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明心去支祁井看结界内的金睛无支祁是何情况?青雾缭绕之下,结界内金睛无支祁的尸体已变得焦黑,且缩小了许多。而结界内的雷击也已变得疲软。明心让安雪卉抓住金睛无支祁的一根手指,后将金睛无支祁的尸体拖出结界外,又与云游子合力将金睛无支祁的尸体化为飞烟。
高耸的青雾一瞬间落下,聚在支祁井井口。
金睛无支祁的事情到此才真正的结束了,安雪卉望着洒落在这龟山上的金睛无支祁的飞灰怅然若失,她还没想好应该去往何方,但在三人离开之前,她还是要尽一尽地主之谊,要去灶间烧水温一壶暖酒,待三人喝过暖酒后再行离开,安雪卉在茅屋后辟了一块地,种着谷子瓜果,年年有收成,故而年年有清酒,自给自足。
清旭勤快的去拾捡柴木,将柴木抱到灶间的时候,向安雪卉抱拳施礼,请安雪卉务必将那日在结界内看到的事情深藏于心中,不要告诉任何人!此事是他身上的秘密,不能被别人知晓,若是被心思不正之人知道,他会有性命之忧。
安雪卉点点头,向清旭发誓一定将此事深藏于心,绝不告诉第三个人。
安雪卉请三人喝壶暖酒,又目送三人离开。
一瞬间这龟山之上又只有她了。
明心和清旭从龟山离开后往西走,之前明心和清旭下山不往人多处走,总是走偏僻的山道,但此次要查不死方士与妖吃妖这两件事,便也往官道上走了,道上有歇脚的茶棚,店家虽每日都要瞧见百十多人,可像不死方士那样模样怪异之人,任谁看到都会记住的。只要店家看见了,就一定会有印象。
二人同之前一样,每到一个县便趁夜去县署内查看县志,找到地图并将地图画下来。只是之前他们从地图上照的都是败落的村或镇,但这一次他们行至何处便落脚何处,不会避开人多的地方。
二人置办行囊时,明心买了个斗笠,又在斗笠上缝上一圈白纱,遮住她的面容,若遇到人多的地方,旁人问起两人是何关系时,他们便言是要投奔亲戚的姐弟,因家道败落,家中长辈均已不在世上,不得已才投奔远房的亲戚。
一路行来也遇到了好事之人,听的明心的声音清亮,便想要掀开白纱,可被清旭一个眼神便吓退了,二人有时会行走在塍埒小道上,有农户的女子出门意外望见清旭,或是含羞带怯,或是盯着细瞧······
二人一边暗中查探,留心行踪可疑之人,查探不死方士的行踪,一边又到衰败荒芜的村镇之中,寻找可有神的痕迹。
这一日,日头高挂之时,两人来到了一个无人居住的、破败的小镇,镇口有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三个大字:风桥镇。
镇子虽然破败了,但根据房屋的数量也能知晓这镇子从前并不繁华,只比村落大了那么一点。二人从镇口走到镇尾,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
镇口的一条大道直通镇尾,两旁的房屋俱是结了蛛网、落了灰的,二人一路看来,想着此镇必是无人居住了的,可不料在偏僻之地看见了人。
在镇尾东南方向有一条小道,二人顺着小道走到了一破败的祠堂前,二人隐约听到祠堂后有声音,且有一颗巨大的枯树在祠堂后,他们站在祠堂前只能看到几根比祠堂高的枯枝。二人没有进入祠堂内查看,而是绕道走到了祠堂后!
眼前所见之景,令二人吃惊!
破败的祠堂后,有一颗快要死了的梨树,梨树高大,比祠堂还要高。梨树树根围着高高的土堆,土堆之中露出了几块白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媪正在土堆前挖土!她的脚边有一具快要腐烂了的尸体,看尸体的面容可辨认出是一位老人。
老媪佝偻着身体,专心致志的在挖土,清旭和明心走到她跟前时,她才缓缓抬起头。
看到两人的时候,老人干涸的眼中明显有着惊讶!
清旭将手搭在老人手中的锄头上,对老媪说道:“老人家,我来吧。”
老媪看着年轻力壮的清旭,点了点头。清旭接过老媪手中的锄头挖土,将身上背着的行囊交给了明心,问老媪要挖的深一些还是浅一些?
老媪言:“能将人埋住就行。”
明心撩开斗笠上的白纱,扶着老媪去祠堂墙边坐下,正好这祠堂的墙角根处有两块大石头可坐下歇歇。
老媪身上的衣裳又破又旧还不能御寒,虽说冬月已过去,可这正月间的寒风也是刺骨的,于是明心将身上的大氅披在老媪的身上。
老媪连连摆手不愿接受,明心从包袱内拿出另一件大氅披上后老媪才安心地披上大氅。
明心并不觉得冷,但此刻她就是一个与弟弟投奔远房亲戚的凡人,一个凡人在正月里是需要穿着冬衣御寒的。
老媪苍白的发丝被风吹起,脸上的沟壑、干涸的双眼,风烛残年,便说的就是这般。
老媪望着明心,满眼都是羡慕与怀念,她望着明心纤细白嫩的双手,又看了看自己如枯木一般的老手,似是回忆起了从前少女的时光,嘴角微微露出一抹笑来。
清旭将尸体埋好之后,拎着锄头走到明心身边坐下。
老媪似乎一瞬间没回过神来,看到清旭坐下之后微微愣了愣,而后又笑了:“年轻的二郎就是有力气。”
老媪顿了顿又望着清旭说道:“少年人,你帮老妇挖坑埋人,老妇理应礼待你,请你喝水吃饼,可奈何老妇家中已无一滴水,无一粒粟。实在拿不出答谢的东西来。”
清旭言只是举手之劳。
他说的声量不算小,但老妇年迈耳聩听不清,于是清旭又大声的说了一遍。
老媪点了点头。细细打量清旭和明心,眼泛泪花:“老妇死之前能遇见两位,同两位说说话,是上苍对老妇的垂怜啊。”
清旭和明心进入风桥镇后,瞧见一路的萧条之景,以为这镇子已无人居住,不想却遇到了这位老媪在埋尸,且在这棵已经枯死的梨树下埋着一堆的白骨!看来这死去之人都是埋在了这梨树树下了。
明心听得老媪此话,似乎这镇中只有她一人了,便问老媪这镇上是何情况?为何这般的萧条?
老媪忽然身子发抖,没有力气说话,那明心立刻让清旭将水和粟米饼拿给老媪,老媪喝了水、吃了食物才有了力气,将过往缓缓道出。
“风桥镇虽是小镇,但从前也有繁华热闹、祠堂香火鼎盛的时候。但在一百多年前,战火纷飞之时,衙署的官兵四处抓壮丁,将我风桥镇上的青壮年抓走了不少,那时我尚未出生,是听村中的老人家说的。那时候村里的青壮年为了躲避衙署的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不敢出来。直到天下之主落定之后,他们才从深山之中回来。而那些被抓走的青壮年有些再也没有回来了,有些回来了但也是缺胳膊少腿的,回来的青壮年身体残缺,心中有着怨恨,觉得祠堂中供奉的采苓神女没有保佑他们,没有保佑他们从战场上毫发无伤的回来,而那些青壮年死在了战场上没有归来的人家也怨恨采苓神女没有保佑他们的儿子、他们的父亲。他们的兄弟安然无恙的回来,不仅不再祭祀神女,还离开了风桥镇。那次之后留在镇上的人就少了。”
老媪已年迈,一口气讲完这些之后便要停下来喘几口气再继续说。
“虽然人少了,但只要能安稳过日子,大家便也觉得满足了,后来我出生后,在我七八岁的时候遇上了流寇作乱,为了活命,有的人就想离开风桥镇,可他们不知道那些流寇就藏在路口,等着他们清点好家中的值钱物件,将值钱物件送到他们手中。后来镇上的人知道这些流寇就堵在了路口时,便不再想着逃跑了,可是那时候已经死了很多人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往风桥镇的路上都有这群流寇杀人夺财,大家战战兢兢,不敢外出,但是又怕流寇杀到镇中来,他们害怕流寇,心中有气,却又不敢将气发在流寇的身上,只能责怪祠堂中供奉的采苓神女看不到他们的苦难。甚至有些人怀疑这祠堂中供奉的采苓神女是否存在。他们越说越气愤,觉得采苓神女根本就不存在。所以那次之后,祭祀采苓神女的人又少了许多。那些人不相信采苓神女守护着风桥镇,可我是相信的,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曾在这棵梨树的树上看见过一个女字,容貌同祠堂内供奉的神女像一样,她坐在这棵开满梨花的树尖上,可是却没有腿,那时我曾同别人说过此事,可别人却以为是我癔症发作说胡话。但我记得很清楚,我见到过神女的,而且神女还冲我笑了。可那时候我还小,将这事儿告诉大人们时,大人们都不信,说我将梦中看到的场景误当成了真事……”
老人家说到这里又停了下来,粗喘着气歇一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遇老媪树下埋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