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在往李渊处赶路,李渊也很快转醒。
李渊醒了后,比起思考那梦中的求助,第一反应和儿子一样,先是觉得遗憾,若是幼年的始皇有龙角若隐若现,那么他已经成了人皇,岂不是更应该有龙角,但他仔仔细细摸了遍额头,只隐隐摸到头骨两侧的微凸。
或许这也是龙角?
老龙的龙角能够自动收缩回去,变为常人模样,也很合理吧。
还是他李渊略胜一筹啊。
尹德妃本已做了最坏的打算,想着李渊若是因为饮酒作乐而出事,那唯有太子李建成或可救她一救。
万万没想到,李渊晕了一瞬,就像没事人一样醒了过来,这倒是显得她急急叫太子的行为略显刻意。
尹德妃本因李渊清醒而松的口气又是一紧,她这次表现得太明显,怕不是要被发现她和太子的合作了。
但苏醒过来的李渊可没心思考虑这些,先是仔仔细细摸了遍额头,然后又急切叫周围的人纷纷退下,他要好好研究一下这新的神谕。
尹德妃期期艾艾:
“圣人突然睡着,妾有些担心,已喊了太子过来……”
虽然不知道李渊突然晕了又醒是什么病,但老男人嘛,总是不喜欢被人说身体不好,所以她也只是委婉地说成睡着。
“你不必管,太子来了就让他来见我。你退下吧。”
李世民是差不多的时间醒来,但不像李建成那样有尹德妃传递消息,离得也远,因此醒了后先去书房奋笔疾书,默写下神谕中的话,然后开始分析。
对于龙角,他也眼馋,但作为被神谕证实的可与秦皇比肩的千古一帝,他摸了遍额头又照了遍镜子后,倒是没那么遗憾——他选择性忽略了千古一帝中的汉武,怎么说呢,汉武当然很好啦,但他心中的汉室千古一帝,明明是文皇帝嘛。对于汉武,他更眼馋的是对方开出来的帝国双璧。
在李世民分析神谕中的大量信息时,李渊突然晕倒→尹德妃封锁消息→尹德妃叫太子前去→李渊已醒,这一系列消息,也终于被传到了李世民耳边。
还是那么消息灵通,李建成你拿什么赢?
他不用猜也知道,这父子俩也得到神谕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起分析,李世民身为武德六年的秦王?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本就有临时入宫的令牌,迅速赶去。
李秀戎是头一次收到神谕,受到的惊吓远比父亲和两个兄弟多。
她从梦中惊醒,恍然觉得是一场幻梦,但正如之前的投放答案一样,投放问题同样会有光幕将问题的文字投射在特定人物眼前。
在她睁眼闭眼睁眼闭眼又几次后,终于确定,这不是梦。
确定了不是梦,她就开始踌躇了,要告诉父亲吗?
应该告诉的,但身为还掌握部分兵卒的女儿,虽然无缘大位,但已经让父亲觉得不合规矩,她又得了如此机缘,岂不是更被忌惮。
好在她抓住了那句“初唐诸位”,既然是诸位,肯定不止她一个,她想,自己能有此机缘,父亲和兄弟应该也有,那她不说应该也没事。
而且父女一体,她若是知道了对大唐不利的未来之事,肯定也会想办法提醒耶耶的,她毕竟是大唐的公主。
李秀戎这么说服了自己,就迅速投入了对那个梦境的研究。
那些有幸成为李妙真选择对象的大臣们,到底是经历过腥风血雨,虽然不像李家父子那么镇定,也不如李秀戎那么快想明白,在要不要告诉圣人之间左右摇摆,但还是很快在脸上架起了伪装,心也冷静了下来——
告不告诉圣人另说,反正今天是不能告诉了,各坊的坊门都大关了,这时候闹着要进宫,很容易引发动荡。
像裴寂几个世家出身的,想的还更美点,秦皇得了仙缘,成了秦皇;那他得了仙缘,岂不是也有点造化在身上?
在这样的各有心思中,长安城内的几个重臣一夜未睡。
李妙真也没想到,她随便从前世看过的玄幻网文上拼拼凑凑的设定会被这些人如此认真地研究。
比如,九霄云外到底是哪九霄,云外又是何处?仙人居于云外之界吗?
比如,天机缝隙,这缝隙在何处?能否攀缘而上,直达仙界?
再比如,那九九八十一难,分明是《定唐传》的设定。
这就是困扰李家父子三人最久的地方的,尤其是李建成,被父亲和弟弟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在期待他能说出点什么。
你的女儿,你的女儿写的故事,你总是知道点什么吧?
但李建成能说出点什么?
他选择祸水东引,“或许是玄元观观主冥冥之中参悟了什么天机,正好教给了我那一双小儿女,呵呵,不然把观主叫来问问?”
事涉仙缘,李渊才不愿意被人知道呢,神谕都说了,可以透露一二未来之事,这种大机缘,李玄道就是再怎么方外之人,恐怕也会心动吧。
李建成又建议:“若说仙缘,二弟才是真正的得天独厚嘛,我那女儿可能只是冥冥之中有所感悟,而二弟可是被神灵认定的千古一帝。秦皇嬴政有真龙之气,得仙人护持度难,二弟说不得也是如此。
世民,你可知道这九九八十一难何解?”
何解,李世民腹诽,我若说第一难是玄武门事变,你会不会气死?
当然,这不是神谕透露的,这是他自己想的。
那么巧,嬴政回秦国面临储位不稳第一难,仙人就立刻护持。
而他得神谕预警玄武门事变,也算是被仙人护持嘛,护持他的名声,那这肯定是他的第一难了。
李渊面色不太好,呵斥两个儿子,让他们别吵了,继续分析。
当然,分析是分析,父子三个也在互相防备着,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答题光幕答得越好,得到的机缘也越多,亲父子也得明算账。
第二天的朝会,君臣几个都顶着大大的黑眼圈,听那些朝堂大事,也多少有点心不在焉。
好在今年风雨皆顺,平叛军的队伍也因为想深入突厥搞事而缓步进行,军政大事都没什么可讨论的,很快就散了。
裴寂、杨恭仁、唐俭都是世家出身,私心多了点,很默契地没有选择告诉李渊神谕的事,更不会告诉彼此这件事,又很有默契去各自的衙门打了个卡,然后找了个借口回家答题。
李孝恭是宗室,又掌兵,为了点不确定用处有多大的仙缘惹帝王忌惮不值得,乖乖去报备。
去找李渊开小会的路上,还碰上了目前的直系下属李靖,二人互相猜了猜密,得了,原来都是有仙缘人士啊。
这仙缘,怎么有点大批发的意思?
李靖不觉得自己是朝堂最重要的臣子,如今得知李孝恭也有,想也知道,肯定也有别人得了这仙缘。
像那裴某,杨某,唐某……他们难道没有?
他可不信。
李渊的心里也转过了这几个人的名字,帝王本就爱猜忌嘛,又有两个李姓武将做了乖乖牌,不乖的就更惹他忌惮了。
世家哈。
而李建成下了早朝,也要去审问家里不乖的那个。
没错,就是你,李妙真。
李妙真用了重复设定,当然有偷懒的成分,但也有试探的意思。
她本来觉得,用马甲在背后搞事,有种扮猪吃老虎的爽感,还有种师姐超强却过分稳健的感觉。
没错,即使身处异世,她依然是网文热梗的爱好者。
但是,扮猪吃老虎,很有可能还没吃老虎,就被人当猪吃了。
她此时如果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还能扮猪吃老虎,玩一玩高筑墙缓称王之类的。
但在圣人脚下,身份又是双重尴尬,未来废太子的孩子,又是女儿,一味表现得没有底气,反而更容易被人轻视。
在政治上,先被虐再打脸反而没有明刀明枪亮明后台更管用。
这可是李妙真的血泪教训啊。
所以她留了个活扣,既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又能让李渊他们掂量着点,大家都是有仙缘人士,我还得了你们没得到的信息,你们也不知道我有什么后手吧?
当然,这种试探,是建立在李家父子几个的道德底线虽然不高,但还没到跌破下线的程度。
更何况,武川镇出身的孩子,要脸,也要名声,总不至于为了这事怎么对付她吧。
而且如果李家父子那边对她也有仙缘一事表现得忌惮,她也能从不玄幻的角度解释清这个巧合。
九为阳数之极。八十一是极数之极,代表至极、完备,这种象征在皇宫可太常见了,就不能是她《易经》学得好吗?
但她也没想到李建成这么急着找她——不是,你不应该先回答了问题吗?未来之事你是真的不好奇?
“坐。”
李妙真坐下了。
这种故意用冷淡语气搞人心态的心理压迫法,她在学校里见多了,有什么可怕的?李妙真很坦然。
她在心里默默回顾自己制定好的回复模板,好几种,足以应对对方所有提问了。
“《定唐传》一事,你知道我为何一直不找你谈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没错,就是你,李妙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