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聊斋白话一 > 第16章 鬼书生教小孩读书:孩子长大后成了秀才

第16章 鬼书生教小孩读书:孩子长大后成了秀才

清河镇坐落在青山脚下,一条清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垂柳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见证着镇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镇上的人大多以种田、打鱼为生,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唯有镇东头的老槐树底下,那间废弃的文昌阁,透着几分说不出的诡异。

文昌阁据说建于百年前,曾经是镇上的学堂,后来不知为何,学堂迁了新址,这里就渐渐荒废了。阁子不大,只有两层,木质结构已经有些腐朽,门窗也破旧不堪,上面蒙着厚厚的灰尘。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有半人高,老槐树的枝桠伸到阁子的窗前,像一双双干枯的手,入夜后风吹过,枝桠晃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让人心里发毛。镇上的人都说,文昌阁里闹鬼,是个不祥之地,不让自家孩子靠近。

镇上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本名李砚,因为长得虎头虎脑,皮肤黝黑,大家都叫他小石头。小石头家住在镇西头,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日子过得拮据,根本没钱送他去学堂读书。可小石头偏偏对读书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每次路过新学堂,都会趴在窗外,偷偷听先生讲课,先生教的字,他听几遍就能记住,还会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小石头六岁那年,父亲上山砍柴时摔断了腿,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日子变得更加艰难。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纺纱织布,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小石头。小石头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帮家里做点什么,可年纪太小,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更加频繁地跑到文昌阁附近,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排解心里的烦闷。

那天下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小石头又偷偷跑到了文昌阁。他推开虚掩的大门,走进院子里,杂草上的水珠打湿了他的裤脚,凉丝丝的。他走到阁子的屋檐下,找了一块干净的地面,捡起一根树枝,开始写上午在学堂窗外听到的字。雨越下越大,打在屋檐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阁子里黑漆漆的,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可小石头沉浸在写字的乐趣中,完全没有感觉到害怕。

“你这‘之乎者也’的,写得倒是有几分模样。”一个温和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吓了小石头一跳。

他猛地转过身,只见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男子站在不远处,面容清俊,眉眼温和,肤色是那种常年不见阳光的白皙,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虽然是雨天,他身上却干干净净,没有半点水渍。男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气质儒雅,像个读书人。

“你是谁?”小石头警惕地问道,他从来没在镇上见过这个人。

男子笑了笑,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说道:“我叫苏墨,就住在这文昌阁里。我看你在这里写字,写得很认真,就过来看看。”

“住在文昌阁里?”小石头瞪大了眼睛,镇上的人都说这里闹鬼,没人敢来,这个人怎么会住在这儿?

苏墨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了,这里安静,适合读书。你不用怕我,我不是坏人。”

小石头看着苏墨温和的眼神,心里的警惕少了几分。他指了指地上的字,问道:“苏先生,我写的这些字,对吗?”

苏墨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看地上的字,点了点头:“大部分都对,就是这个‘仁’字,笔画顺序错了。”他说着,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仁’字,先写单人旁,再写‘二’,左边是人,右边是二,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小石头认真地看着苏墨写字,他的字写得工整有力,像印在纸上一样。小石头跟着苏墨的笔画,在心里默默记着,很快就学会了“仁”字的正确写法。

“苏先生,你真厉害,你能教我读书吗?”小石头鼓起勇气问道,他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没钱送他去学堂。

苏墨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好啊,如果你不嫌弃我这个‘鬼书生’,我就教你读书。”

“鬼书生?”小石头愣住了,他想起了镇上的传言,难道苏先生真的是鬼?可他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而且那么温和,一点都不可怕。

苏墨笑了笑,没有解释,只是说道:“从明天开始,每天下午,你都来这里找我,我教你读书写字。”

小石头点了点头,心里既兴奋又好奇。他没有告诉父母这件事,怕他们担心,只是每天借口去山上放牛,偷偷跑到文昌阁,跟着苏墨读书。

苏墨的学识非常渊博,不仅教小石头认字、写字,还教他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他讲课很有耐心,遇到小石头不懂的地方,会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小石头聪明好学,一点就通,进步非常快。

苏墨教书的时候,总是坐在文昌阁二楼的窗前,那里有一张破旧的书桌,桌上放着几本书,虽然书页已经泛黄,但却干干净净。小石头坐在他对面,认真地听他讲课,偶尔会问一些问题,苏墨都会耐心解答。

有一次,小石头问苏墨:“苏先生,你为什么会住在这文昌阁里?你没有家人吗?”

苏墨的眼神暗了暗,说道:“我生前是个读书人,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我屡试不第,最后一次赶考,路过清河镇时,染了重病,就死在了这文昌阁里。因为心里有执念,没能投胎转世,就一直留在这里,与书为伴。”

小石头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苏先生,你真可怜。”

苏墨笑了笑,说道:“不可怜,能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读书,还能遇到你这么好学的学生,我已经很满足了。”他顿了顿,又说道,“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考取功名,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希望你以后能好好读书,将来考个秀才、举人,甚至进士,实现我未了的心愿。”

小石头重重地点了点头:“苏先生,我一定会努力的,不会让你失望。”

从那以后,小石头学习更加刻苦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母亲做些家务,然后就去山上放牛,利用放牛的时间背书、写字。下午,他就准时跑到文昌阁,跟着苏墨读书。苏墨也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小石头。

苏墨不仅教小石头读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他告诉小石头,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更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他还告诉小石头,无论将来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多为百姓做实事。

小石头把苏墨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非常懂事。他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镇上的其他孩子听,还会帮家里做更多的家务,照顾受伤的父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头的学识越来越渊博,写的文章也越来越出色。镇上的人都惊讶于小石头的变化,不知道他是怎么变得这么有学问的。小石头的父母也很疑惑,问他是不是偷偷去学堂听课了,小石头只是笑了笑,没有告诉他们真相,他不想让父母担心,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苏墨的存在。

有一次,镇上的老秀才来小石头家做客,看到小石头写的字和文章,非常惊讶。老秀才捋着胡须,连连称赞:“这孩子真是个奇才,小小年纪,学识竟然如此渊博,将来必成大器。”他建议小石头的父母,无论多么困难,都要送小石头去参加科举考试,不要埋没了他的才华。

小石头的父母听了老秀才的话,心里很纠结。他们也想让小石头去参加考试,可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拿不出路费和报名费。小石头知道父母的难处,心里很着急,他跑到文昌阁,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墨。

苏墨听了,说道:“别担心,我这里有一些东西,你拿去换些钱,作为路费和报名费。”他说着,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玉佩,玉佩是和田玉做的,质地温润,上面刻着一个“墨”字。

“苏先生,这是你的东西,我不能要。”小石头说道。

“拿着吧,”苏墨把玉佩塞到小石头手里,“这玉佩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对你却很重要。你一定要好好考试,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小石头拿着玉佩,心里很感动,他对着苏墨深深鞠了一躬:“苏先生,谢谢你,我一定会努力的。”

小石头把玉佩拿到镇上的当铺,当了一笔钱,足够他去参加考试了。出发那天,苏墨亲自送他到镇口,叮嘱道:“到了考场,不要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最骄傲的学生。”

小石头点了点头,眼里含着泪水,说道:“苏先生,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小石头一路颠簸,来到了县城参加考试。考场里的考生大多是富家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只有小石头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显得格格不入。但小石头并没有自卑,他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苏墨教给他的答题技巧,从容地应对着考试。

考试结束后,小石头焦急地等待着结果。半个月后,考试结果出来了,小石头竟然考中了秀才!这个消息传回清河镇,整个镇子都沸腾了。镇上的人都为小石头感到高兴,纷纷前来祝贺。小石头的父母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真的成了秀才。

小石头回到清河镇,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文昌阁,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苏墨。可当他推开文昌阁的大门,却发现里面空荡荡的,苏墨不见了踪影。书桌上的书还在,只是上面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是苏墨的字迹:

“砚儿,恭喜你考中秀才,我已心愿了结,即将投胎转世。你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将来一定能有更大的成就。切记,做人要正直善良,不忘初心,多为百姓谋福祉。我会在另一个世界,默默为你祝福。”

小石头拿着纸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在文昌阁里找了很久,可始终没有找到苏墨的身影。他知道,苏墨已经离开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小石头把苏墨的纸条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他没有忘记苏墨的教诲,更加努力地读书,准备参加接下来的举人考试。

几年后,小石头再次参加考试,考中了举人。又过了几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县令,回到了家乡附近的县城任职。

小石头当官后,始终牢记苏墨的教诲,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创办学堂,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他还经常回到清河镇,看望自己的父母,给镇上的孩子讲课,告诉他们读书的重要性。

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启蒙老师是谁时,小石头都会想起那个温和儒雅的鬼书生苏墨。他会给人们讲苏墨的故事,讲苏墨如何教他读书,如何教他做人。人们听了,都很感动,纷纷称赞苏墨是个善良的鬼魂。

小石头还出钱重修了文昌阁,把它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学堂,让镇上的孩子都能在这里读书。他在文昌阁里立了一座苏墨的牌位,牌位上写着“恩师苏墨之位”,每年都会亲自来祭拜苏墨,缅怀他的教诲之恩。

如今,清河镇的文昌阁已经成了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棵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苏墨温和的声音,在鼓励着孩子们努力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小石头的故事也一直在清河镇流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知道,曾经有一个善良的鬼书生,在废弃的文昌阁里,教一个穷孩子读书,最终把他培养成了一名秀才,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官。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身份高低,无论贫富差距,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份执着的追求,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而小石头也始终没有忘记苏墨,他知道,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苏墨的教诲和帮助。他会把苏墨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善良的温暖。

每当夜幕降临,文昌阁里的灯光依然亮着,照亮了孩子们读书的身影。偶尔,会有人看到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儒雅男子,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孩子们读书,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人们都说,那是苏墨的魂魄,他一直没有离开,一直在守护着这座文昌阁,守护着这里的孩子们,守护着他未了的读书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