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王国的大学中,本科有天文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很多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没有机会在本科阶段进行天文的学习。因此,研究生阶段,有很多跨专业过来学习天文的同学。拉面接触比较多的是天体物理方向的同学,其中跨专业读研的以物理专业为主,也有不少计算机、材料等理科专业,甚至偶尔还有本科是金融、工商管理、历史这样看上去相差很大的专业的同学跨专业来读研究生。
和拉面本科学校的天文系相比,研究所的天文学科方向设置略有不同。在天体物理、天体力学与天体测量之外,研究所还增加了天文技术与方法这个方向。这是因为,除了和大学一样进行天文方向的科学研究,研究所和通常与之紧密联系的天文台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天文装置包括各种望远镜、技术平台、计算设施等的建设和管理。
天文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些装置。也可以说,天文研究以科学装置为基础。因此,在纯科研之外,天文界也有很多人在从事天文装置的相关工作,实际工作内容不单单限于理科,可能包含很多偏工科和技术的内容。对于天文技术与方法这个方向,研一的课程就包括望远镜设计、光学系统等相关课程。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同学,就有一些本科是学工科类的,比如自动化、机械工程等方向。
研究生一年级,拉面同宿舍的女生是小鹿同学。小鹿同学就是跨专业考研过来的,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编程很厉害。小鹿和拉面是一个团组的,导师是团组的首席,也就是星系研究团组的负责人,豹猫老师。
小鹿同学的本科学校没有天文系,也没有天文类的课程,所以并没有系统学过天文。小鹿自学了普通天文学,在入学之前除了科普内容之外,对天文的学习仅限于此。研究所跨专业读研的学生比较多,因此研一的时候为这些同学们专门开设了基础天文学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尽快补齐基础的天文学知识,内容大致对应天文本科的普通天文学的课程,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加入更多的物理和数学内容。
但是,因为研一的时间有限,研究生的其他天文专业课程也已经同时展开。对于本科天文专业的同学,已经有了很多天文基础知识,以及分领域的基本框架和概念,继续学习各领域的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是水到渠成的。而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需要尽力通过一年的时间追上基础课程的进度。此外,在补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同步学习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有的跨专业的同学自学很多,只需要通过基础天文学的课程捋顺整体知识体系和脉络,而更多同学和小鹿一样,几乎从头开始,感到很吃力。
跨专业读研会比较困难,小鹿有这样的心理预期。入学之后,小鹿和豹猫老师沟通了一下,决定研一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课程和补充专业知识,先不参加团组的组会等活动。磨刀不误砍柴工,小鹿是计划直接读博士的,未来也想进行科研工作。把基础打好,小鹿想着,这是最后一个系统学习天文课程的机会了。豹猫老师认可了小鹿的计划,并且让她不要着急。
幸运的是,小鹿和拉面同宿舍,并且脾气相投,相处融洽。有了不明白的问题,小鹿先自己查资料,实在找不到答案,就会问拉面。拉面也乐于帮忙。在解答小鹿的问题的时候,拉面也顺便复习了一些几年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有的时候,和小鹿一起查阅资料,找到答案。有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想明白,再去问讲课的老师。温故而知新,拉面也通过这样的过程受益匪浅。
除了基础天文课程,星系方向的专业课小鹿有时也会遇到问题,主要是因为物理类的基础课的缺乏。好在授课老师经验丰富,在遇到同学们可能不太了解的物理背景的时候会稍作详细讲述。大部分时候,小鹿能够通过查找相关物理教材,顺利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再有问题,小鹿也会和拉面讨论,能够弄明白大部分内容。
对于小鹿而言,更费劲的课程是文献阅读。在课堂上,同学们跟着老师详细学习了范例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课程后半部分,每位同学要找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论文,进行阅读,并完成文献阅读的报告,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结论等等。老师讲范例文章的时候,小鹿觉得不算太难。到了自选论文部分,已经选好导师的同学都和自己的导师联系,请他们推荐几篇和未来科研工作相关的文章,借这个机会顺便精读经典的文章,这样能更快速地进入后面的具体科研工作。
豹猫老师给了小鹿几篇文章。通过文献阅读课的学习,小鹿已经知道,科学论文,都是由大方向大问题开始讨论,逐步进入具体问题,结构相对简单和固定,有一定的套路。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对科学问题和方法都缺乏经验的新手而言,读文章还是有一些困难的。面对这些文章里的专业天文词汇和方法,叠加全英文,小鹿觉得很懵,读不进去。
“拉面,怎么办啊,这篇文章我怎么看不懂,我是不是不适合学天文。”
拉面看看小鹿手里的论文,拿起来读了两段,“是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句话,为什么能这么说?”拉面反复读了几遍,也没有太明白。
“这里有引文,我们来查一查。”拉面指着第一段中间这句话最后引用的几篇文章,打开了电脑,开始搜索。
小鹿把凳子拖过去看着拉面操作,第一篇引文的全文已经出现了。
“我们直接看introduction吧。”拉面提议。小鹿点点头,两个脑袋凑在电脑前,一起读着。
“这个introduction写的清楚。我好像明白一点了。”
“那你就先看这篇文章。”拉面建议到,“看完再看那几篇。”
“这还挺麻烦的,这文章咋不写清楚呢。”小鹿嘟囔,皱着眉头。
“估计是我们背景知识不够,人家做这个方向的人应该能明白。”拉面歪着头说,又看看小鹿,“没事,正常,我刚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一开始还是读中文的文献呢,都太明白。”
“主要是内容不懂。看着很多词都认识,放在文章里就不知道啥意思,感觉读不通。”
拉面点点头,“是的。我之前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虽然有中文文章过渡,一开始也有困难。读了几篇之后,就觉得容易一些了。”
“多看几篇就知道了。一开始都是困难的,有不明白的地方,查这段话引用的文献,总有一些introduction写的特别好的文章,看了能明白很多其中的来龙去脉。”拉面继续说到。
“而且我发现,先读一下,读不懂就放一放,看看别的文章。过几天再去读之前那篇,就会发现有的地方可以读懂了。每读一遍都会明白更多。”
小鹿想了想:“那要花多少时间啊,每篇文章都这么读才能懂。”
拉面也在琢磨,“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快吧。我读文章也还不多。不过我感觉比最开始要容易一些了。”
“会不会因为你本科就学的天文,有基础?”小鹿还是有些担心。
“我们虽然上的课多一些,本科上课的内容大多是些知识性的介绍,和这些科研文章的内容也不是一回事啊。也许有些帮助吧,但是你看,我也在头疼我导师给的这几篇文章呢。”拉面给小鹿看看自己手里的文章,上面写写划划了好多地方,还有很多问号。
“没事,小鹿,咱们不要怕它。尤其是老师给我们推荐的文章,都是挑选过的,肯定能读懂的,就是花些时间的事。”
拉面又接着说到,“不过,我之前也遇到过,老师给的三篇研究同一个问题的文章有一篇很难读。师兄师姐告诉我,有的文章写的就是不清楚。实在需要读这样的文章的话,跳过读不懂的部分,或者先放放,看看其他相关文章,回头再来看看。或者,就看需要用到的具体的方法和结论就好了。”
“咱们一起加油,小鹿。”拉面握起了拳头,对着小鹿笑着挥了挥。
“好呢,一起加油,拉面。”小鹿打开自己的电脑,搜索引文,继续读文章。
拉面和小鹿互帮互助。起初,更多的是拉面给小鹿讲天文和物理。之后,小鹿常常会教拉面编程技巧。有一次,拉面的研究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很多循环,拉面写的程序非常慢,小鹿知道一个算法技巧,帮助拉面大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速度。在研究生的几年时间里,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中,拉面和小鹿一直互相陪伴,互相鼓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