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年度教学评估会议的邀请邮件带着鲜红的"重要"标识,在周一清晨跳进了袁腘佐的邮箱。他滑动鼠标滚轮,目光在"师德师风专项评议"一行上停留了几秒,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怎么了?"孔清泪从浴室走出来,发梢还滴着水,白色毛巾搭在脖子上像一条小小的围巾。六月的阳光透过纱帘,在他锁骨处投下细碎的光斑。
袁腘佐转过笔记本屏幕:"今年的评估会增加了'教师校外行为规范'环节。"
孔清泪擦头发的动作顿了一下,水珠顺着脖颈滑进衣领。他走近俯身看邮件,身上带着薄荷沐浴露的气息,湿润的发丝蹭过袁腘佐的脸颊:"李老师上周提醒过我...说赵教授可能会拿我们的事做文章。"
赵明德教授,数学系最保守的元老,曾公开反对"教师队伍中的非常态关系"。袁腘佐想起上次系里聚餐时,那位老教授投向他和孔清泪交握双手的冰冷目光,胃部微微发紧。
"要不我们..."袁腘佐刚开口,孔清泪的手指就轻轻按在他的嘴唇上。
"不。"声音很轻,但坚定如数学证明中的QED符号,"我们没做错任何事。"
袁腘佐抓住那只手,吻了吻指尖。孔清泪的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指腹有长期握粉笔留下的薄茧,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去年冬天煮咖啡时不小心烫伤的。这些细微的痕迹构成了一幅他最爱的人生地图。
"那就正面应对。"袁腘佐打开教案文件夹,"我整理了这学期所有课程评价和学生反馈。"
孔清泪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U盘:"这里有咖啡厅的经营许可、卫生评级,还有我们发表在《数学教育研究》上的那篇跨学科教学论文。"他顿了顿,嘴角微微上扬,"以及上学期'最受欢迎教师'评选的原始数据。"
那个笑容像一缕阳光,驱散了袁腘佐心头的阴霾。他拉过孔清泪坐在自己腿上,下巴搁在对方肩上,两人一起浏览着准备材料。孔清泪的体温透过薄薄的棉T恤传来,心跳平稳有力,让袁腘佐想起维也纳那晚,他穿着女仆装站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从容姿态。
"说起来..."袁腘佐的指尖划过孔清泪腰间曾经伤痕累累的皮肤,现在那里只剩下几乎不可见的淡色纹路,"你很久没去复查了。"
孔清泪捉住他不安分的手:"上周偷偷去了。"见袁腘佐挑眉,他补充道,"医生说恢复得比预期好...那道'音符'已经摸不出来了。"
袁腘佐的手掌立刻覆上那个位置,确实,曾经凹凸不平的触感如今平滑如初。他想起第一次见到那个烟疤时的心碎,想起自己滴在那道伤痕上的泪水,想起无数个为孔清泪按摩热敷的夜晚...一种饱胀的情绪涌上喉头,让他说不出话来,只能将脸埋进对方的颈窝。
孔清泪似乎理解这种沉默,手指轻轻梳理着他的头发:"都过去了。"
阳光渐渐西斜,他们在办公桌前完善答辩材料,偶尔交换一个咖啡味的吻。孔清泪的笔记工整得像印刷品,每个论据都标注了出处;袁腘佐则负责润色语言,让严谨的数据多几分人情味。两种风格交融,如同他们的性格与专业——截然不同却又完美互补。
评估会当天,数学系会议室的气氛比预期更加凝重。椭圆桌边坐满了正副教授,赵教授就坐在系主任右手边,灰白的眉毛下那双眼睛锐利如鹰。袁腘佐和孔清泪选择了相邻的座位,膝盖在桌下轻轻相碰,无声地传递着勇气。
"...下面讨论师德师风建设。"系主任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全场,"有老师反映,教师在校外的某些...特殊行为,可能影响系里形象。"
赵教授立刻接话:"特别是涉及非传统行业的兼职活动,以及与同事之间的...非职业关系。"他刻意避开两人的方向,但矛头所指再明显不过。
会议室鸦雀无声。袁腘佐感觉孔清泪的身体微微绷紧,便悄悄在桌下握住他的手——掌心有细密的汗,但温度依然坚定。
"关于这点,我们有材料要呈报。"袁腘佐站起来,声音比想象中平稳。他打开准备好的PPT,屏幕上显示出上学期学生评教的统计数据:"在全系36门课程中,孔教授的《微分几何》和我的《概率论》分别位列满意度第一和第二。"
图表清晰地显示,两人的课程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分极高,就连"教师亲和力"也远超平均值。袁腘佐翻到下一页:"这是近三年同一门课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自从我们开始跨学科合作后,学生成绩和课堂参与度都有显著提升。"
孔清泪接过话题,调出那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我们将咖啡制作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比如拉花时的流体力学、萃取过程中的扩散方程...这种教学创新获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他的声音起初有些发紧,但随着讲解深入,渐渐恢复了课堂上的从容自信,甚至用咖啡厅的案例演示了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袁腘佐看着爱人眼中熟悉的神采,胸口涌起一阵自豪。
"至于校外兼职..."孔清泪打开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评级报告,"'馆外咖啡厅'是合法注册的企业,所有员工都经过正规培训。我个人认为,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多元体验,反而能丰富教学内容。"
赵教授冷笑一声:"包括穿着女装服务客人?这也能算'多元体验'?"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袁腘佐感到孔清泪的手指猛地颤抖了一下,但他很快调整呼吸,点开最后一份文件——维也纳国际数学大会的邀请函和报告照片。
"这是上个月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报告,主题正是咖啡因对数学创造力的影响。"照片上的孔清泪一身女仆装站在黑板前讲解公式,姿态优雅而专业,"组委会授予我们这个报告'最具创新奖'。"
系主任惊讶地凑近屏幕:"这是...维也纳大学的主报告厅?"
"是的。"袁腘佐接过话头,"舒尔茨教授——菲尔兹奖得主——评价这是'数学教育跨界的典范'。"他故意顿了顿,"顺便说,舒尔茨教授知道孔教授在咖啡厅的工作,他认为'真正的数学家从不为自己的热爱感到羞耻'。"
赵教授的脸色变得难看,但没等他反驳,李老师突然举手:"我这里有份数据...上学期匿名调查中,关于'最希望哪位老师担任导师'的统计。"她推过一份文件,"孔教授和袁教授并列第一,远超第三名。"
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议论声。系主任看了看数据,又看了看两人紧紧交握放在桌上的手,突然笑了:"我记得二十年前,也有人反对我和我夫人同在一个系工作...现在我们一个是系主任,一个是教务处长。"他合上文件夹,"只要不影响教学,教师的私人生活不该被干涉。"
投票结果出乎意料地一边倒。走出会议室时,袁腘佐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孔清泪的耳尖还红着,但眼睛亮得像星星。
"我们赢了。"孔清泪小声说,手指悄悄勾住袁腘佐的。
"早说了没问题。"袁腘佐捏了捏他的手心,尽管自己的心跳还没完全平复。
傍晚的"馆外咖啡厅"比平时热闹。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许多学生特意前来"支持老师",连平时很少露面的研究生都挤在角落里举杯示意。小K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呵呵地向每位客人介绍:"今天特供'评估通过庆祝拿铁',店长亲自研发!"
袁腘佐坐在他常去的角落,看着孔清泪在前台和后厨之间穿梭。今天的"泪泪酱"装扮格外精致——蕾丝发箍换成了新款,围裙上别着一个小小的"∞"符号胸针,是袁腘佐从维也纳带回来的礼物。当那杯庆祝特调端上来时,杯底的心形线图案旁边多了一个小小的笑脸。
"所以..."袁腘佐抿了一口咖啡,故意拉长声调,"我们现在是系里官方认证的'数学系情侣'了?"
孔清泪正弯腰整理糖包,闻言差点碰倒奶精瓶:"别...别那么大声..."
"怕什么?"袁腘佐环顾四周,正好对上几桌学生善意的目光,"全世界都知道了。"
确实,从维也纳报告的照片被公开那一刻起,他们的关系就不再是秘密。但奇怪的是,这种透明反而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不用再小心保持距离,不用再担心偶然的肢体接触会引起猜疑,就像解开了另一道无形的束缚。
打烊后,他们一起清点存货。孔清泪踮脚去够顶层货架的咖啡豆时,衬衫下摆微微掀起,露出腰间一片光滑的皮肤——那里曾经盘踞的伤痕如今已完全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袁腘佐从背后环住他的腰,将脸贴在那片温暖的肌肤上,呼吸间满是咖啡豆的醇香。
"跟我住吧。"袁腘佐突然说,声音闷在对方的后背,"正式地。"
孔清泪转过身,鼻尖几乎贴上袁腘佐的:"我们不是已经...?"
"那不一样。"袁腘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不是临时给的那把,而是特意去配的新钥匙,钥匙扣上挂着一个小小的咖啡杯挂饰,"这是我家大门的钥匙。我想让你...成为那里的另一个主人。"
孔清泪的眼睛在储藏室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接过钥匙,从自己钱包里取出钥匙串——上面已经挂着一黑一银两把钥匙。新钥匙被郑重地加入这个小小的集合,三把金属钥匙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其实..."孔清泪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公寓的钥匙...早就给你准备好了。"他从柜台抽屉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是一把崭新的钥匙,钥匙扣形状是半个心形线,"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
袁腘佐接过钥匙,将自己的那串也取出来。两枚心形线钥匙扣完美地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心形,如同他们名字的字母在纸上相遇,如同咖啡与数学在杯底交融,如同伤痕与治愈在时光中和解。
回程的路上,他们十指相扣,影子在路灯下交叠成长长的一条。孔清泪突然停下脚步,仰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小时候妈妈生病,我总对着星星许愿...希望有一天能堂堂正正地活着,能遇见一个爱我全部的人。"他转向袁腘佐,眼中映着星光,"现在我想...那个愿望超额实现了。"
袁腘佐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拥抱住他。远处传来咖啡馆打烊的音乐声,是那首他们都很喜欢的《小星星变奏曲》——曾经在维也纳的星空下,他们共用一副耳机聆听的旋律。如今这旋律有了新的篇章,如同咖啡杯底的函数图像,永远收敛于同一个解。
回到公寓,两串钥匙并排挂在门边的挂钩上——三把钥匙轻轻相碰,发出如同幸福预告的清脆声响,象征着两个世界、三种身份(教授、咖啡师、恋人)的完美融合,奏响着新生活的序曲。
加油加油,完结倒计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评估风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