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绛珠新梦 > 第38章 红楼新梦,各得其所[番外]

第38章 红楼新梦,各得其所[番外]

暮春的大观园飘着柳絮,林桐倚在沁芳亭的朱栏上,看着水溶和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阿砚举着自制的竹蜻蜓满场跑,阿乔追在后面笑得跌坐在海棠花堆里,花瓣簌簌落在她的茜色襦裙上。远处传来画舫的丝竹声,却盖不过廊下女眷们的说笑声—这里早已不是记忆中那个压抑的贾府。

“林妹妹,快来看!”李纨的声音从□□那头传来,她今日换了件月白缠枝莲纹褙子,袖口绣着金线勾勒的几何纹样,倒比从前素净的衣裳更显精神。她手里攥着块蜀锦帕子,上面绣着两只振翅的蝴蝶,“这是巧姐儿新创的针法,说是照着你教的西洋透视画改的。”

林桐接过帕子细看,针脚细密处竟真有光影流动的错觉。巧姐儿如今已是稻香村刺绣坊的掌事,带着府里的丫头们把 “稻香纹样”卖到了扬州。她想起初见李纨时,那个只知捧着《女诫》枯坐的寡妇,再看眼前眼里有光的妇人,不禁笑道:“嫂嫂现在倒比我更像个生意人了。”

正说着,宝钗提着裙裾走来,鬓边别着支白玉兰簪,倒与她身上的月白襦裙相得益彰。自从接手女子书塾,她倒褪去了几分刻板,见林桐盯着她的簪子看,便笑道:“这是宝玉前日在琉璃厂淘的,说配我的新衣裳正好。”

林桐挑眉:“难得宝玉如今还有这份心思?”

宝钗抿嘴轻笑,眼底却无任何波澜:“他如今一门心思扑在工坊上,说是要改良纺织机。前日还央着琏二哥从江南运来新式水车的图纸。”她顿了顿,声音放轻,“这样也好,各有各的安生。”

远处传来孩童的欢呼声,只见宝玉蹲在假山旁,正给一群小丫头们展示他做的竹鸟笼。笼中养着只灰雀,见有人来,便扑棱棱地撞着笼门。宝玉手忙脚乱地去护笼子,惹得孩子们笑作一团。林桐望着那个曾经只知在胭脂堆里打滚的公子哥儿,如今竟也有了烟火气,不禁感慨万千。

“三姨来了!”阿乔突然指着曲径那头喊道。探春骑着高头大马而来,一身猩红箭袖英姿飒爽,身后跟着几个捧着账簿的小厮。她在沁芳亭前下马,随手摘下披风递给丫鬟,鬓角还沾着些尘土:“扬州的茶商闹了些麻烦,我去料理了几日。”

李纨递上茶盏:“又是什么烦心事?”

“不过是些陈规陋习”探春饮了口茶,目光扫过亭外的荷塘,“那些老顽固非要按旧例收茶税,我把林姐姐教我的复式记账法拿出来一算,他们倒都没话说了。”她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倒是沈郎新设计的茶叶烘干机,这次派上了大用场。”

众人皆知她口中的沈郎是沈子衡,那个曾为她的一篇策论倾倒的才子。二人成婚后,一个主理茶庄,一个钻研水利,倒比寻常夫妻更多了几分知己的情分。林桐想起原著中探春远嫁的凄凉,再看眼前意气风发的女子,只觉恍若隔世。

“林姐姐!三姐姐!”惜春的声音从紫藤花架下传来,她抱着画卷跌跌撞撞跑过来,月白裙角沾着草屑,“你们快跟我来,暖香坞的画案遭了水灾啦!”

探春刚下马解下披风,闻言挑眉:“又打翻了砚台?”

“不是砚台!”惜春急得跺脚,发间的珊瑚珠坠子晃得叮当作响,“是今晨下雨,窗没关紧,雨水泼在《四季图》上了!”她拽着林桐的袖子就往回走,发梢还沾着片紫藤花瓣,“林姐姐最会救画,快帮我瞧瞧还能不能救!”

三人沿着九曲桥往暖香坞走,探春随手摘了朵紫藤花别在惜春发间:“瞧瞧你,慌得连发带都歪了。不过是张画,你日日闷在屋里画这些,倒不如跟我去茶庄看新收的雨前龙井。”

“才不去!”惜春气鼓鼓地摇头,“我昨儿刚跟琉璃厂的周掌柜说好,这组画要做春日特展的头幅呢!”

林桐被她拽得快走两步,忽然瞥见游廊尽头的贾琏正和王熙凤并肩走来。两人不知在说什么,王熙凤抬手戳了戳贾琏的胸口,贾琏便笑着往她手里塞了个锦盒,惹得她眉眼弯弯。想起三日前议事厅里,水溶曾指着密报对她低语:“忠顺王府的人在查贾琏的当铺流水”,林桐不禁会心一笑—这对曾经针尖对麦芒的夫妻,如今倒像两棵共生的树,根须缠绕,枝叶相摇,竟比新婚时更多了几分相依为命的温情。

暖香坞里,画案上的《四季图》正摊在宣纸上,山水楼阁被雨水晕染得一片模糊。惜春扑在案边叹气,探春却凑过去细看:“这墨色晕得倒像烟岚,林姐姐,你瞧这处” 她指尖点了点画面左下角,“像不像我们去年在凸碧山庄看的云海?”

林桐拿起狼毫笔,沾了些赭石色在掌心揉开:“云雾有了,便差几只飞鸟。”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三只白鹭振翅而起,翅膀边缘沾着淡墨,倒像是刚从雾里钻出来,“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雨水倒替你锁了烟霞。”

惜春眼睛一亮,立刻拿起调色盘:“那我再补几丛修竹!林姐姐你看,用花青混着藤黄,是不是更有春日的生意?”

探春见她总算破涕为笑,便从袖中掏出个锦盒:“给你带了好东西—江南来的螺子黛,据说蘸水即香。”

“真的?”惜春立刻放下画笔,打开锦盒便凑到鼻尖闻,“好香!比上回宝姐姐送的波斯香料还雅致!”

林桐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初入贾府时,惜春总爱躲在佛堂里抄经,笔下除了莲花便是菩萨。曾在中秋宴上,她偷偷把画着嫦娥的绢帕塞进炭火,只因怕被说“不守闺训”。哪像如今,会为了一幅画急得掉眼泪,会为了一支新笔欢欣雀跃。她转头望向窗外,只见水溶正带着孩子们往这边走,阿砚举着风筝跑在最前头,阿乔手里攥着朵蒲公英,金黄金黄的绒球在风里轻轻颤动。

正说话间,前院小厮一路小跑而来,额角沁着汗珠,见着探春便作揖:“三姑娘,二奶奶请您去前院库房,说是新到的茶砖出了岔子!”

探春挑眉,将锦盒往惜春手里一塞:“瞧瞧,说曹操曹操到。”她转身对林桐道:“林姐姐帮惜春补完画便来前院,我去瞧瞧那些老茶商又耍什么花样。” 说罢甩袖出门,猩红箭袖在廊下划出一道利落的弧。

林桐看着惜春专注调色的模样,忽闻远处传来王熙凤的笑骂声:“贾琏你作死!这纺车齿轮若是砸了我的织锦—”声音混着器械碰撞声,倒比春日的莺啼更显鲜活。她嗅着暖香坞里混合的墨香与螺子黛香,忽然想起现代画室里的松节油气息,摇头失笑,拿起笔又添了几笔流泉,看着画面上渐渐清晰的春日山水,忽然觉得这满室墨香,竟比任何时候都要热闹。

暮色漫过屋脊时,贾琏满头大汗地跑来,手里攥着封加急信件:“不好了,忠顺王府又在朝堂上弹劾咱们!”

林桐接过信件,扫过“私通外官、扰乱商市”等罪名,指尖不禁收紧。三日前深夜,水溶曾在书房展开舆图,用朱砂笔圈出忠顺王府名下的七处当铺,如今那些红圈正密密麻麻印在她掌心。她抬眼望向水溶,却见他神色镇定,袖中露出半卷密报—那是御史台今早传来的当铺假银票证据。

“莫慌”水溶展开信件,目光扫过字迹,“三日前,他们在城西当铺换了二十张假银票。”他指尖轻叩信纸,火漆印在烛火下泛着暗红,“这些证据足够让忠顺王府的‘聚宝盆’变成‘罪证匣’。”

贾琏闻言,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当铺钥匙—那是前日王熙凤刚给他配的新钥,刻着“同昌”二字。

“你去稳住各商铺掌柜,尤其江南来的丝绸庄,”水溶转向贾琏,“让他们备好近三年的税单副本,重点是与沈家茶庄的联运记录。

“我这就去取当票底册!”贾琏拍着大腿站起身,却因动作太急碰翻了烛台。王熙凤眼疾手快扶住烛台,顺带拍了下他的手背。

“慌什么?”她从袖中掏出个锦盒,里面是叠得整齐的油纸,“早让平儿把当铺流水誊抄好了,你带着这个去,比你现找快十倍。”

贾琏看着锦盒里的字迹,忽然想起去年他因尤二姐之事被王熙凤锁在书房时,正是这双手熬夜替他整理烂账。他喉头动了动,伸手接过锦盒:“谢……谢二奶奶。”

“少废话”王熙凤别过脸,耳尖却泛起薄红,“快去快回,若敢在外头耽搁 ,仔细我扒了你的皮。”

“不敢不敢!”贾琏笑着倒退两步,忽然又转身,从袖中掏出个胭脂盒放在桌上,“这是给你的,扬州新出的玫瑰膏。”

王熙凤望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指尖轻轻摩挲着胭脂盒上的并蒂莲纹,嘴角扬起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

“如今倒会哄人了”她轻声嘟囔,随即将锦盒塞进林桐手中,“走,去议事厅核账,让你瞧瞧什么叫‘铁算盘’。”

议事厅里,王熙凤铺开誊抄好的当铺流水,指尖如飞划过纸页“忠顺王府想拿商税做文章,可咱们每一笔进项都清清楚楚。”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你瞧这处”王熙凤用朱砂笔圈出一行字,“忠顺王府的暗桩每月初五都会来当‘古董’,当票编号却全是乱的,哪有正经当铺这么记流水的?”

林桐恍然大悟:“所以你让琏二哥哥查编号规律,就能揪出他们伪造当票的证据?”

“正是”王熙凤得意地晃了晃算盘,“如今他们往自己当铺里塞假银票,反倒坐实了贪墨罪名,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三更天。贾琏推门而入,衣襟上沾着夜露,手里却捧着个食盒。

“知道你们没吃东西”他挠挠头,掀开食盒露出桂花糖糕,“厨房留的点心,还热乎着。”

王熙凤挑眉:“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话虽如此,却主动拿了块糖糕放在林桐面前,自己则掰了半块放进嘴里。

“明日早朝我去呈递证据”水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风中的玉兰香,“琏二哥随我进宫作证人,茶税账本由三姑娘押送御史台。”

“放心”探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抱着账本走进来,猩红箭袖换成了青色常服,“沈郎已在御史台外候着,若有变故,他能立刻呈上水利工坊的联名保书。”

林桐看着眼前各司其职的场景,忽然想起初到贾府时,众人要么困于礼教,要么限于窠臼,如今却能在危机配合的如此之好。她亲手播下的那粒“变”的种子,终于在这贾府的土壤里,长成了能为所有人遮风挡雨的树。

“时候不早了”水溶轻声道,“玉儿,你先去歇着,剩下的事交给我们。”

林桐摇头:“不,我要陪着你们。”她望向窗外,见惜春的暖香坞还亮着灯,笔尖的影子在窗纸上晃出细碎的光,那是她在补全被雨水晕染的《四季图》。

五更天时,贾琏忽然指着账本惊呼:“找到了!去年腊月廿三,忠顺王府的人当掉了一尊‘唐代玉佛’,可当票上的材质却写成了‘汉白玉’!”

王熙凤一拍桌子:“好个糊涂勾当!唐代哪来的汉白玉雕法?这分明是他们近年伪造的!”

水溶接过账本细看,见“汉白玉”三字,嘴角扬起冷笑:“好个愚鲁错谬!就用这个切口,足够让他们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

三日后,喜讯传来。忠顺王府因贪墨罪被抄家,贾府不仅洗脱罪名,还因检举有功获赏。消息传来时,正值四月初八浴佛节,贾府上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佛堂里,贾母带着众人上香祈福。林桐跪在蒲团上,看着袅袅升起的香烟,心中百感交集。她想起原著中贾府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再看如今满堂儿孙的热闹,只觉命运弄人。

“多亏了黛玉这丫头和北静王”贾母上完香,拉着林桐的手感慨,“当年若不是你,咱们家哪有今日?”

林桐笑着摇头:“是外祖母福泽深厚,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才有如今这样的结果。”她望向佛堂外,只见宝玉正和贾环讨论着什么,宝钗在一旁含笑倾听;探春与沈子衡并肩而立,不知在说些什么趣事;李纨带着巧姐儿给孩子们分发点心;惜春则拿着画本,悄悄描绘着眼前的热闹场景。而贾琏和王熙凤,正小声说着什么,时不时传来几声轻笑,夫妻二人的模样,比新婚时还要和睦几分。

琉璃厂画坊外,惜春攥着林桐的手,指尖仍在发抖。“别慌”林桐轻声道,“你瞧这画上的紫藤花,比真花还鲜活呢。”

画展开幕式上,当《四季图》缓缓展开,众人皆被画面中氤氲的烟岚、振翅的白鹭所震撼。尤其是画角那丛修竹,竹节处竟隐隐透着螺子黛的香氛,那是惜春偷偷混在颜料里的小心思。

“这画里有仙气”宝钗望着画中振翅的白鹭,忽然想起贾母屋里那幅《洛神赋图》,画中宓妃衣袂飘飘,却总不及眼前惜春笔下的雀儿鲜活,“从前看顾恺之画神仙,总觉得少了些人气,如今才知,烟火气里藏着真性情。”

惜春望着众人惊叹的神情,忽然想起林桐曾说:“真正的艺术,不该只供神佛,更该写给人间。”她深吸一口气,主动向围观的文人雅士说起画中的故事:“这处云雾,原是被雨水晕染的意外……”

浴佛节宴上,贾琏端着酒杯走到王熙凤身边:“二奶奶,这些年辛苦你了。”他的眼神真挚,“若不是你,哪有今日?从前我总觉得,夫妻间要么争个高低,要么形如陌路。如今才明白,最好的日子,是能一起扛事儿,一起吃甜。”

王熙凤白他一眼,却将自己杯中酒与他的轻轻一碰:“少酸文假醋了,你自己也不差。”她抿了口酒,“不过是夫妻一体,本该如此。”

贾琏笑着揽过她的肩膀:“对,夫妻一体!来,咱们敬王爷和王妃一杯,若不是他们,咱们哪有今日的好日子?”

林桐和水溶笑着举杯。看着宴席上众人的笑脸,林桐只觉心中满是欣慰。曾经在原著中走向衰败的贾府,如今在众人的努力下焕发新生。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曾经的爱恨纠葛,也都化作了岁月里的一抹温情。

这一刻,岁月静好。

月上柳梢时,林桐与水溶漫步至沁芳亭。远处传来惜春的笑声,她正缠着宝玉问工坊颜料的配方;探春与沈子衡坐在假山石上,借着月光查看茶山地图;李纨带着巧姐儿给孩子们分莲花灯,灯影里绣着的蝴蝶纹样,正是当年那幅蜀锦帕子的改良版。

“你听”水溶揽住她的腰,轻声道:“这满园的动静,竟比戏文还热闹。”

林桐望着漫天星子,忽然想起穿越那晚的月光—同样的皎洁,却又如此不同。“这不是戏文”她微笑道,“这是咱们亲手写的‘活着的故事’。”

春风卷起湖面的涟漪,将暖香坞的墨香、前院的机杼声、宴席的欢笑声一并揉碎,撒在大观园的每一片瓦当、每一株草木上。

这一夜的月光,终将照亮比《红楼梦》更鲜活的人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