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降将 > 第4章 棋子

第4章 棋子

眨眼之间,十年过去,天下征伐事起。

年初,秦晋始战于西河,而后韩又伐郑,秋季攻克雍丘。

郑军惨败,班师而归。士气不振,以至于民心也不振,战争带来的经济衰败也显而易见,返乡的返乡,歇业的歇业,国都新郑也凄惨萧条,街坊邻里都在哀叹。

郑召不日前奔波求援,奈何晋国齐心,齐又嫌远,不愿过来施以援手。至于门前的卫国,更是大门一关,延续了上一代的坐山观虎斗。忙碌数月,郑召鬓边已有白发,他从车上下来,敲了敲门。

没有反应。

郑召叹了口气,在门前等着,又敲了敲。

还是没人来迎门。

往常都是黄氏来开门,不过掐指一算,正好是黄氏出门采买的时候,她向来要在家事上亲力亲为,想必是不在家。至于下人,郑召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就算是与国公有亲属关系,也只不过是沾亲带故的,谈何请得起?或许正因如此,才放心将凌行交给他抚养。

“开门!”郑召忍不住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这才听见门里有人快步往前跑,门一开,十一岁的小少年探了头出来:“舅舅!”

“你干嘛呢,怎么这么晚才开门?”郑召本来想给他脑门弹一下,但还是改成了抚摸养子毛茸茸的头顶。

“练剑练热了,没穿上衣。我怕贸然开门有悖礼节。”凌行又整了整衣领,生怕自己不够端正似的,“国公派人来过一次,转达要舅舅近日不必再外出,书简我都送到舅舅案前了。”

“你这次没有偷偷看吧?”郑召满意地摸了摸须,抬腿向前走,“不许偷看公家书简,知不知道?”

“明白。”凌行板着脸,一副老实样。谁知道早晨他早把书简偷偷读了一遍,连哪卷中有墨点都记得清清楚楚,若是郑召上午回来,可就真要抓个正着。

“来。“郑召招呼他一同进书房,两人在案前坐下。凌行脸上还有点细汗,也没有外人在,干脆抬起手用袖子就乱擦,郑召哭笑不得,虽觉得他正是不修边幅的年纪,但还是制止了凌行的动作,“帕子擦,用手不合规矩。倘若你在国君面前,也要用手拭汗?”

“哎。”凌行不情不愿地跽坐,用帕子擦了擦脸。小孩儿长得快,像竹节似的年年都拔高,虽才十一岁,却自幼就很勤勉,性格也镇定,遇事时不慌不乱,比其他同龄人要早熟。就算如此,郑召也总怕他不适应,常带着出去散心,几乎亲密如亲生父子。

“学儒如何了?”郑召开口问道。

“背一半忘一半,光是背这些有什么意思?”

“学儒没意思?”

凌行忽然一概之前的松懈,忽然端坐起来,双手在眉前合拢。

“请恕外甥直言,我不愿继续学儒了。该学的礼仪我已牢背在心,也就是在舅舅面前松懈。但是……孔丘先祖是宋人,更常常自称‘殷人’(1),殷商后裔推行姬公周礼,已令外甥费解。虽说儒学主张以仁治国安邦,有教无类,固然是好事。

可外甥以为,教化天下万民都做君子的时代,就连在武王姬发时也少有。更何况今在战时,衣食亏缺,饿殍遍野……黎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遵循那不能果腹的礼教还有何用?

学儒不能救民于水火,外甥只求可行之策!”

郑召让他这一席话说得无措,这小孩虽然聪颖,但多是刻苦勤学,从小到大几乎都是给他竹简就闭门钻研,更无质疑简中言辞的时候。自打前年习武之后,像是突然开窍了,抓紧机会也要偷翻郑召的藏书,更是有胆子质疑先贤起来。

郑召自认是个慈舅,心里想了想,凌行说的也不错,自古治学都是择百家之长而习之。他如果不认同,那不学也罢:“舅舅看你说的还有几分情理。那这样罢,你虽然不能过目竹简,但我可以讲给你一些朝会事务,怎么样?”

凌行显然心里念叨这回事良久了,只待郑召一席话毕,迫不及待地道:“谢舅舅教我!”

“好了。”郑召哭笑不得,从书箱里翻找一阵,取来一卷尘封已久的竹简,“这是晋国李悝议国事时的只言片语,你得此机会过目,万万不可声张。”

凌行双手接过,迫切地解开系绳,竹简上只有两行字。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相国答:立法为重,使民食有劳,禄有功,赏必行,罚必当。’

凌行读了两遍,反而眉头紧锁:“舅舅,这分明是…他国议事,你何处得之?”

郑召不想他问到此事,干脆就搪塞道:“金银就能买通。”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买通!”

“你这个小孩!有时候就不要那么刨根问底了。”郑召实在是没法给他解释各种缘由,干脆想个办法把他轰走,“你再问就把这两句背了,回去自己研究,竹简现在就还给我。”

凌行见状,赶快飞也似的把竹简往怀里一踹,撒腿就跑,不多时人影就消失在门廊拐角,郑召更是哭笑不得,终于在桌前坐下。他确信凌行不在身旁,这才将桌面上的竹简移到漆案下,又从竹垫下方翻出一个小木箱。郑召岂能不知凌行从小就偷偷看他桌面上的书简,因而都是奉命从宫里取来的小事旧事。

事关国政,怎能轻易流落他人手中?

——

次日清早,郑公姬丑会后直接留下了郑召,要求私下一谈。

郑召先把晋与宋、齐国的意思一并秉承,姬丑面露愁色,只连连说‘容本公再想想’。

郑召端正地站着,姬丑则整个人靠着凭几,时不时按揉一阵眉心,挂在墙上的舆图上满是墨点——韩国驻军密密麻麻,遍布整个边境,每逢秋冬退兵,春夏又再来,犹如胡狄于秦赵,让人不胜其扰。

“那…我这就退下了?”郑召小心翼翼地询问。

“再等等。”姬丑把手微微支起来些,抬起眼睛看向郑召,“我给你那一卷竹简,你可给我侄儿了?”

“是,只给了魏相李悝之论。桌上的议事竹简还只是延续往年琐事,他都读过。”

“勤学好问,不错!唉……真是,真是像我那妹子……他读过后可说过什么?”

“啊,他昨日说不愿学儒,更好练武。”郑召不敢欺瞒,一一报上。

“好啊,此子不愿入仕,倒爱习武!你说倘若再过几年,本公若助他回卫,将来是否……”

郑召沉吟了一阵,双手合拢,低低叹息道:“国公之意是,再等几年,等到公子行能返卫,重夺公位,再愿意与郑联合抗韩,可这又要数年!我郑国与韩国缠斗至今,也已经太久了。照臣之意,不如过几年送他入晋。”

姬丑饶有兴趣地抬起眼:“入晋?”

“正是。送去晋国,就用…郑国大夫之子的身份,让他在晋立稳脚跟,让他为晋尽心竭力。这样必定使晋对我国和卫国有亲近之意,以凌行的才智,他稍施游说之术,一定做得到。届时郑、卫可以联魏国以立盟约。此策对卫国公有利无弊,他定然愿意立盟约。与强晋为盟,韩国不可攻其友邦,郑国之困自然可解。至于魏国到时要干预郑国…他卫国也逃不了。

如今天下大争,我们小国寡民,唯有依强国方可喘息。再不济,公子行在晋国若能当个将军、谋个官位,岂不是更稳妥?留在郑国迟早会被发现,到那时卫国也反目成仇,和韩国一同攻郑…才是真的来不及了!”

姬丑微微沉思,手指摸索着嘴唇。

“有道理…此子务必要作我郑国的一根钉,需牢牢楔入晋国。日后更要多多历练,想要放他出门游走,你也要循循善诱,好叫他心甘情愿地为郑国臣民着想——且,只能为郑国着想。就这样定,凡是书卷,我定精挑细选。让他既能饱学诸子,又无他心,只顾为郑国要务费心。你教他出来,便是有功,月后我要亲眼见见,万不能使本公失望。”

郑召急忙起身,郑重道:“…我明白。”

“你下去吧。”姬丑舒心地坐直了些,摆了摆手。

(1)《礼记·檀弓上》:而丘也殷人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棋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春坊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