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的秋天,像被稀释的枫糖,空气里带着清甜的凉。温言抱着几本厚重的专业书,穿过落满银杏叶的校园小道。距离她给那条带着月痕与裙角的朋友圈点赞,已经过去整整七天。
一百六十八个小时。
她不曾给那个猫咪头像发送过任何消息。没有学术疑问,没有随手拍下的风景,甚至没有系统自带的表情符号。聊天框安静地沉在列表底部,像一颗被遗忘在深海里的卵石。
这并非赌气,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退守。那张照片像一道无形的界限,提醒着她此前那些关于“伯乐”、“独一无二”的解读,或许掺杂了过多自作多情的幻想。她需要时间,来重新校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位置,将那些不受控制蔓延的藤蔓,仔细地、一点点地收拢回“朋友”的栅栏之内。
生活依旧忙碌。上课,泡图书馆,整理数据,与同学讨论。她甚至强迫自己参加了一次之前总是推脱的留学生联谊活动,在喧闹的人群里笑着,试图用周遭的热闹,填补内心某一处突然空寂下来的角落。
只是,在每一个放下书本的间隙,在每一次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那种下意识的期待与随之而来的落空,会像潮汐般准时涌来,又退去。她不再第一时间点开微信,甚至会有意无意地延迟查看消息的时间,仿佛这样,就能证明自己并未被那远方的静默所影响。
她告诉自己:他或许更忙。心外科的学业压力非比寻常。又或者,那条朋友圈本身并无特殊含义,只是她过度解读。再或者……他身边,确实有了可以分享月色的人,自然无需再与一个远在异国的“朋友”频繁交流。
每一种可能性,都像一根细小的针,扎得心口微微发涩。
……
与此同时,北京。
秋夜已深,未名湖面倒映着稀疏的星子与路灯的光晕,静谧而冷清。医学院的实验楼,依旧有不少窗户亮着灯,像悬浮在夜色中的透明方格,里面盛放着与时间赛跑的青春与理想。
余洛坐在电脑前,屏幕上密密麻麻显示着心脏解剖图谱和复杂的生理参数。他已经保持这个姿势近三个小时,手指悬在键盘上,却迟迟没有落下。
不对劲。
某种难以言喻的滞涩感,干扰着他一贯清晰高效的思维流程。像精密仪器里混入了一粒看不见的尘埃,不影响运转,却让所有输出都带上了一丝不和谐的杂音。
他的视线,不受控制地,第无数次瞥向桌角的手机。
屏幕是暗的。
没有任何新消息提示。
从那个带着猫咪头像的对话框里,最后一次传来的信息,停留在七天前。是她对他那条朋友圈的——一个孤零零的点赞。
然后,便是漫长的空白。
这很不寻常。
在过去近一年的邮件通信和近几个月的微信“冗余通道”补充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而独特的交流频率。虽然多数时候是他发起,但她总会给予回应,有时是简洁的学术反馈,有时是同样带着密码性质的图片,偶尔,甚至会冒出像“我想尝”那样,让他心率失常的、石破天惊的话语。
可现在,静默。
完全的、彻底的静默。
他点开那个对话框,往上滑动。记录寥寥,却每一次互动都像刻在脑海里。他看着她发的“常绿”的树,看着她“同阻塞”的草稿纸,看着她那个黄色的【拥抱】表情……最后,目光落在自己发出的那张月亮图片上。
他当时为什么会发那个?
那天晚上,刚结束一场持续了六个小时的心外模拟手术训练,精神高度紧绷后的疲惫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他走出医学部大楼,晚风吹在脸上,带着初冬的凛冽。一抬头,就看到了那弯下弦月,清冷地挂在天上,像一道浅浅的疤痕。
他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拍了下来。构图时,旁边恰好有同组的女生经过,裙角无意被摄入画面边缘。他注意到了,但并未在意。这无关紧要的细节,并不影响他记录那一刻看到的月亮。
点击发送。没有配文。这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他甚至很快忘记了这条动态的存在。
直到,看到她那个点赞。
直到,这随之而来的、长达一周的静默。
一个荒谬的、他从未深思过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悄然滋生的菌类,缓慢地浮现在他绝对理性的思维疆域里——她,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误会那条裙子,代表着某种他并未意图传达的信息?
这个推测,让他感到一种陌生的、类似于…烦躁的情绪。
他试图用逻辑分析来驱散这种不适。
也许她只是最近学业繁忙。
也许她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无暇他顾。
也许……
无数个“也许”在脑中盘旋,却都无法完美解释这突兀中断的联络。他们之前的交流,即便在她最忙碌的项目攻坚期,也未曾完全停止过。
这种脱离掌控、无法用已知模型推演的情况,让他感到无措。
一种细微的、如同电路接触不良般的酸涩感,在他心口某处悄然蔓延。很陌生,很不舒服。
他关掉电脑,拿起手机和外套,离开了实验室。北京的夜风比傍晚时更凉,吹在他只穿着单薄衬衫的身上,激起一阵寒栗。他却仿佛感觉不到,只是漫无目的地沿着湖畔小路走着。
手机在掌心被握得发烫。
他点开通讯录,划过一个又一个名字,最后,停在了一个他极少主动联系的号码上——宋辰。
这个时间点打电话,很不合时宜,也很不“余洛”。
但他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白知烟?不,她与温言关系太近,他无法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保密性。只有宋辰,这个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剔透的老同桌,或许能提供一些……他无法从学术文献中获取的、关于人类复杂行为的…非逻辑性参考。
电话拨通。
响了很久,就在余洛以为不会有人接听,准备挂断时,那边才传来一个带着浓重睡意、夹杂着明显被打扰的不爽、以及一丝听到他声音后转为惊诧的嗓音:
“呦呵!稀客啊!大学霸,这大半夜的,哪阵仙风给您吹我这凡夫俗子的梦里来了?”
背景音里还隐约传来游戏角色的技能音效,看来这位“凡夫俗子”的夜生活才刚刚进入状态。
余洛忽略了他语气里的调侃,直接切入主题。他需要高效地解决问题。
“有一个问题。”他的声音在夜风里显得格外低沉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如果一个人,之前保持稳定频率的通信,突然毫无征兆地中断,周期超过一百六十八小时。”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更准确的表述。
“并且,在中断前,对一条包含非主体无关要素的公开动态,给予了单向的、无文字的互动确认。”
宋辰在电话那头打了个巨大的哈欠,脑子显然还没从游戏中中完全缓过神来:“说人话,老余。我这刚准备五杀呢,没空跟你猜谜语。”
余洛蹙了蹙眉,显然对宋辰的理解能力不太满意,但还是耐着性子,换了一种表述:
“就是,一个人,之前经常跟你联系,突然一个星期不理你了。在这之前,她给你发的一条朋友圈点了个赞。那条朋友圈里,不小心拍到了别人的…衣角。”
“衣角?”宋辰的声音瞬间清醒了八度,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男的女的?什么样的衣角?裙子还是裤子?性不性感?”
余洛的眉头皱得更紧:“性别女。浅杏色裙摆。与主体无关,属于构图失误。”
“浅杏色…裙子…”宋辰在那边拖着长音,像是在进行某种高深莫测的推理,“然后人家就不理你了?一个星期?”
“数据如此。”
“啧,”宋辰发出一个意味深长的音节,“我说老余,你该不会是…无意中拍了哪个姑娘的裙角发朋友圈,被…嗯,被某个特定的人看到了吧?”
余洛沉默着,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夜晚的湖水泛着粼粼的微光。
宋辰等了片刻,没听到反驳,胆子更大了些,带着戏谑的笑意,开始了他“情感专家”的表演:
“来来来,让哥哥我给你分析分析哈。这种情况呢,在学术上,我们称之为——‘潜在的、非排他性亲密关系认知失调引发的个体回避行为’。”
余洛:“……”他怀疑宋辰在胡诌,但他没有证据。
“通俗点讲呢,”宋辰嘿嘿一笑,“就是人家姑娘可能,大概,也许…是吃醋了!”
吃醋?
这个词汇像一道陌生的代码,闯入余洛的大脑系统,引发了短暂的运行停滞。
他试图将这个变量代入他与温言的交互模型。因为她看到了他照片里无意拍到的、属于另一个女性的裙角,所以她停止了通信?
这符合逻辑吗?
在他的认知里,这种基于不完整信息产生的负面情绪反应,是低效且非理性的。
“依据?”他冷静地反问。
“依据?这要什么依据!”宋辰在那头差点跳起来,“这是感觉!感觉你懂吗?就跟打游戏一样,你看对面走位,就知道他要放技能了!这是一种基于大量观察和实践产生的直觉!”
余洛无法理解这种缺乏数据支持的“直觉”。
他继续提问,试图找到更坚实的逻辑基点:“那么,在这种…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个体通常的回避周期会持续多久?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否存在最优的干预策略以缩短周期?”
宋辰被这一连串学术气息浓郁的问题砸得有点懵,他挠了挠头:“周期?这我哪知道?看情况呗!有的气一天,有的一星期,有的能憋一辈子!影响因素?那多了去了,比如你在人家心里分量有多重,比如那裙角的主人跟你到底啥关系,再比如你后续有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余洛捕捉到了关键词。
“对啊!比如你赶紧去解释一下那裙角是咋回事?或者,主动发个消息,问问人家为啥不理你了?”
主动发消息?
余洛看着那个空荡荡的对话框。他并非没有想过。但发什么?如何发?直接问“你为什么不联系我”?这不符合他的行为准则,也显得过于…迫切。
而且,如果她真的因为那个无关紧要的裙角而“吃醋”,那是否意味着……她对他,也存在着某种超出“朋友”范畴的……
这个推论太过惊人,让他的思维电路再次出现了短暂的过载。
电话那头的宋辰,等了半天没听到回应,福至心灵,一个大胆的、他怀疑了整整高中三年的猜想,猛地冲破了所有障碍,脱口而出:
“我靠!老余!你问的这个人…该不会是温言吧?!”
“……”
电话里,只剩下北京深秋夜晚的风声,和电流微弱的滋滋声。
余洛握着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没有回答。
下一秒。
“嘟—嘟—嘟—”
忙音响起,干脆利落。
宋辰拿着被挂断的电话,愣了两秒,随即对着屏幕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笑。
“哈哈哈哈!挂了!他居然挂了!实锤了!绝对是温言!余洛你小子居然也有今天!哈哈哈哈!”
笑声在寂静的寝室里回荡,惊醒了隔壁床的室友,换来一句含糊的国骂。
而电话的另一端。
余洛站在未名湖畔,耳根在夜色里不受控制地泛起一丝可疑的热意。他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心头那阵莫名的酸涩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扩散得更大。
宋辰那句“该不会是温言吧”,像一颗精准制导的炸弹,将他试图维持的冷静与理性,炸开了一道清晰的裂缝。
他抬头,望着夜空中那弯与照片里相似的、清瘦的下弦月。
首尔此刻,应该也能看到同样的月亮吧。
那个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裙角,就整整一周不再给他发消息的人。
那个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何为“静默周期”带来的、陌生而酸涩情绪的人。
今夜。
隔着一片海,两岸的人。
恐怕,都难以安然入睡了。
一个在试图理清那些纷乱如麻的、非逻辑性的心绪。
一个在捧着手机,对着那个被挂断的电话,笑得像个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傻子。
而连接着他们的,是同一片沉默的夜空,和同样无法平静的、
波澜暗涌的秋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