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写:深渊矿工与孤独刺猬
“矿工”张刘洋:在深渊两侧挖洞的人
姓名/代号:张刘洋/“矿工”
身份:七四九局后勤保障处采购科副科长,一家高端进口超市的幕后主理人。
MBTI:INTJ(“紫老头”)。天生的战略家,深谋远虑,习惯于在幕后构建并主导自己的棋局。
外貌演变:年轻时是棱角分明、带有异域风情的俊朗帅哥。如今中年发福,剃着光头,蓄着精心打理的短须,体型魁梧,目光深邃而富有侵略性,混合着商人的圆滑与猎人的精准。
背景:曾有因“偷拍”(内容成谜)被起诉又因证据不足撤诉的案底。他痴迷于叙事的力量,对动漫剧本创作有独到而扭曲的见解。
核心谜团:表面是九局安插的“矿工”,实则可能是一个双面甚至三面间谍。他的真实立场和终极目的,是埋藏最深的秘密。他像一个在深渊两侧同时挖掘的人,既为各方提供情报,也从各方汲取养分,最终目的或许是为了填满自己内心的某个空洞,或是为了构建一个只属于他的、庞大的“故事”。
张刘洋欣赏“刺猬”那种扭曲而纯粹的“创作力”和执念,试图将他作为自己剧本中一个完美的角色来利用和雕琢。而“刺猬”则本能地排斥张刘洋,他能感觉到这个光头男人身上没有“温度”,只有无尽的算计和空洞的回响。
他们的每一次对手戏,都是一场“掌控”与“反抗”、“虚无”与“执著”的无声交锋。张刘洋想将“刺猬”(连同他那份执念)也变成他挖掘出的“矿石”;而“刺猬”,则用他全部的刺与温柔,守护着那片仅属于他自己(和“回响”)的、不容侵犯的精神领地。
这场介于利用、欣赏与对抗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成为推动故事走向的关键变量之一。
人物侧写:白铁柱/刺猬
姓名:白铁柱
外貌:一个微胖的东北青年,总带着点没睡醒的颓唐。他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右眼下方那颗明显的泪痣,让他那张形似歌手□□的脸上,总挂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温柔的忧郁。
核心能力:情绪触觉。他拥有通过物理接触,直接感知对方对自己最真实情绪的能力。这份在童年无法控制的力量,曾表现为令人误解的“推搡”。
标志性语言:“臭宝”。这是他内心最极致的矛盾体现——对他珍视如命,却又自感不配触碰的美好,他只能用这个看似戏谑轻浮的称呼,来掩盖那份沉重到不敢表露的郑重。
内心:一个用颓废和玩世不恭伪装自己的孤独者,内心却柔软得像一团被泪水浸透的棉花,笨拙地守护着生命中仅有的光。
陈川的调查记录(融合修订版)
线索起源:一张模糊的旧照片与一个名字
陈川在东北老家的旧物中,发现一张初中合影,角落有个模糊的胖男孩身影,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白铁柱?”。
陈川发现那个微博小号,纯属意外。
账号没有头像,名字是一串无意义的乱码,像网络海洋里一粒沉默的沙。没有自拍,没有互动,只有几百条零碎的记录,散落在时光里。而其中唯一重复出现的词,是“臭宝”。
这个账号,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树洞,承载着一个人全部的秘密注视:
2013年8月5日:“今天看到臭宝了。在公交车上,靠着窗睡着了。差点坐过站。”
(陈川核对着时间线——那时苏刚上高中,确实需要搭乘那路公交。)
2016年12月21日:“艺考考场外面,人真多。臭宝穿得太少了,傻不傻。”
(正是苏经历那次“声波攻击”艺考的日子。)
2018年3月10日:“臭宝在酒吧唱《安和桥》。有傻逼想闹事,解决了。”
(时间线与酒吧老板的回忆完全吻合。)
2021年11月,一个雨夜:“臭宝今天哭了。在后台,一个人。原因不明。想杀人。”
(这是所有记录中,情绪最外露、最激烈的一条。)
这些文字像一串密码,没有上下文,没有照片,只有一个沉默的旁观者,用“臭宝”这个称呼,年复一年地、固执地记录着另一个人的生命片段。
陈川的私信石沉大海。这个号就像它的主人,永远在暗处低语,从不期待回音。
直到他翻到最早的一条,发布于多年前:
“测试一下。以后就用这个号了。有些话,总得找个地方放着。比如,今天又看到那个‘臭宝’了,还是那么……算了。”
陈川关掉手机,胸口发闷。
他终于明白,“臭宝”这个词,对白铁柱而言,根本不是寻常的亲昵。
这是一个绝对的私密代号。
是一个哨兵对自己守护的灯塔的命名;
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无边的黑暗里,为自己唯一能看见的那颗星星,起的、只属于他自己的名字。
微博私信:与“用户不存在”的对话
陈川尝试搜索这个名字,找到了一个已注销的账号。他发出询问:“请问,你认识苏吗?”
几天后,一个匿名小号发来回复,带着东北腔特有的直白与笨拙的关切:
“那个臭宝,胃不好,瞅着就单薄,别让她喝冰的。”
陈川心头一震,追问:“你为什么叫她…臭宝?”
对方沉默了更久,才断断续续地回复:
“…因为太干净了。我手脏,不配叫宝贝。叫臭宝,好像就能显得咱俩差不多,能离得近一点。”
随后,仿佛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他继续写道:
“幼儿园那会儿,我推过她。不是真欺负,就是虎了吧唧,想知道这么干净的人,会不会也讨厌我。”
“她没有。她啥也没说,就递给我一颗糖。是高粱饴,黏牙。”
“那颗糖,甜得我…心里发苦。”
字句至此戛然而止,账号再次注销。
仿佛这个名叫白铁柱的影子,跨越二十年的时光,仅仅是为了留下这句用“臭宝”包裹的、最深切的关怀与自白,便再次隐没于人海,继续他沉默的守护。
陈川的寻访像在打捞一艘沉船的残骸,每一片零星的记忆都带着被海水侵蚀的模糊痕迹。
他找到了一位当年的同学,如今已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提起那段往事,对方皱着眉头在记忆里翻找了半天,才不太确定地说:“哦,你说那个转校生?好像是姓白…叫白什么来着?铁柱?对,白铁柱。名字挺土的,人就来了几天,怪得很。”
同学抿了一口咖啡,努力回忆着:“他不合群,但总盯着苏看。不是那种男生喜欢女生的看,就是…愣神地看,好像苏身上有什么他看不懂的谜题。后来听说是欧建文老师家的远房亲戚,从东北来的,没几天就走了。”
另一位同学提供的记忆则更具画面感。那是一次体育课,隔壁班几个出了名爱惹是生非的混子来找茬,气氛剑拔弩张。
“我们都以为要打起来了,”那位同学比划着,“然后,那个白铁柱,就那个胖胖的、总缩在角落里的转校生,他一声没吭,就那么走了过去。他没摆什么架势,甚至没说话,就是走到那几个人面前,挨个儿看了一眼。”
“你说怪不怪?”同学的语气里至今还带着一丝不可思议,“他就那么看着,那几个混子刚才还嚣张得很,被他一看,脸都白了,互相使了个眼色,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了几句,居然就灰溜溜地走了。”
同学顿了顿,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我们当时都觉得…他有点吓人。那不是装凶,是一种…让人从骨头缝里发冷的感觉。”
陈川默默听着,在心里为这段描述做了注脚。那不是普通的吓人,那是七四九局早期训练在一个少年身上留下的、无法完全掩盖的威慑力,是猛兽即便收敛爪牙,也依旧会偶尔泄出的一丝血腥气。这个名叫白铁柱的少年,远比他那个朴实甚至有些滑稽的名字,要复杂和危险得多。
陈川的寻访像在拼凑一幅褪色的画,每一片都带着往事的尘埃。
一位老同学在电话那头笑了:“白铁柱?哦!就老把‘臭宝’挂嘴边那个!”记忆的闸门随之打开。“有次看见苏在空教室练舞,他靠在门框上,看得入神。我们都听见他嘟囔了一句:‘这臭宝,还挺厉害。’当时大伙儿还起哄,笑他肉麻。可现在回想起来……他那眼神,沉得吓人,根本不是开玩笑。”
线索延伸至苏曾驻唱的酒吧。老板擦拭着酒杯,语气笃定:“你说铁柱啊?话不多,但心细。就是他嘱咐我常备着温牛奶,说有人胃不好。”他目光投向舞台旁的角落,“每晚打烊,他擦到那儿都格外慢,格外轻。有一回,我听见他低着头,一边擦一边自言自语:‘臭宝,今天唱得不错,就是又没穿够衣服。’”
老板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那声‘臭宝’,跟我们平时瞎叫的不一样。里头没有一点轻浮,全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心疼。”
通过欧老师的引荐,陈川联系到一位七四九局的前成员。电话那头的声音冷静得像在分析标本:“‘刺猬’(白铁柱)的心理评估报告结论很特别——他将最重要的守护对象,用最高级别的贬义昵称进行标记。这是一种极端的心理防御,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炽热的关注伪装成无意间的玩笑,从而不会因自身的‘不洁’而灼伤对方。”
“有趣的是,”知情人补充道,“他所有的任务简报里,提到苏,代号都是‘臭宝’。起初我们以为是暗号,后来才明白,那是他独自一人坚守的……战争与玫瑰。”
(“战争与玫瑰”恰好也是他游戏账号所在的区服名称,仿佛他的人生早已与这个充满矛盾与浪漫的隐喻融为一体。)
苏的日记
9月1日晴·初一结束
今天终于拿到成绩单,名次前进了十二位。翻着初一的课本,上面还有被后排那个男生乱画的痕迹。想起刚开学时,他们总在午休时踢我凳子,把我的作业本藏起来。有几次躲在厕所隔间里哭,眼泪滴在校服上,留下深色的印子。
但现在我升上初二了。
那些踢凳子的声音,那些哄笑声,都留在了初一的教室里。
我熬过来了。
9月2日·花露水
今天放学时,一群人围着我。他们手里拿着花露水,就是小学时那款绿色瓶子的。
我说:“你们可以喷,但是不能绑住我,也不能撑开我的眼睛。”
我想起小学那次真的只是开玩笑,不是存心要害谁。我说:“要报仇要撒气都行,但别真的把我弄伤了。我那时候赔了两万。”
一瓶花露水很快就喷光了。空气里全是刺鼻的香味,辣眼睛。
程志胜在走廊那头放哨,俸川站在树荫下看着——我知道他是七四九局的人,大概是想测试我的抗压能力。王文妈妈的声音在人群外响起,她在鼓励那些孩子。
人散后回到座位,还有零星的几个走过来,往我头发上又喷了几下。
头有点痛,但我告诉自己这是心理作用。
这些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但我只能自己想通。就当是来帮我消业障的。我应该原谅他们。
毕竟,我们本就不是同一条路上的人。
(后来那些喷花露水的人里头据说有的因为持刀捅人赔了别人十万。他们在以正义或者执法的形式,发泄自己的暴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