道理。”

张老太眼神躲闪着,声音压得更低,“不是老身要反悔,是……是咱家里出了急事,实在没办法。租金我退你们一半,就当是老身赔罪了。”

“急事?”虞秋捕捉到关键词,追问了一句,“您不妨说说是什么急事,若是能帮上忙,我们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您为难。”

这话刚说完,巷口就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绸缎马褂的后生挎着个鸟笼走过来,看见张老太就嚷嚷:“娘,事儿谈妥了没?我那边还等着回话呢!”

看见虞秋和陈禾都在,对方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却还是强装客气,“两位都在啊,正好,我娘跟你们说的事,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这棚子我们确实要收回来,你们赶紧搬东西,别耽误事。”

这男子正是张老太的小儿子张顺。租棚子时张老太同他们闲聊时提过,说他在镇上的衙门口谋了个文书的差事,平日里总爱学着官老爷的样子摆谱,出门必挎鸟笼,说话还要带着三分官腔。

“凭什么说收就收?”陈禾站起身,饶是平日里他脾气不错,此刻语气也难免带着几分愠怒,“我们签了契书的,你娘当初也是自愿租给我们的。再说了,当初定好了租期,若是你们要毁约,便按照契书上写的,拿赔偿来说话。”

张顺嗤笑一声,他对那契书上的条条款款倒是有些印象,但却不以为意,可见陈禾神色坚定无动于衷,他便也改了态度,敛了笑意,语气沉沉,还想伸手去拉扯陈禾。

“契书?拿来我瞧瞧?现在有大人物要这棚子当仓库,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搬,不然上面怪罪下来……”

虞秋哪能让他得逞,从旁一把拦住张顺的手,力道不大却让张顺动弹不得:“什么大人物?你把话说清楚。”虞秋又想起今年清明摆摊时被占去的位置,心里隐隐有了猜测。

张顺被虞秋的气势压了几分,却还是硬撑着,不愿露怯,“还能有谁?是县令大人的小舅子赵爷!赵爷要把这棚子改造成仓库,他都亲自跟我说了,要是办不好,我这差事都得丢!”

陈禾和虞秋对视一眼,对这个人并不熟悉,都在对方眼里瞧到了相似的疑惑。

陈禾看着张顺那副的急切模样,心里忽然有了个猜测:且不说那个对街的棚子占地不大、就算做仓库只怕也堆不得大量货物,作为县令的小舅子,说来也是个官亲,人家未必就正好缺个堆放东西的地方。

况且张顺态度如此嚣张,连赔偿款项也不放在眼里,要么是他贪钱,觉着只要唬住他们就不用赔偿;要么就是……那小舅子跟他说了什么,让他觉得不用怕赔偿的事。

那么这件事就很值得考量了。是张顺自作主张,还是那位县令亲戚的意思?

若是前者,那便是张顺知道家里有个闲置的改造铺面,想要拿去讨好上头,却不曾想自家母亲已经把地方租给了他们,便急吼吼过来讨要;若是后者……

陈禾刚理清点头绪,还未开口就听得张顺反复念叨着些“赵爷催得紧”“耽误差事担不起”之类的话,看自己的眼神还带着点轻蔑,似乎存心给自己这个年轻哥儿施压,好让他顶不住压力率先松口。

陈禾自然不可能让人如愿,他收了原先的温和做派,语气坚定:“张文书,我们体谅你当差难,但做事得讲规矩。当初你娘说棚子闲置,我们签了契书交了租,现在租期还剩十几天,说还就还不合规矩,我们不能应。”

他加重语气:“棚子里还有卖给外地客商的货物,官府本就看重外商贸易。要是耽误交货,人家去官府递话,说咱们本地商户不守约,你觉得县令会护赵爷面子,还是顾镇上外商信誉?”

陈禾是故意拿外商噎人,不过他倒也没说谎,棚子那边确实有堆放些剩余的红枣片干货,是他们打算拿出来给藕粉加工的,说成是要卖给张锦川的也符合事实。

张顺噎了下,却硬撑道:“赵爷是县令小舅子,还能被外地来的拿捏?”

“赵爷更该懂分寸。”虞秋打断他,“真让外商觉得咱们不守规矩,丢的是镇子脸面,县令第一个不答应。到时候你丢差事,赵爷也讨不到好,你觉得他会怪谁?”

张顺一张脸涨成猪肝色,瞪着这个三番两次让他吃瘪的男人。张老太赶紧劝道:“顺子,签了契书,咱不占理,赔偿事小,可别连累赵爷。”

张顺看向母亲,语气不甘:“可人家急着要,要是最近给不出准话,我差事就没了盼头,往后谁给您养老?”

虞秋开口道:“按契书住到租期满,我们定会马上把东西搬走,不会多占一天。但提前搬,绝无可能,这件事错不在我们,就是告到官府去也是占理的。”

张顺咬了咬牙,知道这事儿真闹到官府,自己理亏不说,赵爷知道了说不定还会嫌他办事不力,反而丢了差事,只好不情不愿松口,“行,你们到时赶紧搬,别让我娘着急。”

他扶着张老太起身,张老太便跟着儿子往外走,路过虞秋和陈禾时,还不忘回头道:“真是对不住你们,也谢谢你们体谅。”

她一道歉,张顺也勉强道了句担待,随后扶着母亲朝巷口走去。

瞧着这对母子走远的背影,陈禾长出一口气,不自觉开始跟虞秋复盘,将自己的猜测也说了出来。

听到陈禾的话,虞秋不由顿了顿,“咱们今年清明在东街那摆摊,被人占了摊位的事,你还记得吗?那人当时也说自己是县令的亲戚,现在想来,只怕十有**又是这个小舅子。”

陈禾点头,“当然记得。后来我还遇见过他,当时还纳闷,后来才发觉他应当是生意不如咱们,记恨上了。”

他有些忧心,打算回家就把那租用棚子的契书翻出来,真闹到官府去了,那可是凭据。

“咱们之后跟张锦川交货时,也提一嘴棚子的事,跟他先通个气,别对不上账让人起了疑心。”

虞秋点头同意,两人又商量了几句,便将这个插曲暂时抛却,去忙理货了。

-

往后十来天,张顺倒是没敢来闹事,铺子里收来的山货也在这段时间内慢慢晒完了,陈禾便有意无意地一趟趟将自家留在晒棚那边的东西给搬回来。

有时候是一块篷布、一个竹篓,或者是一把钉耙、几根绳索和几个钩子,都是零散的小工具。

到了该交还棚子的日期,陈禾照常在铺子里整理山货。

听见门外的脚步声时,他便有所料想,放下手中的栗子,拿了布巾擦了擦手迎出去,就见张老太挎着个竹篮站在阶下,见了自己时眉头也不似那日时紧皱,虽还有隐约歉意,但神情倒是松快了些。

“您来了?”还是陈禾先开了口,他朝张老太略微一笑算作是打过招呼,便引着人往对街走,“棚里的东西我都清得差不多了,您随我去点点?”

张老太跟着他走,目光却没往晒棚去,反倒落在身前这个小哥儿身上。她喉头滚了滚,忽然停下脚,声音比往常低了些,不过此时街面安静,陈禾倒是都听清了。

“小陈啊,先前……先前是我对不住你们。”

陈禾愣了愣,还没接话,就见张老太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那几日顺儿天天在家跟我闹,说让我看在他官场前途的份儿上,逼着我来跟你要棚子。我知道你那时候收了不少山货,正等着晒,可我老婆子……架不住他磨啊。”

她说着,从怀里掏出那张租契,递过来时手还带着点抖,“这契我一直收着,没敢给顺儿。你放心,今日我出门都瞒着他呢,绝不会让他像上次那样胡来。方才我来的路上还琢磨,要是你没把东西清完,我就帮你搭把手,也算老身给你赔个不是。”

陈禾接过来,见契书上面的字迹还好好的,连纸面都没半点褶皱破损,心也不由得软了些,面上笑意也更加真切,拉着人进了棚子,“那就不用了,您看,棚里我们早清干净了,您先前借我使的油布和晾竿,我都叠整齐收好了,就等您来查验。”

张老太跟着进了晒棚,见了里头被收整得好好的工具,一时间眼眶更红,“你这孩子……上次我们去你铺子那样跟你闹,你还把棚子照看得这么好。我后来夜里想,要是真把你逼走了,你那些山货烂在屋里,我这心里也不会安生的。”

她忽然想起什么,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没将话吐出口,只转身往门口走,“你等着,我去买点东西。”没等陈禾阻拦,就快步出了院门。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她便挎着明显更加沉甸甸的竹篮回来,里面装着个纸袋,打开来看是大半袋微黄的粉末,还有几个油纸包,上头印着徐记糕饼铺的印章。

“这面是我家托亲戚新收来的稻米打的,你拿回去摊饼熬粥喝都成,可甜着。”她把竹篮往陈禾手里塞,又把捆好的油纸包也递过去,“这个是给你买的糖糕,上次我记着听你说,你平日里爱吃些甜嘴的,还望你不要推辞。你要是不收,我这心里总跟压着块石头似的。”

陈禾看着她恳切的眼神,心知要是不接,老太太只会更加为难不安。他无意为难老人家,便没推辞,接过东西,将空竹篮还给对方,“那我就谢过阿婆了。其实上次的事,我也知道您是一时着急,没往心里去。”

张老太这会儿完全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点笑来,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能这么想,是个顶好的孩子。顺儿那边我也跟他说了,再不许他干这不讲理的事,要是他再敢来闹,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两人又核对了下棚子的状况,确认没有一星半点的损坏,张老太便挎着空篮子准备离开。走的时候,她还不忘回头同陈禾告别,又说了些米面的吃法,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橘涂十一日

貂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