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逐梦夕阳
倩儿走后,全和从果园回一次家不见倩儿回一次家不见倩儿,次数多了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她能跑到哪儿去?问她大人都说不知,问孩子,儿女告知,他妈妈出去帮人干活去了,什么地方孩子说不知道。
全和急眼了! 虽然平日里两人是谁看谁都不顺眼,但对全和来说,起码有人做饭。没了倩儿全和得亲自下厨做饭,一天两天可以,但时间稍长他就有点不耐烦。一两个月过去了,向谁打听都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最初他还有点悔意,心想倩儿一定为那晚的事赌气出走,过上一段时间,气消了就回来了。殊不知两个多月过去了,还不见其把家还。
他有点儿火了,不愿过了就言语一声,不能这样摆置人。他用最坏的恶意猜测,倩儿肯定是一气之下跟那个男人私奔了。
近乎半年左右打听,始终得不到倩儿的准确消息。全和开始胡思乱想,她寻了短见了?可她大人却异乎寻常的平静,像没事人一样,不可能!和人私奔一走了之,故意气他?想她平日的言行举止,根本不是那种人!
一年了还没倩儿的准确消息。当初全和还责备自己,可到如今仅剩的那点愧疚也消之殆尽。
他认为倩儿的不辞而别,让自己蒙羞,惹别人耻笑。他的暴脾气忍耐达到了极限。有一天他气冲冲地走到倩儿妈妈家,大声嚷道,我叫你们一家大小人就这样糊弄我,告诉你女儿让她回来我要和她离婚!
消息不胫而走,传得沸沸扬扬。恰好此时村里有一女子比全和小十二岁,正和丈夫闹离婚,无处可去,整日带着三个孩子待在娘家。待久了,弟媳的脸色就不咋的好看了,话里话外尽显厌烦,流露出的意思让其快走。
正在发愁无地可去,骑虎难下不知所措之时,听说全和要离婚,父母及本人均认为这可是个天赐良机。年令大咱不嫌,如能和全和成婚,起码娘四个有了落脚之池,不至于寄人篱下天天遭白眼。所以务必要牢牢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千万不可错过。
全和确实是个经营能手,这几年果园管理得是风生水起,腰包也是鼓鼓的。虽然每日间因倩儿的出走心情不佳。
娘家妈多次催其女,到全和果园借帮忙之名行交往之实。果然很快两人坠入爱河,如胶似漆,热火得太太。弟媳不是多嫌她吗?索性搬到果园和全和同床共枕,一日三餐吃在一起,俨然一对夫妻。
此女很会来事,每日间把全和的衣服洗净熨平,不管是床上还是地下的物件,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每顿饭总是先问全和要吃什么才开炉去做。平日间说着很贴心的话,做着令全和心情舒畅的事,话里话外爱意浓浓,十分讨全和喜欢。
有了这个女的入住,全和于是对倩儿不声不吭悄然出走,不那么在意,不那么耿耿于怀,有点释然看开了。一年多和这个女的朝夕相处,全和坚定了和倩儿离婚,娶此女为妻的想法。
全和开始和本家堂兄堂弟商议此事。大多数本家堂兄弟:随你便,将来是好是坏,我们可不担这个责。但有一小堂弟真心实意替他着想:"你坚决不能和这女的结婚!人家婚后要带过来三个男娃,你要给三个男娃娶妻盖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比人家大12岁,到时你年纪也大了,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人家娃和你亲吗?"
小堂弟的肺腑之言,似醍醐灌顶令全和茅塞顿开,他就此止了步、和这女子结婚一事随之搁浅。不过那女的很长一段时间暂无去处,还是住在果园。
话说倩儿在那儿,每日里给老两口做做饭,洗洗衣服,推着老军人在村里转转,到野外看看自然风光,一天到晚觉得心情特舒畅。闲暇时与两位老人拉拉家常、倒也轻松愉快,更主要是眼不见那些闹心事心不烦。当初执意只身走他乡,为的就是图一个不生气,她有时甚至想干脆不回去了,就在这儿待下去。但一静下来,便想亲人想儿女,恨不得立刻马上飞回去。但一想到全和那些事就立即打消了回去的念头。
全和在弟兄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拿定了主意和此女结婚的打算,就此不再提起。
这头一断,便思忖起如何找回倩儿。可是苦于寻不到倩儿的确切地址。本家兄弟估计倩儿父母肯定知道倩儿的去向,只是生气不说罢了。兄弟们又轮番做倩儿父母的工作,最后两位老人告诉他们,在大队干部前妻远嫁的地方。
获得确切地址,全和赶紧书信一封,信里满是认错悔改求原谅,言辞恳切没有半点虚假。接到此信后倩儿立即回信一封,只一句话,我是为逃活命出来的,回去死路一条。
??小兄弟踊跃提议再叫一个人,他两个坐车去那儿,务必把倩儿叫回来。全和此时极力支持,给足车费,让他们火速前去。同时双管齐下,让孩子们给倩儿也写封信,哭诉如何想她。让小弟们前去顺路带上,用打亲情牌,让倩儿回归。
以前每次接到孩子们的信,倩儿异常心酸,珠泪滚滚得难受好几天。回信时总说,那一个母亲不想和自己的儿女朝夕相伴,是你们的母亲我,遇人不淑没有找下对的人活得太苦,才不得已离开你们。好好读书,不要记恨母亲,母亲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小弟们几经颠簸终于找到倩儿落脚处。猛一见到这两个不速之客,倩儿十分吃惊,问他们为何而来?弟兄们细述她走后,老小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二爷爷病后住院,二奶奶踮着小脚在医院陪护;两个娃节假日虽有爷爷奶奶尽心照顾,总不如在父母身边;更主要是我全和哥,也知道他错了,决心改掉暴脾气,回归家庭和你好好过。
倩儿说我不会再相信他了,我也不会回去再生那气。弟兄们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让倩儿改变主意,最后他们拿出儿女的信,以期倩儿有所改变。倩儿手捧儿女的信看着眼泪流着,哽咽了好一会儿,还是那句话不回去。全和小兄弟们只得失望而归。
全和和弟兄们下决心,无论如何得叫得倩儿归。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次决定从老人身上找突破口。
两兄弟回去后约有两月有余,一天午后忽然邮差送来一份加急电报。电文:爷爷胃穿孔,病危,速归。倩儿怕其中有诈,但是那时又没手机,无法向亲人探得真实消息。要打听到爷爷的确切情况只能到邮局打电话,电话打到家乡邮局,人家还得叫你家人,如果爷爷确实住院,哪个家人能前去接电话?所以思索再三不留遗憾,倩儿决定回一趟那个她熟悉二年来日思夜想的家。
回到家乡,她直奔医院查问,住院者名单中并未有爷爷的名字。她有点儿警觉,同时又想难道爷爷病重没在当地医院住,而在别的医院?先回家再探究竟。
走进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家门,一眼瞅见爷爷正坐在北屋门前的椅子上晒太阳。第一反应中计了!她大叫一声“爷爷”!向爷爷奔过去,她用力抱住爷爷大哭了起来。爷爷先是一惊,细瞅是倩儿,马上大喊道:"我的倩儿!"接着忙喊二奶奶快出来,倩儿回来了。
离别二年后爷孙重相见,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谁也不说一句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过了好一会儿,彼此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爷爷才问倩儿,你咋回来了?倩儿说收到一份电报,说你病重就着急忙活地赶回来。爷爷说这肯定是全和他的兄弟们想出来的歪点子。爷爷同时说这也好,我见到你就放心了,要不整天牵肠挂肚,又得不到你的确切消息,度日如年啊!倩儿说,看到你我心也放下了,唯恐你有大病。爷爷吩咐二奶奶娃回来了,包些饺子让娃吃。
晚上儿女父母闻讯倩儿回来,纷纷来二爷爷家。时隔近两年,全家人围坐,道不尽的相思情,说不完的贴心话,眼泪和着笑声流……
第二天全和众兄弟听说倩儿回来了,心里窃喜,他们的"阴谋"得逞了。他们纷纷前来,一个目的:竭尽全力劝服倩儿不要再出去,待在家照顾好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同时他们也知道倩儿的心结,就是全和以往的那些丑事,以及他日后能否改正的问题。
所以弟兄们当着倩儿的面特别强调,哥也知他以前有些事做得不太妥,伤了你的心,希望倩儿为家庭计不计前嫌,和哥哥握手言和。
全和也坐在那儿,倩儿想就是这个男人,害得自己丢下一切远走他乡,她没法原谅他。但看到众兄弟言辞恳切诚心诚意;又想到,他们为她跋涉千里请她回来,实在是盛情难却。再加上爷爷奶奶两位老人,老态尽显步履蹒跚,特需要小一辈陪伴左右度晚年。
倩儿只说了一句,停一段再说。众兄弟听罢,知道事情有了缓和的余地。而不是眨眼没门
倩儿给村干部前妻去信一封,让她代为转告雇主,恐去不了啦,请另找他人。同时让她把自己的衣物打包邮寄回来,邮费你回时给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