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此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人工种植了,再过几代,甚至会成为贡品之一,毕竟甜味,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追求嘛。
因此,哪怕李建成不知道甘蔗是什么,一听说可以制糖,也坐直了身子。
糖啊。
此时的糖主要是饴糖、红糖、石蜜。除饴糖由米麦制成,别的其实已经开始利用甘蔗了,但是,因为制作工艺还很原始,味道和口感都粗糙,基本上不在贵族的食用菜单上,还是在甘蔗产地更为常见。比如,武德五年的岁末李渊要主持祭祀祖先和神明,用的还是饴糖。
此外,常见的贵族们餐桌上的甜味来源,还有蜂蜜。但蜂蜜不适合高温烹饪,而此时的人还是挺喜欢在菜里加甜味的,也有炫富功能,所以糖的地位还是很重要。
没有人会拒绝糖,即使是日常饮食已经不缺糖的李建成,也知道糖的重要性和价值。
原本对于找茶树不是很积极的他,此时也被调动了起来。他当着李妙真的面就叫了几个人过来,都是年少时李渊分给他的家仆或者他们的后代,跟随李建成多年,也曾上过战场。
这些人,有的李妙真见过,有的没见过,而李建成也很大方,直言这些人就给她用了,有什么需求,直接和他们说就可以。
这些人的忠心程度毋庸置疑,当然,那是对李建成或者说魏王全府的,而不是对李妙真。不过,李建成既然说这是给她用的,那就证明,她能使唤得动他们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信任他们。
说实在的,在李妙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得神眷顾的形象之后,李建成虽然对她多了几分重视,但基本是口头上说说,真的给她得用的人力资源还是头一遭呢。
当然,李妙真对李建成给的人会重用,但也不会完全撒手不管。
因此在来找李建成之前,她已经问乳母安媪要了她的两个儿子,即长勤和长顺。
这才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人,毕竟,在李妙真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庄子后,郑观音已经把她娘家、夫家和她自家的几十号人口都划给了李妙真。
等李妙真大一点,他们的身契也给了她。这些人已经为李妙真名下的庄子和封地干了好几年活,可以说是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李妙真。
而找甘蔗这件事,风险性相对不会很高,若是做成了功劳也大,再加上安媪家已经长成的两个儿子文化水平不怎么样,身体素质却很好,去做这件事,的确是比较合适的。
而李建成给的这些人,李妙真肯定不可能让他们次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奔波,更不愿意让他们掌握了这条商路,那最好是先让他们带着安媪的儿子跑一两趟,等他们学会了,就可以放心让自己人组织这件事了。
有点过河拆迁,但,其实对李建成给的这些人来说,也不亏,她准备了很多方案,总会给可用的人找个合适的去处的。
等李妙真从李建成处回去,安媪也带着长勤长顺过来了。
不同于阿桃这个贴身侍女,李妙真对于安媪的这两个儿子就很生疏的。但到底是喝过同一个人的母乳,而且此时的这种关系虽然有主仆之别,亲近和信任也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李妙真对他们交代了更多东西,很多都是她从系统论坛里找网友搜集的信息,还包括未来科研工作者对此时的剑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推测,以及当地的一些植物分类。
李妙真并没有给他们写下来,而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背下来,在出发前的这段日子尽快完全记住。
不管怎么说,在此时的官府都还没有整理出如此详细的信息之前,她还是不想表现得太特别的。
因此,连李建成给的那几个人,她都没有告诉。当然,等他们从剑南一带回来,这些人肯定能发现一些特别之处,但没有落在纸面上,问题就不大,而且他们发现了也只是会和李建成禀告。那又如何呢,李建成会给她找好借口的,无外乎是仙人透露。
在李妙真忙忙碌碌安排上百号人出发去南方的时候,突然得知消息,李孝恭间被李渊任命为平定江淮地区叛乱的元帅,李靖被任命为副元帅,即将率兵讨伐杜伏威部将辅公祏。
她之前已经在系统里保存的史料中看过这段记载,这次平叛很顺利,基本是到了明年三月左右,战事就平定了,被割据在外的江淮地区也将纳入大唐的版图。
如果不是李建成如今身份敏感,她还有点想让手下的人跟着蹭蹭军功啥的,不说能杀几个叛军了,就她手上的山川河流分布图,当地可药用、可食用、可用作毒物的植物等,完全能给战事带来很多帮助。
但此时却不行了,插手军务会戳了李世民肺管子的。而且,以李孝恭和李靖在贞观年间的待遇,这俩心里应该是向着李世民的。
她有点可惜,但又很想做些什么,不说能得多少好处,能减少伤亡也行啊,她毕竟是受百姓供养的食利阶级。
唔......或许可以利用系统做些什么。
于是,当天夜里,李妙真就单独给李孝恭、李靖,以及李渊投放了一条神谕,主要内容就是她收集的那些信息,还有一些简易包扎、消毒等措施。考虑到此时是夏天,南方蚊虫多,更容易爆发传染病,李妙真还从后世的医书上抄了几个药材可在当地取得的方子。
之所以加上李渊,是她觉得以李孝恭、李靖的谨慎作风,即使单独给他们投放,他们肯定也会禀告圣人。而李渊,即使被禀告了全部内容,也难保不会怀疑两个将军得到的神眷更多,到时候再来个君臣相疑,那就不好了。
等投放过去后,这三人纷纷感激涕零地表达感激,和赞美,就差写篇青词烧了去了。
然后李妙真就又换了“世宗”的马甲,在下面补充了一些作为“仙人”的李妙真特意没写的内容。
[某于江淮一地山川地理略有探究,特将所知绘制成图、陈说于诸位将军。惟愿于平叛江淮之际稍尽绵薄,助大军知地利、避险阻,早日荡平逆寇,少折损些兵卒性命。]
正觉得大唐得天受命的李渊看到了“世宗”的出现,眼神一凝,他们排查了半天也没猜出来这世宗到底是谁,又怕动作太大惹得仙人不满,也就暂时搁置了。
如今看来,这世宗竟然对江淮一带有所了解,那是曾在江淮居住?或是对山川地理感兴趣?这倒是一个探查的方向。
不过看他此时出面提供信息,可见对李唐江山也是很忠心的,想必即使不是他的子孙后代,也能好好祭祀宗庙吧,总不至于让他李渊后祭无人。
而李孝恭和李靖心情就很复杂了,感谢吗,肯定的,这毕竟是涉及他们的性命,和他们的军功。但也太奇特了吧,这世上还有哪个朝代的臣子会像他们这样,已经提前知道了下任皇帝和下下任皇帝的身份?哪个都不能得罪,还不能让现任皇帝猜忌他们要下注,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大军的粮草筹备和军械筹备到底是更慢些,因此,在大军出发之前,李妙真派去剑南道的人手已经出发了,因为全城的注意力都被当下的大军吸引,也没什么人关注这一百来号人去做什么。
李世民倒是注意到了,但也没多打听,还是那句话,一百来号人放出去,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倒是扔到太极宫里,能引发一场混乱。
说起引发太极宫混乱,李渊终于迟迟地下了给李元吉的处罚,妻儿未受牵连,仍然居住于齐王府,不过爵位由李元吉长子继承,就变成了郡王。
李元吉被贬为庶人,幽居于齐王名下的一处庄子里。这个结果,比历史上的李元吉的下场可好了太多了,因此李建成对于利用了这个弟弟一把的事也没什么愧疚的,他虽然失去了自由,可获得了长寿啊。
李建成还去见了他一趟,这小子,也不知是自暴自弃还是怎么,竟然把自己吃胖了那么多。原本就像胡人那样粗犷,如今更是......
李元吉见了李建成,哈哈直笑,说起话来也无所顾忌:“大兄,我之今日,汝之明日。你真觉得对李世民摇尾乞怜就能让他放你一马吗?皇位之争,向来如此!”
李建成不能说没有一点担忧,但总觉得不会比那个玄武门事变的结果更差了吧。
而且他有女儿啊,李妙真获得的未来信息里,可没提到李世民对他们家紧追不放。而且这一世的李妙真不会再嫁入郑家,不会再难产而亡,又有仙人眷顾,他们家只会越来越好的。
又何必因李元吉的挑拨而心烦意乱呢。
想到了这点,李建成面对李元吉就更从容了。若无其事地表明了对兄弟的手足之情,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是假的,但圣人相信就可以。
......
长勤等人赶路并不紧急,但有魏王府的手信,到达各处都没有被为难,一路畅通,到了剑南一带。
剑南一带更湿润,热度倒是还好,倒是植物动物等,颇与长安不同,尤其是植物。看到沿路有那么多没见过的植物,长勤对于找到甘蔗多了不少信心。
他们到了此处,就先向当地地方长官投了拜贴。
要论身份,一地父母官比魏王府门下连个官身都没有的贴身侍从高太多了,这么大的身份差距,别说求见,拜贴都递不进去。
但是,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作为长期孤悬在外的江你那一带的官员,当地的少数民族比较多,周边地区还时不时出几个叛军,他们若是想保住身家性命,还是很需要和中央保持密切联系的。
即使,李建成不再是太子这个消息,终于千里迢迢地传到了剑南道一带,但对比被贬为庶民的原齐王,很明显李建成是没犯错的,而且他得到的消息是替秦王受伤影响了身体。
就挺倒霉的,也挺幸运的,替秦王受伤,日后肯定会被好好供着了。
因此,对方很快就和长勤一行人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去剑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