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放桀于南巢而还。归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革的贤人,于是向他问道。
“古初有物乎?物无先后乎?上下八方有极尽乎?”
革曰:“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汤恍然大悟说:“颛顼、禺疆皆古帝也。”
————————————————
公元前405年田悼子去世,齐国发生内乱,田布杀了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投赵,田布率兵包围廪丘,于是三晋联合出兵救解。
齐军被三晋军队大败,已经实际是三晋盟主的魏文侯下令乘胜追击,从平阴攻入齐长城,抓了齐康公威逼周天子。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九鼎震动,周室惶恐。
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一手促成了西河学派的建立,引领了战国礼贤下士之风。
兼之手下文有法家创始人,废贵族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重农抑商,留下《法经》的李悝,武有训练魏武卒,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阴晋之战五万破秦军五十万的兵家亚圣吴起,又兼得除巫治水的贤大夫西门豹辅佐。
魏国在战国时代的霸主之位就此确立。
之后武侯四处征伐,却不能用人,逼走吴起,恶化了外交关系的同时国内建设也陷入停顿。到了魏惠王时,国际局势已经大变,战略重心转移,被迫迁都大梁,又兼之错放商鞅,以至于秦国彻底崛起,魏国又败了桂陵、马陵之战,三晋同盟彻底离心,魏国再也当不了中原警察。
到魏昭王时,神将白起横空出世,加之其余诸国或是新丧君王,或是袖手旁观,在秦国的全力支持下,白起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伊阙之战以十万斩首二十四万,接下来先攻取河内大小六十一座城池,再逼迫魏国献出河东四百里地,又逼迫韩国献出从武遂到平阳的二百里地。在范雎的“攻人”思想指导下,韩、魏基本丧失竞争力。
而接下来的30多年,天下都将任由秦军驰骋。
公元前285年,燕、秦、韩、赵、魏五国伐齐,齐国沦陷。
公元前280年,楚国主动挑起纷争,却被白起引水灌了楚国的核心区鄢郢,逼迫楚王迁都至陈。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白起又大胜赵魏联军,斩首十五万。
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君,灭亡义渠,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归为秦土。秦国再无后顾之忧。
中间也曾出过一个小插曲,公元前269年,韩国让出上党,秦国直插赵国太行山中的军事要地阏与。
在廉颇、乐承都觉得阙与难守之时,赵奢,即赵括之父,毛遂自荐:“此去阏与,道远险狭,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赵奢口号喊的响亮,行军却是谨慎,通过控制行军速度,占领高地等举措一举击败秦将胡阳,名震天下。之后廉颇救幾,又大败秦军,赵国就此成为了抗秦的中流砥柱。
公元前265年,在范雎“远交而近攻”的兼并政策指导下,秦开始大举攻韩,先攻取了少曲和高平,次年派白起攻取了陉城等九城。第三年又攻取了太行山东南的南阳,第四年白起又攻取了野王,从此上党成为飞地。
韩国只能驱虎吞狼,派冯亭将上党献给赵国,于是秦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长平,开始了战国时代从来未有的大战。
冯亭献上党三日前,赵国气运预警,赵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国运之战的赵国君臣就这样陷入了长平之战的战场中。
公元前260年四月王龁攻赵长平,六月秦攻取赵二障四尉,七月赵将廉颇筑垒壁而守,双方集合近百万大军,在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东西对峙着。
廉颇设立了四道防线,王龁攻破了其中两道,廉颇便倚仗丹水在东垒壁和百里石长城固守了起来。
王龁对着固若金汤的防线束手无策,时间一日日的过去,远征的秦军运粮损耗远大于赵国,于是秦国只能另寻良策。
秦国的间谍源源不断的将赵国内部的消息送回朝堂,得知赵孝成王数次责备廉颇不出击的秦国君臣决定实施反间计。
上下同欲者胜,赵孝成王先是听信了秦国的议和,使得自己再无合纵的可能性,又将本来已经站稳跟脚的廉颇被召回,换上了主战的赵括。
知子莫若母,赵括的母亲再三请辞也只能为家族换来一个不被牵连的结果。
秦昭襄王得知赵国换将后大喜,立刻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下令“敢泄露武安君行踪者,立斩不赦!”
秦国上下皆相信武安君来了,胜利就有了,赵国无论是谁只要敢出战,必然只有身死国灭的下场。
于是七月,不知道白起已经抵达战场的赵括带着得到自己支援后共45万的赵国大军首先向白起发起了进攻。
赵括调兵遣将能力确实在线,数十万大军被有条不紊的调动,在前线打败了受白起命令前来诈败的王龁,赵括立刻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回想起父亲大败秦军的荣光,又看到对面主将都已经溃逃,下令全军出击,渡过丹水,剿灭秦军!
然而赵军的正面实力不如秦军是廉颇之前就验证过的,过于自负的赵括却轻视了这一点,他在自己手中的两道防线内并没有留下任何守军,而是倾巢而出意图毕功于一役。
这下便落入了白起的算计中,白起选择主力坚守,另外布置了两支奇兵,以便乘机袭赵军后路。
赵军一直攻到了秦军的壁垒下,不能攻入,而秦的一支奇兵二万五千人已经断绝了赵军后路,另一支奇兵五千骑兵又切断赵的壁垒,把赵军切成两段。赵军战斗不利,筑壁垒坚守以待后援。
战争到了这种地步赵孝成王才意识到秦国是来找自己拼命的,急忙派出人马去寻找援兵,并征发粮草兵员支援前线。
而秦昭襄王收到白起的求援信后更是马不停蹄地亲自飞到河内郡,不辞辛劳地为白起征兵,赐民爵一级,把十五岁以上的壮丁悉数征发到长平,用来堵截赵的援兵和接济的粮食,并且绝断赵的粮道。
到九月间,赵军被困了四十六天,饥饿乏食,分为四队轮番向秦反攻,仍不能突出重围。
赵括血撒当场,赵军走向了灭亡。在白起的谎言下赵军放弃了抵抗,却被无情的坑杀了,45万的冤魂被白起台束缚,煞气却开始不断的侵袭白起的身体。
白起请求乘胜追击,太白蚀昴,却被秦昭襄王指责不量百姓之力,只能与赵议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