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历史直播从太宗开始 > 第3章 我凭本事当太宗

第3章 我凭本事当太宗

【吕后的时代结束了,伴随着吕氏一族的鲜血和少帝的陨落,大汉的权柄暂时空悬。那么,接下来,是谁扛起了这面旗帜,开启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序幕呢?】

天幕之上,神女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思绪从诸吕的腥风血雨中拉了回来。

【没错,就是我们本期的主角,汉太宗,代王刘恒!大家可能对他的谥号更熟悉,汉文帝!】

公元前197年,汉朝,宫中一处偏僻安静的殿宇。

薄姬正牵着年方七岁的儿子刘恒的手,在庭院中教导他认字。天幕的出现和那震耳欲聋的讲述,同样传入了这处偏殿。当“汉太宗”、“代王刘恒”这几个字清晰地传入耳中时,薄姬浑身一颤,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掉在地上。

她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薄姬下意识地将尚且懵懂的儿子紧紧搂在怀里,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来自天际的、令人心悸的预言。她惊恐地望望天空,又低头看看怀中仰着小脸、带着几分不解望着自己的儿子。

恒儿才七岁,连封地都还未得,仅仅是个住在宫中的皇子……这“太宗”的称谓和“第五位皇帝”的预言,简直如同冰水浇头,让她通体生寒。

她们母子在宫中毫无根基,她本人也不得宠,唯一的指望就是儿子能平安长大,得一封地安稳度日。这突如其来的“皇位”预言,在她看来,绝非福缘,而是足以将她们母子碾碎成齑粉的滔天巨浪!

年幼的刘恒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剧烈的恐惧和不安,他伸出小手,轻轻抓住母亲的衣角,小声唤道:“母亲……”

未央宫内,气氛同样诡异。

听到熟悉的名字,刘邦先是愕然,随即化为锐利的审视。他目光看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对几乎被他遗忘的母子。

“恒儿?薄姬生的那个孩子……今年是七岁了吧?”他捻着胡须,眼神闪烁,“还未封王……竟然是未来的太宗皇帝,若是……

刘邦这边神色的变动,自然也被坐在一旁的吕雉看在眼里。她眉眼微垂,并不慌张,就算是汉太宗又如何,刘恒现在年纪很小不是吗?别人能扶持他做皇帝,难道她就不能吗?

【和后面各位实打实凭本事上位的太宗不同,刘恒的上位更多是凭借着运气,但凭运气坐上皇位,坐稳皇位那可就是实打实靠着刘恒的本事了。】

【经历过血腥政变,从吕后阴影下杀出一条血路的功臣集团彼时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背景简单,性格温和,要是能做个只能盖章的傀儡那就最好不过了。

齐王刘襄,母家凶悍,立他当皇帝,没准会迎来下一个吕氏,pass!

淮南王刘长,虽然年纪小好控制,但母家也不是善茬,同样pass!

最后大臣们左看右看,代王刘恒就很不错嘛,既是刘邦现存于世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脾气看着似乎也挺好,薄家势力也不强,很好,就你了,于是暗中派人去代地召刘恒来京城。结果这一挑,嘿,就挑中了汉文帝这个黑芝麻汤圆。】

画面一转,出现了代王刘恒那看似温良的面容。

听到这话,吕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既是嘲讽功臣们的有眼无珠,也是嘲讽命运的无常,没想到,最终,这大汉江山,竟落入了薄姬之子的手中。

刘邦也有些不快,看来除了诸侯王、某些心大的臣子也需要整治一番啊,什么时候也轮到他们对皇帝挑挑拣拣了,傀儡天子,呵......

【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彼时的刘恒是什么反应呢?是像大臣们脑补的那样欣喜若狂,对他们感激不尽吗?】

汉文帝以后的各个朝代,凡是知道刘恒即位过程的人都难免露出笑容,有些甚至笑出声来——如果刘恒真的目光那么浅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把他视为唐太宗出现以前的明君模板了,更不可能在庙号含金量奇高的西汉拿到太宗庙号了!

【刘恒的反应很简单,怀疑。毕竟他只是一个偏远地方的藩王,在诸吕之乱中也没出什么力,怎么突然就轮到他当皇帝了,人出力最大的齐王还活着喘气呢?天上是会掉馅饼,但被馅饼砸死的那也是大有人在!】

【于是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

天幕的画面切换到了代国王宫。夜色深沉,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凝重无比的面孔。

【刘恒与臣子们商讨,大臣们主要分为两派。

以郎中令张武为首的一派认为此事有诈,朝廷里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的人,多谋诈,此其真情,实未可知。

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打着接去做皇帝的幌子想要斩草除根,为真正的候选者开路,张武劝说刘恒称病勿往,静观其变,勿忘韩信、彭越的前车之鉴。

功高如韩信、彭越,尚且免不了兔死狗烹,他们代国这点力量,在那些开国元勋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而以中尉宋昌为首的一派则认为汉初施德政于民,刘氏得民心,江山稳固,刘恒贤圣仁孝,闻于天下,为帝乃是天命所归,不必有所顾忌。】

而刘恒的想法呢?

【刘恒表示两派说的都有道理,所以他卜了一卦,卦象大吉,当为天子,刘恒这才下定决心。】

【即使做好了决定前往京城,但刘恒毕竟还是那个谨慎的刘恒,先派舅舅薄昭前往京城会见绛侯周勃,确定无疑后这才带着宋昌、张武等人奔赴长安,即使到了长安附近刘恒也没有放下警惕,而是先停下来派宋昌入京查探,确定群臣都在渭桥上迎接自己,这才稍微安心,继续前行。】

【而到了渭桥,本来群臣拜谒称臣,刘恒亦下车答礼,结果就在这时,又出了岔子,不知道是要私下交底,还是与刘恒示好,亦或是先来个下马威?

总之太尉周勃抢步上前,低声道:“愿请间言。”意思是希望能屏退众人,单独汇报一些机密。】

嗯?主播就纳闷了,你拿着天子玺符不立刻献上,有什么悄悄话比这更重要?

【就在这关键时刻,刘恒身边的宋昌再次展现了其敏锐和忠诚。他立刻朗声道:“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如果太尉要说的是公事,就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代王秉承天下为公,没有私事可避人!这一下,将周勃可能的私下交易或威慑,直接摊开在了阳光之下。周勃碰了个软钉子,顿时有些尴尬,也不敢再坚持——毕竟此时名义上刘恒已是君,他只好跪下,将天子玺符奉上。】

【这传国玉玺和兵符,象征着最高的权力。然而,刘恒并没有立刻接受,他依照礼制,推辞道:“到了代国驻京的官邸再商议。”

这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极其高明和谨慎的政治姿态。他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巨大权力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藩王的身份和礼节,避免了在情况未完全明朗前就贸然以皇帝自居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份冷静与克制,让汉初观看天幕的刘邦不禁暗自点头,从这一路上不见血的交锋来看,刘恒就不是能随便被人拿捏,牵着鼻子走的人。

刘邦忍不住抚掌大笑起来:“哈哈哈!周勃、陈平那几个老小子,这次可是看走眼咯!没想到乃公这个不起眼的四子,竟有这等本事!”笑声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连带着对那个他以前从未在意过的四子也升起浓厚的兴趣。

吕雉哼了一声,没搭理刘邦,和你有什么关系,怕是刘邦生前都没见过几次刘恒,要不是天幕,儿子长什么样恐怕都不清楚,还不是人薄姬教养的好。她对薄姬也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是个很低调的女子,刘恒怕都是随了她。

【刘恒的这一系列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严谨。】

天幕上,神女的声音带着赞赏,继续说道:

【从最初的怀疑、占卜、派人探查,到后来的缓慢行进、多次停驻派人打探,再到渭桥拒绝周勃的私聊,以及推迟接受玉玺,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这充分展现了他绝非一个懵懂无知的“软柿子”,而是一个拥有极强自制力、判断力和政治智慧的人。刘恒清楚地知道,眼下还远远不到放松的时候,绝不能放松警惕。】

【车驾到了代国在长安的官邸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等重臣再次率领百官前来,上书劝进。这一次,刘恒没有再推辞。】

【他深知,过度的谦逊在此时可能就是愚蠢,甚至会让人怀疑他的诚意和能力。在经过“西向坐”(宾位,表示谦让)三次,“南向坐”(主位,皇帝之位)两次的象征性推让礼仪之后,刘恒最终在代邸接受了玉玺符节,即皇帝位。】

当夜,他入住未央宫,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成为大汉王朝新的天子。

然而,他即位后干的第一件真正具有实质意义、也最能体现他政治手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夜拜宋昌!】

天幕上打出四个大字,并配上了动画:深夜的未央宫中,烛火通明,刚刚即位的刘恒,面容肃穆,郑重其事地颁布了他作为皇帝的第一道指令——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同时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殿警卫。

看清楚了吗?

神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南北军和宫廷警卫,在登基的第一时间,就被刘恒牢牢掌握在了自己从代国带来的绝对心腹手中!

这一步,堪称神来之笔,是权力平稳过渡的关键!瞬间就让那些以为他是“软柿子”,准备继续掌控朝局的功臣们清醒了过来!

南北军有多重要,在汉武帝改变未央、长乐两宫防卫体系使其职能弱化之前,谁掌握了南北军就意味着绝对的优势,诸吕时要不是周勃从吕禄手中骗走了北军,吕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一败涂地。

【随后刘恒先是下诏感谢诸吕之乱的功臣,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是大赦天下,宣告自己的存在。之后进行一系列人员调动,封赏大臣,进行加恩拉拢。】

在刘恒之前,从来没有人知道一个被朝臣选出当皇帝的藩王应该怎样做才能在不落人口实的同时掌握大权,但他每一个举动都堪称完美。

从代国到长安,全程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无用的,温和的、体面的完成了集权过程,等封赏过后,诸臣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他从代国带来的六个臣子,已皆身据九卿。

汉初的南北军真的超级重要,直到猪猪时期扩建宫殿后才职能弱化的,后面被羽林、虎贲等新型禁卫体系取代,彻底退出历史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我凭本事当太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