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陆真和李修一路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地赶到朝廷时,众位大臣早已到齐,正私下议论纷纷地猜测陛下急诏所为何事。
“李将军,依你看,陛下急诏深夜上朝所为何事?”陆真问李修道。
“事关柔然之事**十。”李修说。
“何以见得?”陆真问。
“我朝东西两侧均为小国,自□□以来,未曾冒然进犯。南侧刘义符国土面积虽略大,然此人沉迷美色,夜夜笙歌,虚弱无力,不理朝政,必不会进犯我主。唯北侧柔然生性顽劣,如泼猴般到处惹是生非,自□□以来,多次南下进犯我国,气焰极其嚣张。”李修说。
“李将军所言极是。”陆真佩服得边点头边说道。
“陛下驾到!”宦官宗爱的喊声使众臣顿时安静下来,随即,太武帝拓跋焘威风凛凛地走上殿台落座。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跪喊道。
太武帝:“众卿平身。”
众臣:“谢陛下!”
太武帝:“前方来报,柔然又来犯我,现已率六万骑攻入云中。柔然虽来势汹汹,然智力低下,状类于虫,乃一蠕蠕也,不足惧之。先祖在位时,蠕蠕不断南下侵扰我朝,苟贪财利,抄掠边民,百姓涂炭,朕誓灭之!众卿有何高见?”
众臣:“陛下英明!”
太武帝:“明日破晓,长孙翰与尉普文率五万轻骑为先锋讨蠕蠕,长孙翰为将军,尉普文为副将。”
“末将领命!”长孙翰和尉普文齐声说道。
“李修与陆真趁蠕蠕败退四处逃窜之时,率一千轻骑随朕追击蠕蠕别帅。”
“末将领命!”李修和陆真齐声说道。
太武帝:“其余文官立即布告四方百姓:即日起,全国上下辱称柔然为蠕蠕。并发布榜文诏告天下:为安定北方,各家各户需出一兵力充军。”
众臣:“臣遵旨。”
太武帝:“退朝。”
众臣:“万岁万岁万万岁!”
次日,天刚蒙蒙亮,长孙翰和尉普文便率领五万轻骑向西北方向的云中郡急奔而去,太武帝拓跋焘左右两侧被李修和陆真护卫着,领着一千轻骑在后跟随。全部兵马除了吃饭和睡觉外,马不停蹄地赶了三天两夜的路程,于第五天凌晨赶到了云中郡。
此时蠕蠕别帅大檀与其侄子于陟斤已攻陷盛乐宫,守城的士兵远远看到密密麻麻的魏军汹涌而来,慌忙跑去报告大檀。
“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即刻出城迎战!”大檀命令道。
大檀和于陟斤率领攻城牺牲后剩余的全部五万骑兵来到城门前,冲向汹涌而来的魏军,与魏军短兵相接。长孙翰和尉普文皆身高七尺,力量过人,挥刀斩向蠕蠕如斩断乱麻般轻而易举。半个时辰后,蠕蠕战斗力逐渐下降,眼看长孙翰和尉普文就要杀到跟前,大檀急忙率兵北逃。
长孙翰和尉普文继续在后面追击蠕蠕。大檀北逃五里地后,又看见一千魏军迎面追来。“前后都有追兵,恋战必亡。”大檀心里急速盘算着,正思考如何逃脱时,看见前方十米处有条小道通往东北,便向小道疾驶而去。“此处如有伏兵,我命休矣,然无路可逃也。”大檀绝望地边逃边在心里叹息着。
太武帝带着兵力转入小道,在后面对大檀穷追不舍。不知不觉追到了小道的尽头。这是一直径为一里地的开阔地,四周峰峦叠嶂,条条小路穿过山谷通往四周。
“杀!”太武帝正欲往回撤时,突然四周冲出蠕蠕,喊声响彻山谷。身旁的魏军慌张地望向太武帝,见他颜色自若,顿时安定下来。大檀喜出望外地盯着太武帝,感觉自己此刻就要统一魏国了。
“杀!”李修和陆真大喊道。随即,魏军也跟着大喊起来,双方军队再次互相对冲,短兵相接。李修和陆真手握长剑,边杀边冲向大檀和于陟斤。太武帝从背后拔出一只木剑,瞄准大檀胸膛而射去。
“小心弓箭!”于陟斤边大喊边健马上前为大檀挡住弓箭,瞬间被弓箭射入太阳穴落马而亡。
“撤!”大檀惊恐至极,退兵而逃。蠕蠕随之从山谷间的小路四处逃散。
“收兵!”太武帝喊道。
“末将来晚了。”此时长孙翰和尉普文也前来接应。
“已退蠕蠕,班师回朝。”太武帝命令道。众将士随即护送太武帝回平城。
大檀败兵而回,抑郁有加,心里愤愤道:“本以为太宗死后其子世祖年幼,不足挂齿,乃我大檀消灭北魏之天时与人和,虽无地利,但破之容易。未曾想此年仅十九岁的兔崽子如此生猛,差点害了大叔我性命,此仇不报,不解我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