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对东平村绝大多数人来说,沪市是一座很遥远的城市。

这个遥远,指的不是距离。

论距离,深市离得也很远,但因为近年去深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东平村村委隔三差五能收到从深市寄回的信件包裹,大家就不觉得深市很远了。

沪市则不同,虽然它也是大城市,但考虑去哪里打工时,大家一般的不会想到它,因为那里工作没那么好找,工资也不一定有深市高。

村里没有人去,这座城市地位又很特殊,村里人想到它,自然觉得很遥远。

也因为这样,何东走后,负责整理信件,并发布通知让人来取信的蔡志刚,在看到这封沪市来信时愣了一下,然后嘀咕问道:“蒋学兵?这人是谁?”

话落看到收件人信息,好奇问,“邢立骁在沪市还有亲戚?”

挣捧着报纸,悠哉喝茶的村主任李爱民起先没反应过来,闻言也是一愣,半秒后才将蔡志刚前后两句话联系起来,说道:“什么亲戚,那是他爹。”

蔡志刚今年二十四,很多事并不怎么清楚,只影影绰绰听过些流言,想也不想道:“他爹不是不要他们母子了吗?怎么突然寄信过来?”

李爱民觉得,要不是蔡志刚亲爹是书记,他是真不想搭理这人。

邢立骁只比他大两岁,不仅还清了邢老头去世前的欠债,还靠自己盖了房、买了车、娶了媳妇。

如今他的收入,在整个东平村都是拔尖的。

再看蔡志刚,也就比邢立骁小两岁,还干啥啥不成,进村委好几年,也就能干干整理分发信件这种杂活。

这也就算了,他说话也不过脑子。

蒋学兵回城后是十来年没音信,显然不怎么把邢立骁母子放在心上。

但人是会变的,蒋学兵再怎么狠心,邢立骁也是他亲生儿子。

何况邢立骁都二十多了,现在认回去,非但不用他花钱养,等他老了还能给他养老,稳赚不赔的买卖,他当然愿意寄信回来。

李爱民虽然也算是看着蔡志刚长大的,但对着这么个二百五,实在很难生出爱护之情,这会也懒得解释,只伸手说:“信给我看看。”

蔡志刚粗心,也可能是没脑子,知道来信人是邢立骁亲爹后,光顾着琢磨他为什么来信了,信封上的重要信息一点都没在意。

但李爱民不同,他在村委干了二十来年,虽然当初和蔡志刚亲爹竞争书记职位时败了,心计却并不差。

拿到信封后,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寄件人地址栏填写的一行字。

“李叔你怎么了?”

见李爱民猛地坐直了身体,蔡志刚疑惑问道,也凑过来看信封,来回看了三遍,他也没看出这信封有什么特别的,自言自语道:“什么也没有啊,李叔你怎么这么激动?”

李爱民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指着寄件人地址说:“寄件人地址这里写的,杨湾区人民政府家属院,这几个字看到了吗?”

“啊,看到了,怎么了吗?”

李爱民深吸口气,想还好蔡志刚不是他儿子,也还好他儿子没这么蠢,不然他要气死。

心里这么吐槽,李爱民面上却不怎么看得出嫌弃,语气里甚至还藏着些许激动:“像这种政府家属院,住的一般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这个蒋学兵,很有可能在沪市杨湾区政府工作!”

沪市是直辖市,属于省级行政区,也就是和也就是和他们省政府同级别。而沪市下面的区政府,则差不多和石城这样的地级市同级。

也就是说,蒋学兵很有可能是在市级政府工作。

他虽然是个村主任,也就是俗称的村长,但其实是村民选举上来的,不算国家干部。

而平时工作中,她经常打交道的是镇上干部,县里去得都少,更不用说市政府的干部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他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他。

不,不对,县里的干部他都没什么机会见到,所以就算碰面,他也大概率认不出来对方。

何况那是沪市这样特大城市的市级单位,正常来说,他这辈子都不一定能跟人搭上边。

可现在,他们村出了个在沪市区政府工作的人。

好吧,蒋学兵也不算他们村的人,只是因为下乡,在他们村待过十来年。而且回城后,他就再没跟他们村的人有过联系。

但蒋学兵不还有个儿子吗?

虽然很多年里,蒋学兵都对邢立骁不闻不问,但如果没有修复关系的想法,他肯定不会寄这封信回来。

他跟邢立骁有了联络,就是跟他们村有了联络。

虽说沪市离得很远,就算有了联系,对他的工作也起不到什么帮助,更不用指望能借着蒋学兵调动过去。

但他去不了沪市,正在读高中的小儿子总有机会。

只要有这层关系在,以后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想到这里,蒋学兵不由庆幸,还好这些年他虽然没有特别关照过邢立骁,但也没有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

尤其近几年,邢立骁发展好了后,他们关系处得还不错。

不同于李爱民想着要跟邢立骁搞好关系,蔡志刚听完他的话后,心里却不怎么舒服。

在村里,邢立骁从小就有点别人家孩子的意思的,自从上学,成绩就没下过年级前三,中考更是不出意外地考上了县一中。

那时候,人人都说他是未来的大学生。

听说当初他辍学,一中的老师还来了几次东平村,为了劝他回去继续读书,还跟学校申请了补助。

为此,连他爸都有点犹豫,要不要出手干预,跟他那些债主谈谈,至少把利息给他免了,或者降一些,不要算复利。

但东平村不是以宗族为主的村子,那些全村一个姓的,规矩虽然多,可族里要是能出一个读书苗子,村里说什么都会帮一把。

东平村因为混居,是没有这观念的,尤其邢立骁亲爹还是知青,母亲这边的长辈又都死绝了,在村里早没牵绊。

万一现在给他行方便,允许他参加工作再还债,可他去了大城市后就反悔了,再无音信,村里那些人借出去的钱怎么办?

说到底,也是他亲爹太狠了,连亲儿子都能不管,村里那些借钱的人,实在很难相信他考上大学走出去后,还会回来还债。

所以到最后,他爹也没伸手帮忙。

邢立骁辍学以后,就再没人拿他当别人家的孩子了,甚至很多人看不起他穷,背着一身债。

他们这些生活在他光环下的人,也终于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直到近几年,邢立骁日子越过越好,他爸又念叨起来,总让他跟人学一学。

蔡志刚从来都把这种话当成耳旁风,在他看来,邢立骁是能赚钱,可有钱不如有权,平时他们碰面,邢立骁不还得笑着给他分烟吗?

他爸今年才五十出头,至少还能在这位置上干十年,等他爸退了,李爱民升上去,他接李爱民村主任的位置总没问题吧?

这世道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不如会投胎的。

不巧,他就是那个会投胎的。

结果现在告诉他,邢立骁亲爹疑似发达了,他这颗心啊,就跟浸在了柠檬水里一样,酸得很。

不止心里酸,蔡志刚说出来的话也满是酸意:“就算寄件地址填的是政府家属院,也不代表邢立骁亲爹在政府工作吧?”

虽然他没脑子,但也知道这话说不过去,顿了顿又说,“也许,他爹只是在政府单位家属院看大门?”

李爱民闻言,侧过头默默翻了个白眼,心里又骂一声蠢货。

蒋学兵一走十几年,对邢立骁母子不闻不问,要是混得不好,他能有脸写这封信?既然写了,就说明他混得不差。

少说也是个基层干事。

但蔡志刚又不是他儿子,他没什么教导的心思,更懒得跟蠢货多说,只道:“既然整理好了信件,就早点把通知发了吧。”

察觉出李爱民不想搭理自己,蔡志刚暗暗咬牙,磨蹭好一会,才拿着信件去广播室。

发布通知过程中,还故意漏了邢立骁。

但村委外面马路上就有一个喇叭,蔡志刚发布广播的时候,李爱民坐在办公室里竖耳朵听着呢。

他发完通知一回来,李爱民就问了起来,蔡志刚没办法,只好打哈哈说:“我这不是想到他在山上吗?离得远,就算通知了他也听不见,就说晚点把信给他送去。”

李爱民哪里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不就是因为嫉妒,不想把信给邢立骁吗?

这会他提出来,蔡志刚倒是不会再动歪心思,但他还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哪能真让蔡志刚真把信给人送到家,便说:“他媳妇又没上山,你发通知,让他媳妇来拿信也是一样的。”

蔡志刚也不是真心想把信送上门,便拍马屁道:“还是主任你聪明,我现在就去补通知。”

说完忙不迭回了播音室开机器,对着话筒清了清嗓子说:“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现发布一则通知,信件未取的还有邢立骁,邢立骁本人或家属听到,请尽快来村委办公室取信。”

……

因为上一辈受教育的不多,所以蔡志刚不仅要负责通知村民取信,还要给他们读信。

他是很不耐烦这工作的,但他爸觉得他性子太浮躁,又考虑到村里干部都是通过选举产生,而这工作虽然琐碎,却很适合积攒威信,就把他钉在这岗位上了。

也因为这样,那些不识字的拿到信后不会直接回家,而是留在这里,等蔡志刚读信。

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不闲着,会凑在一起炫耀子女,这个说我孩子收入过千了,那个说我孩子隔三差五寄东西回来。

而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子女不仅孝顺,在外混得也好。

但今天,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蔡志刚桌上那封沪市来信吸引,不仅忘了炫耀子女,还讨论得热火朝天。

“蒋学兵混得不错啊,都住进政府家属院了,他不会当上干部了吧?”

“当上干部也是个白眼狼,当初邢丽云对他多好啊,还给他生了儿子,结果政策下来,他拍拍屁股就走了,这么多年一封信都不寄回来,狠的哟!”

“你们说,他为什么突然寄信回来?”

“谁知道……”

几人正讨论着,有眼尖的看到余兰英走进来,连忙咳嗽一声,并大声笑道:“兰英,你来拿立骁的信啊?”

余兰英当没听到他们的议论,应和说道:“对。”

“来来来,信在这里。”有人拿起桌上的信,交到余兰英手上,又指着桌上一张表单说,“你在上面签个名,或者画个圈就行了。”

余兰英按照对方说的签名,再起身时拿起信件,似是在看寄信人信息。

自她进来便不再说话的几人中,有人沉不住气问:“兰英,你知道这上面写的寄信人是谁不?”

信封上的地址是余兰英根据前世记忆写下,再让邢立骁誊抄的,她自然知道蒋学兵是谁,但这会她装傻说:“是谁?”

“你公公啊!”

一听她们的对话,其他人也忍不住了,七嘴八舌道:“他一走这么多年没音信,现在突然写信回来,说不定没好事。”

“不会是知道立骁现在日子好过了,想借钱吧?”

知道余兰英来拿信,特意从隔壁办公室回来的李爱民听到这话,重重咳嗽了两声说道:“你们说的都是什么话,学兵向来是个有本事的,回城后怎么可能混得不好?这次写信回来,没准是有要紧事。”

几人闻言,纷纷撇嘴。

什么有本事啊,蒋学兵要真厉害,怎么在乡下这么多年,连个干部老师都没当上?

哦也不对,在回城这件事上,人是挺有本事的,婚离得那叫一个雷厉风行。

心里正嘀咕着,便听李爱民又说:“正巧大家都在,小余你要不把信拆了,要是有需要帮忙的,我去找老蔡,一定给你们想办法。”

李爱民话音一落,不管是觉得蒋学兵混得好还是不好,写信回来是良心发现还是别有用心的,都附和起来:“没错,兰英你把信拆了,要是他打什么歪主意,我们帮你想办法。”

“什么?你说信是写给立骁的,你不好拆,你们可是夫妻,写给他的信就是写给你的,有什么不好意思拆的?”

“对啊,你现在不看,万一蒋学兵写信回来是为了要钱怎么办?到时候立骁放不下父子亲情答应了,又怕你生气,瞒着把钱寄过去,你不就亏大了吗?”

“要是立骁回来跟你发脾气,你跟我们说,我们帮你说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把原本就不怎么坚定的余兰英说得狠下了心:“那好吧,我先拆信看一眼。”

说着撕开信封,展开信纸,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浏览过程中,她的嘴巴渐渐张大,整个人都像是懵住了,看得大家越来越好奇,连蔡志刚都竖起了耳朵,信件读得颠三倒四。

不止蔡志刚,听他读信的也被办公室另一边的热闹吸引,恨不得自己也凑过去听,根本顾不上儿子的来信。

看完信,余兰英捂住胸口,深深吸了口气。

大家看她这模样,再也克制不住好奇心,纷纷问道:“兰英,信上说了什么?”

“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不是找你们要钱的吧?”

余兰英看着有点飘飘然,反应都慢了半拍,好一会才回应道:“啊,不是,没要钱。”

“那他写信回来干什么?”

“是……”

余兰英欲言又止,脸上表情像是高兴,又有点怪异,李爱民看着再忍不住,从她手里拿过信问:“我能读一读不?”

余兰英没有说行,但手上已经松了信纸,李爱民就当她同意了,低头开始读信。

自他开始读信,办公室里一惊一乍的惊呼声就没停过:

“什么?蒋学兵回城后考上大学了?”

“什么?蒋学兵毕业后分配进了政府单位工作?他去年还升职当上了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什么?蒋学兵这些年一直没孩子,只有邢立骁这一个血脉,现在打算把他接过去,还房子工作都给他准备好了?”

等李爱民念完信,办公室里除了余兰英,心里都开始泛酸了。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邢家这几年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但他们是真没想到,邢立骁的发达会来得这么快。

就这么一封信的功夫,他就摇身一变成为沪市人了?

余兰英: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

中秋节快乐[垂耳兔头]

另本文明天入v,凌晨有万字更新,夹子前章节还有红包掉落哦~

推下预收,求收藏~

《六零之我在串联路上当侦探》

一觉醒来,王静云发现自己穿成了六十年代热血上头,不顾家人劝阻和同学一起参加串联的高中生。

她在心里算算时间,发现马上就是上山下乡,

而原身家里上有姐下有弟,未来处境大大不妙,于是果断决定坐车返乡。

可当她提出返程,却从同学口中得知,串联期间他们拿着学生证,就可以白吃白住免费坐车。

前世当了十年社畜,一朝猝死哪都没有去成的王静云果断改变主意:

“能不能免费旅游无所谓,我主要是想好好感受祖国山河大好风光,以便日后能更好地为建设国家出力。”

*

上火车前,王静云以为自己这一路能吃好喝好看好风景,

却没想到刚下火车入住招待所,同行学生中有人意外身死。

凭借前世看遍侦探小说以及影视作品的经验,也为了洗脱自身嫌疑,王静云果断冲了。

而招待所密室杀人案后,还有雪夜荒郊抛尸案、大年夜灭门案……

随着一桩桩命案真相被查出,王静云也渐渐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少年侦探。

串联还未结束,各地派出所便争相邀请她入职。

王静云:“诶?我这就有铁饭碗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蒋学兵的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