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你找我。”艾米莉·普兰蒂斯在飞机出发前十五分钟敲开了艾伦·霍奇纳的办公室门。
行为分析小组接到来自西雅图警方的求助,希望他们能帮忙解决一个城市里正在活跃的连环杀手。
根据条例,犯下三起案件即为连环杀手。西雅图目前活跃的这位在一周内已经有了三名受害人,且都是外地的游客,这对西雅图目前的旅游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尽早抓获凶手,西雅图今年的旅游收入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他们刚才已经在会议室里听过简报,飞机马上就要起飞前往西雅图,因此艾米莉有些困惑为什么霍奇纳会在这种时候找她。
“艾米莉。”霍奇纳提着他的行李包,简明扼要地告诉她,“下飞机后我们会和小组暂时分开,去一趟西雅图监狱。”
艾米莉一愣:“Sir?”
霍奇纳递给她一份厚厚的卷宗:“保密行程。如果进展顺利,我们晚上就能和小组汇合。”
艾米莉接过卷宗,从他的态度中领会到什么,干脆地一点头:“明白。”
从华盛顿到西雅图的航线几乎横跨整个美国,飞行时间接近六个小时。
在落地之前,艾米莉抓紧时间将整份卷宗看了一遍。霍奇纳交代小组的成员先前往警局和上一个案发现场进行勘察。西雅图那边的案件并不轻松,凶犯的冷静时间很短,很快就会再次作案,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
“霍奇。”前往监狱的路上,艾米莉迟疑地问他,“为什么……”
霍奇纳专注地开车,闻言道:“你是想问为什么选你?因为你曾经执行过类似的任务,也——”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用余光判断她的态度。
艾米莉了然:“因为多伊尔。”
在加入行为分析小组之前,艾米莉与国际刑警组织(ICPO)合作,执行侧写恐怖分子的任务,并于九年前在前爱尔兰共和军首领伊恩·多伊尔身边卧底,最后成功逮捕了他。
伊恩·多伊尔受过顶级的军事训练,冷酷、无情、残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与琴酒是同一类人。
艾米莉神情自然而平静,轻轻将头发捋到耳后,并没有因为旧事重提而感到恐慌或是焦虑。综合考虑下来,她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
霍奇纳几不可闻地松了口气。
“不过这个组织……”艾米莉复而低头看摊在腿面上的文件,“我好像听老朋友提起过一点。”
“哦?”
“ICPO也派出过好几位探员对这个组织进行卧底搜查——对,代号是酒名,没错——其中最长的一位潜伏了六年,应该已经非常接近核心了。”艾米莉回忆着那些只言片语,说,“但那位探员在即将收网的时候叛变了。”
霍奇纳吃了一惊:“叛变?”
“据说是杀了他的联系人,并设下陷阱,炸死了实施抓捕的两个特警小队。”艾米莉抬起头远眺,不远处,已经能看见联邦拘留中心外层层的铁丝网。
-
“伙计们,我们有麻烦了。”金发碧眼的联络官詹妮弗·让热推门而入,望着站在证据板前分析案情的同事,语气凝重,“警方发现了第四名死者。”
“死者叫泰德·比尔博姆,今年33岁,是《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警长掀起隔离带,和他们解释。
“比尔博姆……我记得他,前不久的校园连环枪击案的报道就是他写的。”斯潘塞·瑞德带上手套,语速飞快。他身形瘦高,年纪不大,留着半长的棕色卷发,看起来更像是书呆子而非探员。
“《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为什么会在这?度假?”有着非裔血统的戴瑞克·摩根环顾整个抛尸现场的环境,听到这话,他有些不好的预感,满怀希冀地问。
很可惜,警长残忍地打碎了他的幻想:“他是来参加记者论坛的。”
“记者论坛?”
“今天开始,为期三天半,就在附近的会议中心举行。”警长也一副大为头疼的模样,“感觉全世界有名有姓的记者都来了。”
摩根与瑞德面面相觑。
一旦案子涉及媒体,那事情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连环杀手可是一个非常具有爆点的话题,只需要取一个朗朗上口、有记忆点的外号,就可以收获大批量的点击量,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媒体对连环杀手的大肆报道也会造成恐慌和舆论压力,甚至可能进一步刺激凶手,造成严重后果。
行为分析小组在早期很是吃了媒体的亏,因此才有了专门负责对外联络的新闻媒体联络官**,她一般会与当地新闻媒体交涉,控制媒体的信息发布。
但几十个出名的记者?
简直是让人眼前一黑的存在。
难怪西雅图警方在出现第三位死者后就忙不迭地的请求支援,换哪个警局,都扛不住这种程度的压力。
**的尸体被抛弃在小巷里的垃圾桶里,臭气熏天。摩根面不改色地凑近了瞧,抬起比尔博姆僵硬的手腕:“嘿,瑞德。”
“同样的捆绑痕迹。”瑞德说。
“初步判断是窒息死亡的。”警长说,“和前三具尸体一样。”
“最后见到他的人是谁?”摩根问。
警长迟疑了一下:“应该是他的舍友,呃……Shi——Shinaya”
“桑原,桑原慎也。”桑原慎也面无表情地坐在警察局接待室的沙发上,说。
【你说到底是我霉还是这个世界有问题?】他怀疑人生,【不会死神竟是我自己吧?】
两个多月,不到八十天,这已经是发生的第几个案子了?
按照日程安排,今天早上是开幕式和讲座。他神清气爽地爬起来时发现比尔博姆不在房间,还以为他因为不用调时差而早早出门了。到了会场,座位都是按照报社安排好的,他自然和土居沙穗坐在一起,完全没发现比尔博姆居然没有到场。
直到接到警方的电话,要求他来警局配合调查,他才知道比尔博姆死了。
负责问询他的除了刚刚打电话给他的金发美女**外,还有一位年龄较大的男人。黑发,大小眼,五官轮廓带有典型的意大利血统特征。桑原慎也飞快勾勒出一个经验丰富的探员形象。
【戴维·罗西?】他重复了一遍男人的名字,【好像有点点耳熟来着?】
“你和比尔博姆的关系是?”罗西坐在他的对面,亲切而柔和地问。
“舍友。刚认识不到一天。”桑原慎也没什么隐瞒的必要,回答,“下午一起出去逛了逛,也算旅伴吧。”
“那在外面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比如说,有人在看你们?”
桑原慎也斩钉截铁地摇头:“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会感觉到的。”
罗西为他过于笃定的态度一挑眉:“昨天最后一次见到比尔博姆是什么时候?”
“大概下午七点多,酒店门口。”桑原慎也回忆了一下,说,“他邀请我晚上去酒吧,但我刚到这里,时差没有倒过来,所以就拒绝了。”
“知道他去了哪家酒吧吗?”
桑原慎也眨眨眼,飞快瞄了眼面板上的地图:“呃,应该在酒店附近。因为他把我送到酒店门口,然后步行离开的。”
罗西看了眼**,干练的女探员立刻拿起手机:“我联系加西亚查查附近的酒吧。”
【等等——】桑原慎也将几个熟悉的名字摆在一起,顿时傻眼了,【我知道这个team。】
这是《犯罪心理》啊!
以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下属的行为分析科部门(简称“BAU”)的行为分析师们为主角,聚焦于凶手的心理和作案特征,通过行为分析预测出凶手下一步的行动,协助警方抓捕凶犯。
桑原慎也没有完全看完,但也是实打实的看了好几季的。当时他唯一的感想就是,美国的连环杀手未免也太多了吧!
【叮咚!】森欢快地模仿提示音,眼前的面板上,任务【异世界的来客】进度条往前跳了一截,进度由【0/N】变成了【1/N】。
【任务奖励已发放。】森说着,面板上跳出一行提示。
【记住:你并非猎物,但世界充满了掠食者。保持警惕,活着看到下一个日出——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PS:当后颈汗毛竖起时,请相信它。】
桑原慎也:……
【我怎么有种不好的预感。】他咕哝着抱怨,【不会还有什么倒霉事等着我吧?】
森微笑,森不说话。
罗西微微眯起眼睛,审视的目光徘徊在这个亚裔年轻人身上。
他经验老道,知道他没有撒谎。但年轻记者的表现有些说不出的古怪,像是一块很难被察觉放错了位置的拼图,有着微妙而难言的不和谐感。
在异国他乡,被突然叫到警察局,即使是配合调查,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肢体语言更倾向于逃避和防御。这位年轻人却表现得冷静而自然,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十分配合。
“酒店大堂里的监控显示,你和比尔博姆在十二点左右离开了酒店,直到七点多才回来。作为刚认识的陌生人,你们两在一起的时间未免有些太长了吧?”罗西将那点奇怪的感觉压在心底,缓缓地问。
桑原慎也眨眨眼:“呃。”
他和罗西交换了个视线。有着丰富感情经历的意大利男人心领神会:“哦。”
“所以他是在向你献殷勤?”
桑原慎也笑了笑:“差不多吧。”
**的视线落在他无名指的戒环上:“所以,比尔博姆是个Gay?”
西雅图毕竟是数得上名的大都市,市中心附近的酒吧多如牛毛。如果比尔博姆是个同性恋,那么他们可以迅速筛掉一大批酒吧,工作量减少的不止一星半点。
“嗯……我觉得他是个双。”桑原慎也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他有个女朋友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