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日光初破云霞,南方熙攘小镇的青石板路已热闹起来。行人如织,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市井图。可这一切,在少年眼中不过是模糊背景,他身背行囊,脚步匆匆,一心奔赴远方。
这个少年就是追风少年唐兴兴,他出身书香门第,家中满是经史子集,祖辈在文坛颇有建树,家中藏书万卷,皆是先辈们求知的见证。自小他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成长。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庭院,他就着微光诵读诗词;夜晚,烛火摇曳,他在书房中研读各类古籍,从《诗经》到《史记》,无一不精。家中长辈皆盼他能走科举之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唐兴兴随父亲参加一位好友的生辰宴。宴会上,友人展示了自己新收藏的金石,那金石造型古朴,纹理独特,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在日光的照耀下,表面隐隐闪烁着奇异的光泽。唐兴兴被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凑近,细细端详,询问友人关于金石的来历和鉴别方法。此后,他便对金石着了魔,四处搜罗有关金石的书籍资料,还常常跑到城外的古玩市场,与那些懂行的人交流探讨,一待就是一整天。
家中长辈对他的转变极为不满,多次严厉斥责,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归科举正途,可唐兴兴却不为所动。他深知,考取功名并非自己的志向,在他心中,金石的世界广阔无垠,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才是他想要穷极一生去探索的领域。
唐兴兴的内心始终怀揣着更大的梦想。他多方打听,听闻远在北方的都城有一座赫赫有名的金石学院,那里汇聚了天下顶尖的金石学者,收藏着无数珍贵的金石典籍和奇珍异宝。学院不仅传授金石鉴别、冶炼之术,还深入探究金石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这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唐兴兴黯淡已久的心房,他毅然决然地决定踏上求学之路。
于是,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唐兴兴告别了父母,身背简单的行囊,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路上,行人如织,车马喧嚣,集市上的热闹、山川的壮丽,都没能留住他匆匆的脚步。
历经数月的风餐露宿与长途跋涉,唐兴兴终于抵达了都城。踏入这座城的瞬间,眼前盛景令他震撼不已。只见大运河的水从城东悠悠启程,一路浩浩荡荡向南奔涌而去,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悄然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悠悠古运河水绕城东蜿蜒而过,河面上乌篷船往来如织。船头挂着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柔和的光晕。船夫手中的船桨有节奏地划开水面,泛起层层粼粼的涟漪。
运河两岸,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映入眼帘,飞檐斗拱间尽显古朴韵味。街边店铺鳞次栉比,绸缎庄、茶肆、酒楼的招牌在风中肆意飘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谈笑声,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乐章 。
按照路人的指引,唐兴兴终于找到了心仪已久的金石学院。学院大门巍峨壮观,朱红的大门上镶嵌着金黄的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门口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知识的净土。走进学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布局精巧,处处透着文雅气息。
此时正值清晨,学院内一片生机勃勃。众多弟子散布在庭院各处,有的在研读金石典籍,朗朗书声回荡在空气中;有的在石桌上摆弄着各类矿石,专注地鉴别分析;还有的在空旷场地演练金石冶炼之术,熊熊炉火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汗水从额头滑落,却浇不灭他们眼中对知识的炽热渴望。看着眼前这忙碌又充满活力的景象,唐兴兴深吸一口气,内心满是期待与激动,抬脚迈进了这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生活,就此拉开帷幕。
唐兴兴一心钻研金石,听闻金石学院中有位如云大师,在识金辨银方面造诣极高,冶炼金银的技术更是登峰造极。为求学问,唐兴兴四处打听,几经波折,终于寻到了如云大师的居所。
彼时正值午后,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古朴的屋舍上。唐兴兴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抬手敲响了门扉。“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素袍、面容和蔼的老者出现在眼前,正是如云大师。
唐兴兴急忙行礼,恳切说道:“大师,晚辈唐兴兴,久仰您在金石方面的大名,今日特来求教,还望大师不吝赐教。”如云大师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年轻人,求学之心可嘉,进来吧。”说罢,便将唐兴兴引入屋内。
屋内陈设简单,却摆满了各类金石器具与书籍。如云大师指着桌上一块色泽暗沉的矿石,说道:“这是一块看似普通的银矿石,其中却藏着上等银脉,你且仔细瞧瞧,能看出几分端倪?”唐兴兴凑近,仔细端详,却只能看出些许模糊纹路,不禁面露难色。
如云大师见状,拿起工具,边演示边讲解:“识金辨银,不仅要观其形,更要察其质,感受其中细微差别。这银矿石,敲击时声音清脆悠长,便是藏银的征兆 ......”唐兴兴全神贯注,听得入神,不时提出心中疑惑,如云大师皆耐心解答。
唐兴兴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向如云大师倾诉自己对金石的独特感悟:“大师,我越是深入了解金石,就越发觉得它们每一块都拥有独特的灵魂。当阳光洒在上面,它们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我坚信它们不仅是冰冷的矿石,而是蕴含着某种精神,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有生命的。”他的语气满是虔诚,仿佛在描述自己心中最神圣的信仰。
如云大师静静地听完,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既不肯定也不否认唐兴兴的观点。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葱郁的翠竹,说道:“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也很珍贵。但金石之道,本就充满了未知与探索。过多的定论,反而会束缚住你的思维。”
如云大师转过身,目光温和而坚定,落在唐兴兴的脸上,继续道:“与其寻求一个既定的答案,不如大胆去尝试、去创造。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在探索中感悟金石的奥秘。学院藏书阁中有许多前人的研究手记,你可去细细研读;学院的冶炼坊和实验室,你也能尽情使用。用你的双手、你的智慧,去验证你的想法,去开辟属于你的金石之路 。
唐兴兴听后,心中涌起一股热流,重重地点了点头。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在金石之路上的无限可能,而如云大师的鼓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
不知不觉,日头渐西。唐兴兴虽意犹未尽,但也知不便久扰。他再次向如云大师行礼致谢,心中满是收获的喜悦与对未来学习的坚定信念,此番拜访,让他在金石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自那之后,唐兴兴一头扎进金石的世界,开启了废寝忘食的钻研。天还未亮,他就已在藏书阁翻阅古籍,从泛黄的书页中汲取前人智慧,密密麻麻的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
一有空,他便去找学院里的各位老师切磋探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老师们被他的热忱打动,纷纷倾囊相授。到了冶炼坊,唐兴兴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与师兄弟们围坐在熊熊炉火旁,共同研究金石的性能。他们将不同质地、色泽的金石分类,反复试验冶炼的温度与时长,只为找到最完美的融合方案。
唐兴兴心中一直怀揣着那个大胆的设想——赋予金石“生命”。他和师兄弟们一起,把冶炼好的金石精心打造成各种精密器件。在这个过程中,他眼中的每一块金石都不再是普通的矿石,而是充满灵性的存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