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余烬与星火
失败像一场无声的雪崩,将林星彻底掩埋。公寓恢复了最初入住时的冰冷和死寂,甚至更甚。那瓶没喝完的电解质水还放在茶几上,像一个冰冷的纪念碑,纪念着那场功亏一篑的战役。
凌云没有再联系她。Ada来过一次电话,语气公事公办,只通知她近期的训练课程暂时取消,让她“调整状态,等待下一步通知”。那句“等待通知”听起来像一句温柔的死刑判决。
林星把自己关在公寓里,拉上所有窗帘,拒绝一切光线和声音。营养餐照常送来,她机械地吃几口,味同嚼蜡。大部分时间,她只是在地板上坐着,或者蜷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大脑一片空白,偶尔会有试镜时的画面碎片式地闪回——陈导和蔼的笑,其他竞争者自信的脸,还有凌云那个致命的蹙眉。
那个蹙眉。她反复咀嚼着那个瞬间。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还是因为……自己看到了她?那种程度的专注表演,本应心无旁骛,为何偏偏会因她一个细微的表情而分神?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更深的恐慌和自我厌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心态不稳?因为某种她不敢深究的、对那个女人过度的在意?
羞耻和懊恼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她喘不过气。
第三天,门铃响了。不是送餐的时间。
林星麻木地走过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Ada,她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盒。
“林小姐,”Ada的表情一如既往的专业,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Ling姐让我把这个给你。”
林星怔怔地接过那个沉重的盒子。
“她说,”Ada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让你把这些看完。别的什么都没说。”
Ada离开后,林星抱着盒子回到客厅。她打开盒盖,里面不是预料中的解约文件或者新的训练计划,而是……一大堆装订好的资料、DVD和甚至有些年头的录像带。
最上面一份文件的封面写着:《“凝望”角色深度分析与失之交臂的表演者研究》。
她猛地一愣,手指有些颤抖地翻看下去。
里面是厚厚一沓关于那个女三号“凝望”的角色分析报告,远超试镜时提供的那点背景。包括人物的前世今生、心理动机、行为逻辑的学术论文式拆解,甚至还有编剧的早期构思笔记(不知凌云如何拿到)。下面则是几十份过往著名演员试镜失败案例的详细整理,分析了她们失败的原因、当时的表现以及后来的发展。DVD和录像带则是历届电影节上,那些“失败者”们最终在其他作品中封神的表演片段合集。
没有一句安慰,没有一句指责。
只有一座沉甸甸的、冰冷的“资料山”。
凌云用她最擅长的方式,给了她最直接的反应。
林星坐在地板上,一份一份地翻看。她看到那些如今已熠熠生辉的名字,也曾有过黯淡的试镜室时刻;看到那些封神的表演,背后是无数次被否定和自我怀疑。凌云甚至在一些案例旁边用极细的笔做了批注,冷静地指出失败的关键和技术缺陷。
她的目光最终落回那份厚厚的“凝望”分析报告上。她当时自以为理解了角色,但现在看来,不过是皮毛。凌云早已为她准备了如此深入的资料,她却因为一个莫名的分神而搞砸了一切。
羞愧感再次涌上,但这一次,里面掺杂了一些别的东西。
凌云没有放弃她。
这个认知像一颗微弱的火星,投入死寂的灰烬之中。
她没有送来温情的鼓励,也没有下达最终的判决。她送来了冰冷的、残酷的、属于这个行业的真相:失败是常态,但如何面对失败,决定你能走多远。
而她给的,不是拥抱,是一把铲子。让她自己从失败的废墟里爬出来的工具。
林星抱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久久没有动弹。窗外暮色渐沉,一丝余晖顽强地从窗帘缝隙挤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痕。
她忽然想起韩先生的话:“别被她彻底磨没了,但也得学会把她给你的‘术’用好了。”
也想起凌云在消防通道里的话:“我失望的前提是,我判断失误。但目前来看,还没有。”
所以,这算是什么?一次残酷的测试?一次淬火失败的重新锻打?
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不是出于委屈和绝望,而是某种复杂的、汹涌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为了那冷酷的信任,为了这冰冷却又无比真实的“扶持”。
她哭了很久,直到眼泪流干。然后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唰地一下拉开了所有的窗帘。
都市璀璨的灯火瞬间涌入,照亮了她苍白却异常平静的脸。
她回到那堆资料前,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打开阅读灯。
失败不是终点。
至少,对凌云而言,还不是。
那么,对她而言,也不应该是。
余烬尚温,星火未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