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元二十年阴历八月初八(西元804年阳历九月十五日)是杜秋虚岁十九岁生日。这一天早晨,她才醒来,刚刚睁开双眼,却忽然没来由想吐!她顿时紧张了,赶快算算日子,这才赫然发现,月信已经晚了好几天了!
可别是,怀孕了吧?杜秋迟疑自问。
自从将近三年前,在酒窖里不期而遇又情不自禁那一夜过后,李师回每逢假日,从杭州返回父亲李锜在润州的官邸,都必定设法私会杜秋。杜秋则根本无法抗拒李师回!这得要怪李锜太老了,在男女方面不断走下坡,越来越不行了,而青春年少的杜秋却是恰恰相反,正在走上坡,不但越来越吸引男人,也越来越被年轻力壮的正常男人所吸引…
每次偷欢,李师回都竭力自制、及时撤退,唯有最近中元节回家祭祖这一次,不小心失控了。
至于杜秋这边,则原有养母孙六娘给予的零陵香粉,可在经血刚停止那天泡酒喝,药效足以持续一个月经周期。本来这三年来,杜秋虽再也不必为精力已衰的李锜避孕,却总会估算李师回将要回润州的日子,事先私下喝一碗泡了零陵香粉的米酒。偏偏就只有这一年夏天,热度超过往年,杜秋怕热,而没喝热性上火的零陵香酒。
双方都仅有这一次失误,难怪都不太放在心上。尤其由于接下来几天忽冷忽热,杜秋偶染风寒,就只顾治疗咳嗽,根本把中元夜的小小意外抛诸脑后了。
真是怀孕了吗?或是这个周期曾有几天咳嗽体虚,才导致月信延期?杜秋难以确定,却又宁愿暂时不请大夫来把脉,因为,要是果然有孕,大夫难免会说出去,而李锜闻讯,则想必能够判断,这不是他的孩子…
若真怀上了师回的孩子,要保住这一胎,唯一的办法就是私奔。问题只是,师回有没有足够的胆量?根据杜秋对李师回的了解,几乎可以断定他没有,但杜秋情愿往好处想,就告诉自己:这很难说啊!别看他对他父亲百依百顺,算算他父亲这些年催婚了多少次,他不就有得是婉拒的方式,都不曾听从吗?
杜秋只要念及自己是师回这三年不肯娶亲的秘密原因,就顿觉满心甜蜜!她相信自己在师回心目中份量够重,将会说服得了师回私奔…
思量至此,杜秋就耐着性子,等候李师回在中秋三天连假的第一天,亦即阴历八月十四(阳历九月二十一日),回到润州刺史官邸。
此一中秋前夕恰如整整三年前,李锜又出城劳军去了,夜宿军营,正好给了杜秋和李师回重温酒窖旧梦的大好机会。两人深夜在酒窖里会面时,李师回满脑子都是整整三年前曾在此处上演的香艳画面,感觉特别兴奋!
“你看,这是我补给你的今年生日礼物!”李师回一边兴高采烈说着,一边出示一圈挂着一颗朱红色小石榴的金镯子。
“好漂亮的小石榴!”杜秋欣然赞美道。
“这是玛瑙刻成的石榴。”李师回夸耀道:“开口的石榴里面,每颗石榴籽都是小小的玛瑙珠子。让我给你戴上吧!”
李师回替杜秋把镯子戴上了左手腕,顺势握起了杜秋丰润白嫩的左手,一边欣赏,一边称赞:“你的手真白!只有这么白的皮肤啊,配上这石榴坠子的红玛瑙,才这样好看!”
“多谢你的美言啊!也感谢你如此破费!”杜秋娇声道谢,接着故作神秘说道:“今年你补送的生日礼物上面,缀着一颗石榴,简直像是上天注定呢!”
“上天注定?”李师回听得一头雾水,纳闷问道:“怎么说上天注定?”
“你猜啊!”杜秋俏皮回道:“石榴多什么?”
“石榴多子---”李师回迅即接口说道,但忽觉不对,脸色僵住了。
“我月信迟了。”杜秋索性直言道。
“什么?”李师回大惊失色,骇然脱口叫道。
“你小声点!别给外面巡夜的守卫听见了。”杜秋警告道,随后下定论:“为今之计,我们只有悄悄溜走了。”
“溜走?不,不行!”李师回断然否决道:“这整个浙西地区,或者说整个江南地区,都是父亲大人的势力范围,我们能溜到哪儿去?”
“穷乡僻壤,总有他找不到的地方。”杜秋争论道:“我有不少积蓄,你也有存款。我们到乡下去置产,理应过得上悠闲的田园生活。在宁静的乡间,我们好好教导孩子读书,不是挺写意的吗?”
“你想得太美了!太天真了!”李师回摇头反对道:“你要到乡下去养孩子,能给孩子什么前途?当真要为这孩子好,就该留在润州。”
“留在润州?”杜秋不解,蹙眉问道:“怎能留在润州?你父亲身体状况如何,他就算表面上不肯承认,内心也不是不清楚,他会知道这不是他的孩子。你难道以为,我们能瞒得住他?”
“即使瞒不住,他也会装糊涂。”李师回笃定答道:“父亲大人非常要面子。”
“什么?”这下子换成杜秋惊叫了,她太震惊了,颤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秋儿!”李师回喊出了杜秋的小名,试图动之以情,温存说道:“你要相信我,这三年,我平日在杭州,最多从乐营找人陪一陪而已,身边从没有固定的女人,就一心想着你,天天盼着假期回家,约你见面。我面对父亲大人催婚,再三推说男子三十而立,迟迟不肯订亲,也都是为了你。”
“好,既然你对我是真心,那就证明给我看,带我走!”杜秋坚决要求道。
“不行啊!”李师回急躁拒绝道:“我方才解释过了,要为这孩子好,只能留在润州。”
“李师回!”杜秋闻言大怒,愤然吼道:“你在胡说些什么,你到底明不明白?你居然要你的孩子将来喊你哥哥?那像什么话?太龌龊了!你简直不要脸!”
“秋儿,我---”李师回听得一脸尴尬,却仍意图辩解,并且伸手去拉杜秋的素手。
“你放开我!”杜秋猛然甩开了李师回的大手,毅然叫道:“你的脏手不要碰我!从今以后,我就当我从没认识过你!”
叫声方落,杜秋已经自行扯下了李师回替她戴上的手镯,扔到地上,随即决绝掉头跑开了。她低头冲出了酒窖,一路跌跌撞撞,奔回了卧房,痛哭到天亮。
然后,杜秋讬辞身体不适,接下来整天待在卧房内,不参予润州刺史官邸任何中秋活动。李锜从军营回到家来,获报杜姨娘有微恙,倒也同意大过节的,没得重病就别找大夫,不如卧床休息。
杜秋躺在床上,眼泪渐渐哭干了,脑子里则不停盘算该怎么办?她决定不要像母亲那样犯傻,不要生下懦夫的孩子。问题是,不看大夫,这一胎如何打得掉呢?
想来想去,杜秋唯一能去求助的人就是养母孙六娘。然而,杜秋的身份已改变,不得擅自回乐营去,也不宜派人去请孙六娘到润州刺史官邸来。杜秋要见孙六娘,只能等到下个月初一,前往孙六娘固定去烧香的寺庙。
杜秋别无选择,无可奈何熬到了阴历九月初一(阳历十月七日),才在庙里找到了孙六娘。两人当众寒暄过后,相偕走到了寺庙后面的竹林裡去密谈。
孙六娘一听杜秋说怀孕,立即猜出了这必然不是李锜的孩子,但一句也没多问,只管考虑现实因素,而沉吟道:“中元夜怀上的,到今天已经超过一个半月了呀!用催经汤恐怕有点嫌晚了。你最好去看个大夫!”
“我怎能去看大夫呢?”杜秋满怀沮丧回道:“我出门都得要坐刺史官邸的马车或小船,我的行踪,车夫或船夫都可能向刺史大人报告,或者传扬出去。”
“这倒也是!”孙六娘点头叹道:“好吧!明天六娘派个小厮,送几帖催经汤的药材到刺史官邸去给你,说是送你的补品。你收到了以后,就炖汤来喝。只是那有没有用,六娘可没法担保!催经汤通常都是用于一个月以内的早孕。”
“会有用的!”杜秋坚定回道:“最近这些日子,我胃口很差,也故意少吃,这一胎缺乏营养,一定长得很慢,比较小,要打下来,不至于太难吧?”
“照理说,这话倒是没错!反正,好在这催经汤药性很温和,不管有效没效,都不会太伤身才对。”孙六娘关切说道:“若是打不下来呢,你就生下来,倒也无妨。刺史大人好面子,说不定还高兴有个老来子给他充面子。”
杜秋想不到养母会说出类似李师回所说过的话,未免深觉刺耳!不过,杜秋了解养母是出于一番好意,就没有予以否定,只在内心对自己呐喊:万一打不掉的话,宁愿上吊,也不生孽种!
或许,杜秋激烈的情绪多少动到了胎气,能为催经汤推波助澜,以致次日下午,杜秋喝下催经汤之后,傍晚就见红了。尽管后来子宫流血时间超过了正常经期,杜秋虚弱得让前来打扫的仆妇看出了不对劲,杜秋却硬说没事,不用看大夫。
为时共有八天的出血总算停止了,就像平时四五天的经期一样结束得很干净。杜秋自认应当已经安然渡过了这一关。然而不知怎么,李锜对杜秋的态度却从此变了,变得异常冷漠…
李锜再也不到杜秋的卧房来过夜了,亦不再叫杜秋在家宴上演唱。随着时序日渐由秋入冬,李锜趁着公务比较不忙,越来越积极为儿子讬媒。这一次,李师回没再推讬,不久就订了亲。
翌年初春,李师回奉父命成婚。李锜则准备喜上加喜,宣称将要新纳一名侍妾。
这两则喜讯传入了杜秋耳中,未免有点刺心,却没造成杜秋太伤心。杜秋早已决定要将李家父子视同陌路,只消熬到未来李锜寿终,即可离开。孰料,尽管杜秋觉得度日如年,她所等候的那一天,竟比想像中来得还要快…
本章标题出自于杜牧的《杜秋娘诗》。
本书是《惊世殊宠》系列第七部。女主角是唐宪宗李纯的宠妃杜秋娘。连载期间多半在中国的周五、美国的周四更新。欢迎读者们按时来追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秋亦红泪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