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新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环境,在探索中建构自己的秩序。这份身处人生同频跑道的默契,使得许祎和路旻的对话自然而密集。微信对话框,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个稳定的光点。消息的往来从严谨的学术探讨,逐渐漫上更多生活的浅滩。关系的边界在无形中消融,但浸润其中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温度。
对路旻而言,许祎是他高度秩序化的科研生活里,一个高品质的“思维缓冲区”。他通常会在实验间隙、睡前等固定时间集中回复消息,很少在专注工作时被打断。他的回复往往条理清晰,即使面对的是偶尔的感性分享,他也带着一丝审慎的梳理。
许祎:“今天路过活动中心的音乐厅,听到有人在弹《月光》,那一瞬间觉得,音乐真是治愈人心的魔法。”
路旻:“德彪西的《月光》确实很经典,从认知科学角度看,这种‘治愈感’可能源于特定旋律频率与大脑α波的共振,从而诱发放松状态,是很奇妙的生理心理联动。”
路旻习惯于用理性的滤网去承接情感的内核,他珍视这个陌生网友所展现出的思维锐度与感知力,但这种欣赏是抽离的、非占有性的。顾潇偶尔调侃他“网恋进行时”,他会在心里严谨地修正:这是高效且愉悦的、跨学科思维碰撞。他的重心,始终牢牢锚定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
而在许祎这一端,一种更为混沌的情愫,正悄然改变着她感知世界的维度。她自己尚未完全察觉,那个存在于千里之外的名字,已悄然成为一个潜在的坐标,开始参与她对现实的评判。这种变化,在陈婧师姐又一次热心肠地要给她介绍对象时,变得尤为清晰。
出于对师姐平日诸多照拂的感谢与尊重,也混杂着一丝“或许现实更值得投入”的自我审视,许祎应约了与化学系博士李文学长的见面。
约在学校附近一家的简餐店,氛围不错,顾客多是周边学校的学生。李文准时到达,衣着整洁,笑容温和。学长谈吐得体,逻辑清晰。他聊起自己的研究方向,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前景广阔;也谈到清晰的职业规划,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业界领先的药企。
许祎礼貌地倾听,适时发问:“听起来每一步都需要很强的耐心,实验过程中,会不会时常遇到难以预料的瓶颈?”
李文学长点点头,语气平和:“这是科研的常态。但我们有成熟的 SOP(标准操作程序)和数据分析模型,每一次失败,本质上都是排除一个错误选项的过程。”
他的回答严谨,许祎的思绪却飘了一瞬,她在想路旻此刻是不是也在和波动的数据对抗。
这顿饭在友好的氛围中结束。许祎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内心却经历着一场无声的分裂。一个自己在尽职地完成这场社交礼仪;另一个自己,则不受控地、执拗地将眼前这个具象的、优质的“现实选项”,与那个虚无缥缈却无比鲜活的“参照系”放在同一架天平上。
结论让她自己都感到些许不安:李文学长很好,像一本编排工整、逻辑严密的学术专著;而路旻,则是一片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旷野,让她忍不住想去探索其深处的风景。
告别时,李文学长客气地说:“今天聊得很愉快,期待下次的交流。”
许祎也微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地知道,大概率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回宿舍的路上,陈婧师姐关切地问她感觉如何。许祎沉默片刻,最终坦言:“师姐,特别感谢你。学长是个优秀的男生。只是……我心里好像,已经有一个‘参照系’了。”
那个参照系,有着理性的思维,和一片私有的星光。他远在星城,却在她的感知世界里,投下了比现实更重的影子。
这个插曲没有激起心动的涟漪,反而像一面镜子,让她更清晰地照见了自己内心的倾斜。晚上回到宿舍,她洗漱完靠在床头,怔怔地望着墙面。
林晓晓正戴着耳机看视频,余光瞥见她神色,摘下一只耳机:“怎么了?魂不守舍的。今天的饭局……有情况?”
“晓晓,”许祎轻声开口,声音里夹杂着迷茫,把今晚饭局上自己心不在焉,最终索然无味的心路历程简单说了一遍。“我明明知道,我和路旻隔着屏幕,我喜欢的,可能只是他愿意展示的部分,带有想象的美化,可我还是……”
“就是控制不住地觉得,那个虚幻的影子比眼前活生生的人更有吸引力,对吧?”林晓晓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了然。
许祎沉默了一下,嗯了一声。
“果然‘距离产生美’啊,”林晓晓放下手机,分析着,“隔着网络,优点容易被放大,缺点统统被屏蔽。你没见过他可能存在的固执、邋遢,或者生活中让人下头的瞬间。你现在着迷的,是一个精心构建的、带有理想光环的形象。你现在喜欢的,是一个加了滤镜的完美纸片人。”
许祎叹了口气:“道理我都懂。可是心情是真实的。”
“感觉是真实的,但对象未必是立体的。”林晓晓探过身,语气认真了几分,“祎祎,你这么纠结,根源不就在于,你无法确定你心动的是那个真实的路旻,还是你参与共创的一个‘人设’吗?”
“那我该怎么办?”
“见面。”林晓晓言简意赅,“只有真真切切地见到他,跟他吃顿饭,散个步,看看他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你才能打破这层滤镜。如果他本人跟你想象中一样,甚至更好,那你这好感才算落了地;如果见了面发现感觉不对,那趁早清醒,也别再自己内耗了。”
所有的纠结、幻想、自我辩论,在现实面前,或许都不堪一击。只有见面,才能给这份悬在半空的情感一个答案,无论是好是坏。
这个提议,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她混乱的心田。之前那个因生病而滋生的、感性的“想见他”的冲动,与此刻这个理性的、需要“确认”的需求,合流了。
那一夜,许祎依旧没有完全理清自己的感情,但她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她想要的,是将屏幕两端的精神坐标,在现实世界中完成一次确认;她需要一次见面,来为自己这场“清醒的沉溺”画上一个句号,或者一个开端。
(第五章 完)
爱是清醒地沉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确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