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究竟为何 >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收到平邑那边传来的文书,里面居然还有几份给她的信件,闻仪瞧上面的名字略有些惊讶,将手头上的事情忙完之后。干脆拿着那一沓信件回了临时的住处。

屋子中已经添置了一张桌案,临时使用不到的东西也还堆叠在箱匣之中,方便搬运。

放在桌案旁边的箱子重放着这段时间来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各种则几天绘制出来的东西或是草稿。闻仪将其中的装着竹刀的匣子,开始拆这些封好口的信件。

其实最开始都是用竹筒之类的,但哪怕用泥土封口烘烤过后还是容易造假,闻仪干脆就做了这么一批纸质信封,上面盖上印信之后用以传递文书,时间长了平邑重也有售卖,毕竟大家总还是有亲人朋友在其他地方,虽说没有正经传递信件的途径,托商队带过去也是能行的。

售卖纸张的店铺旁边也支起了代写文书的摊子,靠着这个倒也能过得不错。

闻仪手下商队就有不少人接这类型的生意,不过并不是每次都能寻到人,有时候出现些漏误,信件和附带的小匣子就只能原路返还。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愿意花些钱粮传递消息。这样总比以往多了些联系到的可能,换做以前哪怕是相临的城邑,如无特殊境遇很多人也没机会再见面,一辈子都生活在一小片地方。

其实现在也没什么分别,若非武力超群或是家底丰厚,能够雇佣足够的人手护卫自己,出行仍旧是困难的事情。

不少非官方的商队每次出去都要雇佣些人手保护货物,不然还没走到要交易的地方,就被路上的流民或是盗匪抢劫一空,身家性命不保。

闻仪抽出了宋锦的信件,小心划开封口,将里面的纸张取出来。

里面提及的大都是不方面在明面上说的事情,包括不限于原先山中那群人的安置。先前出发的时候闻仪有预感短时间内不会回去,干脆将那边的人先交给宋锦,现在看来当真是做对了。

新邑那边虽说也下了雨,但山林中植物的根系并没有遭到太大破坏,巩固水土的能力比起这里强了不知道多少,除去河水上涨不小心淹没了几栋建筑,没什么其他损失。

遭到破坏的地方也很快修缮起来,河水淹没了原本的桥,新邑便重新建了一座木吊桥,方便两侧的人行走或是货物搬运。

“果然还是要多积攒些东西才好。”闻仪点头。

当然也要努力搞好建设,不过粮食始终还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荒年哪怕是金银布帛也换不来足够的粮食。

铜能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其本身也有价值,商队在行走各地的时候也会收这些。但在灾年的时候粮食价格飞涨,兴许换得的钱财换不来卖出去三成的粮食。

粮食价格的增长和那些日用品并不相同,若有一成的粮食缺口,并不只会让粮价上涨相同的百分比,而是无止境涨下去,直到这一成的人买不起粮食为止。

这种恐慌下如果没有调控或是及时补充,买不起粮的人为了活着就会去野外寻找猎物,或是扒树皮草根果腹,失去理智后会做出抢夺甚至于更残忍的行为。

奉邑和周围的城邑就面临这种情况,其实不少人手中仍旧有些铜钱,但换不来足够填饱肚子的东西。若按照往常结局无外乎流亡,无数人会倒在途中。

现在靠的是这群人冬日对于他们建立的信任,白日的劳动将绝大多数人的精力消耗掉,没什么人会仔细思考。但这并不稳固,闻仪等人需要尽快将春耕完成,同时以不同方式赚取足够抵抗风险的钱粮。

人口在那些俘虏的填充下倒是足够,倒是可以借由商队,用造出来的精巧玩意儿去西南或是东南边未遭受蝗灾的地方换取一些粮食。

姚文君那封信件的落款时间就有些久了,大概这封信写下的时候她刚知道闻仪出发前往南边新攻占的城邑,中间还询问闻仪这边的人够不够,需不需要再派遣些兵卒护卫一二。

当然也写了自己那边的状况,甚至托人带回来几袋子晒干的鱼虾,不过刚巧这边的道路断了不方便运送,暂时存放在平邑中,等什么时候道路修好之后再做打算。

纪地东边边临海,虽然现在姚文君还没有推到沿海的城邑,却也能购买到晒干处理后便于运输的货物。不少城邑的商贩在发现姚文君等人并不会直接抢夺之后,也逐渐冒出了头,试探着将东西出售掉。

对于久居内陆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味道还算新鲜,但对于当地人来说价值不如等重量粮食。海鲜对于体脂高的人来说时不错的食物,但现如今能够吃饱已经是不错的条件,极少有人有脂肪堆积,光吃海鲜只会让身体虚弱下去。

但是人还是需要食用一部分类似于干海带之类的食物,以前闻仪就说过其中某些成分对于身体来说很重要,不少大夫也有类似的结论。故而姚文君也就以较低价格收购之后安排商队运送回去,补充平邑和上庸等地的食谱,顺带着换取一部分粮食过来。

信中还提及攻占城邑兵卒无意间发现的矿藏,已经将露天的采集了些运回城,若是有用的话边安排人在这里开采。除了这些,还有些对于纪地的吐槽,甚至夹杂了些遇到的趣事,闻仪忍不住笑出声。

姚文君经常穿着和普通兵卒差不多的外衣,某日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却被人手不够到处找人的管事抓了劳力,去帮忙分发新运过来的食物。

索性那人她没什么事情,便跟着管事过去,最后还是路过轮值的城门守卫发现有哪里不太对,驻足观察发现并不是自己的幻觉后大惊失色。

不知道那名管事发现真相之后的表情如何,想想都觉得会很有趣,抓壮丁抓到自家将军之类的。

剩下的一封便是桑余的。

闻仪拿刀划开封口前甚至思量了一会儿,但回忆了许久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人怎么会寄信过来,往常这人最多在文书那边留几句公事,账册也是主要同宋锦交涉,虽然同在事务厅,但两人交流的机会实在不多,有时候好几天才说上一两句话。

原本以为会是平邑的事情,闻仪拆开之后便斜靠在后面的软枕上,看着看着却逐渐坐直,神情也变得专注很多。

良久,闻仪将这张纸放回了桌案上,重新倚靠在软枕上,叹了口气。

里面的内容并不多,薄薄一张纸,但其中的内容一看就是思量精简过的,和其余几人的闲聊完全不同。

仔细想想,好像很久都没有思考过自己想做的究竟是什么。那些不属于现在的记忆已经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现如今身边的人和事。

各种突发状况总让人不断忙碌,同时原本应该存在的那份虚无感也会被暂时压制下去,大概这也是未知为什么令人期待。

桑余的疑惑是为什么每次都选择自己去做,明明在平邑会和平安稳很多,外面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处理便可,就算会有些纰漏也不是不能弥补。

“学宫众人已历练多时,定能处理妥当,若遇紧急也可互相协助。”

“余思量再三,料想定有缘由,故此一问。”

信中并未提及姚文君,但某些内容也有那人的影子,这些行为似乎很令桑余不解,或许最开始只觉得一个平邑的话如何行事影响不算大,但现在看起来两人都要在外不归。

仔细想想,若她担任了桑余的角色,自己的上司总是不见踪影,即使绝大多数事情并不一定要这位上司进行决策,兴许也会有些苦恼。

但平邑有宋锦,闻仪对于自己的定位也有模糊。

“所以,真正意思其实是想要明确一下真正主事的人选?”

在游戏模糊下,加上一直处于征战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偌大一个平国甚至并没有同那些只有几个城邑的势力一般明确统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地是分散的,没有集中在某一方手中;但也是集中的,能掌控这些的人有着相似的念头,闻仪和姚文君是,宋锦也是,所有人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

对于更关心自己生活的普通人和兵卒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只要能确认跟着这一行人走下去会过得更富足安温,他们并不会在意这些。

君不见不知多少民众城邑被攻破之时都不知道管辖自己的人已经离开,更别说地位更高那群人的具体名号。

虽说现如今还没有“百金之子不骑衡”的说法,但类似的观念还是被很多人赞同,桑余这封信件也有如此意味,一片势力的主心骨不能轻易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防止军心动摇。

照这个道理,姚文君和闻仪的行为都不合适。

但从一开始,两人想做的便不是做同其余势力一般的统治,或许姚文君还有些抱负,但闻仪自始至终选择做这些,都只是不想让一些人失望而已。从最开始的阿暮,到后来瞧见的那些渴望的目光。

如果目标是立国开朝,闻仪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加入姚文君,因为那些兵卒都是姚文君自己带出来的,只听将军的命令;姚文君也不该任凭她掌握后方的物资,若是出了状况,掌控后勤和粮草便能发动一场变革。只有将所有兵力和物资集中在自己的手中,才有可能掌控局面。

“不过说得也对,既然无意于此,我又何必瞻前顾后,总是想着危险而不去做应当做的事情呢?”

她并不认为自己同城邑中,乃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万千人有什么区别。生命也不会因为做出的功绩而有什么长短变化,能够来此已算是奇迹,如果做事还不能够顺心,反倒是浪费了。

想到这里,原本心中压着的东西好像被挪开了些,整个人放松了不少。

这段时间虽说没表现出来,闻仪整个人神经确实一直绷紧,总担心哪里做得不好产生一系列的后果。但正如桑余所说的,自己应该相信那些人能够做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