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没变,又仿佛一切都有些不一样了。
按照一家人既定的计划,戴雨燕要赶在岱瑜中考前通过招商引资的政策落户,虽然花间记开的红红火火,规模越来越大,但还是让人悬心了挺久。
好在林湖生和戴雨燕两人盯政策盯的很紧,要提交的资料随时更新,终于赶在岱瑜中考前落了户。紧接着岱瑜用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的政策也落了户,可以留在京城的高中了。
不出意外地,岱瑜进入了附中的人文实验班。
中考结束后,隔壁学校主动抛出了橄榄枝,但岱瑜没怎么思考,就拒绝了。
她挺喜欢附中的,不想挪窝。
舒扬理科好一些,虽然没能进到理科火箭班,还是选择了学理。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毕竟学文一时爽,等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缺点即刻就能显现—能报的专业太少了。
来到人文实验班,岱瑜却松了一口气,实在因为这些有天赋的人文精英们,理科都说不上好。
而岱瑜原本在班里处于上游的数理成绩,到了人文实验班,立刻成为了班里的佼佼者,反而凸显了优势。
宋锦给岱瑜的补习,在这时候也要暂停两年了。
宋锦成为了一名A大的新生,很快有机会出国交流两年,也许只能寒暑假这种时候才回来一趟。
宋锦在决定出国交流之前,专门来问了岱瑜的看法。
他只说可去可不去,但还是想看看外面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岱瑜知他意,但换了她而言,她也很想走出国门去看看,便让宋锦放心:“现在我有些确定,大学想学英文专业。如果真的是这个专业,之后也会经常出国学习,换做是我出国两年,你会愿意让我去吗?”
“那是自然。”
宋锦读出了岱瑜的潜台词:即使有不舍,有想念,但若是对她好的事情,便愿意放手让她去做。
他们该是两棵相互守望的参天大树,他纵然想紧紧拥入怀,也不能把她看低成菟丝花。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长好好学!”
况且现在手机普遍,白天上课不方便使用,但午休和放学后,都可以通过□□发消息,算好时差就好。
不知道比从前好多少。
岱瑜想到的从前,是她上一世爹爹异地赴任的时候,那会儿母亲心里想跟着去,但家里有身弱乳儿、有偌大家业,作为当家主母只能呆在家里操持。
那时候人要是出去了,就像风筝一般悬在外面,风筝越来越远,直到看不见。
偶尔能传来一封家书,看了之后只能心安片刻,谁知道从家书发出到收到的这些天里,是不是又出了事...
岱瑜心里默了默,她其实不太敬鬼神,但冥冥之中来了这里,却有些不得不信。
于是她经常祈祷,希望另一个时空能有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儿,最好是比她还要好的女儿...能陪着爹娘。
高一这一年,岱瑜有了更多时间花在她喜欢的语言和文学当中。
她作为高中组的低年级选手,一举在全国“未来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夺魁,这不止是附中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还获得了几所京城的大学带队教授关注,因为今年京城大学组的成绩令人惊掉下巴的平平,只有一位第三名花落B大。
小竹子:“看,奖状(可爱表情)。”
岱瑜拿到证书便拍了一张发给宋锦,这会是京城时间21:00,是M国的9:00,按照宋锦的作息,这会应该在上课,不知道会不会即时回复消息。
岱瑜打算先去洗漱。
“嘀嘀嘀。”特意调小的提示音响了起来,岱瑜停住脚步,又转身拿起手机。
sj:“好棒。这个奖的含金量可高,令人望尘莫及啊(赞美表情*3)。”
小竹子:“功劳分你一半,决赛环保的主题,多亏了您的指点(抱拳抱拳)。”
sj:“请帮我记一功(不谢)。”
岱瑜敲了两个字,又删除了。
她给宋锦记了好几次功劳,但不知道怎么兑现,但想到宋锦清清淡淡的样子,嚷着要奖励...
岱瑜摇摇头,把奇怪的想法晃出去。
一晃就到了暑假,虽说临江市的夏天并不舒服,但一家人还是准备回家探亲,去收拾收拾自己落灰的家,探望爷爷奶奶,再看看姥姥姥爷...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老家来电,说岱瑜奶奶经常头痛,为了安心,大伯带着去了临江市医院,一查不得了,查出了脑部肿瘤。
老人家一听便蔫了,谁不知道长在脑子里的东西是最凶的。
李玉兰当即就哭了,觉得自己命苦。
电话一来,林湖生当机立断做了主,来京城。
一来看病得多跑几家医院,以防误诊。
二来若真是不好的毛病,家里的医疗水平有限,不如来京城求医,求个不留遗憾。
“大哥别犹豫,咱们家不是没条件,你就把咱妈送来,在家多照顾老头。
妈这,家里有人能跟着一起来就来,不来也没事,我请护工,自己也能一块照顾。什么都说不准呢,咱们做儿女的总要尽力...”
林海生说不烦心是假的,真要送老人去京城求医,现实因素也需要考虑,别说老人了,他和苏红两个人得了病也不一定去那么远的地方。
好在弟弟出钱出力,他们兄弟姊妹四人,人人都能出点。
既如此,他索性把老爷子接到家里来照顾,让大姐林真萍趁着暑假陪着妈一起去京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到底尽心尽力,就不会后悔了。
给两个老人说这个安排的时候,林海生留意到,林修义拍了拍椅子扶手,说了两声“好...好!”
而李玉兰却捂着脸又哭了一回,五根手指有长短,她对自己儿子女儿没得说,对儿媳和孙女,却多少有些挑剔,这种时候,却要仰仗她们,还好人家不记仇,不放在心上。
去京城的时候,女儿林真萍和外孙女熊岱瑾两人一起跟着,因林真萍放心不下闺女,正好熊岱瑾跟表妹岱瑜年纪相仿,到京城去跟岱瑜做个伴,顺便旅旅游、长长见识。
李玉兰出的最远的门,就是临江市,这次走这么远,也做了一路心理建设,还有就是,要听儿子儿媳的安排。
“少给他们添麻烦,大家都辛苦,湖生还念书呢,京城柴米油盐都贵,不知道得花多少钱。”李玉兰和女儿第三四十次念叨。
“妈,这话你都说了多少遍。我们兄妹四个,谁也没饿着,还都有营生。在咱们村里,算是数一数二的条件了,给你治病我们一家出一点就够了,别想那么多啊。你这次只要听话,听湖生和弟妹安排,听医生的嘱咐,就得了。
我听说,京城的好医院,医生全都是好大学的硕士博士,就是湖生念的那种,你想想,是不是踏实多了?”
李玉兰对硕士博士没概念,但对林湖生却足够自信。
要是这些医生都跟她儿子一般靠谱,那确实令人安心。
不过下火车的第一件事,李玉兰就有些没忍住。
林湖生和娘俩都来接人了,这点没得挑。但直直地带她们去在医院边上的宾馆,竟然没往家里去!
“花那钱干什么。”李玉兰有点生气,花钱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她儿子在北京有房,怎么就不能住了?这要是让街坊知道了,那不丢脸?
戴雨燕还没说话,小孙女岱瑜先笑盈盈地上前挽住了奶奶的手臂:“奶奶,爸爸这是体贴呢,您不知道京城有多大,咱们家离医院实在太远了,来回一趟得两三个小时,这又是地铁又是公交的,我都受不了。我带瑾姐姐回家,我妈和大姑在医院附近守着,让我爸几头跑,什么也不耽误。
而且我爸怕订不上房,钱都付了,提前付还便宜不少呢,您就高高兴兴地,权当旅游了,好不好?”
熊岱瑾看着两年不见,出落地越发好看的表妹,感觉表妹跟小时候不太一样了。
小时候的表妹也好看,但好看里多少有一些疏离和内向。
也许大城市养人,疏离成了让人舒服的礼貌,内向也变成了落落大方的样子。
果然李玉兰看着孙女亲近,那一点火基本消了,又看到女儿暗含着提醒的眼神,默念:听儿子儿媳的,听儿子儿媳的......
不过等来了宾馆,李玉兰反而更安心了些,这个宾馆就挨着医院,一贯做的就是病人的生意,都是一家一家来打持久战的。
所以李玉兰一下子就找到了病情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一下病情,还能增进一下信心。
特别是当病友知道李玉兰的女儿孙女跟着一起来的,儿子儿媳就在北京定居,特别羡慕。
于是便也情真意切地夸赞:儿子女儿跑前跑后,孙女们嘘寒问暖。
俗话说锦衣夜行,李玉兰最不喜欢这种滋味,能跟人唠唠家常,反而是在家里天天做的事情。
一下子便又感觉在这偌大的京城,有了踏实的感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