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势不妙,沈兮君紧急撤退。
陆炳安看着她溜走的身影,并未去拦,只是努力平复着自己心中的躁动。
年后,几人再次踏上了去部队的火车。
唯一不同的是,这趟车上多了一个小虎。
虽然即将要离开从出生以来一直生活的家乡,奔赴完全未知的地方,但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还有他最爱的小姑姑,小虎心中就充满了期待。
正月初七,把小虎送进了育红班,董飞霞和沈兮君一起回单位复工。
新的一年,沈兮君依旧是斗志满满,和明珠一起,实实在在地为大家解决问题,为女性谋福利。
虽然沈兮君有着一腔热血和受到二十一世纪女权主义影响的先进思想,但投入到工作中后,却总是会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很多时候,她想要去最终达成的目的总是会大打折扣,也无法精准地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到位。
更何况,很多人顽固不化的想法,也不是她一朝一夕之间可以改变的。
工作上的不顺少见的让沈兮君有些挫败。
她闭着眼睛靠在陆炳安的肩膀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但周身仍萦绕着几分淡淡的忧郁。
陆炳安偏头看着沈兮君黑亮柔顺的发丝,一下一下轻抚着。
“要不去读书吧。”
一道低沉的声音入耳,沈兮君猛地抬起头来看向陆炳安。
读书!她怎么差点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但陆炳安的本意并非如此,他轻轻地把沈兮君圈在怀里,下巴自然地放到她的发顶上。
“既然你觉得做工作吃力,我们可以去大学里学学别人是怎么做的。有消息说高考可能就快要恢复了。”
沈兮君:“你的意思是让我参加高考?”
陆炳安低头看了一眼沈兮君,伸手掐住了她腮边的软肉,“我的意思是趁着高考还没恢复,赶紧去上工农兵大学。”
闻言,沈兮君摆脱陆炳安的怀抱站了起开,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严肃道,“好啊,陆同志,你这是不相信沈同志的实力吗?”
陆炳安随意地把腿交叠在一起,双臂支在身侧,含笑道:“沈同志,错过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高考就要凭实力见真章了,要是考不上,就真的鸡飞蛋打了。”
陆炳安说的在理,但沈兮君却也有自己的骄傲,“陆同志不用担心,沈同志说她有信心,希望陆同志也能对沈同志充满信心。”
“好,那陆同志就拭目以待。”说着,陆炳安伸手一捞,又把沈兮君箍到了怀里,继续这难得的温存。
陆炳安在听到消息之后就已经托人去找一些高考的资料。
十几年后高考终于重启,所有人都是摸石头过河。
其实陆炳安还是更偏向于让沈兮君通过指标上工农兵大学,但他心里也明白,沈兮君有她自己的坚持。
他早就预料到她的选择,要不然也不会早早为她准备资料。
沈兮君决定要高考之后,还特意去找了明珠。
她们工作上的阻力,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没有学过专门的理论,思想高度也无法通过市面上少有的三言两语而达到拔高。
她们可以在妇联继续工作下去,甚至做得很好,得到所有人的赞美,乃至来自上面的表彰。
但如果仅仅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这和她们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要求是相悖的。
她们期望能够做出跨越式的成绩,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女性权益保障问题的发展。
明珠知道陆炳安的家世很好,现在听沈兮君说有消息要恢复高考,她就明白这个消息是**不离十的。
王明珠回到家一宿没睡,第二天拖着两个大黑眼圈,对沈兮君说:“兮君,我要参加高考。”
她也想在合适的年纪,和沈兮君一起疯一把。
比起一成不变的生活,沈兮君口中描述的未来实在是太诱人了。
她生怕自己没有做这个决定,等日后会后悔终身。
陆炳安找来的复习资料很全,沈兮君当年高考成绩不错,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
但多少年都没有碰过书本了,她现在连回归方程都写不出来。
看着手下的这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沈兮君翻动着,觉得上面的每一个符号都是那么熟悉,但真让她动笔做题,又有些抓瞎。
沈兮君眼神有些微妙,忽然开始想,现在去找陆炳安说她想推荐上大学还来得及吗?
但沈兮君虽然间歇□□躺平,认定了一条路却又要走到黑,她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白天她自己拿着书慢慢啃,从头来一点点像复健一样学习着从前烂熟于心的公式和知识点。
晚上陆炳安帮她查漏补缺,深入浅出地为她讲解不太明了的地方。
毕竟有底子,沈兮君学起这些知识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尤其是记忆丢了,知识点忘了,但理科思维没扔,只要知识点一捡起来,做起题来就有如神助。
比起沈兮君,王明珠就有些惨了。
她是彻头彻尾的文科生,每一门学科都要靠背。
面对数学,沈兮君还能帮她捞一下,给她讲点做题套路。
但面对地理,沈兮君就爱莫能助了。
幸亏明珠上学时就以记性见长,她学不懂,她就背下来。
毫不夸张的说,你随便翻一下教材读一句话,她都能告诉你这句话在教材上的哪一页哪一段。
同年十月,高考恢复的消息正式出了通知。
举国欢呼,高考相关的复习资料更是被疯抢。
这一年,一共有将近六百万考生走进了考场,但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能够考上大学,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由于高考恢复的通知太过仓促,通知下发到高考只给考生留了两个月的时间。
面对如此盛况,沈兮君和明珠只能庆幸自己提前就投入了高考复习。
高考恢复后,她们俩的学习也摆到了明面上。
虽然不明白两人都有了正式工作,为什么还要参加高考,但面对她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家也都是支持的。
妇联里一共就只有沈兮君和王明珠参加了高考。
高考这一天,妇联可以说是倾巢出动,来学校外面看热闹,顺便给她俩加油鼓劲。
复习到后期,沈兮君心里已经有了数,每天只是做两套卷子活跃一下思维,很少再像之前那样不眠不休的学习。
这年头不能像后世一样查到成绩之后再填志愿,而是要先填志愿。
沈兮君上大学就是想要帮助她更好地为女性运动发声,想也不想地就写下了人大社会学。
王明珠更是有学有样。
但为了保底,还是往下面依次填报了几个其他大学的社会学专业,不然真没考上,那这一年就白干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二月份,沈兮君和明珠都如愿收到了她们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薄纸,却承载了她们日以继夜的汗水。
人大在京城,陆炳安一早就通知了陆母,开学时更是向部队请了假,亲自送沈兮君去上学。
两人分隔两地,虽然陆炳安不能陪伴左右,但每天都会写一封信,等着周末一同寄出。
沈兮君偶尔也会觉得社会学的内容有些枯燥,但每当这时看到陆炳安笔下从容的文字,又觉得躁动的心被抚平了。
三年后,沈兮君婉拒了导师让她继续深造的邀请,踏上了返程。
虽然这几年沈兮君和王明珠去上大学了,但她们的编制都还在保留着。
现在她们读完大学,就继续回来妇联工作。
经过了三年的学习,两人对目前的社会和女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董飞霞已经是妇联主任,她对两人也是非常信任,干脆放手让沈兮君和明珠去操刀改革。
改革后的妇联,更能领导女性去保障自己切身的权益,成为女性心中的一个支柱。
在妇联切切实实的帮助和领导下,妇女也在慢慢觉醒,逐渐敢于为自己的利益发声,敢于对社会上的不公说不。
从市妇联到省妇联,再到全国妇联,女性运动逐渐席卷全国。
在女性运动的浪潮下,沈兮君的母校也专门为女性学设立了一个专业类别。
而沈兮君和王明珠的名字,也永远被写在了课本上。
在沈兮君二十八岁这一年,她也终于和陆炳安迈入婚姻的殿堂。
沈兮君二十岁这一年不想结婚,二十四岁大学毕业觉得不适合结婚,而在她小有成就的二十八岁,她觉得是时候了。
毕竟陆炳安嘴上不说,一直默默地支持她的事业,但他今年都三十六了,周围同龄战友的孩子都能扛枪了,他也总归是遗憾的。
但两人其实也只是差一个仪式而已,其他的都没啥差别。
婚前两人就商量好了不要孩子。
毕竟两个人的工作都忙,陆炳安一路从团长升到军长,而沈兮君一生都在为妇女争取权益。
两人单独相处的时间都犹嫌不够,实在没功夫再去爱一个人。
沈父沈母生前还会担心他们不要孩子,老无可依可怎么办。
但他们还是多虑了,虽然两人这一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有对方作彼此的依靠,就永远不会觉得孤单。
而随着时间的变迁,更有千千万万的受益者心存感恩,给他们带来万千的鲜花和掌声,留下最真挚的怀念。
考据党勿究!
考据党勿究!
考据党勿究!
人大的社会学是八十年代才恢复的。
而女性学是06年才被教育部确立作为一个单独的本科专业设立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对照组女配她罢工了(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