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似乎已经被修缮过,虽仍能看到劈砍和火烧的痕迹,但仍能给人安全感,大概这就是更多人愿意生活在城邑中的原因吧。
闻仪一行人从车架上下来,已经有人在等着姚文君,似乎有什么要紧事情要说。
“……将军……请您过去一趟。”
听罢,姚文君向众人告罪,叮嘱了那几个兵卒几句之后便往城邑中心走去。闻仪几个则在那名会耍宝兵卒的带领下前往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
鱼丸趴在阿暮的怀里,歪头瞧着正在喋喋不休的兵卒。它的耳朵一抖一抖地,两只爪爪揣在下面。
原本闻仪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将它也带过来,但看起来鱼丸的适应能力很强,也没有乱跑,其他人瞧见它脖子上挂着的瓷鱼儿也能知道这是他们养的猫。
兵卒先前已经稀奇过了,此刻则给他们指了指前方似是有人在把守的窄路:
“我们现在就住在那里面,原本听说是某家富户的住所,虽然被砸毁了不少地方但补一补仍是极好的地方,还能为了方便去城外的地里种东西。”
修建城墙的耗费巨大,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在城邑外的,有人攻过来就跑回城邑内,田地中的作物只能看运气了。所以也有人不去攻城,只将他们耕作了大半年的粮食收走然后扬长而去。
这也是为什么围困能让一座城邑绝粮投降,实在是城中只有居住生活的地方,种不出能供给食用的粮食。
去岁被攻占之后,原本城外种的粮食也已经无人看顾,干枯的干枯,被采走的采走,原本的田地生出杂草。
荒废的田地想要重新开垦出来也要费些力气,好在自家公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些模型,找了几个木匠加紧赶制出来,给他们用上,这才省了些功夫。
不然他也不可能有时间跟着姚文君出去走一趟,早就被扣押下做劳力了,毕竟耕牛也没多少,只能人力顶上。
他们在虞地的时候每年也要帮着耕作,流程熟悉的很。今年多了更好用的工具更是如虎添翼。
同每年按时服劳役的人并不一样,严格讲他们都是公子的财产,类似于私兵一般的存在,哪怕老国主在时他们也只会听姚文君的,更别说现在。
同他们比起来,那群人心不齐的家伙自然不足为虑。那群站着只会说风凉话的家伙若不是他们耕作养着,早就变成一抔黄土无人知了,也不会总是找他们的麻烦。
姚文君赶过去的时候就瞧见原本还精神奕奕、只脸色有些苍白的将军躺在席垫上,呼吸变得急促。
旁边站着几个在她和将军之间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此时正关切地和将军说话,也不知道是安得什么心。
大夫在念叨着什么,过了一会后朝着有些着急的小卒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姚文君三两步走进,抬起手一试,额头已经变得滚烫。
“去拿打湿的布巾替将军擦拭,越快越好。”她吩咐道。
旁边唯一一个不是看热闹的少年人赶紧转身跑出去,没过一会儿之后将麻布和水都带了进来,按照姚文君的指示擦拭能够散热的地方。
“其他办法我想不到,如果不想将军烧成痴儿就交替着擦拭,总要给人把温度降下来。”
在山林间生活免不了小病小灾,除了善的药物治疗,更多时候闻仪会嘀咕一会儿他们听不懂的话,然后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
尽管有些看起来很无厘头,但最后病还是好起来了,姚文君后来也就直接将她说的那些知识记在心中,这不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不眼下就有用了,将军在少年的擦拭下,原本拧着的眉头略微松缓了些,让少年人万分惊喜。
*
虽说有兵卒带着闻仪他们过来,查验的人仍旧仔细检查了所有东西,确定没有什么不允许携带的东西,在木片上刻了许多看不懂发符号后才让了路。
走过一小段窄巷,眼前骤然开阔。
入眼便是忙得热火朝天的木匠,正在火上将木头烤弯,明明是早春,身上额上全是汗水,衣物也都被打湿。
许久没见到这么多人,连闻仪都有些不适应,不过等将东西都收拾进姚文君安排的草屋,也就逐渐融入了这群瞧起来就十分精神活跃的人中。
青蘋和他们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去帮忙了,她做这些东西的经验足,很多地方闻仪也同她仔细说过,还能从那些人的经验中偷师一二,这时候去木工那边帮忙再合适不过了。
善和输准备先带着三个孩子将居住的地方整理一二,闻仪则准备跟着那名兵卒在附近逛逛,看看这边的情况。
兵卒自然很是热情:
“咱们目前的条件不太好,但如果有什么需要尽可以开口,一定尽力满足。”
他带着闻仪在附近逛了一圈,当然只是生活的区域,也介绍了这段时间大家在忙碌些什么。有些相对机密的被他一笔带过,闻仪也不会不识趣地询问。
“这边是正在做农具,不过那些犁头是城东边的冶铁工坊那边运过来的。”
“您瞧见那个正趴在地上的家伙了吗?那个是偷吃被抓了,眼下被罚呢。”
闻仪瞧了一眼,不少人正围在旁边看热闹,被抓的本人也不是很在意被大家嘲笑的样子。
“这边是咱们吃饭的地方,不过现在碗还有些不够。也可以自己带着过来弄些吃食,自己人不收钱。”
只不过美味是肯定不可能的了,这个时代能吃个七分饱就足够让人卖命。闻仪决定他们暂时还是自己聚在一起吃,顶多加一个姚文君。
城邑中大部分东西都被清理过了,看样子是要将整座城邑重新规划施工。有经验的匠人不少,但都被丢去打造日常需要的工具。
等姚文君忙完事情回来,天色已经变暗。空地上点燃了篝火,不少人趁着这个时候将白日染上汗渍的麻衣清洗干净,放在边上一会儿就能烘烤干。
兵卒大都是青壮,也有些年纪较大的,还是原本就驻扎在外面据点的人,老人和孩子很难从中突围出来。瞧见阿暮几个,态度也极其友善,甚至故意做些怪表情逗他们开心。
姚文君坐在闻仪边上,将粥递给闻仪。
前些日子找到了几个城中富户埋在隐匿处的粮仓,总算是能过上不缺吃食的日子,不然将他们带出来算是恩将仇报了。
“你有什么打算?”闻仪将空碗放到旁边,开口询问。
姚文君摇摇头。
闻仪失笑,合着这人将自己和善拉出来是救急而不是感谢。瞧了一眼和阿暮聊得极开心的那名引路兵卒,某些说不出来的情绪压倒了犹豫:
“不怕我搞砸的话,那就试上一试。”
*
将这几日搜寻出来平邑外城墙的轮廓图整合,再转了几圈,将其中因为修缮改变的部分在纸上修改好。
仲际过来之后便带着几人在城外将窑建了起来,原本冬日空闲时候捏的那些不准备烧的陶碗也一并带出,在内层刷了釉料烧制出来补了碗碟的不足,之后就开始烧制陶管,用以之后的排水设施建设。
平邑的靠近中心的地方有比较完善的污水管道,但再往外延伸,包括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并没有分布,原本的管道也需要一定更改。
平邑按照后世给规模来说实在是不大的地方,最开始闻仪还有些忐忑,但确认过之后觉得还是有些把握的。
平邑轮廓偏圆,最中央的建筑不动,将周围按照方位分为四块。城门位于南区,闻仪先在纸上画下主干道的位置,然后规划居住区。
这个时候还没有专门交易的地方,大家多是邻里以物易物或者送去统一收购,闻仪也就先留着空地,其余的等之后再说。
首先修葺的自然是靠近城门的南区,一侧留作演武场,有溪水流经的另一侧则修建供给兵卒使用的各种设施和居住场所。
原本城中的房子也多是土坯房或者草屋,好在长时间居住地面还算是结实,略微平整一下就能在上面修建。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春耕,剩下的都要搁置一二。闻仪将先前记录着图纸的那些册子给了青蘋,自己则带着几人出去挖材料烧制水泥,准备先加固加高城墙,防止之后再有人前来劫掠。
既然决定在这里了,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城墙主体为石头和混杂了粘合剂的泥土,用水泥砂浆从城门开始加固,然后沿着两测逐渐推进。也幸好手下多了不少工匠帮忙,不然这光水泥的烧制就要好些时日。
姚文君前段时间需要在城外巡视,防止那些流民冲过来将他们的种子抢走分食。粥棚是没有用的,他们也不会理会以工代赈这一套,一路行来留在他们心中的只剩下强抢二字。
在长时间极度饥饿之后人天生会对所有能吃的东西产生病态的占有欲。
好在这个时节终于有了能吃的野菜或嫩叶,天气转暖赶路也容易了些,这几天总算没有再遇到挥舞着棍子的人了。
姚文君便将手下的部分人抽调去耕作和采石灰石,用以加固城池。不少人甚至会趁守卫不注意伸手触摸加固后的城墙,啧啧称奇。城墙比原来高了三分之一,且原本能够借力的石块被水泥砂浆抹平,想要攀爬难上加难。
赶制出来水车减轻了灌溉压力,很快便抽出了新绿,原本的府库也被修整好,总算不再是先前破败荒芜的样子。
“真是不容易啊。”
姚文君瞧着还在忙碌着的砖窑,旁边守着的人已经换了一波。
闻仪有些困倦地点点头,昨晚点了豆油灯熬夜将榨油工坊的内部结构设计出来,现在感觉身上全都是豆油味。
“东西都在这里了,有什么看不懂的去找阿暮,她能看懂。”闻仪打了个呵欠,“我先去休息一下。”
将其和水磨坊等建筑的图纸一并递给姚文君,让她去找人搞一下建设,自己则去用先前制成的皂清洗一番,回去抱着鱼丸补一补觉。
他们现在和姚文君一起住在最中心的城府,那地方居住这么多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