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在无锡感受过太湖的温柔馈赠后,苏晚的下一站,选择了一个让她心跳加速、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地方——扬中。
扬中,是长江上的一座岛市,也是中国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苏晚在做攻略时,看到一句流传已久的古话:“拼死吃河豚”。这句充满了悲壮与诱惑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她心里。她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美味,能让人甘冒生命的危险?而如今,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扬中,品尝河豚,又会是怎样一番体验?
这不仅仅是一次美食探索,更像是一场对恐惧的挑战,一次与传奇的对话。
她通过美食圈的朋友,联系到了一位在扬中专门研究河豚料理的老师傅,姓丁,人称“丁师傅”。丁师傅的“江鲜楼”,在当地极富盛名。
苏晚抵达扬中,见到了丁师傅。他是一位年近六旬、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锐利的老人。他没有立刻带苏晚去厨房,而是先带她参观了养殖基地。看着池中那些圆滚滚、憨态可掬,一生气就鼓成一个球的河豚,苏晚很难将它们与“剧毒”二字联系起来。
“现在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毒性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做到无毒。”丁师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但是,处理河豚的规矩,一点都不能废。这是对食材的敬畏,也是对食客生命的负责。”
他带着苏晚回到后厨,让她亲眼观看处理河豚的全过程。从精准地去除有毒的卵巢、肝脏、眼睛,到将鱼肉、鱼皮、鱼骨分门别类,丁师傅的动作快、准、稳,每一个步骤都像是一场严谨的外科手术。
“今天,就让你尝尝我们扬中最经典的‘河豚三吃’。”丁师傅说。
第一吃,是河豚刺身。
这道菜,考验的是刀工和对食材新鲜度的绝对自信。丁师傅用一把柳叶长刀,将最精华的河豚脊背肉,片成了薄如蝉翼、近乎透明的薄片,然后像一朵绽放的菊花般,精心码放在冰盘之上。
苏晚夹起一片,蘸上一点点特制的、用河豚鱼骨熬制的鲜酱油,缓缓送入口中。
入口的瞬间,她的眼睛猛地睁大了。那鱼肉,带着一种极其独特的、劲道而又爽脆的嚼劲,在齿间发出了“咯吱”的微响。它不像三文鱼的肥腴,也不像金枪鱼的软糯,而是一种充满弹性的、鲜活的生命力。细细咀嚼,一股清淡而又极其悠长的鲜甜,缓缓在口中释放开来,回味无穷。
这第一口,吃的是河豚最原始、最大胆的本味。它像一个引子,告诉苏晚,这场味觉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下)
第二吃,是红烧河豚。
这一吃,吃的便是河豚的皮和肉。丁师傅用传统的红烧做法,加入了本地的秧草(草头)和竹笋一起焖烧。菜端上来时,酱色红亮,香气浓郁。
苏晚第一筷子,夹向了那块看起来最奇特的河豚皮。那皮上,还带着细小的、沙粒般的硬刺。她有些犹豫,丁师傅笑着说:“放心吃,这皮是宝,满满的胶原蛋白,炖烂了,刺也软了。”
苏晚将信将疑地将鱼皮送入口中。奇妙的口感发生了!那鱼皮,软糯、黏唇,充满了丰富的胶质,入口即化,仿佛在吃一块顶级的花胶。而那些细小的硬刺,在长时间的炖煮后,竟真的变得酥软,非但没有扎嘴,反而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沙沙的口感。
再尝鱼肉,经过红烧,河豚肉吸收了浓郁的酱汁,变得极其鲜美。它的肉质比一般的鱼肉更紧实,纤维感更强,吃起来滋味十足。垫底的秧草和竹笋,也吸足了河豚的鲜味和酱汁的醇厚,变得异常美味。
如果说刺身是清冷孤傲的剑客,那这道红烧河豚,便是热情豪迈的将军。
最后,第三吃,也是被誉为河豚料理最高境界的——奶白河豚汤。
丁师傅将之前剔下的河豚鱼骨,用猪油爆香,加入滚水,熬制成一锅奶白色的浓汤。汤中,只漂浮着几片洁白的鱼肝和几颗翠绿的青菜心,看起来简单至极。
服务员为苏晚盛了一小碗。她先喝了一口汤。
就在汤汁触碰到舌尖的那一刻,苏晚感觉自己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鲜啊!它浓郁、霸道、醇厚,仿佛将长江水所有的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碗之中。它不像鸡汤的醇,不像鱼汤的清,而是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却又纯粹到极致的“鲜之顶点”。这股鲜味,瞬间席卷了她所有的感官,让她之前品尝过的所有鲜味,都黯然失色。
再尝那片被誉为“西施肝”的鱼肝,入口即化,细腻丰腴,甘香无比,毫无内脏的腥气。
苏晚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浑身都暖了起来。她感觉,这碗汤,不仅是在慰藉她的胃,更是在洗涤她的灵魂。她想起了父亲病重时,日渐消瘦的模样,想起了自己那段食不知味、内心灰暗的日子。
而此刻,这碗凝聚了生命精华的、极致鲜美的汤,仿佛一种“以毒攻毒”的良药,用最霸道的美味,冲刷掉她心中所有残存的阴霾与悲伤,让她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食物的力量。
“拼死吃河豚”,她终于明白,人们拼的不是“死亡”,而是对这种“极致之美”的向往。
回到住处,窗外是奔流不息的长江。苏晚摊开笔记本,手还有些微微颤抖。
她写道:“扬中,阴。河豚三吃。我尝了传说中‘拼死也要吃’的美味。刺身的脆、红烧的糯、白汤的鲜,每一种,都是味觉的巅峰。爸,我喝那碗汤的时候,忽然就不那么难过了。我想,美食的终极意义,或许就是让我们在品尝风味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活着’本身,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谢谢你,让我踏上这段旅程。”
她知道,河-豚这道菜,是绝对无法在家庭厨房复刻的传奇。它属于江鲜楼,属于丁师傅这样怀着敬畏之心的匠人。所以,这一次,她的笔记最后,没有菜谱。
她只是在末尾,郑重地写下了一句话:
“对食材最大的敬畏,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注:【晚晚的厨房笔记·家常奶白鱼汤面】
(复刻一碗来自江水的慰藉)
食材准备:
鱼汤(灵魂):新鲜鲫鱼1-2条(个头不用太大,野生的更佳,完全可以代替河豚),生姜,小葱。
面条:细切面或龙须面。
配菜(可选):几颗小青菜,煎好的荷包蛋。
调味:猪油(或植物油),盐,白胡椒粉(大量的!)。
制作步骤:
处理鲫鱼:鲫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清洗干净,特别是鱼腹内的黑膜一定要刮干净(这是腥味的来源)。用厨房纸巾将鱼身内外彻底擦干。
核心步骤一 ·煎鱼:锅烧得滚烫,用一片生姜擦拭锅底(防粘)。下入一勺猪油(猪油是汤色奶白的关键之一),油热后,将擦干的鲫鱼放入锅中,转中火慢煎。不要急着翻动,待一面煎至金黄酥脆后,再翻面煎另一面。晚晚会在煎鱼的时候把鱼捣碎,优点是鲜味更加浓郁,缺点是吃不到一点鱼肉。
核心步骤二·熬汤:
待两面都煎好后。
关键一步:立刻冲入滚烫的开水!水量要一次性加足,没过鱼身。用开水冲撞煎透的鱼肉和油脂,是汤色迅速变白的秘诀。
放入几片姜和一根打结的小葱。
盖上锅盖,转大火,保持沸腾状态,熬煮10-15分钟。你会看到汤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清澈变为浓郁的奶白色。然后小火慢煮一个小时。如果把鱼捣碎,就捞出鱼渣。
过滤与调味:
熬好的鱼汤,用细网漏勺过滤掉鱼骨和鱼肉碎(如果怕麻烦,也可不过滤,吃的时候小心鱼刺)。
将奶白色的鱼汤倒回锅中,烧开,加入适量盐和大量的白胡椒粉调味。
煮面与完成:
另起一锅煮好面条,捞入大碗中。
将滚烫的奶白鱼汤浇在面条上。
码上烫好的青菜、荷包蛋等配菜,撒上一点葱花。一碗鲜美浓郁、能暖到心底的家常鲫鱼汤面,就大功告成了!虽然没有河豚的霸道,但这份温暖,同样无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