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沈瑾瑜是被生物钟叫醒的。天刚亮透,她揉着眼睛坐起身,第一反应就是摸过床头的手机,点开与顾岑的聊天框,指尖飞快敲下:
【小瑜】早安~今天也要麻烦你啦!(捧着爱心的小猫表情包)
发送后,她才趿着拖鞋去洗漱,对着镜子梳头时,想起昨晚视频里顾岑温柔的模样,脸颊不自觉泛起浅红。她特意挑了件浅杏色的针织衫,搭配顾岑之前送的米白色羽绒服,对着镜子转了圈。
顾岑此时刚把车停进医院地下车库,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他单手拎着早餐袋--里面装着沈瑾瑜最爱的鲜虾小笼包和热豆浆,另一只手摸出手机,看见信息时眼底瞬间亮了亮,指尖在屏幕上敲出回复:
【顾岑】不急,慢慢来。我买了你爱吃的小笼包,到了给我发信息,我去门口接你。
【小瑜】知道啦,顾医生!
沈瑾瑜回完信息,把给叔爷爷准备的降压茶和暖手宝塞进背包侧兜,转身往隔壁楼走。到了叔爷爷家门前,她熟练地输入门锁密码,“咔嗒”一声轻响,门应声而开,“张阿姨,早上好!叔爷爷起了吗?”她探进头,看见厨房里飘出的热气,笑着喊道。
张阿姨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擦碗布,脸上满是笑意:“沈小姐来啦!沈爷爷早就起来了,在阳台浇花呢,说你到了就让你先坐,他马上就来。”说着,她指了指客厅的沙发,“桌上有刚洗好的草莓,你先吃点垫垫。”
“好嘞,谢谢张阿姨!”沈瑾瑜把背包放在沙发角落,拿起一颗草莓塞进嘴里,甜丝丝的汁水在舌尖化开。目光扫过客厅--她上次帮叔爷爷整理的老照片册还放在茶几上,旁边摆着送的那盆绿萝,叶片又抽出了新绿。没等两分钟,就看见沈柯端着喷壶从阳台走进来,老人穿着浅灰色针织衫,头发梳得整齐,只是看见沈瑾瑜时,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昨晚没熬夜吧?瞧着眼下有点青。”
“哪能啊!”沈瑾瑜连忙摆手,拉着他的胳膊往沙发走,“我最近都早睡早起,您放心。对了,我后背的伤早就好利索了,今天复查就是走个流程。”
由于沈瑾瑜太久没开车,两人最终决定打车去医院。出租车里,沈瑾瑜叽叽喳喳地给叔爷爷讲学校里的事--说设计课上,她的模型被教授夸“有生活温度”;说室友煮了南瓜粥,特意给她留了一碗;还说期末时发现学校附近有家旧书店,藏了很多老建筑画册。她絮絮叨叨地说,就怕老人想起复诊的事会紧张。沈柯听着,偶尔点头应和,眼底满是欣慰。
快到医院门诊楼时,沈瑾瑜悄悄给顾岑发了条信息:
【小瑜】我们到啦,刚下出租车。
信息刚发出去,就看见门诊楼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顾岑穿着白大褂,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目光正朝着出租车停靠的方向望过来,晨光落在他肩头,把白大褂的边角都染得暖融融的。
“那不是小顾吗?”沈柯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惊讶地挑了挑眉,“他怎么在这儿?”
沈瑾瑜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打哈哈:“害,肯定是顾医生怕我们找不到诊室,特意下来接的。您忘了,上次复诊他也来门口等了。”说着,她拉着沈柯快步走过去,心里却悄悄捏了把汗--叔爷爷还不知道他们在一起的事,可不能露馅。
一边走还一边偷偷给顾岑使了个眼色。
顾岑立刻会意,笑着走上前:“沈爷爷,今天人比较多,我下来接您放心些。我们先去诊室,检查单我已经提前开好了。”
沈柯眯了眯眼,显然不太相信,但也没拆穿,只是笑着拍了拍顾岑的肩膀:“麻烦你了,小顾。”
到了骨科楼层,顾岑先带沈柯去诊室确认信息,又转头对沈瑾瑜说:“你先去隔壁诊室复查,我陪叔爷爷填完资料就去找你。”
沈瑾瑜点点头,转身往隔壁诊室走。复查很顺利,医生说她的伤口恢复得很好,已经不用再忌口。她刚走出诊室,就收到了顾岑的信息:
【顾岑】去护士站拿早餐,我给你放在那儿了。
沈瑾瑜笑着回复一个比心的表情包,转身往护士站走。顾岑看到表情包时,指尖顿了顿--以前她总爱发可爱的小动物表情,这般直白的亲昵,还是第一次。他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又怕被身边的沈柯看到,连忙收起手机,继续帮老人核对检查项目。
护士站里,护士长正整理着病历,看见沈瑾瑜跑过来,笑着打趣:“这不是我们小瑜嘛,来拿顾医生给你买的早餐?”
沈瑾瑜脸颊瞬间红透,挠了挠头,声音细若蚊蚋:“护士姐姐,我……我来拿早餐。”
“早给你放这儿了,还是热的。”护士长把早餐袋递给她,眼神里带着调侃,“快拿去茶水间吃吧,那儿有热水,别凉了。”
“谢谢护士姐姐!”沈瑾瑜接过袋子,逃也似的往茶水间跑,身后还传来护士长的笑声,让她的耳朵都热了起来。
茶水间里很安静,只有微波炉工作的轻微声响。沈瑾瑜打开早餐袋,里面除了小笼包和热豆浆,还有一个剥好的茶叶蛋--是顾岑知道她不爱剥蛋壳,特意提前弄好的。她咬了一口小笼包,鲜美的汤汁在舌尖化开,心里也跟着甜丝丝的。
吃完早餐,沈瑾瑜去楼下便利店买了杯热白粥--她记得顾岑说过,叔爷爷的检查需要空腹,现在肯定饿了。等她回到诊室门口,正好看见顾岑陪着沈柯出来。“叔爷爷,您饿了吧?我买了热粥。”她连忙递过粥杯。
沈柯接过粥,笑着说:“还是你细心。”他喝着粥,看顾岑自然地帮沈瑾瑜拂掉肩上的绒毛,眼神里的疑惑又深了几分,却还是没多问。
临近中午,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长而暖的光斑。沈柯攥着最后一张检查单,跟着顾岑走到诊室门口,刚要进去坐下细聊,急诊广播突然刺破了走廊的平静--“7号术间癫痫持续状态!请求神内急会诊--重复,7号术间癫痫持续状态!请求神内急会诊!”
尖锐的播报声像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顾岑的脸色瞬间变了。方才还带着温和笑意的眉眼骤然绷紧,指尖捏着的检查报告边缘微微发皱,他甚至没来得及把报告完全递到沈柯手里,只匆匆扫了眼沈柯的超声结果,语速陡然加快:“叔爷爷,您的报告我看了,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后续注意别久坐、别拎重物,我让护士把注意事项整理好发您手机上。”
话音未落,他又转向沈瑾瑜,目光快速掠过她泛红的脸颊,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却仍没忘了叮嘱:“你先陪叔爷爷去楼下餐厅吃点东西,我会诊结束就来找你们,或者忙完给你发消息。”他抬手想碰一下她的发梢,又想起沈柯还在旁边,手指在半空顿了顿,最终只轻轻拍了拍她的胳膊,“别担心,我很快回来。”
沈柯见他神情凝重,也顾不上追问,连忙点头:“你快去!别耽误了病人,我们自己等就行。”
沈瑾瑜也攥紧了手,看着他白大褂下摆被快步带起的弧度,轻声叮嘱:“注意安全。”
顾岑没回头,只匆匆应了声“放心”,身影就消失在走廊拐角。他一路快步穿过候诊区,路过护士站时顺手抓过一件无菌外套往身上披,他一边跑一边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指尖飞快地拨通了科室护士的电话:“7号术间的患者情况怎么样?有基础病史吗?脑电图和血气分析结果出来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护士急促的声音,顾岑一边听一边点头,脚步丝毫没停。电话挂断的同时在手机上敲出消息--让神内护士先把抗癫痫急救箱送到7号术间。
推开7号术间大门时,里面已经一片紧张。麻醉师正按压着病人的四肢,监护仪发出“滴滴”的急促警报,病人浑身抽搐不止,牙关紧咬,嘴角甚至溢出血丝。“顾医生!”护士见他进来,立刻递过手套,“病人是脑肿瘤术后第三天,突发强直阵挛发作,已经持续五分钟了!”
顾岑弯腰快速查看病人瞳孔,指尖搭在对方颈动脉上数着心率,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苯二氮?类药物推注,剂量按体重算!准备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他一边说,一边接过护士递来的注射器,目光紧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血氧饱和度--数值正在往下掉,必须尽快控制发作。
药物推注的过程中,病人的抽搐幅度渐渐减小,但意识仍未恢复。顾岑又俯身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指尖轻轻拨开病人眼睑,确认瞳孔对光反射:“联系影像科,十分钟内安排急诊头颅CT,排除术后出血!再查个血气分析,看看有没有代谢性酸中毒!”
护士连忙应声去安排,术间里只剩下监护仪的声音和顾岑偶尔的指令。他站在手术台旁,白大褂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还沾着一点病人的呕吐物,却浑然不觉--此刻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的生命体征上,连额角渗出的汗滴滑到下颌,都没抬手擦一下。
沈瑾瑜和沈柯坐在一楼餐厅的角落,面前摆着刚买的盒饭,却没动筷子。沈瑾瑜频频抬头看向餐厅门口,手机屏幕亮了又暗--她不敢给顾岑发消息,怕打扰他工作,只能攥着手机等。
“别担心,小顾是老医生了,能处理好。”沈柯看出她的焦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们先吃饭,等他忙完肯定也饿了。”
沈瑾瑜点了点头,却只是挑了几口米饭放进嘴里,味同嚼蜡。直到半小时后,她的手机终于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顾岑”的名字,她几乎是立刻接了起来:“你忙完了吗?病人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顾岑略带疲惫的声音,却带着安抚的暖意:“没事了,发作控制住了,CT也排除了出血,现在在监护室观察。我刚跟护士交代了,让她把你们的报告送到住院部,后续复查直接找我就行。你们还在餐厅吗?我现在过去找你们。”
“在!我们一直在等你!”沈瑾瑜的声音瞬间轻快起来,连带着眼眶都有点发热。
挂了电话,她连忙给沈柯报喜:“叔爷爷,病人没事了!顾岑马上过来!”
没过多久,餐厅门口就出现了顾岑的身影。他已经换下了白大褂,穿着里面的浅蓝色衬衫,袖口随意挽到小臂,只是衬衫领口沾了些不易察觉的污渍,额前碎发也有些凌乱,眼底带着明显的倦意,却还是第一时间朝着两人的方向走来,唇角弯起温和的弧度:“让你们久等了。”
“快坐下吃饭!”沈柯连忙往旁边挪了挪,伸手拉过身旁的椅子,椅脚在餐厅地板上轻轻蹭出声响,语气里满是疼惜,“忙了这么久,肯定饿坏了,饭菜再放就凉透了。”
沈瑾瑜早把温在保温杯里的豆浆倒出来,此刻见顾岑坐下,立刻把搪瓷杯推到他面前,又拆开一双新筷子递过去,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背,还带着急诊忙碌后的微凉:“先喝点热的缓一缓,胃里暖了才舒服。”
顾岑接过豆浆,指尖触到杯壁的温热,像有股暖意顺着指尖漫进心里。他仰头喝了两口,甜润的豆浆滑过喉咙,瞬间驱散了大半疲惫,连眼底的倦意都淡了些。他拿起筷子,先夹了口沈瑾瑜面前的清炒时蔬,抬眼时恰好对上她担忧的目光,便轻轻眨了下眼,眼底漾开浅淡的笑意,用眼神悄悄告诉她“我没事”。
“说什么傻话!”沈柯见他还在道歉,立刻摆了摆手,筷子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稳稳放进他碗里,“你是医生,救人才是天大的正事。我们俩在这儿坐着等,能有什么事?倒是你,刚才跑得那么急,没出什么岔子吧?”
提到患者,顾岑的眼神瞬间变得认真:“还好,过去的时候虽然情况危急,但及时控制住了,现在已经转到监护室观察,后续只要稳住病情就没问题。”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刚才家属在外面快急疯了,现在总算能松口气。”
沈瑾瑜听着,心里也跟着松了口气,拿起汤勺舀了小半碗冬瓜汤,小心地撇去浮油,递到他面前:“那你也别光顾着说,多吃点东西,刚才抢救肯定耗了不少体力。”
顾岑看着碗里清亮的汤,又看了眼沈瑾瑜垂着眼撇油的模样,唇角的笑意更深了些,听话地拿起勺子小口喝着。餐厅里很安静,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响、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三人身上,把沈瑾瑜悄悄给顾岑夹菜的小动作,都染得暖融融的。刚才急诊室的紧张与忙碌,仿佛被这顿饭的烟火气隔绝在外,只剩下此刻的安稳与温情。
吃到一半,顾岑忽然想起什么,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了两下,把日历界面递到沈瑾瑜面前:“下周末我轮休,之前跟你说的市老建筑展览馆,正好有‘民国洋楼特展’,到时候我们带叔爷爷一起去?”
沈柯凑过来看了眼,眼睛瞬间亮了,放下筷子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我年轻的时候就去过几次老洋楼,后来一直想再看看,就是没找到伴儿。”
沈瑾瑜看着两人眼里的期待,笑着点头:“没问题!那我这两天就查好路线,早上早点出发,还能去展览馆附近那家老字号吃生煎包,上次我跟晓晓去,味道特别正宗。”
顾岑闻言,夹了个虾饺放进她碗里:“好,都听你的。不过你记得提前把建筑设计的作业赶完,别到时候又熬夜。”
“知道啦!”沈瑾瑜吐了吐舌头,乖乖咬了口虾饺。鲜美的汁水在舌尖化开,眼角的余光瞥见顾岑眼底藏不住的笑意,心里像揣了块刚捂热的软糖,连带着嘴里的虾饺都甜得格外分明。
饭后顾岑送两人到医院门口,帮沈柯拉开车门时,还特意叮嘱司机:“麻烦开稳些,老人家刚做完检查,劳烦您了。”等车子缓缓启动,他又隔着车窗朝沈瑾瑜挥了挥手,直到车影转过街角,才转身回医院。
沈瑾瑜望着后视镜里顾岑渐渐变小的身影,指尖还残留着刚才递豆浆时触到的微凉,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直到身旁的沈柯轻轻咳嗽了一声,她才猛地回神,对上老人带着探究的目光。
“小瑜,你跟小顾……是不是有事瞒着我?”沈柯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回避的认真。他伸手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屏幕上正是沈蕴舟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顾岑刚刚发来的复诊报告照片,末尾还加了句“小顾这孩子有心了,知道我忙,特意把报告发我一份”。
沈瑾瑜的脸颊瞬间红透,手指无意识绞着衣角,眼神飘向窗外,却又很快转回来,咬了咬唇,小声说:“叔爷爷,我……我和顾岑在一起了,元旦那天他跟我表白的,我怕您担心,就没敢提前说。”
原以为老人会追问,没想到沈柯只是笑了笑,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我早就看出来了。上次你养伤,他天天往你病房跑,送粥送药比谁都勤;这次复诊,他又特意下来接,还记着你爱吃的小笼包,眼里的心意藏都藏不住。”
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欣慰:“小顾这孩子,稳重又细心,对我这个老头子也周到,你跟他在一起,我放心。只是以后有什么事,别再瞒着我了,咱们祖孙俩,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沈瑾瑜没想到叔爷爷这么快就接受了,眼眶微微发热,用力点了点头:“嗯!以后我什么都跟您说。”
车子碾过午后晒得温热的柏油路,引擎声轻得像揉在风里。阳光透过浅茶色车窗,斜斜落在沈瑾瑜膝头,把她垂在肩头的发梢染成了浅金。她指尖在手机屏上敲得轻快,对话框里蹦出一行字,末尾的小兔子表情包还在不停蹦跳:
【小瑜】叔爷爷知道我们在一起啦,他还说喜欢你呢~。
消息发出去不过十几秒,顾岑的回复就来了。他的文字总带着点温吞的认真,连松口气的情绪都藏在字里行间:
【顾岑】那就好,我还怕叔爷爷会觉得我唐突。
沈瑾瑜盯着屏幕笑,嘴角的弧度压都压不住。窗外掠过的梧桐影、街角 bakery 飘出的黄油香,连远处红绿灯变换的光晕,都像是被她的心情染了色,变得格外明媚。
周五晚上吃饭时,沈瑾瑜特意跟余清婉提了周末的安排:“妈,周六我跟顾岑陪叔爷爷去老建筑展览馆,他盼了好久的‘民国洋楼’也在这次展览中。”余清婉正给她夹菜,闻言点点头:“也好,你叔爷爷最近总念叨老建筑,你们多照顾着点他。”沈瑾瑜应着,还是没有和父母说她和顾岑的关系--家里还只有沈柯知道这段关系。
转眼到了周六,初秋的风裹着桂花香,吹得人心里发痒。沈柯一进展览馆,眼睛就亮了。木质展牌上泛黄的建筑图纸、玻璃展柜里泛着包浆的民国门牌号,还有展台上陈列的洋楼砖瓦样本,都让这位老建筑人挪不开步。走到“民国洋楼特展”入口,沈柯指着展牌上的洋楼剖面图,声音都提了几分:“小鱼,你看这砖木结构--民国中期的洋楼最爱用这种‘外砖内木’的设计,既抗潮又省料,你之前做的那个老城区改造方案,不也参考过这种思路?”
沈瑾瑜立刻凑过去,指尖轻轻点在图纸上的老虎窗位置,眼里闪着光:“对!我当时还纳闷,为什么那种小窗坡度那么陡,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是为了应对江南的梅雨季,防止雨水渗进木梁。您看这个展柜里的砖瓦,上面的冰裂纹还是手工刻的,现在很少有工匠能做到这么细了。”她说话时,手不自觉地比划着,连眉梢都带着对专业的热望,整个人像被灯光裹着的小太阳。
顾岑跟在两人身后,没插话,却把细节都看在眼里。他先帮沈柯把展册翻到对应的页码,又悄悄往老人手里塞了瓶温好的水--知道沈柯有咽炎,凉水解渴却伤嗓子。见沈瑾瑜踮着脚看高处的展牌,他不动声色地走到她身侧,用手掌虚虚护在她腰后,怕她被往来的游客撞到。
等沈柯俯身去看展柜里的洋楼模型时,顾岑掏出了手机。镜头悄悄对准沈瑾瑜:她正侧着头,听沈柯讲当年参与洋楼修缮的趣事,嘴角弯着,阳光从展馆的天窗落下来,在她脸颊上投下一小块软乎乎的光斑,连耳尖的碎发都透着温柔。他调暗了快门声,轻轻按下--没有拍展牌,只把她眼里的光、嘴角的笑,还有身后模糊的洋楼轮廓,都收进了取景框。
“你在拍什么?”沈瑾瑜忽然回头,撞进他的镜头里。顾岑手一顿,倒也不藏,把手机递到她面前,耳尖微红:“拍你跟老建筑同框,比画册上的图好看。”沈瑾瑜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自己笑得有点傻,却格外鲜活。她刚想调侃两句,就见顾岑低头,指尖在屏幕上滑了几下--等他抬头时,手机锁屏已经换成了这张照片。
“小顾,你这小子,”沈柯这时才直起身,笑着打趣,“拍小鱼怎么不叫上我?来给我和我孙女合张影,回去好让我那些好友羡慕羡慕。”顾岑立刻应下,扶着沈柯站到沈瑾瑜身边,还细心地帮老人调整了拐杖的位置,确保他站得稳当。拍完照沈柯正在检验顾岑的技术,沈瑾瑜悄悄捏了捏顾岑的手心,顾岑回握过去,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比展馆里的灯光还要暖。
离开时,顾岑主动拎过沈柯的包,又扶着老人慢慢走下台阶。沈瑾瑜跟在他们身后,看着顾岑时不时回头问沈柯“累不累”,看着叔爷爷眼里的笑意,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有旧筑可赏,有爱人在侧,还有长辈的疼惜,连风里的花香,都像是在为这份心事祝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