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灵的嘴角全程保持在合适的弧度。
目光也控制得得当,既不会完全背对对方显得失礼,又恰好能避开所有可能交汇的目光。每当他的身影即将进入视野,她就会微微偏头,假装被舞台另一侧的提问吸引。除了那个他帮忙解围的问题外,两人再无互动,站在台上,宛若陌生人。
“孟老师,能分享一下您对片中这段跨越十年的爱情的理解吗?”
孟海灵感到身旁的徐羽泽微微前倾,那是他准备接话的前兆。她抢先一步举起话筒:“我记得拍摄时导演说过一句话。”她的声音温和得像一片羽毛落在紧绷的弦上,“时间不是爱情的敌人,而是最好的见证者。”
她的回答引来一阵赞叹的掌声。孟海灵借着整理耳机的动作,将脸转向另一侧。
“那么两位最难忘的对手戏是哪场呢?”主持人抛出了下一个问题。
孟海灵有意避开与徐羽泽相关的场景,转而谈起与配角的戏份。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话筒,语速比平时快了几分:“其实咖啡厅那场戏让我印象很深…”
站在一旁的徐羽泽则保持着完美的倾听姿态,只是眼底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波动。
当记者追问“两位在片场有什么趣事可以分享”时,两人同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最终徐羽泽率先开口:“海灵总是能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语调是他一贯的风格,尾音却比平时高了半个调,“搞得我这个前辈压力很大啊。”他转动着左手无名指的戒圈,这习惯让孟海灵心脏骤缩,尽管那只是造型师搭配的普通配饰。
他的玩笑引发全场笑声,却巧妙地避开了真正的互动。孟海灵配合地抿嘴笑了笑,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别处。
结束后,孟海灵直接上了保姆车,温情已早早等待着她,见她上车,将一旁的水杯递给她,忍不住问:“你和徐羽泽避嫌避得是不是太明显了点?”
孟海灵忙着灌了一口水,声音含糊不清:“有吗?”
“都上热搜了。”
果不其然,打开热搜文娱榜映,热搜词条映入眼帘
#孟海灵徐羽泽不熟#
#孟海灵徐羽泽避嫌#
#春迟路演#
她点开词条,某知名营销号的九宫格分析图赫然在目:【两位站位始终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七次视线回避、三次同步转身……并配文是教科书级营业式微笑,建议内娱艺人全文背诵】
【be like:不熟,勿cue】
【唯一一次合体宣传也要避嫌么[委屈]】
【话说他们一没结婚,二没恋爱,三没要炒的CP,有什么嫌好避的呢】
【强扭的瓜最甜,这种纯恨风味就对了】
孟海灵:“……”
她有回忆了下自己刚刚的举动,
好像是有些刻意。
但……
毕竟是前男友,
刻意回避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孟海灵安慰自己,算了,这就是正常同事之间的距离,很正常。
与此同时,另一辆黑色商务车里。
“她到底什么意思?”徐羽泽抬起头,头发被他抓乱了,乱糟糟地支棱着,像只被雨淋湿的大型犬。
他把脱下的外套抱在怀里,洗衣液的香气早已褪尽,却奇迹般保留着一丝橙花的甜腻,是她惯用香水的后调。“台上连余光都不分给我,现在又发这种让人误会的照片。”
手机页面上是孟海灵刚刚发的微博,其中有两张台下照片都有徐羽泽一边身体出镜。
李博转动方向盘避开一个急弯:“人家只是例行宣传,那是你一条胳膊不小心入镜。话说…”他瞥了眼后视镜,“你那微信加回来了么?”
徐羽泽声音里藏不住的沮丧:“没有。”
李博叹气:“哎,追回女孩子的第一步,还是先加个联系方式吧。”
徐羽泽:“……”
***
夜幕降临,孟海灵站在落地窗前,赤脚踩在羊毛毯上,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
通讯录静静躺着一条好友申请。
窗外,对面大楼的巨幅广告牌正在更换。
徐羽泽代言的香水广告缓缓升起,他深邃的眉眼在霓虹中若隐若现。
孟海灵拉上窗帘的瞬间,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又重新发送了一条好友申请。
徐羽泽:【听说城南开了家炒年糕店,要一起去试试吗?】
最终孟海灵通过了好友申请。
光标在回复框闪烁了很久,跳出一个简短的“好”。
***
两个人第一次加微信还是在剧本围读,春寒料峭的时候。
那天早晨孟海灵没来得及吃早饭,准备在便利店对付一下。她买了一份三明治,一份关东煮。
她没化妆,戴着帽子眼镜,将整张脸遮去大半,趁着没人认出她,大快朵颐。
一个人轻轻地坐到她旁边,用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见的音量叫了一声:“孟老师。”
孟海灵受惊转过头,以为自己要被认出来飞快逃跑。这人同样带着棒球帽和口罩,只露出一双弯弯笑眼。
孟海灵还是有些尴尬:“好巧。。徐老师。你也是来吃早餐的吗。”
她低头正好看到徐羽泽面前也放着一份关东煮,笑了笑,若无其事地转过头。
徐羽泽很快就消灭了面前的食物,在孟海灵离开之前提出要加个微信。
孟海灵反应迅速,可才拿出手机,对方的二维码已经拿到了她的面前:“你扫我。”
“好。”
点击发送好友申请。
“我是孟海灵。”
初春时节,倒春寒说到就到,孟海灵走出便利店门口,戴上口罩,瞥见微信页面,徐羽泽已经通过了她的好友申请。
剧本围读的地点定在京市一家咖啡馆的包间。孟海灵上学期间一直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孩子,工作之后也是。她提前半小时到达,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包里拿出已经做满标记的剧本。她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了每一场戏的情感变化,为角色写了详细的人物小传。
“这么认真?”
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孟海灵抬头,看到傅羽泽站在桌前,手里只拿着一本看起来崭新的剧本。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轮廓。
“提前准备是我的习惯。”孟海灵合上笔记本,礼貌回应。
傅羽泽拉开旁边椅子坐下,随意地翻着自己的剧本:“我更喜欢第一次阅读时的新鲜感,就像角色真的在对我说话一样。”
“那排练时怎么办?”孟海灵忍不住问。
“跟着感觉走。”他耸耸肩,“每个瞬间的真实反应才是最珍贵的。”
孟海灵皱起眉头。
在她的表演体系里,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都应该经过精心设计。
她忍不住反驳:“但电影不是一次性艺术,我们需要对每个细节负责。”
“负责不等于控制,”傅羽泽的眼睛直视着她,“有时候太过控制反而会扼杀真实的情感流动。”
当时还开着暖气,孟海灵有些口干舌燥,端起面前的水杯,回避他的视线。
围读开始后,孟海灵严格按照自己的笔记诠释角色,每一句台词都精准到位。
而傅羽泽则沉浸在阅读的新鲜体验中,时而停顿思考,时而突然改变语调,平淡的对白焕因此发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停一下,”辛易突然打断,“傅羽泽,第三场你和孟海灵相遇的那段,为什么改变了原定的语气?”
傅羽泽挠了挠头:“就是感觉角色当时应该更困惑一些,毕竟他突然在雨中遇到一个陌生女子,还被她错认成别人…”
“剧本写的是平静接受。”孟海灵指出。
“剧本是死的,表演是活的。”傅羽泽反驳。
眼看争论又要开始。
赵导却笑了:“有意思,你们俩的碰撞正是我想要的。《春迟》讲的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如何互相影响、互相改变。”她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看来选角没错。”
孟海灵低头假装整理笔记,心跳却莫名加速。
她偷偷瞥了傅羽泽一眼,发现他正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赶紧移开视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